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民主移植記(ZT)

(2016-02-11 13:49:44) 下一個

這是一個寄托了美國黑人的理想和善意,全套照搬了美國製度藍本設計的理想國家,但它逐漸變形走樣,最終迎來了吞噬整個社會的大洪水。

 

文|韓高宗

 

很多年以後的 1980 年 4 月 22 日,當利比裏亞政府的部長們麵對行刑隊,也許會想起 10 年前,他們的托爾伯特總統剛接班時,滿口改革、大搞反腐的樣子。

 

他們可能還會想到,在這個權貴家族坐擁財富、平民百姓被百般榨取的不幸國家,反腐運動也曾一度受到過平民的支持。但隨著國內經濟日漸受挫,民怨反而沸騰起來。政府采取了一係列措施想改善經濟狀況,統統無濟於事。

 

當然,此時的部長們多半隻剩下了恐懼。托爾伯特總統已於 10 天前遭遇不測,在自己的臥室裏被政變軍人肢解;總統的兒子被抓上軍用飛機,起飛後再從高處推下來摔死;現在他們自己也被綁在海邊的電線杆上,眼前是圍觀群眾、醉醺醺的行刑隊和攝像機——全國觀眾們將很快在電視直播中看到他們被亂槍掃射的慘狀。

 

 

一個國家的誕生

 

非洲政治向來以古怪、野蠻著稱。各種重大變故和人為災難如果發生在其他地方,多半會導致世界嘩然,甚至觸發外國幹涉。而在非洲這個屠殺幾十萬人才能被好萊塢拍電影、童兵被砍手砍腳也上不了幾天新聞的神秘大陸,類似的事件常常不足為奇。

 

但利比裏亞和其他的非洲國家有所不同。它是非洲的第一個共和國,從最初萌芽就背負著美國人的善意和希望,早在 19 世紀 40 年代就建立了美國式的共和政體,連 Liberia 這個地名,都是美國朋友依照拉丁文“自由”(liber)命名的。一直到今天,該國酷似美國星條旗的國旗,還會在奧運會上給各國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19 世紀上半葉,隨著美國國內廢奴運動的興起,其中的主流政要認為,若將黑人送返“非洲家園”,則既能緩解黑奴的苦難,又能緩解美國國內的政治衝突,可謂一舉兩得。

 

在這種思路的指導下,廢奴派成立了“美國殖民協會”等一係列“殖民協會”,旨在將贖身黑奴、自由黑人和在販奴船上查扣的黑奴都送回非洲。1822 年,來自美國的黑人移民第一次抵達西非的蒙羅維亞,開始在未來的利比裏亞定居,在廢奴派的資助下開始新的生活。

 

這個由美國黑人組成的社群,就這樣在西非慢慢發展起來,慢慢不再依賴“美國好人”的幫助。他們先是成立了“利比裏亞聯邦”,然後於 1847 年正式獨立建國,頒布了照搬自美國的憲法和《獨立宣言》,還通過美國式的選舉推出了一位黑人總統,從此以“黑美國”的形象矗立於非洲大地。

 

▍1867 年美國殖民協會登記點,準備前往利比裏亞的美國黑人

 

不幸的是,雖然利比裏亞體製完全照搬自美國,總統製、三權分立、選舉製甚至共濟會都一應俱全,但利比裏亞的民主之路才剛起步就已夭折。建國才二十幾年,利比裏亞的兩大黨——前美裔自由黑人組成的共和黨與前美裔黑奴組成的輝格黨——之間的鬥爭就已經沒什麽美國味兒了。

 

1871 年,共和黨在國會成功彈劾輝格黨總統愛德華·羅伊,不料總統竟賴著不走,拒絕下野。結果共和黨發動政變,判處羅伊總統死刑,絞刑執行前夜,羅伊總統又離奇死亡,據說是被共和黨人扒光衣服遊街後活活打死的;但也有說法指出,他是企圖遊到海中的英軍軍艦逃亡,結果身上帶的跑路經費太多,活活被錢墜下去淹死了。

 

黑美國的黑曆史

 

此時的利比裏亞政壇的風貌雖然已經很像 20 世紀非洲了,但至少還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兩黨製國家。等到幾年後的 1878 年,由輝格黨更名而來的真輝格黨人安東尼·加納德當選總統後,該黨就幹脆不再下過台了——非洲第一個一黨獨大的國家由此誕生,一直到一百年後電線杆子上的部長們慘遭掃射時才告滅亡。

 

美式選舉製逐漸變成了走過場,雖然反對黨仍然可以存在,但每次大選都會搞成做票的假選舉,最後上台的人選總不令人意外。在 1927 年的大選中,全國共有登記選民 1.5 萬人,結果竟有 24.3 萬張選票投給了真輝格黨總統查爾斯·金,終於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定為“全世界最假的選舉“。

 

選舉如此,體製其他部件的運行情況可想而知。國會成了擺設,政策和法律都由真輝格黨的“執行委員會”自行製定;行政官、議員、法官都出自寡頭家族,對美裔黑人——他們理論上的“選民”——行使酋長式生殺予奪的權力;就連真輝格黨的總統和議員候選人以及執委會委員,都是由各個寡頭家族敲定的,而不是像美國那樣產生自各級黨代會。

 

▍利比裏亞土著貧民望著遠處的飛機

 

尤為神奇的是,利比裏亞還根據美國“總統不能履職時副總統接班”的規定,發明了一套獨裁權力交接的手法——獨裁大總統把接班人定為副總統,到規定時候便宣布下台(或者遭到逼宮),順利交棒。這一擊鼓傳花的遊戲常年不衰,成為了利比裏亞政治製度的標準形象。

 

在利比裏亞的全麵非洲化進程中,就連該國的共濟會都失去了美國特色,轉而向非洲土著的秘密會社靠攏,崇拜西非土產的山精、水怪、湖靈、樹妖和祖先靈魂。共濟會也與專製政權關係緊密,到了“要有體麵工作先進真輝格黨,要入黨先混共濟會”的地步。

 

▍精靈崇拜是西方宗教利比裏亞本土化的表征,圖為土著宗教“波羅秘社”的“樹妖迎賓”儀式

 

利比裏亞還向其領土上的非洲土著黑人下手,突然要求課稅,交不起稅的就要給政府做無限期的無償勞工,很多方麵與奴隸無異。有些勞工甚至連稅都沒逃,完全是被政府綁架來的。政府甚至把勞工出口到西屬西非的可可種植園裏,所有工錢都被政府吞掉。

 

1927 年,無償勞工的慘狀終於引發西方關注——一個在美國被奴役過的黑人社群,回老家後竟然奴役起本地的黑人兄弟來了,這樣的情景著實令人瞠目。

 

▍1927 年利比裏亞奴隸危機時,查爾斯·金總統訪問國聯總部斡旋

 

1930 年,國聯派出的調查團發布報告,宣稱利比裏亞是一個“1.5 萬公民淩駕於百萬子民”的國家,簡直就是一個國家級的奴隸莊園,建議國聯不要將利比裏亞視為主權國家,應直接占領並接管。剛在“世界上最假的選舉”中就職沒幾年的查爾斯·金總統及其副總統被迫辭職。

 

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

 

1944 年,威廉·杜博曼就任總統,正式開啟了利比裏亞的改革年代。他推行了“門戶開放”的經濟政策,向國外投資者提供較為寬鬆的投資環境;他宣布“國族統一”,不再將國民分成美裔黑人和本地黑人,將利比裏亞人視為統一的民族;他還擴大了投票權的範圍,不分性別和國族的 21 歲以上平民隻要交房產稅——稅製的合理性另當別論——都可以在選舉中投票。

 

▍杜博曼總統被子民抬下船

 

杜博曼的改革帶來了貨真價實的繁榮,美、德、瑞典的橡膠業、鐵礦業和伐木業公司紛紛來投資辦廠。從 1954 年到 1960 年,利比裏亞的年經濟增長率高達 15%,僅次於同時代的日本。首都的人口在 30 年裏翻了 10 倍,初等教育普及率在 10 年內翻了 3.6 倍,其發展速度令人歎為觀止。

 

但與此同時,利比裏亞的經濟奇跡也被美國經濟學界指責為“沒有發展的增長”。經濟發展的好處都被體製內的“自己人”瓜分,真正的民間私營經濟並不自由,完全處在“聯合經貿委員會”與“經濟事務部”的管控之下。

 

杜博曼的族群改革也並沒有消除社會的分化,而是把族群的分化變成了“體製內與體製外”的分化。曾經獨享投票權的美裔黑人如果不混體製內,也會淪為失業人士;而曾經被奴役的本土黑人,隻要能和真輝格黨搭上線,也可以成為上層階級——1966 年杜博曼總統就曾大手一揮,讓他的土著家仆回鄉當上了酋長。

 

▍1952 年總統連任典禮,穿土著服裝出席的上流人士

 

而且,雖然杜博曼總統在經濟和社會層麵的改革稱得上是大手筆,但政治體製改革仍然裹足不前,因而利比裏亞政壇的景觀並無改觀。1955 年,前內務部長、前司法部長等政要在大選中支持反對黨候選人,結果政要們紛紛被捕,反對黨也被取締,前內務部長父子出逃時直接遭到射殺。

 

杜博曼總統還授意議會修改憲法,廢止“兩屆八年”的美國式總統任期限製,他本人便成功連任到去世。為了保證權力,他多次以陰謀政變的罪名打擊黨內寡頭,比之前所有總統加起來還多,羅織罪名千奇百怪,甚至包括“雇傭尼日利亞巫師詛咒總統”。

 

秘密警察製度和群眾舉報網絡也在這一時期出現。1963 年多哥政變後,一名利比裏亞軍隊上校私下開玩笑說:兩百五十個多個多哥士兵就能殺死總統,我軍可有五千人編製,簡直能做出不可思議的奇跡啊……結果自然被逮捕下獄。

 

在宣傳戰線上,杜博曼總統的表現也完全不像在經濟領域般開明——他是利比裏亞人民的大先知、超級酋長和大神巫,決策永遠英明,地位永遠偉大。如果有人公開批評杜博曼總統,那一定是像總統語錄中說的那樣:出生時不喝母乳喝牛奶,長大了就蠢得像母牛一樣。

 

▍杜博曼總統身穿土著服裝在真輝格黨大會發表講話,在其身後副總統托爾伯特著西裝出席

 

共和國的末日

 

1971 年,杜博曼總統心髒病發去世,實現了“死也要死在任上”的理想。副總統威廉·托爾伯特繼位,隨即開始大刀闊斧的親民改革。

 

首先,托爾伯特總統嚴厲打擊腐敗,堅決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嚴守法律和黨紀,否則便予以嚴懲,絕不手軟。他首先對公檢法領域開刀,以挪用公款的罪名拿下了兩名秘密警察首腦;他還在首都微服私訪,在教育部發現部長上班遲到便將其開除。他變賣了前任的總統遊艇,把總統專車從“卡迪拉克”換成“大眾”。

 

▍反腐改革沒有削弱官方強調“總統崇拜”,即使一個化工廠的路標牌上也得寫著“我們感謝總統”

 

托爾伯特總統的反腐決心雖然有目共睹,也受到了平民階層的一定擁護,但由於下台入獄的都被認為是總統家族的政敵,反腐運動在世人眼中的成色也不免打了折扣。

 

更要命的是,總統家族本身也不幹淨——自托爾伯特上台,他的家族便控製了汽車和大米的進口,哥哥當了參議院議長,弟弟當了財政部長,女婿當了國防部長,弟弟的嶽父當了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女兒當了教育部副部長,壟斷了全國教科書的銷售。他那位後來被從飛機上推下來摔死的兒子則是全國工會主席、最大的勒索犯,還是國內唯一的外交護照經銷商。


反腐運動期間,由於國際環境的變化,利比裏亞經濟受挫,物價飛漲。托爾伯特政府被迫強調“自主發展”、“自力更生”、“團結時刻”、“更高的製高點”、“從草席到床墊”等正能量主張,還推出了一連串“四年發展計劃”,但還是不能改善惡劣的經濟形勢。

 

時間很快到了 1979 年,為了本國主持的“非洲統一組織”年會,利比裏亞政府斥資過億美元在首都修建豪奢會展中心。1979 年 4 月,為了“促使糧食自給、激勵進城打工的農民工回鄉種田”,托爾伯特政府宣布提高大米專賣價格,結果首都的大學生和貧民上街遊行示威,抗議政府虧空國庫壓榨民生。托爾伯特總統下令軍隊開槍鎮壓,遭到拒絕。最後,總統竟從幾內亞借來軍隊,和本國警察一起鎮壓了示威。

 

1979 年利比裏亞首都大學生和貧民上街遊行遭鎮壓,警察當街射殺過百示威者

 

事情當然不可能就此結束。街頭流血和軍管政治的先例一開,軍中自然會湧現出有誌者步武前賢。

 

一年後的 1980 年 4 月 12 日,本文開頭的場麵終於發生了——托爾伯特總統被肢解在臥室裏,兒子被從飛行中的飛機上扔下來,全國觀眾看著喝醉的行刑隊舉起槍支,用電線杆上的諸位部長練習打靶。

 

而真輝格黨的一黨統治崩潰後,利比裏亞也並沒能走上民主自由的光明大道,而且很快就將迎來吞噬整個社會的大洪水——政變上台的多爾政府還能依靠冷戰站隊來獲取美國援助,到 90 年代冷戰結束後便徹底崩潰,利比裏亞開始了近二十年的內戰,成為了國際新聞版編輯們熟知的利比裏亞——那個由剁肢刑、童兵、“血鑽”和在鏡頭前揮舞步槍的武人獨夫組成的利比裏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欲千北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好文,一個好的社會,歸根到底是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而不是民主,經濟,文化教育,或其他。另外的例子包括印度和墨西哥。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