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boris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計劃經濟時代北京市民的夥食(及其他配給)供應

(2015-06-18 07:39:31) 下一個
計劃經濟時代北京市民的夥食(及其他配給)供應
 
計劃經濟時代北京市民的夥食供應,在晚生些年的朋友看來一定荒唐可笑,為甚麽堂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要把老百姓吃點啥用點啥管製到如此細的地步。回答:那時代就是那麽窮匱,不管著就得餓死人了。別的地方上還更差呢。
 
1。每人糧食定量,從小孩起隨年齡增加,小學時是每月二十一斤,到高中達到每月三十二斤(這是為了照顧發育的需要)。但是成年以後就隨工作性質而定,普通市民非體力性勞動是28斤。每月發放糧票,米30%(14分一斤),麵40%(16分一斤),粗糧(主要是玉米麵,9分一斤),過期作廢,遺失不補,軍隊亦一樣,不過是發放到集體戶口食堂而不是個人。機關幹部32斤,作戰部隊基層幹部和普通士兵45斤。另外還有油票,每人半斤。外地有少至三兩的(照我今天炒雞蛋的做法,兩頓就沒了)。在今天肉類供應豐富的年代,你可能覺得奇怪,誰每天能吃一斤多糧食。但是我告訴你,沒肉沒油的夥食,就是吃不飽,何況那時候很多工作是粗笨的體力勞動。要是出差或探親在外,得拿介紹信去換全國糧票。因為即使到了親娘老子家也沒有多餘的糧食給。
 
2。接上麵的話茬,光是糧食限量還好,問題是別的也限量。每家發副食供應本一枚,根據當年供應的情況或好或壞而有不同種類和數量的項目。大概有:雞蛋若幹(一斤左右),洗衣服的黃肥皂一條,芝麻醬二兩(不過是沒有摻假的),過年花生瓜子若幹。。。年成不好的時候肉類也是靠本子的,似乎是每人一斤。回民在此之外另有等量的牛羊肉(我有在學校打球的朋友家是啥肉都吃的,但是對運動員來說,那也遠不夠消耗.)本人在校隊混的時候,訓練的日子有兩毛錢補貼,不過沒有票證隻能買水果糖。。。
 
3。布票:每人十八尺(是每年),查了一下網上,外地有少至七尺的,那想要不是衣著襤褸實在太難了。十八尺,做上衣下褲做不了兩套,而且總不能空殼穿件外套,內衣也是要票的。軍人有服裝發,但是內衣需要自己買,所以有一種叫汗衫背心票的奇怪名目,供士兵買背心褲衩。。。我小時候的朋友,雖然家裏多多少少都是高幹,沒有不穿過補丁的衣服的。
 
4。別的名目:那時的老百姓,假如收入除了基本生活需要外還有剩餘的想買點啥,是基本上都要票的。有工業券的名目,每月每家一張,大概買輛自行車要二十張,而且不是攢夠了去就有的。記得一家下放後回到北京,(因為以前家裏的家具都是後勤部門配發的)發了幾張家具票,買了個鐵架子的床,還有個塑料貼麵的金屬管折疊的桌子,現在還都在家裏用著。
 
年代久遠,難保記得不準,歡迎諸位指正補充。我個人對那個時代沒什麽記恨,不過絕不讚同美化那個窮困,愚昧,反人性的時代和製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