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生意路之 9 LEMON? GEM!
2003年8月
轉眼開業已經4個月。重讀以前的記錄,對著H感慨了一番,把困怏怏的他從電腦桌前,激動到一下蹦到我的身邊。我們對著空氣興奮地做了好幾個“HI FIVE”,過去的一幕幕不禁又回到眼前。
《LEMON篇》
記得剛開業的時候,生意不好。不過這算正常嘛,誰能指望剛開業就能賺個盆滿缽足的?
哪知道接下來的一個月,一下把我們打入了深淵。我記得開張沒多久,我們便收到了商場的新帳單,BASE RENT 加上LAND TAX 及各種名目的OUTGOING 費用已經比我們預想的高了,沒想到還有10%的GST!買生意時光顧著高興了,這麽一個簡單的GST居然被我們忽略了。同時商場還通知我們,從7月份開始按新的BASERENT算(加了CPI了)。一下,這些費用比我們預想的、心理能承受的費用每月多了10%,雪上加霜啊!
當時H坐在電腦桌前,我坐在他旁邊的地毯上。H欲哭無淚,我是已經哭出來了。所有的後悔、不該、失望、沮喪、恐懼鋪天蓋地地湧來,人失去了往前走的勇氣。當時就覺得,我們就這點錢,按每月好幾千的往裏賠著,當沒有錢再投入的時候,就是我們離場的時候。最壞的打算,就是破產,回國。從頭再來。
等到有力氣再想其它的時候,H問我:“怎麽樣?有沒有信心再做下去?現在跟
M說不玩了?”我們倆這點特別象,就是,從不真的往絕處打算,這也許就是在國內說的革命樂觀主義吧。在最絕望的時候,還能想著“有轉機的時候,我該怎樣做呢?”
當時想過的招術有:H去開TAXI,幫補一下開銷;和M分擔店租,H可以不開工資的幹活。
現在想想,真不知當時一天天是怎麽過來的。我們拿著一天幾十元的TAKING,這點錢不夠開人工,不夠付房租,可能連電費水費都不夠交。每天提心吊膽,怕沒人進來,沒人買東西,怕付帳單,怕店裏的FITTING又壞了。人家是提筆望字,我是拿起筷子來就吃不下飯。
敢情我們真是買了個大大的LEMON啊!
《GEM篇》
意識到自己的處境險惡,我們隻能多方努力,使勁撲騰。
開公司、做生意,其實很簡單,人力、財力、物力是提綱挈領、開宗明義的三大塊事情。
先從“財”來說。
一是要花該花的錢。多數人在捉襟見肘的情況下,會束手束腳,不敢放手去幹。當然,在非常時期,成本控製非常重要,不要花無謂的開銷,嚴格控製開支。但是更要明白這個錢是要舍得花在刀刃上的。
就在“沉到深淵”的第二天,我們開始琢磨著這個問題出在哪兒。為什麽這麽一個GLAMOUR的店鋪,就是沒有人進來?想著想著,就覺察出來了。舊店主為了把自己的店鋪做得HIGH MARKET,故意把貨放得很稀疏、藝術,店鋪中間也是空空蕩蕩,有點象走進了高級時裝店的感覺。而這個商場所處的地理位置,卻是普通居民區,進來消費的都是普通人,這個店的陳設和氛圍與消費者的期望不同,所以如果要改,先得從商店陳設開始,加貨架、加貨量,天上地上堆滿了才行。那麽錢呢?上一篇說到,這個商場出於對自身形象的考慮,一般不讓你自己加SHOP FITTING;要加,也得先讓商場的人批準,再讓他們APPROVED的裝修隊做。成本高不說,關鍵是等不起這個時間啊!我們幾番考慮,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先不告訴商場,自己先加了再說,能混就混過去。於是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我們先做了一個矮貨架,擺在了門口,專門把新奇的東西往那兒放,吸引過往的行人。然後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裏,一有錢周轉,就陸續又做了兩個,擺在了店鋪中間。店鋪中間的兩個貨架是生意好轉的轉折點。特別逗,原來一些顧客,感覺出你這兒有些好玩的新東西,隔著縫隙往裏張望,就是不敢進來;有了這兩個貨架後,他們進來後有地方藏身了,不怕跟我打對麵了,人流量顯著增加。
在加貨架的同時,我們也補充了很多新貨,基本上頭半年掙的錢全部再投資到了貨品上。
另外,為了做得象個專業的商店,我們做了工服,印製了有我們自己的LOGO購物袋。
這些改變顧客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逐漸消除了他們對原來那家店的印象。
如果我們當時不舍得花這些錢,結果怎樣很難預料。
二是,即使是小生意,也要有財務計劃、管理。尤其是做批發的,往往這個月多賣了貨,很高興;可一到下個月發現錢不夠周轉了。我們做零售,現金周轉上比較占便宜。批發商給我們30天到60天的CREDIT,往往是東西已經賣出,回收了資金,而供應商那兒還不急著付。但是即使是這樣,現金流量表還是我們經常更新的表格(主要原因是資金比較充足,得提前做稅務策劃方麵的準備)。
另外一方麵,資產負債表也要略知一二。基本上你做生意,就要學會用OPM購買ASSET。每一年財政年度,要看看自己的資產增加了多少,如果沒有增加,要想想自己這一年的方向有無偏差。很多香港台灣老移民,因為從資本主義國家過來的吧,天生這方麵懂得多。即使開個雜貨鋪,但是房產什麽的PASSIVE收入早已超過了正職的收入。關於這方麵的東東,太多了,可以展開另外10篇投資篇。關鍵是要有這方麵的意識,否則辛苦幾年,也就是下館子比別人多些,那多浪費時間。
創業初期,可能也就是掙個工資。但是隨著你的財務知識的增長,你的財富增加的很快。知識就是財富。
再從人力方麵來說。
有個DOLLAR SHOP的老板跟我抱怨,說請的雇員偷他的錢,說這些新移民還是高技術人員呢,怎麽這麽個素質?
要知道,一般在中國人的店鋪或餐館打工的雇工,工資在8元/小時,好一點的10元/小時。在我的商店,我是按NSW RETAIL AWARD 的標準給的,比如我的一個21歲的CASUAL員工的小時工資是17.50。給什麽樣的工資,請來什麽樣的員工。做生意,就是這樣,不是說你施舍了人家一份工作,而是說這是對雙方皆有利的事情。現在我們店裏的員工,每一個人都有比我強的地方,他們貢獻了力量,積累了經驗,我也賦予了他們一份值得保持的工作。
員工挑選也很重要。基本條件是TRUSTWORTHY,準時,還要會溝通。關於溝通,這個中國人就欠缺些。我意識到我有這方麵問題,我反過去跟他們說,你們在這兒可以提任何建議,無論大小,我會視情況接受;但是一定要溝通,告訴我你的想法。現在的幾個員工,主意比我多,積極性很高。
員工持續培訓的問題。在一般店裏哪有什麽培訓,會用收銀機就行。可我們店不行。我非常強調CUSTOMER SERVICE。就那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去到一個店,如果30秒鍾之內沒有人跟我打招呼,我會嘀咕:這人都死那兒去了?!如果我在商店某個區域徘徊了兩次(這意味這我對某樣商品感興趣了——行為心理學)而沒有人上來問我需不需要幫助,我會搖頭:BAD CUSTOMER SERVICE!
我們店裏賣的東西,也不是獨家經營的,很多商店都有的賣,甚至TARGET、MYER也有,價格沒準還便宜(沒辦法,大商場肯定購貨成本低)。為什麽顧客到我們這兒來消費?我聽到你說:CUSTOMER SERVICE!沒錯!這個人啊,買一樣東西,必得是價格、購物心理滿足感和購物體驗缺不可。我們的顧客,就是買一個5毛錢的小玩意兒,必定也是好招呼的,更別說稍微有些技術含量的東西了。我教我的員工,最壞的情況是你不知道這個產品怎麽用,又沒有人幫你,你就照著產品說明讀一遍,也比說“SORRY,I CAN’T HELP YOU WITH THIS”強!你想想你去大商店買東西的體驗。我們的顧客有說“知道別的地方有,也先到你這兒看看”,還有說“雖然沒在這兒買,但學了不少知識。以後有機會一定到你這兒來”,更有人跟我說“你知道嗎?你這兒的員工有最好的客戶服務”。
所以在我們店裏,十分強調客戶服務、產品知識介紹。ONGOING的培訓天天在做。同理,如果員工不願意學習,那麽就會被流失掉。
好的人才可遇不可求。如果找到了,那麽對生意絕對是個大幫助。另外生意PARTNER也算人力之一。我有朋友做紡織品進口,最近找了個國內的廠商做PARTNER,兩人優勢互補,生意做得如魚得水。
物力方麵,我主要是指庫存控製及產品選擇方麵。
零售業庫存,中小規模的商店,周營業額乘以10是應該有的庫存量。多了,積壓資金;少了,貨品不夠賣的。但是我們的庫存量一直控製在標準的80%左右。一是有電腦係統幫助TRACKING,二是H的老行當是搞庫存控製的,所以我們的庫存一直保持得很LEAN。
二是產品選擇對路。該改戲路時馬上改,毫不猶豫。不適合賣的東西馬上HARSH地折價處理,騰出資金進新貨。一般人有敝帚自珍的習慣,但是在做商業決定上不行。我因為個人喜歡,進了一批LIFE STYLE的東西,結果賣不動,又沒有及時處理,到現在家裏、親戚家裏都是這批東西。
言而總之,經過3個月的奮鬥,一切走上軌道。7月份銷售額做到了BENCHMARK的水準,自此再也沒有跌下去過。由於生意是如此之蓬勃,從稅務方麵考慮,我們迅速注冊了PTY LTD公司,以達到省稅的目的。
翻看有人以前的轉貼,說到買生意這個P/E值的問題,我自己算了算,我們這個生意的P/E值是0.1。
原來我們買到了一個好大的G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