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童年舊事-那些年的食物

(2013-09-02 02:03:55) 下一個

    以前的城鎮居民,糧食供應是定量的,每人每月是23斤,包括粗糧和細糧一起,南方的主食是大米,那是細糧, 大米1毛3分8一斤。粗糧可能是根據當年的糧食收購情況而定,一般包括 : 麵粉,包穀(玉米)和紅薯。在我很小的時候的某個年頭,應該是糧食不夠,那時天天吃的是紅薯煮稀飯,當然,如果現在在家煮同樣的東西,那是改善一下胃口而 己,很受歡迎,但那時候天天吃同樣的東西,絕對是一項折磨,還記得在吃飯的時候自己在碗裏隻要稀飯,不要紅薯時的情形。

    其實在當時,紅薯幹確實很受歡迎的零食,做紅薯幹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將紅薯煮熟之後,把它切成條晾幹,就成了紅薯幹。我家鄰居每年冬天都會買不少紅薯來作 紅薯幹,每當在冬天的太陽下看到他家在外麵曬那些紅薯幹時,雖然有時候會看到有不少蒼蠅飛在的上麵,但更多的時間是眼紅羨慕的份。 記得那一年,剛吃完紅薯稀飯之後,後麵又變成了包穀(玉米)麵稀飯,就是在煮稀飯時將包穀麵弄成小塊煮在稀飯裏,又是天天如此,那味道更難吃,但糧食不 夠,家長也沒辦法,如果用包穀麵做成窩頭,那我家也是沒有人要吃的,但還好似乎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

    在自己上小學時,母親認識了一對在縣農機廠工作的夫婦,好像是北航畢業的,他家小孩,正好跟我弟一個班,一次他家請客吃飯,母親帶著我弟去了,第二天下午 放學後,我和我弟跟著他家小孩去他家玩,結果晚上我兄弟倆在他家吃的飯,回家之後我母親非常生氣,將我倆好好修理了一頓,然後還交給我們一個任務,就是請 他家小孩上我家吃晚飯,但最後的結果是,小孩來我家玩沒有問題,但堅決要回家吃飯。

    那些年老師會餐是大事情,一年可能隻有一兩次而己,按當地的說法叫做吃大盤子,小孩是沒有資格參加的,其實當時會餐時的分量也不是很足,但每次母親去參加 學校的會餐時都會盡量的想辦法打包帶一些回來,好像她們更喜歡女老師坐在一起,這樣似乎更有共識,可以將那個菜分了每人帶點回家。

    在那個年頭豬肉及菜油是憑票供應的,豬肉及菜油都是每人每月500克,這點東西肯定是不夠的,但當時有農貿市場,能從農民手中買到一些東西,除了蔬菜之 外,青蛙,泥鰍,鱔魚是當時我家經常買的東西,農民賣的青蛙,一般是用細的竹條,將活的青蛙穿成一串,大約4,5毛一斤,買回家之後,要自己將青蛙皮剝 掉,剝了皮的青蛙很多時候還能跳,但當初想不了那麽多,在將青蛙的腸子去掉,爪子切掉,弄好之後就可以下鍋燒了,但在深秋時買青蛙,有時候就有些擔心,那 時的青蛙體內會長線蟲,青蛙的肌肉裏有一些白白的東西,取出來之後可以看到那是一條條長長的線型寄生蟲,但花錢買回來的東西又舍不的扔,於是隻能將眼晴看 得到的蟲弄出來,然後再將青蛙煮來吃,以後到了那個季節,買青蛙的次數就少一些了。

    那時候好像吃泥鰍的人不是太多,所以泥鰍賣得相對便宜一些,一般是3,4毛錢一斤,殺泥鰍比較簡單,先將泥鰍放入鋁鍋裏,再向裏放點鹽,然後將鍋蓋蓋上, 這時會聽到泥鰍在鍋裏跳,過一會就安靜下來了,然後再用剪刀將每一條泥鰍的肚子剪開,將裏麵的腸子取出來,最後洗幹淨之後,就可以炒來吃了。

    那時的小南門農貿市場,有一些專業小販,其中有一個女的,外號5角2,據說她以前做過皮肉生意,5角2是一次交易的價錢,那也是當年一斤(500克)豬肉 的價錢(國家牌價),由於她經常和人發生衝突,吵架也是一個曆害角色,所以當時她在那兒,也算是一個名人。在那個市場裏,還有兩戶花(剝)鱔魚的專業小 販,花鱔魚是技術活,先用一根鐵釺穿過一串鱔魚的頭後,再將鐵釺釘在木板上,再用一把尖刀將鱔魚從背上縱向剖開,然後將鱔魚的骨頭整條從裏麵剝出,同時將 腸子也取出,那鱔魚就隻剩了肉了,炒來吃非常方便,那兩戶小販平時的生意很好,但我家從來就沒在那兒買過,那時自己都是從農民手上買鱔魚,因為更便宜,約 5,6毛錢一斤,但自己並沒有花鱔魚的技術,所以隻能采用跟殺泥鰍一樣的辦法來殺鱔魚,最後將鱔魚切成約一寸長一段一段的,吃的時候自然沒有像去了骨頭的 鱔魚那樣吃得過癮。

    在自己年齡大一些的時候,那時年景似乎也好一些,過年時到舅舅家吃年夜飯是值得期盼的日子,那是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各種臘味,臘肉,香腸,涼拌菜,還有一個當地特色的菜: 一大盆的粑粑肉,那絕對是當地的特色菜,自離開家鄉之後,就再沒有嚐到過它的味道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SUNNE 回複 悄悄話 那年頭的食物現在仍然是好吃的東西,可惜沒有那年頭汙染少了。
ily 回複 悄悄話 好文,我當年是每月是32斤(中學生時代);\r\n我們很喜歡吃烘山芋, 實際上,那時候就是肉吃得比較少, 蔬菜,水果還是蠻豐\r\n富的,也不貴。當然,最幸福的就是天天可以玩,基本沒有功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