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ve Forest's Blog

正直、善良、寬厚、心存感激、珍重友誼。嗯,還有,當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海盜 ...
個人資料
正文

我與大衛的故事 -- 如何對待“捅簍子”的上司

(2011-03-06 01:38:10) 下一個


誰都會犯錯誤,有些錯誤從一個特定的角度看可能可以用“低級”、“幼稚”、“愚蠢”等來形容。但如何對待別人的錯誤,有時卻不是那麽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某些非常見的情況下。

有人會說,“他的錯誤不管我的事,我為什麽要去指出來?還要給他糾正?”這句話在某種程度上是同意“我要去指出和糾正他的錯誤,因為這件事影響到了我。”所以,當別人的錯對你有影響時,你可能不得不采取一些行動。有時你的行動對象就是你的頭頂上司。

一個常用並有效的方法是與當事人私下先通一下氣,指出如果這樣做,對我的部門會有這樣的(消極)影響,最後會對這個問題我們共同做的產品有負麵影響,諸如,對進度、交付日期有影響等。說清楚了,聰明的當事人會采取相關的行動,這事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另一個要考慮的是,一旦事情解決了,就不必再多提了。向前看,以免有被人們認為是故意揭傷疤、給難堪。

對於一些潛在的影響,在用詞時可以試用,“如果這樣做,可能(may/might)會有這樣的(負麵)結果。”如果他已經考慮過了這一情況,那麽自己可以學到一些並避免了一個潛在的衝突。試著盡量避免用“你的這個錯誤 ...”,這樣可能會捅馬蜂窩或讓事件不必要地升級。即使自己是對的,在公司看來,你自身的“領導能力” (Leadership)還要改進。

如果當事人是你的直接上級,那上述方法是一般是先要考慮的。他的錯誤有時可能是沒有考慮周全而引起的。這樣的做法也能讓他對你更加信任和放心。但在工作中,尷尬的情形時有發生,比如,你的上司在他外出時做出了一個產品進度有負麵影響的決定,而你這個在現場負責日常事務的“車間主任”又該怎麽辦呢?

自從離開“高科技先鋒”後,我來到了這家“百年老店”。我的直接上司是大衛,一個公司的強人。我在的這個 Operations 有三個部門,有兩個是由他直接參與從兩個人的規模(他帶一個兵,馬克)建立起來的。馬克管著一個部門但還向大衛報告,大衛代管這個名叫“Bandersnatch”部門。這個部門是公司名副其實的“利潤中心”,徹頭徹尾的 cash cow

我那時在這個部門做 Principal Engineer PE) 並主管“流水線”和所有的技術問題。大衛也是技術出身,並掛著一個 PE 的頭銜。他很喜歡他的專業,經常自告奮勇跳上“流水線”,給大家做個“示範模塊”。懂技術的經理向下屬展示一下高超的技術也無可厚非,更別說這個部門是他的“baby”,對他來說可是 “my department”。他有時在公司開 “town hall”大會時,他也毫無顧忌地那麽說。

大衛事情很多,又經常出差在外,但他喜歡對“流水線”上工作做“指示”。他在外出差時也一定要忙裏偷閑安排電話會議,讓他的 Staff 向他匯報當天的工程進展。因為在外,他的很多“指示”都是有問題的。經常是不準確、甚至就是錯誤的。有時我要是不在,這些“指示”就會直接上“流水線”,他當然沒有必要向他手下的PE請示。有問題的“指示”上了“流水線”,那就是混亂。那些開發、操作和測試工程師們就抱怨。我這個PE 回來後就救火。大衛的這些“小”事都好辦,本著“到此為止”的原則,我把影響控製在部門以內。他的上司讓-盧克可能聽說有混亂發生,但不會知道細節。讓-盧克是公司的“四大天王”之一,主管Bandersnatch技術的銷售、Operations、研發等,平時隻對收入數據感興趣。工程按時交付,收款單發出去,他也就不那麽追究了。我與大衛一起工作了很久,一直相安無事。

由於 Bandersnatch 技術的廣泛應用,“百年老店”的這個部門飛速擴張。比如,在0809年中的18個月中,收入增長了一倍,人員也跟著增加。那時的口頭禪是,“我們沒有金融危機。”項目多了,大衛的“指示”就更多,但錯誤“指示” 的涉及麵也更大,簍子越捅越多,終於壓斷了最後一根稻草。

那是由於新的 Bandersnatch 標準出籠,“百年老店”與一個叫“艾西”的公司合作開發一個新一代的 Bandersnatch 產品。艾西做大頭,我們做關鍵的一塊。艾西的產品是建立在一個第三方公司(“七星”公司)的平台上。艾西來“百年老店”訪問,介紹構架,大衛和我也要去艾西了解細節,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七星的平台。那時艾西催得很緊,因為Bandersnatch 是一個競爭極為激烈的市場,產品若晚半年,隻有蠅頭小利了。艾西在行業中是中型公司,有很好的地區市場。但他們得對付行業老大“捷瑪”、行業老二“奧博”,還有地區死對頭 - 常青樹“齊德”。在這些大鱷們之前把產品推出,對保住市場份額極為重要。

大衛就急著要去。我說,這事急不得,等我們與七星簽了NDA、拿到了七星的技術說明(Datasheet)再動身也不晚。我們那時很忙,“百年老店”的一個與“齊德”合作、符合新的Bandersnatch標準的產品正在收尾。我正計劃著如何把艾西的產品與“捷瑪”的兩個產品和“奧博”的一個產品安排到“流水線”上。

大衛堅持著要去,說七星的技術說明不是問題,我們可以在艾西現場查閱。這事在我看來,是個“沒腦子”主意。這麽複雜的一個平台,事先不看一下技術說明,到艾西能了解到些什麽?簡直是浪費時間。但PE 拗不過強人就象胳膊擰不過大腿,再說,大衛滿嘴的“顧客至上”聽起來也有道理。去艾西的走訪的細節這裏就不說了,但有一件事為以後的齟齬的埋下了伏筆。由於我們那時還沒有與七星公司簽NDA,艾西很配合,為我們提供了七星平台的技術說明參閱。由於我要與艾西的工程師討論平台細節,我讓大衛把主要精力放在七星技術說明上。大衛不幹,上司怎能給PE作小工?大衛也要參與細節討論,說他回去後把“百年老店”與七星的NDA辦了,這樣我們就可以一樣的技術說明研究細節。這事我也就沒多說,隨他了,這也在他的職責內。結果當然是大衛連七星的文件一眼也沒看,我倒是在討論中盡力做些記錄

回來後不久,艾西的樣品沒有送來。追問幾次後才告知,他們的那塊有點功能上的問題,有一個模塊要與七星重做,這個合作項目不得不拖延。這正好給了我一個機會把奧博的一個產品和捷瑪的一個產品安排到“流水線”上。時間也就那麽過去了。與七星簽 NDA的事早被大衛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由於我們與齊德合作得成功,又按時完成了奧博的項目,“百年老店”的銷售部一下子弄來了很多Bandersnatch產品合作開發的訂單,外加一些非標的產品開發,“流水線”排得滿滿的。此時,艾西的問題已經解決,項目經理(PM)安迪與我商量,把它插進進了“流水線”。“流水線”的負荷到了任何差錯就會有多米諾骨牌效應的地步。加班補貼率已由有150% 提高到 200%

當我與安迪審查艾西項目時,發現 NDA 還沒有辦下來。沒有技術說明,開發與測試的細節就無法進行。大衛此時外出,了毫無蹤影。打電話與他聯係,不知何故,手機沒能聯係上。我們與七星有長期的技術合作,再者,艾西用他們的平台,簽NDA毫無問題。此事我讓安迪立刻就辦。安迪在與七星聯係的過程中把讓-盧克給扯了進來,因為NDA得讓-盧克簽。所有的Email自然也CC給了大衛。

當一切都進入“進行時”狀態時,大衛不知從哪個幾角旮旯裏冒出一個“不要簽 NDA”的Email,說是這個東西已在艾西參閱過,“根據我(大衛本人)的判斷”,我們得到的信息足夠“流水線”工作下去,雲雲。發給所有與NDA工作相關的人,包括讓-盧克,斯哥特(Operations Manager),行政辦事人員等。安迪一下就暈了,PE說馬上辦,強人叫停。讓-盧克打電話來問怎麽回事,又亂開了。

如果大衛出差不管公司的事,這事也就有驚無險但風平浪靜地過去了。簽NDA手續上的事,是要花一些“操作”的時間,走走程序,但不會誤事。他這一“指點”,可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上上下下都知道了。早幹嘛去了?

我考慮了一下,回了大衛的Email並抄送所有的人,包括讓-盧克。內容大意是:NDA還是要簽的,因為工程的ABC要用。當時的情況你是知道的,如果不及時拿到七星的技術說明,艾西的項目可能會拖延。事情是我決定的,因為當時找不到你。如此之類,等等。

過了幾天,大衛外出回來,一臉不高興。他到我的辦公桌來說,“你為什麽不按“我的判斷”做?還要Email所有的人?”。我說,沒有叫停NDA程序,你是清楚的,這事早該辦的。另外,這事當時正在進行,也不是叫停的時機。我倒是願意向你解釋一下我為什麽Email你所Email的人。這事我也是考慮過的,我實際上有兩個選擇:一是Email所有的人,公事公辦。二是我一個人、一個人地去為你解釋。第二種選擇你可能會感覺好點,因為你可能隻感到我跟你一個人談起此事。但危險是,即使我能100%地重複我的話,每個人聽到的,或他的解讀可能會不一樣,比如漏掉或誤解了一句話。如果他們在互相以訛傳訛,最後傳回到你這,你會怎麽想?

大衛自知理虧,沉默了一下,撂下一句話,“你知道我的意思。”我當然知道他的意思,他想讓我幫他扛著。我說,我下班前給你寫個Email在解釋一下。大衛沒好氣地離開了。

我又給他寫了一個Email,我,以及部門的其他下級,都是很體諒他的。說事事護著他也不過分。在裏麵我轉發了幾份給他個人的郵件。其中一份是我要他緊急停止把奧博的樣本送到它的死對頭捷瑪那兒。此事也是大衛稀裏糊塗做的,要不叫停,可真惹出麻煩了。“百年老店”怎能不當心客戶的知識產權呢?我告訴他,簽NDA這事沒什麽大不了的,盡管大家都知道,但因為沒有後果,已經沒人提了。其實,讓-盧克簽了NDA後,七星馬上就把文件都送過來了。你現在還要把這事挖出來?還是向前看吧。

回到家後,我收到了大衛的抱歉郵件。另外,他也抱怨,都是部門的工作負荷太重惹得禍 ...

第二天上班,大衛似乎忘了所有的事。又開始對“流水線”發表“指示”了。PM安迪被他弄得團團轉,隨後也就不再找大衛而是乘他外出,找我這個PE安排工作計劃。

所有這些事,其實都沒有逃脫讓-盧克的法眼。沒多久,大衛被“提升”為“Technical Consultant”,主管科研,與“笑彌陀”斯哥特同級,但隻有一個全職雇員向他報告。我這個PE就成了EM,斯哥特正式管理三個部門。從此,大衛鬱鬱寡歡,不久,離開了“百年老店”。

每次我與同事談到大衛,多少為他惋惜。他最大的敵人就是他自己。在那麽重要的位置上,類似的錯誤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直到不可收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wave_forest 回複 悄悄話 回複monalisacanada的評論:

Thanks for your reading.
EM = Engineering Manager
monalisacanada 回複 悄悄話 Thank you for sharing your experience. I am not working in your industry but still learnt a lot.

What's EM?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