個人資料
正文

官員叫屈,中國官德敗壞導致社會道德潰敗

(2011-10-28 14:58:42) 下一個

ZT


廣東佛山女童小悅悅被碾軋身亡事件引起全民關於道德問題的大討論。中國共青團機關報《中國青年報》10月27日刊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中國倫理學會秘書長孫春晨專訪文章指出,官德敗壞是中國社會道德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對道德問題的討論從未停息過。早在20世紀8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機製的引入,社會上就有關於市場經濟導致道德“滑坡”還是“爬坡”的論爭。2007年“彭宇案”的判決,把能否見義勇為這一問題擺在了人們麵前。


10月13日,佛山兩歲女童王悅相繼被兩車碾壓,7分鍾內,18人路過無人援手,漠然而去,最後被拾荒阿姨救起。醫院全力搶救9天後,王悅最終沒能創造生命的奇跡。這次“小悅悅事件”則將這一討論推向了新的高潮。孫春晨對《中國青年報》表示,麵對極端的反道德事件,公眾有權對此表達道德義憤,檢討中國當下的社會環境。


首先,普通老百姓怨氣比較大。分配不公、貧富差距大都是造成怨氣的原因。弱勢群體的生存和發展權利尚未得到全麵、有效的維護,各種社會保障製度還沒覆蓋到所有人。麵對生活的不易和不可預知的未來,一些老百姓選擇了為自己爭取更大利益,不太顧及他人。


其次,整個社會彌漫著互不信任的社會心理。在經濟領域,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不信任;在政治領域,公眾對官員和政策效力不信任;在法律領域,公眾對司法不信任。最後這些不信任擴展為社會成員之間的相互不信任。這樣一來,一些基於信任的道德行為,在有些人那裏就成了不太可能的事----小悅悅很可能就是這樣被漠視的。


另外,一些老百姓對政府和官員的行為不滿意。不可否認,清正廉潔、一心為民的好官不少,但以權謀私、侵害百姓權益的官員大家也屢見不鮮。於是,人們對政府官員產生了懷疑,總覺得他們做什麽事都對自己不公平,擔心自己利益受損。有這種想法的人自然不會積極參與政府倡導的社會道德建設。


孫春晨怒斥,一些官員在台上宣講道德頭頭是道,但當其以權謀私、生活腐化墮落的行徑被查處後,百姓們發現,這些官員如此言行不一,甚至連基本的法律法規都不遵守,實在太不可信了。這樣的事情多了,大家就對官員的道德水準整體上失望了。官員的行為對老百姓有示範效應,官德敗壞對老百姓的社會信任感衝擊很大。“他們會覺得,社會管理者和精英都不講道德,憑什麽要求我們講道德?”


官員應當成為老百姓的道德榜樣,這並不是要求他們做道德聖人。雖然老百姓希望有越來越多的焦裕祿、孔繁森,但其實隻要官員能嚴格遵守政策法規和職業道德,老百姓也就滿意了。


可問題在於,有些官員連這一點都做不到。他們不僅不為老百姓辦事,還把為人民服務的權力私人化。不少老百姓還感到與官員打交道很難,覺得與他們在人格上不平等。另外一個讓老百姓痛恨的是官場上潛規則橫行,隻要有潛規則存在的地方,沒權沒勢的老百姓都會感到很無力。


在民眾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情況下,在一些官員還在恣意妄為的同時,讓老百姓講道德、講奉獻,無異於“官員感冒,老百姓吃藥”。孫春晨認為,要止住社會道德狀況的惡化,需要全體民眾的共同努力,其中特別要著力抑製官德敗壞。


2011年4月,中國總理溫家寶曾經公開表示,中國社會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不過,中央文明辦專職副主任王世明後來否認中國社會道德滑坡。王世明認為,評價中國人的道德,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從事實當中得出結論。從主流上看,中國人呈現了良好道德風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