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對人性的觀察
從“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說起
--- 楊海天 ---
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主要是研究人自身的心理與行為的規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準則,以及互動關係的科學。因此,對人性的研究應是這一切的前提。但是,學術界並無對人性作深入與有係統的研究。對人性的深入研究,有時候會成為一個敏感而尷尬的話題,許多時候將自己剖析在顯微鏡下,竟是如此的愚昧,甚至醜惡。所以歷來許多人感嘆人心險惡,人性卑鄙,但很少人能對人心與人性作深入係統的剖析。一旦深入係統的剖析下去,也會剖析到自己的頭上來。
所以不見學術界有這方麵的專門著作。讀社會主義思想史時,曾見書中提及英國社會主義的先驅者歐文,曾寫過一本對人性觀察分析的書,隻提了一下,沒作任何摘要及詳細介紹,找過一些圖書館也沒有原著。當年歐文做了社會主義的實驗沒有成功,大約就是歸因於人性的愚鄙,縱然有好的理想指導也不能成功。歐文對失敗的經驗做了總結,看到人性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而導致道德理想的功敗垂成而作出反省的經驗教訓罷!
而孔子思想能歷久常新,他的許多精確的對人性的觀察所作出的歸納評論實在是他的學說思想成為最重要的,顛撲不破的原因之一。
一九九九年在洛杉磯中華會館內舉行的一次紀念孔子誕辰的討論會中,一位參與者提出了論語中所說的“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近之則狎,疏之則怨”認為這種說法是歧視婦女,與近代民主思想潮流,男女平等的思想不符。其實這位參與者對孔子這句話的深層含義並不真正理解,冤枉了孔子。在這句話中,孔子並沒有特別歧視婦女,“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這句話,其中的小人就是指男性。小人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一般民眾見官府的時候的自稱謙稱。婦女在許多場合不一定對丈夫,對人也自稱為妾身,自稱妾身的人許多時候,事實上是一位貴夫人。小人的另一種更普遍的被社會公認的含義乃是沒有教養,有教養的機會也改變不了他們習於放縱人性中愚昧甚至邪惡的一麵。男人沒教養,不知改變約束人性中的愚昧與違反禮儀的習性,人們給予一個專有名詞,稱這種人為小人。婦女也有不知約束自己品行中的缺憾,放肆而沒有教養的。古代社會比較封閉,男主外,女主內,女子在家缺乏社交,心情與精力沒處發泄,幾個女子一聚,就喜歡東家長,西家短,亂說一通。太過接近的時候,就忘卻了人與人之間應有的區別與距離,這就成了“狎”;但當她們的朋友及親戚社交關係因忙於自己的事及其它的理由不能或不便和她們串門聊天及答應她們其它的要求時,她們便埋怨親朋好友們不夠交情不夠義氣,就生了氣。而對這一種隻想到自己而不想到別人,不知人與人之間應保持一定的距離與禮儀的婦女,比男子更具普通性,詞匯中並沒有一個專門的稱呼,一概以女子稱之。所以孔子並沒有歧視婦女,他既批評男子,也批評女子。
碗飯結恩,鬥米結仇,或恩盡怨生。一個人專門作惡損人利己,固然結怨於人,但許多時候,急公好義克己犧牲,結怨於人的機會更多。任何人克己犧牲去幫助別人都會有一個限度的,這不僅僅是這個人的能力問題,而且也是一個道義原則上合不合宜的問題。孔子評論“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想必也是他看過或親身經歷過無數這種例子的結論。他對人性作了深刻的觀察,作了一個概括性的結論。
四書中,大學中庸講的是大道性的哲學,而論語則偏重於修身養性的生活哲學,也就是偏重於人性的研究與觀察。孟子中說的主要是人民與政府的互動關係,研究安邦治國的機製,偏重的是政治哲學。論語是孔子的思想語錄,是記錄孔子對人性的觀察以及他對這方麵的評論觀感。對人性的研究與觀察,看起來是生活的瑣事,實際上是一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的最原始因素。若不理解人性,就做不好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的研究工作,做不好政治家與社會工作者。孔子思想之所以歷久常新、顛撲不破,第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他對人性精確及全麵的觀察,再加以分析歸納,最後作了精辟的結論,以此出來指導生活與社會活動,可得益不少。
不僅“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在現代思潮下會產生誤解,就是“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也容易引起誤解。有時候,一個有尊嚴的士大夫犯了刑事案,引起身敗名裂,其身心所受的痛苦實比一般人所受的肉刑更痛苦得多,所以再上肉刑顯得過分了。尼克遜為水門事件下台,受到福特總統的寬恕,免除他因此事而下獄的可能,許多人憤憤不平,作為主犯不坐監,而那些從犯反去坐監。而事實上尼克遜不下監,但他和他家人所受精神上的折磨又何止千百倍於那些下麵的附從者。
禮不下庶人,這個庶人應解釋為不懂禮是什麼,以及不識抬舉的人。有一位朋友告訴我,他看見凡是年長或有一定學術地位的人,縱然他從不曾受過這些人恩惠教益,但都敬為父母師長。往往這些人真以為他們是他的父母師長了,可以對他頤指氣使、指手畫腳了。他還告訴我,他對一般的同年齡的朋友,像對待王侯公卿、王子公主一樣地恭敬禮待他們,事實上這些人並不具有這種地位,或縱有這種地位,也從無從屬關係。這些人就真以為他們是王侯公爵王子公主了,就以王侯公卿王子公主的態度指使奴僕一樣來指使他。所以禮不下庶人,這個庶人的概念,應解釋為未受過禮的教育,不懂禮為何物,不識什麼是抬舉的人。這種人當然不應給予他們不應得的禮遇。“巧言令色鮮矣仁”與老子所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也是不侄?希瑥牟煌?慕嵌扔^察,卻得到相同的結論。而“剛毅木訥近乎仁”、“君子敏於行而訥於言”與老子所說的“聖賢不死,大盜不止”、“絕仁棄義,民復孝慈”表麵上看起來大有衝突,事實上它們是貫通的,並不相悖。
“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這些都是孔子教人如何觀察人性以及因人製宜,如何和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因人而異打交道的方法,是寶貴的人生指南。
孔子在人性的觀察方麵,替人們帶了一個很好的頭,現在我們應如何繼承與發揚這個工作,對人性作係統的全麵的研究,開闢這方麵的專門學術研究,這可能比任何一門科學課題對人類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