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當年早期出國的留學生,他們中的很多子女都上了大學。華人的子弟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讀名牌大學的特別多,而這些名牌大學又是中國大陸留學生集中的地方。相同的種族和有點共同的文化背景,華人的孩子們對這些中國大陸來的年輕留學生們多少有點親密感。我在家裏有時給女兒打電話時也不時提起,如果遇到中國大陸來的留學生,對他們好一些。如果他們有困難,就盡量幫他們,也可以告訴我們,我們也很願意提供幫助。
但是,中國大陸留學生給這些英國華人孩子的印象是害羞、膽小、和缺乏自信。
周末去一位廖姓女士家。他的兒子陽陽在本地一所古老大學讀書,她的女兒寒寒在相同的大學畢業,現在在英格蘭北部重鎮約克的一家銀行一邊工作、一邊考精算師。陽陽打球回來,端著媽媽準備的晚餐,在客廳裏邊吃邊看電視。聊著、聊著,我們就聊到了來這裏留學的中國大陸學生的話題。陽陽在一旁抱怨了一句,“他們都很害羞,我去找他們玩,他們總是躲得遠遠的。”廖女士也說,女兒寒寒以前在學校也遇到類似的事,現在在約克工作,她和那些嫁給當地英國人的大陸女孩子有交往,一起出去吃個飯什麽的。其他的大陸女孩,一聽說她是本地的華人,就不知為何不和她來往了。
我的女兒在愛丁堡讀書,那兒也是有很多中國大陸來的留學生。女兒講普通話,有時她見到中國大陸來的留學生,就會主動上去打個招呼。一開始同學們都聊得來,但當問起“你是哪兒來的啊?”這個問題時,女兒會說是格拉斯哥來的。很快,這些同學們就找借口回避了。這弄得我女兒有時感到這些中國大陸留學生怪怪的。
有一次,蘇格蘭學生在愛丁堡遊行,抗議英格蘭大學學費上漲。我看這是一件狗拿耗子的事,蘇格蘭大學是免費的,他們一定是受到了英格蘭學生的蠱惑才去遊行的。當然,學生上街遊行就像過節一樣,熱鬧非凡。女兒和幾個同學一起趕往集會的地方,路上碰到幾個中國學生,說也去是遊行的。女兒和她的同學就問這幾個中國學生是否願意結伴一起走,可這幾個中國學生就跟其他中國大陸來的學生一樣,找借口回避了。
女兒的班上有一位叫昆的中國大陸女孩。女兒被認為是最了解昆的,因為她能講中文。女兒對昆的印象是昆是一位很害羞的女孩,而且缺乏信心。不知為什麽原因,昆經常不來學校。有一次,昆很久沒露麵,係主任有點不放心,讓我女兒去與昆聯係。第二天昆出現了,也沒解釋沒來學校的原因。女兒有一次對我說:“昆自費來,家裏一定花了不少錢。但她這樣不來學校,學習會有問題的,父母知道後一定不高興。”有一次,班上的同學們一起做一個項目,因為昆很害羞,平常的許多項目都是其他同學領頭做的,這次大家推舉昆領導這個項目,但昆卻推辭了,說自己還不夠好,不能來領導這個項目。這種看上去的“謙虛”舉動其實被同學們認為是缺乏信心。
有人可能會想是不是英語不夠好?但其他國家來的留學生,像東歐、拉美等,說著結結巴巴的英語,卻活躍得多。我個人感覺可能還是我們國家傳統的教育方式,孩子們教得比較拘謹。
很多這裏的華人孩子,無論父母是大陸來的或香港來的,他們都希望大陸留學生能夠更放開一些、主動一些,如果有需要幫助,就大大方方地提出來。這些華人孩子就像憨厚的當地人一樣,很願意為大陸來的留學生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