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boris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內戰時期國軍空運能力極其有限

(2025-03-30 11:09:25) 下一個

內戰時期國軍空運能力極其有限

無法支持孤立城市的防禦。

國軍的空運力量在內戰開始時,隻有區區四個C47(DC3)中隊,一共大概30架飛機,每架飛機載重不到三噸。後來得到一些C46,載重大一倍,但是對跑道要求高。

這是什麽概念呢,德國空軍在大規模空運支持保羅斯在斯大林格勒的時候,有超過五百架載重跟C47類似的JU-52運輸機(當時其中大概1/3在用於接濟同樣焦頭爛額的北非隆美爾)。

第六集團軍當時的要求是每天五百噸供給,到戰役後期隻有一百噸左右。最後階段沒有機場隻能空投三十噸左右。

從斯大林格勒走出的德國俘虜是九萬一千人,和在長春投降的國軍數量相當,但是長春還有圍困人口五十萬之眾,每人每天半斤糧食也要一百二十五噸,況且還有軍隊需要的彈藥燃料。所以當時美國記者估計需要每天40架飛機支持。但是我們看到這已經幾乎是國軍空運能力的極限了,因為空運受天氣影響,飛機也有維修的空檔。

中國當時真是個窮困的國家,雖然二戰從美國接受了一些武器,但是像工業化國家那樣打仗是打不起的。國府當時全力支持長春是導致經濟崩潰的重要原因。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