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健康的一點想法

(2011-05-27 12:51:32) 下一個

作者:李延明

對健康的正確認識 

 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首先必須要重視健康。很多人都會口說自己重視健康,可是實際生活上,卻常常事與願違,肆無忌憚,任由波動的情緒、不當的飲食等損害健康行為,日積月累,消耗自己的生命。

一般人會關心家人、朋友的健康,對自己,卻總以為是鐵打的不壞之身,往往等到健康出現嚴重問題,才悔之已晚。應該知道,健康是長久的事,再怎麽忙碌,總得為自己的健康留些時間與空間,解決自己的健康問題之後,才有能力去幫助他人。

 健康出了問題,多數人都是尋求外在的幫助,想藉由醫藥的手段解決問題。可是,醫學是否真能根除疾病?醫生自己也難免疾病之苦。針對疑難病、絕症,不論是中醫、西醫、邊緣醫學或現代醫學,都尚無有效的解決方法。此時,若換個角度,從內在的方法著手,調整自我的生活習慣及認知,開發每個人的自愈潛能,卻往往有立竿見影之效。

 常有人問:「為什麽學習生命自救?」自救有什麽好處?簡單的說,自救就是要開發並增強人內在的能力,不但能去除疾病、增進健康,甚至能減緩老化、恢複青春。曆年來,練習「生命自救法門」,成功抗癌、打破醫學迷思者,不乏其人。老年人的灰指甲、白頭發等老化現象,單靠自救而明顯改善,更不是稀罕的事。

 自救不隻對健康有益。對生命的價值,也會有更深的認識。重要的是,應該現在就起而行,去實踐。所謂「一事不知一事難,一處不到一處迷」,唯有親身體驗後,才能真正了解自救的好處。

 

生命的消耗 

 

即使對生命有基本認知,在日常生活中,人仍然或多或少的在消耗生命,如果消耗過量,自然會加速生命衰竭。其中尤以情緒、飲食和疾病影響最大。 

1    情緒 

情緒過度起伏,是在明知不應該;卻任性而為的情形下,對生命造成人為性的耗損。僅管很多人知道,情緒會對身體造成一定傷害,卻很少有人了解,這種傷害的程度是多麽嚴重。情緒不穩定,不論是過當或不當,都會對人體五髒造成傷害。人體五髒對情緒有一定程度的承受力,如果超過負擔極限,就會引起疾病,耗損生命。

 

情緒對人體的傷害可能是一次性的,例如伍子胥一日之間急白了頭。也可能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好像汽車煞車片逐漸磨損。這些傷害都是自己造成的,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自己種下的「因」,就得接受這個「果」。 

人的情緒有七種,即所謂的「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喜與心有關,過喜會導致心力衰竭,即為傷心。怒則傷肝, 憂、悲傷肺,驚、恐傷腎,而思慮過度會造成脾髒的功能衰退和障礙,所以傷脾。

這些情緒變化,對五髒是無形的消耗,也因此常被人們所忽視。為了善待自己身體,一定要知道控製情緒。這不單是個人修身養性問題,也會影響生活周遭的人,尤其子女。

如果大人不順心,將情緒強加於孩子身上,不但讓孩子受到間接傷害,更因此而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應藉由大人的智慧和體驗,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習正確為人之道,了解控製情緒的必要,減少對生命的消耗。「樹要長的直,根就要栽得正」,父母的生活態度,對子女的影響最為直接,焉能不慎。 

2    飲食 

飲食也會對身體產生正、負雙重影響,主要是針對五腑,也就是胃、膽、大腸、小腸和膀胱。胃有承載之責,食物在胃中分解之後,送入十二指腸和膽汁產生化學作用,經由小腸將食物精華吸收,補充氣血,而廢物則透過大腸和膀胱排除。 

人體為了攝取養分,維持正常活動力,必須經由消化食物過程,吸收水穀精華,同時將廢物排出體外。這消化、吸收任務,是由五腑承擔。為避免五腑負荷過重,飲食必須注意要適當和適量。補充人體氣血,隻需定量養分的轉化和吸收,多餘的就變成脂肪,囤積體內,久而久之,會造成身體額外負擔,直接影響五腑正常功能。 

過去講「站如鬆,坐如鍾,行如風,睡如弓」。舉例說,為什麽要弓著睡,不平躺著睡?胖的人多半比較喜歡平躺著睡,平躺著舒服,這一舒服可就壓迫了脾。脾一失調,會導致內分泌失調。內分泌失調,會造成氣機失調,把脹氣留在體內。

 

感覺上,氣好像是軟的,向外吐氣時,看不出氣其實軟中帶硬。氣在體內,會產生壓力,就像打足了氣的籃球,會變硬。打嗝打不出氣來,是什麽感覺?排氣排不出來,又會有什麽感覺?上不通,下不通,一旦憋住,就會導致人體內分泌失調。 

此外,均衡的飲食習慣,也是維持身體健康不容忽視環節。不論粗糧、細糧,還是魚肉蔬果,都應該適量攝取,不偏廢、偏取。平時多注意身體反應,有時身體本身會發出訊號,讓人知道它需要哪一類食物。

 

另外,情緒的變化,也會影響五腑消化功能。情緒好的時候,食物容易被消化,當情緒不好時,消化功能便明顯下降,此時該多吃蔬菜水果等易於消化的食物,以減輕五腑負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