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39)
2016 (120)
2017 (81)
前幾天接診一位80多歲的老人,自述梨狀肌綜合症,已有20多年,現在發展到夜不能寐,導致憂鬱。
我問老人,誰診斷的梨狀肌綜合症?他說幾個醫生都這麽說。
我叫老人用手指出疼痛部位,是在坐骨結節處,然後做梨狀肌緊張試驗,梨狀肌部位沒有疼痛。首先就排除了梨狀肌綜合症的診斷。然後用手指按壓患者說的疼痛部位,沒有壓痛。這就 讓我考慮是神經傳導痛,不是疼痛局部的病變。根據神經解剖知識,懷疑是腰骶椎部位的問題,仔細扣擊患側腰骶椎每個椎間隙,在腰5骶1誘導出疼痛。我大膽診斷腰骶椎退行性變導致刺激神經,而臥床時脊椎弧度的變化導致壓迫加重,而症狀加重。理論上解釋的通。
把我的檢查結果和初步診斷告訴老人,老人說,做過4次MRI,醫生沒有說有問題。不過老人也說,疼痛專科醫生在做硬膜外封閉止痛時說過,醫生查不出什麽病,就隨便給了個梨狀肌綜合症,這個診斷疼痛專科醫生也不同意。
我叫病人把MRI片子借來讓我看看,我知道初略地看片子往往會忽視掉一些東西。而在我誘導出疼痛的部位仔細有目的的檢視往往容易發現問題。片子發現問題是真有問題,片子沒發現問題不等於真沒問題。局部扣擊可以誘發出臨床症狀,往往提示局部有問題。
然後按照腰椎間盤病變的治療方法,循經紮了針。
兩天後複診,老人說,治療後疼痛大為減輕,已經變成鈍痛,總算睡了個覺,心情也好多了。已經和醫生聯係把MRI片子給我拷貝一張寄來。
這個病人的診治完全靠的是運用基礎醫學知識邏輯推理,在多位醫生診治過沒有療效時,這一招往往頂用。醫生如果光會按診治常規來診治病人,還要讀那麽多年的醫學院幹什麽?有高級護士的知識就夠了。
聰明人常找出最有可能性的那一種, 會有個直接較單一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