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教授發明腹針療法

(2011-03-30 16:29:53) 下一個


中國教授發明腹針療法zt


針灸
中國腹針療法發明人薄智雲教授示範腹針療法。

  中國腹針療法的發明人薄智雲教授說,腹針療法不同於傳統體針,其針灸穴位全都在肚子,而傳統的針灸療法,雖然也在腹部用針,卻也會在全身其他部位施針。

  薄教授是北京中醫藥進修學院腹針培訓中心主任。他這回是接受新加坡針灸學會邀請來新加坡考察。

  薄教授指出,腹針是他研究了20年後於1992年才確立的體係。

  他解釋,根據腹針理論,腹壁淺層有一個影響全身的係統,全身任何部位都可以在腹部找到應答關係非常明確的穴位。

  “我們隻需按照要求於腹壁的淺層刺激相關的穴位,就可以迅速發生止疼等療效。”

  他補充說,腹壁中層則分布有傳統認識的經絡係統。

  他指出,正是由於腹針療法的穴位隻處於腹壁淺層,針灸療法刺進內髒的危險性便完全不存在。

  薄教授說,腹針療法的另一個優點是,它不像傳統針灸需要產生酸麻脹痛的針感來發揮療效。腹針是無痛或者隻有微痛的治療法。

  “腹針幾乎無痛,這樣就解決了傳統針灸因痛苦而不易被人接受的問題。”

  薄智雲教授也援用他在中國,以及其他采用腹針療法的醫師的臨床報告指出,腹針療法療效好而且作用快捷。

  兼任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門診部腹針中心主任的薄教授,引用他的著作《腹針療法》補充說,有個稱為神闕的穴位,位於人肚臍窩中央。

  “神闕穴具有向四周及全身輸送氣血的功能。

  “以神闕為軸心的腹部不僅有一個已知的,與全身氣血運行相關的循環係統,還擁有一個尚被人們忽略的全身性高級調控係統。”

  他透露,這個係統可能形成於胚胎期,雖然目前科學界所知不多,但是卻可以從中醫的臨床應用中略見端倪。

  他指出,腹針療法的實踐,已在不同層麵上證實,腹部確實存在一個非常複雜的網絡係統,一個源於胚胎期的先天經絡係統,也是一個可能與五髒六腑及全身關係密切相關的微針係統。

  腹針療法對慢性病有顯著療效

薄智雲教授(右二)與新加坡針灸協會會長王善平(右三)及秘書楊新達(右一)合照。另一位是華龍醫療與醫藥谘詢中心負責人陳仁俊。

  薄智雲教授說,他是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發現了腹針的奧秘。

  “1972年,一個姓劉的老工人因腰扭傷而導致坐骨神經痛,隻能躺在平板車上給人送來看病。

  “我立即給他針灸,他還是呼痛連連。

  “突然,我想起任脈和督脈互為表裏,雖然他傷到背部,何不用位於腹部的任脈穴位試一下。真神,我在給他針刺氣海和關元穴後不到5分鍾,病人的腰痛和坐骨神經痛便都消失了。”

  他記得,事隔不久,一個姓馬的火車司機也是扭傷腰來看我,結果我取了同樣的穴位後也隻是給他紮了一次,他就好了。

  “從那以後,我便開始留意腹穴針灸經驗的累積和總結。”

  薄教授說,自那以後至今,他都在不斷探索以腹部穴位治療全身各個部位疾病的可能性。特別是在遇上傳統針灸方法都告無效的情況下,他更要用腹針來試試。

  他指出,在腹針經驗累積的過程中,他發現腹針不僅具有與傳統針灸同樣立竿見影的效果,還具有取穴少和療效穩定等優點。

  他透露,常用的腹針穴位有四五十個。

  偶然情況下發現腹針奧秘

  薄智雲教授說,腹針療法對於多種全身慢性病痛都有療效。

  他指出,腰扭傷、頸椎病、膝關節病和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後遺症,都適合以腹針治療。

  記者遇到一名曾接受腹針治療患頸椎病的陳女士。她告訴記者,

  “我接受腹針治療後,頸椎造成的疼痛和不適就好了七八成,現在正接受第二次的治療。”她補充說,針插入她的腹部時,偶而會覺得有點疼痛。

  薄教授在受訪時說,頸椎病一般隻需針灸3次,每次半小時。

  他宣稱,近幾年,他已在中國舉辦了數十次的全國腹針療法學習班,因此,目前這種療法已在中國多個城市以至許多國家開展起來。

  他也給記者翻閱多種資料,顯示這種治療法已獲得普遍重視,其中台北華中醫院院長初月軒醫學博士對腹針療法給予的高度評價,也證實腹針療法已獲得更為廣大的中醫界人士的認可。


      腹針療法治療疑難病zt

       腹針也屬於針灸的一種,雖然沒有其他針灸具有悠久曆史,但卻能治療病程較久的疑難雜症,對因髒腑陰陽氣血功能失調引起的疾病更為有效。

  廣東省中醫院傳統療法中心副主任陳秀華告訴記者,位於人體肚臍窩中央有個稱為神闕的穴位。多數人隻知道神闕穴具有向四周及全身輸送氣血的功能,不知道腹部還有一個全身性高級調控係統,通過針灸腹部穴位即可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常用的腹針穴位有四五十個,但是必須是因為髒腑問題而導致的疾病,病程較久的疾病,如老年性癡呆、腦動脈硬化、心血管病、高血壓等,還有髒腑失衡後引起的疾病如血栓性耳聾、眼底出血、視神經萎縮等都有療效。

  肩周炎、坐骨神經痛、關節炎、頸椎綜合征、腰痛、雙腿麻木、酸困等疾病如果病程較短,主要是因為髒腑的正氣不足導致,也適合腹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一般隻需針灸3次,每次約半小時。

  在進行腹針治療前,患者需要做一些傳統的中醫檢查,通過觸摸檢查肝、脾的大小及是否觸痛。然後再對準備針灸的部位從上而下地進行觸壓、對每一個部位的肌緊張、壓痛、痞塊、積結都應進行仔細檢查。

  腹針治療取穴少和療效穩定,陳秀華認為,腹針療法的最大優點是,它不像傳統針灸需要產生酸麻脹痛的針感來發揮療效。腹針是無痛或者隻有微痛的治療方法。每次大概30分鍾左右,每天或隔天治療,10次為一個療程。

  但是,急性腹膜炎、肝脾腫大引起的臍靜脈曲張、腹腔內部的腫瘤並廣泛轉移的患者、孕婦等都不適宜做腹針治療。

相關文章鏈接:
http://www.naturohealing.com/bbs/viewthread.php?tid=11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