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五看完分班名單之後,孩子們整個周末遇到同學或者打電話都是討論誰和誰在一班。我也在周末裏弄清楚了孩子的敵人是誰,原來隻知道朋友,沒想到敵人也有不少,而且時間還很長久。有一個小男孩,老大都恨人家幾年了!起因是那個男孩子想BULLY我們家老大(那時老大二年級),不想小學中女孩子比男孩子是當仁不讓的凶猛,不僅還手,而且把男孩子追得滿學校亂跑,再也沒敢還手。我說,都把那個男孩子打跑了,還仇恨人家沒有必要了。我們家老大說,有必要!大有不忘記階級敵人的氣勢,早生些年代,在中國天生是紅衛兵的料,鬥完敵人還要踩上幾腳!
當然,孩子們的事情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可是從這些小事情裏,你看到很多。從孩子們對朋友和敵人的認可,我看見了她的價值觀和性格。比如NICE是孩子對老師和其他人的最高評價。說話和氣肯定是一個方麵,不斤斤計較不寬容的老師會被認為MEAN,在這樣的老師班裏他們認為會很不幸運。她討厭的一個女孩子今年和她一班,她說那個女孩子有TWO FACES,在老師麵前表現很好,老師不在的場合就會有一些相反和不好的舉止和談論。而她有個好朋友搬家走了,她就很懷念這個朋友,因為這個朋友很喜歡笑,也很容易帶動他們快樂。聽她這麽說,我也很替她惋惜,誰都喜歡和容易快樂的人在一起,我真希望看到孩子天天笑。我答應她我們還要去看那個朋友。從這一點我看出孩子喜歡的朋友種類。
孩子告訴我很多事情,那是拿我當朋友。作為家長,很自然地我們時刻關注著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也警惕著孩子需要我們影響和幹預的方麵,尤其在學校裏孩子都在忙什麽,交什麽朋友,那些我們看不到的更是想聽聽孩子多說一些。 就是那個曾經對她惡作劇的男孩子一直沒有道歉,所以她不原諒人家。孩子對說一聲“sorry”很看重。她對膽敢欺負她的男生會追著回擊,這倒是我放心的。我說事情如果當時已經解決了,過後就不要再計較了。我說要寬容點嘛,這是我作為媽媽的想法和教育,但是她說好的壞的她都要記得,這是她自己的決定。從孩子的角度,我想,這是她的童年,這是她的樂趣,她的美好的記憶。
老大的老師據說嚴格但是人不錯。問老大,老師是不是NICE,她總是含含糊糊的,昨天說,有時候吧,可有時候很凶。但是她說在哪個老師的班她都無所謂,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特點,隻要有學上就有快樂,因為學校裏總有很多孩子和老師。而老二就不同了,據說她的老師是她自己選擇的。老二的老師看上去有點嚴厲,可是聽說人很好,且擅長藝術,那是老二最喜歡的科目。聽老二好朋友的媽媽說,在上學期,我們家老二和好朋友兩個小女孩在這個老師負責她們READING的時候主動對老師說,這學期想上她的班。老師也很高興,不知道是不是這個老師在分班的時候說想要她們兩個的。聽上去像雙向選擇,雙方都很滿意。既然有這個插曲,我也放心了,老師喜歡自己孩子,做媽媽的當然高興。我們家兩個孩子對目前所在的班都很滿意。
可是同樣一份名單,我們家的孩子和父母喜歡,不見得其他的家裏也樂嗬嗬地接受。
周一早上來上學的家長和孩子們圍在名單前,尋找自己的老師和教室。那些住得遠或者有事情沒有提前看過名單的孩子看看名單很自然,我們孩子和前兩天看過的孩子又湊上去看和討論,我就感到奇怪了。不過孩子們說了,看到某個孩子想起來看看對方在哪一班也很自然。看起來全校是個大家庭,彼此認識和關心的人太多,於是我也不驚訝了。
看完名單孩子們進到各自的教室,大部分家長們和往年接送孩子時一樣,或者互相打招呼順便聊兩句,或者就離開了。今年出現了一個異常情況,一些家長們不走了,在互相討論什麽之後逐漸聚集到了辦公室門口,看上去有些家長情緒還很激動。原來,是分班名單惹的事。
加拿大的小學有個傳統,就是把不同年級的孩子混合在一個班裏。比如,今年我們老大的六年級和七年級混合,老二的二年級和三年級混合。至於哪個孩子在哪一班是誰怎麽決定的,我就不是很清楚了。隻依稀記得曾經聽過家長問老校長這個問題,老校長說根據一些教育原則和孩子情況公平地操作的。既然是學校規矩,又是公平的,我就入鄉隨俗地信任學校和老師了,從來不過問也不懷疑。這些年我看其他家長也和我差不多的姿態。
聚集的主要是我們老二同年級的一些家長,中國家長居多,他們看見一年級一起升級的孩子,有的和一年級混班,有的和三年級混班,有的沒有混班。孩子和一年級混班的家長認為孩子應該上二年級了,不應該和幼稚的一年級同學在一起,那是浪費時間,是耽誤孩子。要混班就讓其他願意的孩子混,自己的孩子必須調整出來。那些孩子沒有和一年級混合在一起的家長,因為擔心自己的孩子被換出來,也跟在旁邊聽。我記得我們老大二年級的時候,就是和一年級的混在一起的,我沒有感覺到老大變幼稚了或者成績受到影響了。我們老大四年級第一次計成績還是全A。可見,對這一點擔心是沒有道理的。
家長們抗議是因為有傳聞說按照英語成績分班,和一年級在一起的是英文成績不好的。接著又有爆料說,一個中國家長事先知道二年級要有和一年級混班的,提前找到孩子過去的老師(算是班主任吧),說自己孩子成熟,和低年級孩子在一起交不到朋友會孤單。在開學前還發郵件催著那個老師幫孩子到辦公室說情,結果孩子就如家長所願沒有和低年級混班。這可更炸鍋了。家長們聚集在辦公室門口,不停地問“why?!”
其實,通過互相交流,有家長告訴我,和三年級混班的二年級孩子中有ESL三級和二級的,而和一年級混合的還有ESL四級五級呢,因為英語成績不好被分配和一年級混班完全是唯恐天下不亂的人瞎說的。而且全校除了他們鬧,也沒有見人家三年級的家長鬧不和我們二年級的孩子在一班。再說,這種混班的做法不是隻有我們這個學校實行,也不是今年才開始試點。
我本來想和認識的家長說說這是學校的規矩和傳統。一個家長說別去惹事,因為人家聽的人說我們的孩子沒有和低年級混班,所以我去勸別人相當於坐著說話不腰痛,所以也就沒有摻和進每天上下學送完孩子紮堆討論的家長群中。後來在路上遇到一個找老師“開後門”中國家長,她主動和我們說了找關係的故事。就是我聽說的那個版本。原來是她呀!聽她說完,我就邏輯性的得出了結論:既然郵件隻在她和老師之間互通的,除了她自己說出來誰會知道?那麽傳來傳去惹出矛盾的她又是不是始作俑者?或者至少是為這個事件火上澆油了。她自己把中國的那一套找關係帶過來,讓自己的孩子如願以償的得到了想要的結果就算了,為什麽還要鬧得其他的家長都不安心?而其他家長聽說可以找關係讓孩子分到自己想在的班級,從中國過來的,誰不熟悉這一套?就是其他國家來的,誰聽說這樣的事情都會感覺不公平的,為什麽和老師說說就可以想上哪個班就上哪個班?
我不喜歡她這種做法,我也不喜歡把中國的不平等的師生關係帶進學校。我們來加拿大為什麽,首先不就是為了相對更公平的教育嗎?!這一點都要去破壞它,我們還懂得珍視什麽呢?不要說洋人,就是中國人自己都對自己的族裔有意見了。這樣不好的風氣如果蔓延開來,這個學校也就變成了中國特色的一個分校了,那麽你還不遠萬裏的跑來加拿大進這個學校幹嗎呢?在中國上學不是省錢省事多了!如果隻是圖這裏的英語教學,上新東方就好了。
加拿大的發達得益於她的良好的教育,而教育中混班也是其中他們認為好的教育方法,而且這個方法已經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了它的有效性,才會延續下來。加拿大一直在發展,移民也來得越來越多,證明著大家對加拿大教育的信心。而好的教育方法是教育成功的其中重要的一環,去掉了這些重要的部分,教育會缺少什麽呢?這些不也正是中國有識之士在思考的中國目前的教育問題嗎?
聽完這個家長的得意的述說之後,我和她說了我們老大過去在混班的情況,不過看她根本不感興趣,我就不再多言了。中國人有愛講情麵的文化,其他人多半也不直接說,以免遭遇對方不愛聽還記恨你的尷尬後果。不說也罷。事實上,真正需要做工作的是那些沒有“如願”的家長。如果前班主任老師出來和家長解釋一下,家長們可能情緒會好很多。可是因為前班主任老師跟老校長一起調走了,而老師們處於罷工期間,可以不理會這件事情。辦公室前台人員和校長倒是和抗議的家長們會過麵了,估計新校長不會等閑視之,畢竟他要樹立好的形象,而且他不參加罷工。唉,怎麽也想不到,這分班的名單,是魔法名單,也是惹事的名單。
其實這根本就不該是件事情,所以不參與抗議的家長們更多的則是在關注孩子們的老師在罷工期間是不是教書。因為老師罷工宣言裏麵講了,不必要與家長會麵,也不開交流會。於是就有家長分析並傳言老師會消極教學,所以一時間聽說附近的補習班因此生意更加好。參與討論的也多半是中國父母,尤其是媽媽居多。也許洋人不像中國人那麽在意孩子的成績,加上這是市中心,帶著孩子在這邊坐移民監的單親也比較多,加上全職媽媽,在家閑著也是閑著,遇上這個洋人習以為常而中國人很少遇到的罷工,有時間精力就想多了解了解情況。
我們家每個孩子被要求交了7元錢買了PLANNER,就是紀錄每天學校活動的一個本子,我看上麵就有教學活動記錄。這個本子真好,年級低的孩子還被要求每天帶回家讓父母簽字,讓父母了解孩子每天在學校都做了哪些事情。保留所有的PLANNER,就算多年之後,翻一翻還能夠找到哪一年哪一天做過什麽,好神奇啊!這周我看老大寫了一篇短文,介紹她的PARTNER,一個來自巴基斯坦喜歡烏龜,白色和BLACKOPS遊戲以及意大利美食的男孩子;老二也寫了一篇本學期期望學到什麽的短文。老師在後麵批注了一句:我恨樂意教你這些。老二還填寫了一個找朋友的表格。感覺這周還是social學習,不過加了書麵的練習。
同時學校發的報班參加各個小學裏麵興趣班的單子,也側麵反映教學活動照常進行著。這些活動和社區中心的興趣班是一個機構負責的,隻是方便在某個學校或者附近的孩子參加而專門分類印出來的。比如,孩子學校前兩年有國際象棋班,這是一個國際象棋高手的學生家長自願辦的,收費相當便宜,可惜,我們家老二那時候學前班想參加卻不夠年齡,今年剛好滿足7歲的最低年齡要求了,卻沒有這個班了,可能是那個家長的孩子畢業了吧。當時本校孩子放學後固定時間就直接到興趣班的教室,家長可以在興趣班結束後再去接孩子。
也許是受到罷工的情緒影響,讓分班風波成為部分家長對學校抗議的起因;也許是今年BC省天氣異常,夏季來得晚不說還沒有幾天酷熱的,所以就好像有人主動自願去給空氣加溫似的,BC省不斷有事情出現。前不久郵局工人罷工才結束呢,老師又開始為工資漲幅而行動。可是鬧歸鬧,大家該做什麽的還是做什麽。加拿大已經是成熟社會了,就算老師們和家長每天抗議,也沒有看出太影響社會的和諧。
想想也很自然,小河都不可能永遠風平浪靜不起波瀾,何況社會這個大海翻浪更是難免的了。既然社會是個大家庭,家庭成員輪流著發發脾氣,表達一下自己的感受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嘛。
老師罷工和家長抗議兩條線的鬥爭與反鬥爭的序幕隨著這個學期的開始才剛剛正式拉開,一時半會是不會有結果的,我們也坦然處之,隻當是看戲,順便繼續看著孩子上學吧。
201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