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新加坡KK醫院一起投訴的看法

(2013-07-10 19:03:07) 下一個
剛在網上看到一個貼子,那是一位悲傷的爺爺寫的,他那不到兩歲的孫子,出世之後就帶回中國撫養,今年三月送回新加坡後,生病住院,最終不治去世了,顯然他很悲痛,這是人之常情,在悲痛之餘,他在網上發帖子指責新加坡KK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的不負責任,老人的帖子也很能抓住人的情感,讓人同情之餘也對醫院產生一定的憤怒和感慨,看到這個貼子之後,經過思索,也想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及看法說出來。
 
小孩送回新加坡的時機問題,我不知道那位老人的家鄉在哪裏,但在三月的中國大部分的地區都是非常寒冷的,而新加坡三月正是最熱的時候,氣溫的差異是非常大的,這種情況對普通人講也許並沒有什麽關係,但如果有些人本身體質不好,那就是大問題,很容易生病。那小孩剛送過來沒幾天就因小兒驚風而送進了醫院,這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吧。
 
從生病到去世有一個病情逐漸惡化的過程,細菌病毒到處都有,但在人體抵抗力比較強的時候,它一般不會對人造成傷害,但當人生病,並失去了自己體內的個人防衛機製的時候,任何病菌都有可能感染,所以不能說隻要在醫院感染了病菌就一定是醫生或護士的錯,除非他們有明顯的違反規範的行為。新加坡的醫院衛生條件是比較好的,我有朋友在中國是醫生,前段時間從中國到新加坡來玩,當他走進新加坡醫院的病房時,他說他完全沒有進病房的感覺,這兒的醫院也沒有像中國的醫院一樣到處充滿著消毒水的味道。
 
那位老人顯然是受過一些教育,也有一些知識,也很習慣在中國住院時那裏的文化環境,但是國情不同,環境不同,當他照般在中國同醫生交流的方式時,自然會碰到障礙。中國的醫生,除了診冶病人的病情之外,似乎還需要解答病人家屬的各種疑問,這裏的醫生絕對沒有這種習慣,也不可能有那麽多時間。新加坡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的配置和中國的不太一樣,那就是護士的數量更多,而且各種工作護士都在做,不像中國護士隻管打針送藥,同時醫院也實行的是一套更高效運行的管理方式,以便於在醫療費和服務中取得平衡,當然同中國的不一樣。
 
病人住進醫院之後如何治療是主管醫生的責任,而治療效果本身,有時也是一個不太確定的結局,它取決於各種因素,其他人提出的任何看法或建議,主管醫生都隻能把它作為參考意見,並不是說醫生不聽病人家屬的意見就意味著醫生傲慢和不負責任。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細節就是,病人家屬要求醫院用中國治療驚風最神奇的藥物嚐試一下,很顯然這時家屬已經不太相信醫療了,隻是希望出現神跡,如果那藥真的有用,小孩當初送醫院做什麽?那位主治醫生要同意用那才是真的有病。
 
大家都知道是藥三分毒,但要冶病不用又不行,而用藥時藥物附加傷害有時是避免不了的, 那最主要的考慮因素就是那邊占主導地位,這也是醫生需要考慮的問題,並不是由病人家屬來操心。
 
病人住進醫院之後必然麵臨著各種檢查,紮針抽血是免不了的,在有經驗的護士或者醫生都沒人敢打包票說能一針見血,更不用說還不到兩歲的小孩,血管那麽細,家屬看到那麽紮針抽血心疼很自然,但這不應該成為指責醫生和護士的理由,除非有人在用病人反複的來練手藝。
 
醫生都希望把病人治好,但醫生也是人而不是上帝,他隻能盡量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但有的人似乎有這麽一種錯誤的觀念就是,進醫院時病人看的好好的,後來怎麽就死了呢?那一定是醫院的錯。 自古都說生老病死是天命,誰都沒有把握說生病之後去醫院看完醫生就可以治好,當然通過醫生的治療是可以治好更多的人,提高大家的生存機會,但對特定的個人,沒有誰敢打包票說一定能治好,在中國倒是經常碰到這種人,那些人不是醫生,是騙子,而新加坡一般醫生處理病情都是那標準處理程序執行的,也就是中規中距保險不會出錯,至於一些特定的情況,是否需要特殊的處理方式,那是取決於醫生個人的經驗以及水平等因素。但人的情感就是那麽奇怪,好的結果大家都高興,但壞的結果就不願意接受,那就是醫院或者是醫生的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