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裔心理健康的現狀調查
曾經有一對夫妻朋友,三十多歲。
女的剛剛MBA畢業,找了一份滿意的工作,但是新工作剛上手,再加上孩子的事情,最近一段時間心情不太好,於是去看了醫生。回來以後,頗有感概地說,醫生給了她一份問卷,結果她發現上麵列出的一係列“憂鬱症狀”,她幾乎條條符合。於是醫生給她開了一些抗抑鬱的藥物。
她老公得知情況後,不悅狀,甩下句話,“你有啥好抑鬱的,我還抑鬱呢。吃藥就能管用啦?多看看笑話,放鬆心情,就不抑鬱了。”
望著她迷茫的眼神,我一下子不知道該怎樣回答她。
其實,我也是一個主張能不吃藥,盡量不吃藥的人,但是針對她的情況,病情的控製可能需要家人的積極配合和幫助。看到他的態度,我猶豫了,不知道該怎樣回答她了。。。。。。
實際上,這是一幅非常典型的中國人(亞裔)對待心理健康/疾病的態度的畫麵:輕視/忽視心理疾病的症狀,及其嚴重性。
那麽中國人中心理疾病到底有多少呢?中國的數據很不完善,所以我在這裏引用的是美國亞裔人口中心理健康的一些數據。
1. 亞裔美國人心理疾病的患病率相對白人來說要低(2009年數據)。
| 美國白人比例(%) | 美國亞裔比例(%) | 亞/白比例 |
診斷患有某種心理疾病 | 20.7 | 15.5 | 0.75 |
診斷為嚴重心理疾病 (影響日常生活工作) | 5.3 | 2 | 0.38 |
診斷抑鬱症 | 6.7 | 3.2 | 0.48 |
3-17歲兒童多動症 | 8.3 | 0.8 | 0.10 |
12-17歲青少年抑鬱症 | 8.7 | 7.6 | 0.87 |
2. 幾個例外(2008/2009年數據)。
| 美國白人比例(每十萬人口) | 美國亞裔比例(每十萬人口) | 亞/白比例 |
男性自殺死亡率 | 22.9 | 8.2 | 0.36 |
女性自殺死亡率(總) | 6 | 3.7 | 0.62 |
女性自殺死亡率(15-24歲) | 3.9 | 4.7 | 1.2 |
女性自殺死亡率(>65歲) | 4.5 | 5.7 | 1.3 |
9-12年級學生有自殺念頭(男生) | 12.8 | 17.1 | 1.3 |
9-12年級學生有自殺念頭(女生) | 18.4 | 21.1 | 1.1 |
9-12年級學生有自殺嚐試(男生) | 4.6 | 7.0 | 1.5 |
9-12年級學生有自殺嚐試(女生) | 7.9 | 15 | 1.9 |
不知道大家看了什麽感覺,反正我最初看到這組數據時,是一種觸目驚心的感覺。
3. 尋求心理治療的亞裔美國人遠遠低於美國白人(2009年數據)。
美國成年人中尋求任何方式的心理治療比例
| 美國白人比例(%) | 美國亞裔比例(%) | 亞/白比例 |
全體人群中尋求治療者 | 16 | 3.5 | 0.22 |
心理疾病患者尋求治療者 | 43.1 | 15.2 | 0.35 |
以上數據可以有兩種解讀方式:
一是亞洲人心理素質比較好,所以患心理疾病的相對較少,所以尋求心理治療的也相應較少。
另一種解釋是,因為文化傳統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亞裔就算有心理上的不適/症狀,也羞於/不願意就醫,從而造成心理疾病患病率低的“假象”。
我的猜測是:以上兩條都可能對,但後者的比重可能更大些。
另外,除了傳統文化背景外,語言交流上的障礙也成為影響在美亞裔尋求心理幫助的一個重要因素。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亞裔心理醫務工作者的比例要低於其人口比重。那麽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
4. 亞裔美國人中醫生不少,但是其它心理醫務工作者相對很少。
l 在所有psychiatrist(心理科醫生)中,亞裔醫務工作者比例:12%(人數並不少,實際上這個數字還要高於亞裔在美國的人口比例)。
l 在所有psychologist(心理谘詢師,不是醫生)中,亞裔醫務工作者比例:1.6%(低於人口比例)。
l 在所有advanced practice psychiatric nurses(高級專業心理護士)中,亞裔醫務工作者比例:2%(低於人口比例)。
l 在所有counseling(心理輔導)以及social worker(社工)中,亞裔醫務工作者比例:1-2%(低於人口比例)。
心理健康是全身心健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許亞裔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洋鬼子強,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在需要的時候積極尋求心理幫助。對心理疾病/心理健康的正確認識,可能有助於我們打破這個障礙,使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能夠及時得到心理上的幫助。
讓我們一起關心我們自己的心理健康。
參考資料:
http://minorityhealth.hhs.gov/templates/content.aspx?ID=6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