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聲明我對李小琳沒有什麽好印象或者壞印象,我對她完全不了解。我隻是突然回想起挺久以前李小琳說過一句“攀比產生不幸福感”,想想覺得挺有道理,但是還不夠完整,好像隔靴搔癢,這才認真地到網上去尋找她以前說過什麽。這一搜不得了,原來她還真說過不少有道理的話,當然,除去“自己奮鬥”這一則可以忽視。
而我所關心的“攀比產生不幸福感”這段話的出處是去年博鼇論壇上的講話。說到不幸福感,李小琳的原話是這樣的:
“什麽會產生不幸福呢?有一個詞‘攀比’,很多東西都是從攀比心來的,因為一攀比以後,老王今天發獎金了,他發1萬塊錢,好高興。旁邊的人發了2千,我比他幸福。但他聽到別人有一個人發2萬,我怎麽這麽不幸福。攀比出來的,跟自己相比已經很幸福了,所以攀比之後不是在物質基本層麵,而要更高的,所以產生了煩惱。”
就我看來,這幾句話說得甚為經典,比較形象地描繪了大多數中國人的心態。可是,前麵她對幸福是這麽解釋的:
“。。。幸福是我們主觀的感受,主觀感受是我覺得幸福,而不是別人覺得你是不是幸福。另外,幸福是一個發現的過程,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很多、很美的東西,但不見得每個人都有發現美的眼睛。幸福還是一個過程,人生體驗的過程。也許你現在正在經曆著一個比較艱辛、困難的時候,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有一個目標。還有,幸福也是一個高尚的實踐,小的時候我們常常說,幸福很簡單,幸福就是一種得到。得到了衣服、得到了糖,小時候得到了玩具,幸福就達到了。長大了以後幸福就是目標,你能夠完成這個目標了,幸福就是實現目標。其實成熟了以後,幸福又變了,成熟了以後幸福就不再以物喜,也不以極悲,就是領悟到這種心態。”
說得雖然是大實話,但這樣虛幻地描述幸福感,對大多數國人來說是沒有用的。這隻是是“普世”或“樸實”的幸福感,可偏就不是中國人的幸福感。
因為,所有事情都是相對應的。對國人來說,不幸福感來源於攀比,而幸福感自然也是來源於攀比,幸福與不幸福取決於攀比時自己所處的位置。從小到老,攀比無處不在,無時不刻地影響著國人的幸福感。比學校、比成績、比工作、比收入、比車、比房子、比誰的老婆漂亮、比誰的車更貴、甚至比誰更能欺負弱者。以前聽說小富之家出門之前會用一塊豬油擦擦嘴,以顯示今天吃了肉了,由此產生比嘴上沒有油的貧困人家更優越的幸福感。如果攀比隻產生不幸福感,那麽還會有那麽多國人熱衷於此嗎?隻要有一點可以抖摟的,就生怕別人看不見,然後在他人或真心或客氣的恭維下,獲得極大的滿足和幸福。
當然凡事都有一個緣起,我也不會在這個美麗舒適的夜晚突然想起“幸福感”話題。這個緣起就是,最近看了太多中國新任主席與第一夫人外訪的新聞及民眾反應,國人流露出的攀比心態已經讓我忍無可忍,以至於差點影響我對習彭夫婦的美好印象。
是的,站在檢閱台上,習總是比普京看上去高大威武,這讓不少國人很滿足,於是就成了新聞話題。--哎,要是下次反過來,我們又怎麽辦?
是的,第一夫人是美麗大方,這讓不少國人很滿足,於是新聞一篇又一篇跟蹤報道彭麗媛的服飾,風頭幾乎蓋過習總。--別搞錯了,他們是帶著政治任務出訪,不是遊山玩水當明星好不好?
如果這些攀比都無傷大雅、可以接受的話,近兩日有些文章直接將彭麗媛與中國曆任第一夫人比較,以獲得“縱向攀比”的滿足感的行為則實在讓人無法接受。這不僅讓曆任第一夫人“躺槍”,更會傷害到彭麗媛本人。人各有所長,平時謙虛謹慎的彭麗媛不會主動去安排這樣的宣傳。我嚴重懷疑有人做這樣比較的原因,是想趁民眾的一腔熱忱時故意埋下地雷。
話說回來,我一個小小的民眾,不需要關心那夠不著的事情。說個身邊的小事吧。
有一天我對一個朋友說,哎,你看俺那個華人鄰居,住著豪宅,衣衫樸素,有七、八套投資房呢,什麽錢都不舍得花,你說他們幸福不?俺那朋友切地笑了一聲說:你太不懂華人了,你就沒有那麽多投資房吧?他們跟你說他們有七、八套的時候,心裏麵得多幸福啊。。。
對呀,很多人的幸福感來源於攀比,不攀比哪兒有幸福啊,魯瑟才會在攀比中產生不幸福感呢。李小琳隻說對了一半,而且是用對著魯瑟的口氣說的,難怪被砸。不過,記得看過一個詞叫“不二”,意思大概就是凡事沒有分別心、眾生平等、歸一等等。於是就往下想:是不是高低貴賤美醜窮富看得太重了,就叫很“二”。。。
也許是人家寫好讓她說的,她的智商不夠辨別。
問候蘇顏坊!
好久不見!當然主要是因為我懶。問好!
所以在中國,權貴和他們的後代們應當以低調來自我保護。麵對一個吃著漢堡的乞丐,如果不能和他一起坐下來吃漢堡,那這個權貴的孩子說什麽都是錯。可惜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高調顯擺的結果是讓人反感。
我覺得如果她說出的那些話是一個清貧的好官(現在有這樣的人嗎)說的,大家反應又會不同。不過如果同樣的話是窮苦的下崗職工說的,不排除又會遭到譏笑。說什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誰在說。
這就好像一個富人吃完健康大餐,出門看見乞丐在吃別人施舍的漢堡,就驚呼"不要吃了,不健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