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ve Forest's Blog

正直、善良、寬厚、心存感激、珍重友誼。嗯,還有,當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海盜 ...
個人資料
正文

卡片相機下的伊斯坦布爾(上)

(2015-09-13 04:12:24) 下一個
最早了解伊斯坦布爾是讀到一點關於君士坦丁大帝和查士丁尼大帝的故事,80年代的事了。君士坦丁大帝平定內亂,重新統一羅馬帝國,皈依基督教,並遷都東移,在拜占庭重修皇宮,建立“新羅馬”。後人稱新羅馬為君士坦丁堡。
 
200多年後的查士丁尼大帝更為了得,東征西討,外加黃金收買,“重建”了一個橫跨歐亞、使地中海為內湖的東羅馬帝國。 查士丁尼大帝建造東正教主寺廟索非亞大教堂,修製定“羅馬大法典”、並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修築三條主幹線:西線經君士坦丁堡“黃金門”沿馬爾馬拉海(Marmara Sea)到塞薩洛尼基(Thessaloniki,當時東羅馬的第二大城市),穿越現今希臘到達亞得裏亞海,從這乘船直達羅馬;北線走現今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到貝爾格萊德,以控製巴爾幹地區;東線深入小亞細亞,直達當時波斯邊境的阿米達(Amida,現土耳其第亞爾巴克爾(Diyarbak?r))。
 
1200多年後,東羅馬後來被奧斯曼的邁哈邁德所滅。君士坦丁堡改為伊斯坦布爾,作為奧斯曼帝國的首都, 600多年。伊斯坦布爾是我一直想去走訪的德城市。
 

我大概是那種喜歡“旅遊照相”的人,每當出差或旅遊,總喜歡帶上一個相機。以前帶個單反,但感覺脖子上掛個單反,外加一個大鏡頭,在旅遊區還行,但不太適合東遊西逛。單反相機用來作“主題攝影”更好。現在外出旅遊或出差,隻帶一個小相機·,外加一個iPhone,盡量多拍點照片。 多拍照片的好處是,當自己翻著看時,能多找出點回憶,也可寫寫博客,自娛自樂。

 
這次在伊斯坦布爾,走到哪、拍到哪,700多張。選一些放在這。
 
藍色清真寺素負盛名,就從這開始吧。
 
#1 藍天下的藍色清真寺
 photo zDSC00813_zpsubw3vdq6.jpg
 
#2 藍色清真寺前的鬱金香廣場
 photo zP1000398_zpsxsjnbgq0.jpg
 
#3 綠色噴泉 - 少一個月亮 :(
 photo zP1000414_zpsex4fgaks.jpg
 
回想起來,要是當時有個輕便的三腳架,效果會更好些。
 
藍色清真寺對麵就是索非亞大教堂,東西比較多。當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的蘇丹邁哈邁德攻克後,索非亞大教堂被改成清真寺,在四角修了尖塔(宣禮塔)。
 
#4 索非亞大教堂
 photo 2zDSC00590_zpswhgzm5iz.jpg
 
#5 前廳
 photo 3zDSC00625_zpsfkr69cdj.jpg
 
#6 正在修複中的耶穌像(原來是馬賽克,改為清真寺時被抹掉了)
 photo 5zDSC00636_zps13vn3z1i.jpg
 
#7 耶穌像Close-up
 photo 6zDSC00634_zpsis3pfntm.jpg
 
#8 聖母、聖子與查士丁尼大帝和王後
 photo 7zDSC00641_zpsie93bqis.jpg
 
#9 耶穌與查士丁尼大帝和王後
 photo 8zDSC00645_zpsmyk7rfcx.jpg
 
#10 伊斯蘭與基督教(這是一個有趣的角度,蘇丹邁哈邁德的書法襯托著聖母聖子)
 photo 4zDSC00605_zpszmuyzwtz.jpg
 
 
伊斯蘭藝術不允許有人像,主要是書法。索非亞大教堂有一些展品。老實說,不是我的茶。放兩張著這。
 
#11 伊斯蘭藝術 1
 photo 10zDSC00616_zpsx1dnhbsq.jpg
 
#12 伊斯蘭藝術 2
 photo 9zDSC00614_zpsf2cewaiv.jpg
 
奧斯曼帝國時期的老皇宮同在歐洲區,坐落在博斯普魯斯海峽邊。這也是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最佳觀景點(沒有之一)。
 
#13 博斯普魯斯海峽
 photo zP1000401_zpsfglrq3hi.jpg
 
#14 博斯普魯斯大橋(第一橋,第二橋在盧梅利城堡附近)
 photo zDSC00681_zpsanoh61xa.jpg
 
#15 老皇宮內景
 photo zDSC00721_zpsincn18hk.jpg
 
#16 老皇宮另一內景
 photo zDSC00707_zpsblmgipmi.jpg
 
老皇宮作為一個旅遊景點還是很好的,尤其是博斯普魯斯海峽以及海峽邊的咖啡館令人印象深刻。
 
但同在歐洲區的考古博物館可看的東西要多得多。
 
#17 伊斯坦布爾考古博物館一角
 photo 1_zDSC01011_zpskpojsr34.jpg
 
我對這個博物館並不很熟悉,來以前並沒做過認真研究。隻是聽說古希臘時期的“亞曆山大石棺”(命名而已,與亞曆山大無關)在此。無怪進去後看到大量的石棺,每個石棺帶有浮雕。但我也能感到,很多東西還未整理好,草草地堆在一邊。對比倫敦的大英博物館,伊斯坦布爾的考古博物館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18 考古博物館的一個院落, 要是有一些詳細說明會有意思得多
 photo 1_zDSC01004_zps7ywt3mmk.jpg
 
#19 亞曆山大石棺一側
 photo 2_zDSC01020_zpstffjpf0l.jpg
 
#20 博物館的一個展廳存放著一些古希臘時期的大理石雕塑,印象極為深刻
 photo 3_zDSC01037_zpsqiatzzaa.jpg
 
#21 亞曆山大頭像,這個有點年頭了
 photo 3_zDSC01034_zpskzqrxvtr.jpg
 
#22 彈琴的阿波羅
 photo 3_zDSC01040_zps26bz8swc.jpg
 
 
#23 海神
 photo 3_zDSC01038_zpskejntdhh.jpg
 
#24  這座“來自皮西迪亞的克尼莉亞 安托尼亞”(Cornelia Antonia from Pisidia)精美無比。
 photo 3_zDSC01044_Statue of Cornelia Antonia from Pisidia_zpshzjeokrb.jpg
 
#25 這張手與裙褶的特寫,以展示塑像的細膩程度。後來在網上一查,有不少這隻手的特寫。
 photo 3_zDSC01045_zpsxbrl52zl.jpg
 
#26 這也有些非常久遠的出土文物,這是一些公元前6000年的東西。我記不起在哪看到過更久的有關人類文明的文物,馬耳他古墓?
 photo 2_zP1000542_zpsr4a70alu.jpg
 
#27 這個展廳東西不少,但沒怎麽整理。
 photo 3_zDSC01058_zpsels7mytx.jpg
 
#28 來自耶路撒冷的“西羅亞碑文(Siloam Inscription)“,古希伯萊語,有人用它來證明是對聖經中一些記敘。
 photo 2_zDSC01060_zpsycuimrjv.jpg
 
#29 貼一些其它的文物,太豐富了。馬賽克壁畫,與索非亞大教堂裏的類似。年頭與曆史我無法深究,時間有限。
 photo 4_zDSC01052_zpsgrxw8wjy.jpg
 
 
#30 各種石刻,隻有年代,沒什麽詳細說明。
 photo 4_zDSC01049_zps47kpc6cx.jpg
 
#31 馬賽克石柱
 photo 4_zDSC01053_zpsac0iso3o.jpg
 
除了考古館,伊斯蘭藝術館也可以看看,都在博物館卡內。
 
#32 長廊(新修的)
 photo 5_zDSC01108_zpsoceebn4m.jpg
 
#33 古蘭經古本
 photo zDSC01097_zpsd2ulg87q.jpg
 
#34 古蘭經書法
 photo zDSC01105_zpsljn05qml.jpg
 
#35 更多的書法
 photo zP1000406_zpsexftrmcr.jpg
 
#36 伊斯蘭藝術品
 photo zDSC01114_zpsibjthl7o.jpg
 
#37 更多的藝術品,壇壇罐罐比較多。
 photo zDSC01104_zps7f7vvpo4.jpg
 
 
#38 金漆門
 photo zDSC01110_zpshfqichok.jpg
 
 
#39 掛毯
 photo zDSC01109_zpsutbwqcgw.jpg
 
 
#40 伊斯坦布爾的新皇宮內部不讓拍照,放一張外景照。從這,可以公共汽車去盧梅利城堡。
 photo zDSC00851_zpsgccovkpq.jpg
 
Oops!先放這些吧。足夠審美疲勞了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S南極星 回複 悄悄話 真遇到和我一樣想法的,背著很笨重的單反,如何是個負擔,一般旅遊的照片卡機勝任有餘,單反就作固定拍攝和主題拍攝,小卡機在皮帶上扣個袋子,輕鬆方便 。現在小卡機的手設功能也應用有餘,1080P 的影片也不錯,電池小而不貴,帶多幾個電池記憶卡足可跑天下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