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樂無法

雖然不胖,我自心寬。
正文

啥叫最有同情心的學生?

(2011-05-13 07:04:02) 下一個

 

啥叫最有同情心的學生?

莊冬

這個帖子是從簡丹兒網友講的一個故事說起的。這個故事是:

“今天在學校好嗎?”下班回家,問每天必問的問題。

“今天,好的不得了,是最最好的一天。”

“怎麽最最好了?”

“Kathy在午飯時,找不到她媽媽給她的買午飯的三塊錢了。她哭了。我就和Simiesa商量,拿我們的錢幫她。我有一塊,Simiesa有兩塊。我們給了她。Mrs.Hall知道了,在班上說,我們是她教過的學生中最有同情心的學生。今天我太太高興了。”

 第二天,照問,"今天在學校好嗎?"

“今天也好的不得了!Daivd在教室書架上找書看,在一本書裏發現了三塊錢。那就是Kathy昨天看那本書把錢忘在裏麵了。Kathy找到了她的錢,就把我和Simiesa的錢還了。我的一塊錢又回來了。耶。。。。。。”

---故事完---

我回複了:“她教過的學生中最有同情心的學生”?但願是實話,又但願不是。

簡丹兒:理解。:)

我回複了:我想一會兒有時間從你女兒的這個故事發揮一下,就是但願老師說的是實話又但願老師說的不是實話。希望你不介意

當然啦,如果簡丹兒網友介意,我就刪了。

想一想啊,為什麽我說“但願是實話,又但願不是”呢?

我說但願是實話,是因為我不希望老師誇張甚至撒謊。

我說又但願不是實話,是因為“最”從比較而來,難道老師以前的學生就沒有同情心嗎?

我說又但願不是實話,是因為我不知道老師的這種比較是怎麽作的,因為老師過去的學生不可能完全沒有一絲一毫的同情心,難道是老師曾經的學生們也是有同情心的,他們也相互幫助過,隻是他們的相互幫助的價值小於3美刀,因此相比之下就有了這個“最”?

我說又但願不是實話,是因為我不願意相信老師過去的學生沒有同情心,我更不願意老師比較學生們的同情心得出那一個學生“最有”的結論。

我說又但願不是實話,是因為老師已經拿以前的學生跟現在的學生比了,所以我不希望老師拿後來的學生跟現在的學生比。

老師要教的學生很多,經常不得不對學生們做一些評判和做一些比較,比如說最常見的“分數”。

“分數”是對學生的特定的知識和機能的考試得出來的一個指標,因此是嚴格的,所以是一個比較“硬”指標,也就是說“人”的因素比較小,或者說“人治”的成分比較小。

舉個例子,比如說,美國出了個“虎媽”。這個“虎媽”的概念是個什麽意思呢?雖然“虎”是比喻是形容,這個答案也是清楚的,那就是媽媽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特別嚴格或者說特別凶,因此用“虎”說媽媽的“凶”像老虎一樣。當然啦,“虎媽”之所以“虎”的目的是想讓孩子們達到一個在某種意義下比較高的標準,簡單的說就是“望子成龍”。

這本來是個簡簡單單和清清楚楚的東西吧?可是有的人非要望文生義把“虎媽”理解成“老虎”的“媽媽”,也就是說孩子是“老虎”,媽媽是“老虎”的“媽媽”。或者說是要把孩子培養成“老虎”,而不是媽媽像老虎,這不就是標標準準的望子成龍或望子成虎的目的嗎?

唉,如果說望子成龍或望子成虎心切,父母對孩子們的教育過於不近人情像“老虎”一樣不太好的話,那麽要當“老虎”的“媽媽”的說“蔡美兒是個冒牌虎媽”的悟空孫又是什麽呢?

一個媽媽要做“虎媽”畢竟是她自己的事,她可以控製和選擇做與不做。可是一個媽媽要做“老虎”的媽媽那就不完全是她自己的事啦,這就要看孩子是不是隻“老虎”了。人們望子成龍或望子成虎心切難道不就是想當“龍”的媽媽或“老虎”的媽媽嗎?

悟空孫說“蔡美兒是個冒牌虎媽”,悟空孫要當名副其實的“虎媽”,那就是“老虎”的媽媽。悟空孫不知道當“老虎”的媽媽不是他能決定的,這是他的孩子是不是老虎決定的。所以嘛,說“蔡美兒是個冒牌虎媽”的悟空孫,要當名副其實的“虎媽”的悟空孫也隻有在子成龍或子成虎的時候才能當上。因此,悟空孫也是望子成龍或望子成虎,這大概是悟空孫喜歡的加拿大教育界的幽默商吧?

比較“分數”讓很多人不爽,基於各種理由和理論,他們對比較學生們的“分數”痛心疾首、口誅筆伐甚至疾惡如仇還恨之入骨。

“同情心”和“分數”,相比之下“分數”是一個比較硬的指標,如果比較“分數”讓很多人不爽的話,那麽評判學生們的“同情心”然後做一番比較呢?

據說加拿大的教育界還評判學生們的“幽默感”,有些人還大加讚賞。

比較“分數”雖然不好,但是“分數”畢竟是一個“硬”指標。

如果大家不喜歡比較“分數”這樣的“硬”指標,那麽“同情心”和“幽默感”還有一些人最津津樂道的“創造性”就是“軟”指標了。

相對於“軟”指標,評判“硬”指標的過程裏人的因素雖然有卻少一些,相比之下,評判“軟”指標的過程裏就基本上是人的因素為主導了,或者說是“人治”,比如說評判一個學生的“同情心”和“幽默感”跟“創造性”等等。

人的“同情心”和“幽默感”跟“創造性”有一個線性的量化的可能性嗎?

人的“同情心”屬於道德範疇,也正因為道德範疇沒有一個線性的量化的可能性,所以,自封的道德法官就跳出來張牙舞爪了。

再舉個例子,比如說,美國出了個“虎媽”,自封的道德法官“背特”beit說:“(美國)有虎媽,無人性。”也許是“(虎媽的家裏)有虎媽,無人性。”

在網上披個馬甲當道德法官誰不會?手指頭動幾下就可以說別人“無人性”。

最後,我請要當名副其實“虎媽”的悟空孫和“有人性”的自封的道德法官特背beit看看《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的蔡美兒資料:

蔡美兒(Amy L. Chua,1962年-)是耶魯大學法學院的小約翰·M·達夫(John M. Duff Jr.)法學教授。她出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尚佩恩,原本在哈佛大學主修應用數學,後轉係主修經濟學,畢業後進入哈佛法學院取得法學士學位。父親是菲律賓華人蔡少棠,祖籍福建省。在杜克大學法學院任教後,她加入成為耶魯大學的教授之一。在開始她的教學生涯中之前,她是佳利·戈特利布·斯蒂恩和漢密爾頓公司的法律助理,專長是國際商業交易、法律、發展、民族衝突研究、全球化和法律。

2011年1月8日蔡美兒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為什麽華人媽媽更勝一籌?》(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一文,回顧了她自己的教育方式,並闡釋了她眼中的華美教育差異[1]。此文一出,引起美國公眾震動,讚許和非議不斷,一時成為熱門話題[2]。

蔡少棠(英語:Leon O. Chua,1936年6月28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係教授,IEEE Fellow。提出了憶阻器、蔡氏電路和細胞式類神經網路等理論。被認為是非線性電路理論(nonlinear-circuit theory)之父。

蔡少棠與他的屔?憬悖?詼?未髴鵪陂g,生於日本帝國統治下的菲律賓華人家庭中。

1959年在菲律賓Mapúa理工學院獲得電氣工程學士學位,1961年和1964年分別在麻省理工學院和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尚佩恩分校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64-1970年在普度大學任教,1971年加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至今。

其女兒蔡美兒為耶魯大學法學教授,《虎媽戰歌》一書的作者。

 

 

 

我是指她說“華人媽媽更勝一籌”的事情。真正的華人媽媽好象還羨慕洋人媽媽瀟灑的:) 由 呼保義

用你的詞兒

在美國,這些“真正的華人”由於是華人,無論是生活的鄰居洋人媽媽,還是上班接觸比較多的洋人同事,我鬥膽下個結論:這些洋人都比“真正的華人”低一等。理由也很簡單,如果這些“真正的華人”不是華人而是洋人的話,以他們的本事應該不會上他們現在上的班,也不會住現在他們住的區。所以,“真正的華人”在美國接觸到的不是美國社會的成功人士,或者說,“真正的華人”在美國接觸到的美國社會是美國社會的比較低的層次。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老墨接觸到的美國社會就更低層。他們瀟灑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沒戲,他們的孩子也沒戲,他們早就放棄啦。請相信我,“真正的洋人”或者說美國社會的成功人士,他們的競爭性是非常強的。我有幸或不幸碰到過一些,他們的孩子們上私立學校,中學的老師都是博士,而且不少還是名牌大學的博士。跟中國社會一樣,美國社會也同樣分369等,美國人也同樣有上進心。“真正的洋人”競爭性很強,就連私立學校都分369等,可別以為私立學校都是一樣的啊。隻不過“真正的華人”接觸不到“真正的洋人”。美國夢是什麽?不就是想提高自己的社會和經濟地位的夢嗎?再說啦,“藤校”也不是老中的發明吧?“藤校”概念是老美的發明!“藤校”是老美的一個文化或教育概念,是有含義的。“藤校”意味著什麽?我是說老美自己的“藤校”的含義,跟老中無關的老美的“藤校”的原意,那就是高人一等。還有,美國的各種獎學金也不是老中的發明,給誰獎學金不給誰獎學金,把比個輸贏行嗎?請放心,美國的孩子在肯德基毫談鋼琴也不是有了老中孩子談鋼琴才有的,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多了去啦

不多說啦,總之,美國很大,美國人很多,369等,“真正的華人”隻能接觸到跟他們的社會和經濟地位類似的那部分美國和美國人,最好是瞎子摸象,因為瞎子摸象還是隨機的哪,“真正的華人”隻能摸接觸到的那部分美國和美國人,而這部分美國和美國人是“真正的華人”摸之前就決定了的,除非你的社會和經濟地位發生了巨大變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