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黃奇帆評A股:晴雨表失靈,建議取消印花稅(附演講全文)
導讀:很多獨角獸,中國資本市場沒展開,到了國外變成獨角獸。到了國外變成獨角獸,又想回到中國來。引入了國外獨角獸,就算中國資本市場有獨角獸嗎?不能算。引入了一個(獨角獸)可能讓中國股民高位舉杠鈴、套牢也是不可以的。
道瓊斯指數群裏的企業回購了8000多億美元注銷,半年就一萬幾千美元,是美國股市的5%。它們是這麽多,所以今年美國加息本來股市應該下跌,但是還漲了20%。特朗普說,是他跟中美打貿易戰產生的,胡說八道。實際上是美國資本市場上的這種製度、企業家、股東群本能的就會在這個過程中對自己好企業產生好的做法。
來源:黃奇帆10月20日在複旦大學第四屆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的演講(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訂,僅供參考)
以下為演講實錄:
很高興來參加複旦大學這個論壇:改革開放40年再出發。那麽今天我講的主題是關於資本市場基礎性製度深化改革的一些思考和建議。中國改革開放40年,一個非常重要的偉大成果,就是產生了我們國家的資本市場。
一、股票市場28年的曆程
90年建立了證券交易所,經過了28年的發展,我們國家的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到去年年底,市場規模已經是世界第二。這個市場也是從90年代啟動,磕磕碰碰地起來了。如果現在想了一下當時原始起步的一些場景,大家可以知道我們資本市場的發展是多麽不容易,比如原始起步的時候,什麽公司可以上市?
發額度的,就像發糧票一樣,一年有多少個額度。上海幾個,浙江幾個,江蘇幾個等等,是國家統一分配的。那麽(地方)政府拿到以後,他們就讓困難企業去融資了,就給你一個指標。所以。當時來說這是額度(分配),現在想象起來很可笑,但當時是很神聖的一個活動。
第二個,老百姓怎麽買股票?上市原始股,第一次上市的時候的發行認購證。大家記得上海最初90年91年初的時候發了100萬張認購證,每個人一個身份證買十張等等,深圳在91年的七八月份也發了這樣的認購證。
第三個怎麽交易?盡管有證券交易所,大屏幕交易行情也有,但是證券公司在各個城市還沒有分布營業網點,各種街道、社區都還沒有。整個交易,上海在文化廣場,那是可以坐2萬人的非常大的一個房子改成的,長的桌椅全部拿掉,然後放上一百個電視機。那麽老百姓在這裏邊人山人海,就像菜市場一樣買股票。
第四,你的股票怎麽運行呢?存量一個國有企業本來有十個億,新股發行增加了兩個億,存量不能買賣,增量做交易。所以中國股市那時候聽起來如果有1萬億(規模),真的可以流通為交易買賣的,是2000億或者3000億。
就是增量交易存量不動。一直到2006年,我們叫股權分置改革,就是股權製度的一個改革。尚福林任證監會主席的時候,才把存量的股權流通,建立全流通製度。
二、資本市場的六大功能
我講這一段,大家不要看著現在高大上,而忘記原本的問題,就是我們從什麽地方走過來的。所以40年改革開放,資本市場二十八年的曆程,可以說是非常值得重視的。那麽資本市場這個20多年來對中國的經濟的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功能。在我看來,有六種。
第一,那麽多企業通過資本市場上市以後,法人治理結構就發生了改變,國有的變成了股份有限公司,民營投資的也變成了股份有限公司,有很多很多。集體所有製的企業變成股份有限公司以後就做大做強了。總之這是法人治理結構對我們的一個促進。
第二,實現了資源優化配置,資本市場股票買賣用腳投票,以股票投資的方位來投票。所以弱勢的企業、淘汰的企業在股市裏得不到支持,優勝劣汰,資源優化配置,這是第二個。
第三,對中國的金融市場金融結構產生功能。那麽本來是間接金融為主的,現在間接金融、直接金融體係健康完善。
第四,當然對整個中國經濟發展起著一個動力的作用。幾十萬億的市值裏邊募集到的資金,大體上這20多年也是十幾萬億。股民、股東的資金投資到了企業,推動了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
第五,對社會來說,投資者多了一個理財投資的通道。
第六,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來說,資本市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資本市場上推動的是股份製。股份製是一種公眾公司,一種共同的實踐形式,所以資本市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這是講六個方麵,這20多年來產生的功能、成就。當然,我們也都知道,中國資本市場上也存在著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畢竟是初期啟動新興的一個市場,是一個從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度過程中形成的一個市場。所以它(有)各種各樣計劃經濟的痕跡,原始啟動狀態的那份痕跡。
三、三大問題
那麽。我們如果分析一下我們資本市場存在的各種各樣問題。如果把它歸納一下,集中地說,我認為最主要的現在有三個問題。
第一個,資本市場應該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那麽我們現在的這個證券市場跟晴雨表關係,至少眼下來說還真不大。比如這20年中國的國民經濟從2000年的時候,是十幾萬億GDP,現在到八十幾萬億,翻了三番。基本上每五六年翻一番。
那麽,我們的資本市場怎樣呢?兩千年的時候2000多點,現在2500點。從08年的時候算呢,從6000多點跌到2000多點以後,現在也差不多2000多點,這十年也沒動。即使08年到現在十年,中國經濟也差不多反了兩番。所以,大家想一下,它是晴雨表的功能沒彰顯。
然後外圍市場跌,我們大跌。外圍市場漲我們不動,這個裏麵存在“晴雨表”的功能弱化或者喪失了,顯然有機製、體製中的矛盾。
第二個,就是投入產出功能的這個功能(不匹配),任何投資總是要有一個投入產出。那麽如果投資有10%的回報,也是可以的。(比如)我們整個中國工業,大家看最近五年中國工業營業額,就工業總產值利潤率,不管國有民營捆在一起,總算帳基本上在6%左右。那麽營業額6%的利潤,資本回報率一般都超過10%。這個意思把整個中國幾十萬個工業企業混在一起算,一個企業的話,它上市的效果十倍市盈率還是蠻好的。
但是,我們的資本市場平均市盈率可是五六十倍,五六十倍還是由五六倍(市盈率)的一大批銀行撐著(否則市盈率會更高)。許多許多企業,幾百倍的市盈率,1%的利潤率,資本利潤率肯定很低,所以資本市場缺少投資回報。
長期缺少投資回報的市場。長期就是圈錢融資的市場,最後的結果是融資也融不成。因為股民也都是聰明人,你圈了錢就不管了,那麽最後你老圈錢我就不投資,我也不跟進。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經常出現發一次新股,(公司)半年花了很多錢。花了以後呢,市場就跌下來了。投資弱化了,接下來以後發生什麽?所以我們經常開展開關式(IPO)。這18年,資本市場發新股暫停再發再停,有八次之多,基本上兩年一個循環。
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投資回報功能的市場,隻圈錢、隻融資、少回報的市場,最後圈錢也全圈不成。市場會教訓這種不合理的現象,所以,這個功能也是弱化了。
第三,關於資源優化配置。本來資本市場就是個資源優化配置的市場,用腳投票的市場。高科技企業真的假的,在資本市場上就用資本看顏色。但是我們這個10年20年30年說,中國資本市場培育出龐然大物、獨角獸,幾乎沒有。
很多獨角獸,中國資本市場沒展開,到了國外變成獨角獸。到了國外變成獨角獸,又想回到中國來。引入了國外獨角獸,就算中國資本市場有獨角獸嗎?不能算。引入了一個(獨角獸)可能讓中國股民高位舉杠鈴、套牢也是不可以的。
所以今年6月15號在陸家嘴的金融論壇的時候,正好是我們國內要有引入一些獨角獸的時候。我講了高位引入“獨角獸”,是錢多人傻的行為。不能幹這個事。當然,應該說我們有關方麵還是很明智的。就在那一段及時間及時地調整了,一批本來可能進來的獨角獸沒進來。當然那些那些獨角獸的投資者很失望,但我覺得這個失望避免了一個劫難,非常好的事。總的意思,就是我們的選擇功能、資源優化配置功能弱化。
如果這三個問題長期存在的話,對中國資本市場是致命的。中國改革開放40年,改革開放再出發,怎麽再出發?就是圍繞問題再出發,問題導向再出發,解決問題再出發,用改革開放的措施來解決問題再出發。
那麽,從這個意義上說,資本市場再出發就是要圍繞中國資本市場晴雨表的功能再出發,投入-產出功能能夠實現再去發展,資源優化的功能能夠實現再出發。
要從經濟的、法律的措施,而不是行政的、短期的措施,進行深化改革。采取措施,要從體製機製性的角度進行深化改革,要從基本麵特性基礎性製度的角度,進行一個縱深的研究。
很重要的一點,用不著鑽牛角尖對著自己的係統,整天研究問題,研究的越來越多,又想不出辦法。資本市場是國際性的,是開放的。國際成熟資本市場200年的經驗和教訓,凡是成熟的、長期穩定的那種製度,我們要開放的引過來,做下去,就可以。
所以我自己感覺在這個問題上,不是什麽事情都要根據中國自己的東西研究一大堆,研究了半天,你不是也無法結果。資本市場這個東西的頂層設計其實很重要,把國際成熟的、長期的、有效的、基礎性的製度應該搬過來,正確使用。
四、一個市場隻進不出,就是個僵屍市場
那麽我下麵就要回到前麵部分,下麵就講今天要講(改革的)若幹思考的總結。說基礎製度、體製改革不能總是在說套話,必須說一些具體的體製機製特性,有成效的基礎性製度。我認為這個製度,六個方麵要看。
第一個就是退市製度,退市之後跟注冊製是一棵樹,屬於基幹型的製度。資本市場證券公司,幫助企業上市到資本市場上市,那是注冊製的概念。那麽上市以後,有進有出,能吃能拉,是個正常的生理循環,是個優勝劣汰的一個過程。如果一個市場隻進不出,肚子漲死,就是個僵屍市場——一定會是這樣事情。
所以比如說,我們的一個新三板一下子上了一萬多家企業。一萬個這裏,後來發現三年下來這1萬個上市,除了上市那一天上市有資本活動,9000個企業一年到頭沒有一點點交易。
後來動了腦筋,理性地分配一下說,這個1萬個裏邊9000個一個板,一千個活躍的一個板。你說你這把9000個是退市了還是沒退市?就是基礎製度如果不展開,隻是在一個現成的概念上去繞圈子,再聰明也白搭。
從這個意義上講確實不夠好。美國華爾街我們說70年80年做3000多個企業,每年上市200多個,十年就2000多個,30年下來七八千個上去了。那它怎麽現在沒有1萬個呢?還是三四千個。
(因為它)基本做到了“一年進來多少就出去多少”。可能某一年出去得多,進來得少;某一年進來得多,出去得少。十年一算賬,進出基本平衡。
第二個,它退市的時候,有政府強製性的懲罰行為、製裁性的退市和企業上市公司總部自我決策、自主申請退市,基本也是一半對一半。所以這樣的話,這個市場就進入了一個平衡。如果你每年進來的企業,總是帶著新鮮血液,帶有一定朝氣,效益相對好的。同時,每年總是把一批差的退掉。所以你買股票買留在市場裏的股票,一般效果會比較好。
但是這個製度,我們28年隻退了一百多個,今年有所努力退了五個了,但今年我們上市上了200個了。我講這個話意思是,一定要把退市製度建好,什麽時候退市製度都建好了,注冊製自然到位了,退市製度不到位,注冊製永遠到不了位。
所以這件事不是為未注冊而注冊製,打仗打的是一個綜合體。注冊製的手心手背就是退市,這兩個是一個手的手心手背,你不能說隻有手心沒有手背,這是第一條。
五、引入長期資金
第二條,我們經常說中國資本市場缺少長期資金,缺少企業的機構投資。我們是散戶市場,是短期資金市場,是炒作市場。這句話光說沒用,一定要從機製體製上拿出長期資金來,拿出機構投資的體係來。那麽主要是什麽?
其實就是兩種資金,把這兩種資金到位了,長期資金也好、機構投資也有了。第一就是企業的年金。第二就是每個老百姓、家庭自己為自己養老保險、商業保險購買的保險公司的商業保險的資金。
在美國現在20萬億的GDP,他的企業年金是多少?40%,9萬億美元。那麽企業年金的使用方式,法律製度規定,就是所有的企業年金投資於證券市場45%,投資在股票市場,買股票。還有45%買企業債券,也是證券市場中的債券。那麽還有10%左右買貨幣資金。
總的來說,這個年金隻要一產生,美國資本市場現在二十幾萬億的市值,企業年金在裏麵4萬多億。就是股市裏麵就1/5的一個板塊,所以這是很大的一個比重。
企業年金並不是幾萬個企業用自己的年金自己炒股。企業自己炒股,跟散戶炒股沒區別。主要來說,就是它的資金都委托了專業的私募股權基金,各種基金去投,那麽這些基金有長期的LP,長期的資金來源他就有了。有了長期資本,又有了機構投資。
中國有7萬多個私募股權基金,PE、VC有7萬多個,全部的資金量12萬億。實際上,我們的中國的股權資金缺少大資本來源。那麽從這個意義上,年金自動解決了。
我們國內現在有多少年金呢?十幾年前我們國家就規定了,企業可以搞補充養老,搞年金。但是到今天為止,全部企業年金1.1萬億,跟我們GDP80幾萬億比呢是1/80,1%點幾。
我們資本比重這麽低,本身社會保障係統全靠政府保障,政府五險一金保障,五險一金隻占GDP的百分之十幾,要托底,保障會有難度。美國的五險一金就是養老醫療,4萬多億,企業年金呢有9萬多億,然後老百姓家庭自我買保險的保險金呢也有4萬多億,整個加起來18萬億,跟GDP幾乎相當。這裏麵就是政府保障,家庭保障,企業幫助職工保障三家抬。
從這個角度,我們年金沒推開,那麽為什麽沒推得開?是因為有一個有的概念稅收製度。美國的401K講的就是企業年金,隻要這企業為職工買年金,60%企業出錢,40%職工自己掏錢。60%部分企業掏錢,可以稅前抵扣企業所得稅,這工人高出的錢部分抵扣個人所得稅。
那麽等於買年金的部分,1/3的錢來自於國家的稅收支持。那麽國家支持是對的,這麽一個支持,保障係統平穩。第二,股票市場多了。股票市場市值的1/3是年金支持吧,養老保險資金支持吧,是各種各樣的保障資金支持的。
我講這一段呢就是要用這個稅收鼓勵。我們目前補充養老保險、年金製度沒有任何稅收優惠的。我認為我們給企業減稅,給個人所得稅減免稅,刺激消費直接發展,是應該的。
但是給養老保險中的保障資金、年金優惠減稅(還不夠)。這個地方減1萬億,一方麵年金可能增加10萬,另外一方麵股市增加了10萬億,最終的企業發展市場發展的稅收可能回來2萬億,這個是是劃得來的一件事。
還有一個,老百姓、家庭的養老保險,或者其他的商業性的保險。這種保險不管在香港在歐洲美國成熟市場都有免稅、抵扣。這也就刺激白領買保險,保險公司就會得到一大筆資金來源。
我們因為沒有抵扣,我們的保險公司怎麽賣保險,怎麽賣保單,就像農民傳銷一樣的,搞保險。所以你看你是幹什麽的?保險。然後他說是保險的白領,過了一陣子跟你熟了,親戚朋友裏麵,唉你買保險,就傳銷式的。主要白領自己沒有自己買保險,錢留在自己家裏,但是如果有退稅製度,從理財的角度就會主動,這是講的第二條。當有長期資本基金投資機構投資的時候,中國股市的結構會有所變。
六、董事長拋股票,要小心
第三個。股市裏邊上市公司的行為方式,有三種要支持,有三種要控製。比如該支持的一種,當股市跌了以後,上市公司市值股價跌破了它的發行價,或者董事會認為是市場低估了,自己對企業有信心。那麽可以動員、決策以後就是股票回購注銷。
這個回購注銷,大家注意,不是現在我們常常在幹的,低了以後董事長或者大股東們公告,我們個人增持多少多少,這個增持沒多大意義。當時當刻有點意義,但是哥們股價一回來他高拋低息。其實一回事。
那麽美國人在講的回購,它不是增持,它是注銷。那什麽意思呢?
假如你有五億股,一股十塊,50億市值,你覺得現在股價低了,我就回購一億股。回購了以後,由董事會宣布注銷,那麽我們這個上市公司隻有4億股,4億股麵對50億市值,均價是12塊5,不相幹的股民看這個股票升了,就去買一點,說不定還生成14塊了。這個意思,它是支持股市向上。好的上市公司是通過這個手段是維持的。
那麽它一種是回購注銷,還有一種回購了幹嘛?董事會放著,對優秀員工優秀管理者優秀的技術骨幹,把股票饋贈給他,獎勵給他,回頭要幹這個活。總之它是積極的。
那如果回購了就是增持的,到時候又拋掉,而且它不是企業的行為,是每個企業中的個人股東的行為,那是兩個概念。今年美國公司納斯達克1到6月份,企業回購了6500億美元促銷了。
道瓊斯指數群裏的企業回購了8000多億美元注銷,半年就一萬幾千美元,是美國股市的5%。它們是這麽多,所以今年美國加息本來股市應該下跌,但是還漲了20%。
特朗普說,是他跟中美打貿易戰產生的,胡說八道。實際上是美國資本市場上的這種製度、企業家、股東群本能的就會在這個過程中對自己好企業產生好的做法。這是一種。
第二個,當然要鼓勵上市公司分紅。中國的企業幾十年上市幾十年不分一次紅,這也是鐵公雞。就是製度上要做出紅利。比如說什麽情況下至少拿40%分紅?什麽情況下50%,什麽情況下60%。
當然企業總有積累,總有自我擴張,所以不分紅大家也同意,但是至少有個四十五十六十要有這種法的定義。這是鼓勵分紅。
第三,要鼓勵上市公司收購兼並資產重組。上市公司資本運作天經地義。資本市場本來就是個資產重組、資本運作的市場,這個地方讓他能夠有健康的發展,但是我們現在管製的太嚴。
市場重組一個方案出來,就跟一個新股要上市一樣,審批半年一年兩年。任何資本運動都和市場環境有關,這個時點是英明的聰明的行為,那個時點是愚蠢的倒黴的行為,那麽時點不同,你就會變得合理或者不合理。
重慶就有過一個企業曾經收購的時候九塊,那時候是對的,因為市場12塊,它這個地方九塊收購當然是對的。審批的過程整個兩年批準了,企業收購了。這時候兩年過程股價跌到了八塊了。
後來審計查這個企業,說你這個企業國有資產流失,你怎麽會市場八塊你怎麽九塊去買呢?那個經理講不清了。後來我知道了,我跟審計講了一句話,你看看這個時點,政府管製管了他兩年,等到批準了,他又不能不幹。
後來這件事當然就過去了,因為這是公事公辦的一個標準,要了解實情就行。總之,注冊製就是說審核隻要放鬆一點,隻要不造假,信息披露沒有造假,願買願賣重組的各方資源,首先是資產重組過程中的行為,審批寬鬆一點,而且應該支持一點,就像注冊製對待審批、新股上市。
現在首先把注冊製的思想精神用到資產重組的審批上去,這才比較好。同時對資本市場中企業上市公司企業不規範的行為,倒要遏製或者要管製,或者要加強監控,比如高位套現。
股市好的時候,董事長悄悄的把自己的股權都拋掉了,賈躍亭。怎麽可以?一個上市公司別人都可以拋股票,董事長愛這個企業,操作了這個企業,信任這個企業,有信心,他怎麽會拋掉自己的心血呢?
它拋掉就不準備好好的幹,你就要當心了,所以這高位套現,特別是董事長個人都是要特別(注意)。國有企業的董事長不幹這和活,但是民營企業中是有這種情況,都要反思。
七、限製股權高位質押
第二個什麽呢?高位質押。高位質押,股票一跌百分之七十六十底線突破,平倉。最近突然發現5萬多億的質押。現在可能是這麽回事,是值得同情,而且點對點的要予以救助等等。
但是從邏輯上講,任何一個企業資產負債率50%,同時股權抵押了,銀行才借你百分之五十六十的融資。所以你的股權事實上是你現在企業債務的一個抵押,你突然把這個企業“一女二嫁”,把自己的股權又去抵押了,再去弄一筆錢,不再投資在企業中,投到別的地方去炒股票買房子了,幹別的活了。那麽股市一跌呢出現踩踏,這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合理。
第三種,長期的股市裏麵長期的停牌,這也不合理。兩三年停牌停在那裏,或者一看苗頭不對,我現宣布停兩個星期,本來要跌停板的就不跌了,我躲過一劫,就這一類的隨意性的運作不合理。所以上市公司運作的機製體製裏應該有一些機製的製度性的安排。
第四個是證券公司和證金公司。我們的證券公司一百多個,03年的時候有個法,就是把證券公司的買股票的保證金,證券公司不得沾染,然後呢放在銀行裏,就是由銀行托管。證券公司的報表裏有總資產,有淨資產有債務,但是沒有托管資產這個概念。
一個證券公司有1萬億的保證金在他這過手,和100億是代表證券公司兩個檔次的重要區別。就像一個銀行有10萬億存款和1萬億存款,是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的銀行。
但證券公司卻把他閹割了,不能表達出來。中國的銀行這十幾年,銀行的規模原來在全世界排在後邊,現在全世界前十位中的銀行,四家、五家是中國的,保險公司前十位的也有。證券公司一家沒有。
原因什麽,他不管資產,它的資產哪怕1萬億保證金在那邊和他無關。實際上一個強大的證券公司(10幾個20個)是資本市場“殺手鐧”。它既是上市的動力,也是資產理財的動力,資本運作的動力。
同時也是市場出現各種危機的時候,那證券公司當然也是救市或者操作的一種動力,所以這是個工具,是個重要的殺手鐧,應該把它給向所有金融企業一樣。
第二個,證金公司它是危機的時候救市的一個基金,1萬多億,1萬多億這種基金應該來自於財政部的債券,反正應該是國家無息的一筆錢給他。然後他低的時候買了,買了以後如果漲上來賺的錢給社保基金,全民所有,平時按兵不。
現在證金公司一萬幾千億的銀行借款,8%的利息,那一年沒有給1000億的利潤,利息還不了,五年十年時間這個資金沒了。所以,這個情況下逼著證金公司如果也來平時低的時候買高的時候拋,就變成了坐莊的人搞股票了。所以,這件事也是體製機製性的製度性的安排,不是任何經理出的錯。
八、印花稅可以免掉
第五呢,當然就是講稅收。證券市場資本市場的稅收應該有專門的考量,比如印花稅,現在應該就可以取消。全世界一百多個證券市場,現在隻有中國和印度收印花稅。
印花稅在過去幾十年都是對的,因為每個股票要一個份額要一張紙。這麽多的雪花一樣的這個發票,當然要收點成本費。現在電子、手機上買了股票,手機一看根本不要做(紙)了,所以全世界都取消了。我們一年2000億,3000億,完全如果取消,說不定股市漲兩點。
我講這麽話就是說,減稅減稅這種方式是可以考慮的。另外,紅利稅或者基金的收稅,或者我們剛才說到的保險公司的稅收或者年金的稅收等等各方麵都可以考慮。
最後一個就是有關指數。現在的上市公司,我們的上證綜指或者深圳的指數。我們這個綜指呢是90年代初,那時候上海隻有幾十個股票,當然全部算在裏麵的一個綜指。
那麽現在3000個4000上市公司,應該成分股。成分股現在也有,12年以後搞了。上證五零或者藍籌的300等等,但是這隻是研究部門內部用。對外公布的總是這個全算賬的綜指。
美國道瓊是三千個股票,隻算30個,當然是好中又好,所以美國GDP翻一翻。道瓊斯指是從6000點變25000,翻兩番。但是美國全國的市值漲多少呢?也是翻一番。現在30萬億,十年前他是15萬億。
我講這段就是說他企業裏麵總有好有壞,有中不溜。你如果要把所有的好中壞的,放在一起拉一千點,千難萬難。那好的東西就是正確的引導,向上的這個引導,從這個角度,我們股市哪天把綜指廢了,就說上證五零或者三零也可以。
定了以後就隻算這一個,而且每兩三年把差的丟掉,好的再選進來。這樣就產生一個向上的事,這不叫掩耳盜鈴,也不叫拔苗助長,就是資本市場的功能,老百姓炒股票隻要盯著指數就好,然後專家們你自己去研究,你去研究那個3000個然後倡導每天被淘汰退市,股市的機製體製的改善了。
基礎性基本麵的製度改善了,向上的發展的投入產出率高的(改善),資源優化配置強的晴雨表功能的製度(改善),那麽中國指數就有希望。我特別高興的是昨天副總理對股市有很重要的講話,還有一行兩會領導也有重要的講話。我的確相信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股市的春天會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