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關於trebeca的貼,討論醫生的思路。

(2015-09-16 06:52:13) 下一個

 這個病例是個很好的臨床教案,我在以前的帶教中,喜歡用這樣的病例啟發學生的思路。由於沒人知道後續的情況,更有實戰意義。

原帖是這麽描述的

“老公上星期三在沙發上久坐後起身時,突然感覺右邊大腿根扭了一下,周末有所好轉,但除草後又變糟了,已針灸兩次不見好轉,現在右腿可以向正前方抬起,但不能向右轉或外轉,比如說穿襪子的動作有困難,特疼;在床上向一邊翻身也有困難。”

 從表麵看,這個病例,誘因肯定,定位明確,一般基本就肯定是髖關節損傷了。不過,我們進一步想想,還不一定。

病人不是醫務工作者,對解剖不熟悉,所以對他們描述,要思考一下。大腿根部,究竟是髖關節?還是髖關節周圍?這就需要病人明確指出具體部位和深度,還需要醫生觸診來確認。臨床上的誤診很多就是從這一步開始的。病人對醫學解剖沒有概念,醫生不能想當然。

 這種情況可以用體檢來確認,比如說髖關節疼痛可以用托馬斯症確認。

 臨床上髖關節是一個非常牢固的關節,不容易輕易損傷。所以從病史上我就有點懷疑。久坐起身可能引起問題,同時可以表現為髖關節周圍症狀的,還有骶髂關節和下腰椎。這就可以用進一步體檢發現具體發病部位。同時要注意病人的伴發症狀。

 這就像我們看到電燈不亮了,不能光考慮燈泡燒了,如果同房間的台燈也不亮,那就說明可能是跳閘,如果整個房間都不亮,那就可能是外部的問題了。根據伴隨症狀來看病變可能在那個環節。如果沒有其他可以解釋的伴隨症狀,體檢也明確是髖關節,那才是明確的病變部位。

 就我個人經驗,久坐後起身最容易引起損傷的是下腰椎。可以讓病人俯臥,用手指在同側腰4-5間隙旁壓住用另一手握拳,叩擊手指,是震動直接作用於腰4-5,看能不能誘發出疼痛,再用同樣方法試試腰5骶1間隙。如果能誘發出疼痛,那就證實了我的猜測。

 骶髂關節是很牢固的半關節,也不容易損傷,不過也要排除。一般用“4”字試驗,還有分壓或對擠兩髂,可以誘發骶髂部疼痛。

 有人覺得何必大動幹戈,有X光,CT,MRI可以幫助確診。嘿嘿,這種損傷一般太微小X光,CT,MRI根本就不能發現。所以那些希望憑借現代化儀器,不注重基本功培養的醫生,在這種病上就幾乎隻好蒙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