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菁木秀

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思考,是我的另一種活法,還有一種呢?那就是說話,哈!就是如倒豆子那樣將自己的話都倒出來,以此為生。
正文

由NYU女生之死想到的

(2004-12-05 22:18:28) 下一個
當我知道這一消息時,總是在問自己9月6日10:30AM的時間,自己在做什麽?我在做什麽呢?9月6日是勞工節,好不容易盼來的長假,有人周五時就離開紐約了,那幾天大約有130萬人離開紐約,去機埸要提前2-3小時。那天早上,那個時間,我正陪孩子蕩秋千吧,陽光明媚的好天,怎麽樣也不會想到,就在這樣的好日子中,一個才華橫溢的女生要選擇以那樣的方式結束自己花一樣的生命。她叫喬安妮•米歇爾•利維,是紐約大學藝術學院二年級研究生。她選擇渾身赤裸地從學校教學大樓12樓上縱身躍下,當埸死亡。這是一年來NYU發生的第6起自殺慘劇。在此前5起事件中,4起被法醫確認為自殺。 而9月6日之後的一天,就是紐約大學正式開學的日子了。每一個人知道這一消息都會問,為什麽呀?是呀,有誰會知道為什麽呢?“別告訴我父親!”這可能是23歲的米歇爾最後的臨終留言。據她家所在的住宅樓的看門人說,他在慘劇發生前數分鍾看到米歇爾赤著腳從樓裏奔出來,邊哭邊喊著這句話。米歇爾的家就住在離大學一個街區的衛佛裏大廈,從家到學校僅需幾分鍾的路程,也就是這短短的幾分鍾路程,成了這個藝術高才生通向死亡的不歸路。 沒有人知道她為什麽去死並這樣去死,在人們眼裏,NYU的人都是有點特立獨行的人,這與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不一樣,但隻是要NYU的人前景總不至於暗淡呀!何況米歇爾這樣的容貌出眾又是才華頂尖的藝術高才生,想什麽也不至於想到死,且死得這麽突然且慘不忍睹。在紐約的孩子多半出問題的,人們會想到是不是得到的關懷太少,孩子是不是出身在問題家庭,可是米歇爾卻完全不是,據介紹說,她的母親帕梅拉•坎貝爾是一名稅收方麵的法律顧問,專門為紐約一些著名的公司提供服務,事業的成功使她成為周圍人眼裏的“女強人”。父親李•利維是音樂家,平時也教授鋼琴課。出生在這樣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的米歇爾,被朋友形容是“才貌雙全”。米歇爾畢業於布朗大學,隨後進入紐約大學藝術學院的影視專業深造。米歇爾的自殺再次使紐約大學舉校震驚,這已經是這所老牌大學一年以來發生的第6起學生跳樓的慘劇了。事件發生後,校方對米歇爾的父母和朋友表示了深切的慰問。校方還表示,由於一些學生在目睹米歇爾的悲劇後受到影響,紐約大學會向這些學生提供心理谘詢。對於頻頻發生的跳樓自殺事件,紐約大學校方也進行了長時間的反省。紐約大學負責學生事務的副校長馬克•威思之前曾以電子郵件形式向全校3.8萬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表示:“對校方而言,這是非常難以接受的事實。我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問題。” 可是,又能怎麽樣呢?據統計,美國年輕人死亡原因中,自殺已成為僅次於事故、他殺的第三大殺手。平均每2小時2.5分鍾就有一個25歲以下青年自殺。學生自殺壓力可能來自於名校的學業壓力,也和大學校園中淡漠的人際關係有關。回想一下,在20歲左右的時候,自己何償沒有想到過去死。那時一點點的不如意就不要也不想活了。我不知道別人的情況怎麽樣,就我自己而言,常常會在最鬱悶時想到不要活下去了。過去遇到的事情,如果我真的去死了,並死成了話,別人也一定會理解,這個人嘛,因為感情因為工作因為什麽什麽,可是想來都不是,我每一次想死的原因都是懶得再活下去,因為看得見再活下去自己會是什麽樣子了,那時就會很絕望。以前在設計院畫圖時,聽到有人從什麽地方墜下了,真的有一種莫名的興奮,心裏是在羨慕這個人的勇敢的,敢死呀!而我當時想到過的死是一個活的出路,卻想不出怎麽死的辦法,會遊泳不能去江裏淹死了,吃藥死一定太難受,咽不下去呀,吊死太難看了,火燒又不敢,煤氣中毒吧,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所以這事一拖再拖,不過那時在設計院畫圖真的是壓抑的想死,沒有意思吧,都可以看到自己50歲了,還要那樣工作,覺得沒有意義吧,當時有個同事勸過我,不想做就不做吧,找個自己喜歡做的事,那樣就不會想到死了。也基於此才下決心離開。可是後來還是想到過死呀!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太多了,在我初淺的見識中,那些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全都膨脹起來,讓我看不見別的人和事,更不能體會自己至親的人的感受。當我要遠行時,我媽總對我說,什麽時候都可以回來,你的家還在這,在上海。我離開上海很多年,每年最多回去一個月,可是上海家裏並不是很大的地方,卻一直有我的一個房間,我的床、我的書都如我在一樣地擺在那,晃了那麽多年一個人生活不太習慣去想別人的感受時,我也漸行漸遠。我媽媽得了癌症,在確診之後在不可能的情況下又活了三年半,那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一個那麽熱愛生命的人在付出怎麽樣的努力去挽留生命 ,也是我最近地看到一朵生命之花是怎麽樣慢慢地凋零。後來,我在紐約最燦爛的陽光下,看到了這世上最慘的悲劇911。親曆的事是無法言傳的,當那麽多不願意結束的生命在你的麵前就此消失的時候,你一定會感到自己的幸運,那一份想要好好活的下去的心意使你再也不會輕視生命了。是的,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都 非常孤獨,我們的朋友總是不那麽多或者越來越少,工作的壓力、學業的壓力、生存的壓力都可以讓我們輕易地選擇輕生,我們的理由並非不充分,但是隻要稍稍動動腦子就會明白,我們的生命是那些愛我們的人最疼惜的,生命 的結束,就意味著我們再也接受不到親人們的愛了,同樣也讓我們親人們的愛無處給予了。一這麽想,你就沒有理由說,你的生命僅僅屬於你自己了。翻了翻舊報,那上麵的有紐約大學跳樓事件的大致記錄。我想,這些已經離開我們的年輕人,一定沒有在那個最後的時刻想到過生命並不是一直屬於我們個人這個問題。不論如何,這些年輕的生命,都有一個離他或她最親近的人們在深深地惋惜和懷念。 資料:  2003年9月12日,傑夫在20歲生日當天從學校鮑勃斯特圖書館10樓跳樓自殺。   10月10日,一名18歲的男學生斯蒂芬•伯勒也從相同地方墜樓身亡。不過他被法醫鑒定為服用迷幻藥後造成的意外事故。   10月18日,大學二年級的女學生蜜雪兒•格盧克曼從朋友在校外的格林威治鎮公寓六層跳樓,自殺原因仍在調查之中。   2004年3月,大學二年級的華裔女學生錢盈安在曼哈頓一幢24層公寓的樓頂用同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警方事後判定認為,錢盈安是因為“感情問題”自殺。   2004年6月底,紐約大學的一名研究生在紐約中城區的一幢大廈上跳樓自盡。   2004年9月6日上午10點30分,女研究生喬安妮•米歇爾•利維赤身裸體從紐約大學校園裏一幢大樓的12層跳下,當場死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