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話自說

搜集網上好文,記錄心靈點滴.
正文

控製 vs 放手ZT

(2010-12-06 17:49:08) 下一個
控製 vs 放手 2010-06-10 18:22:56 兩個在沙灘上玩兒沙子的小孩: 一個大約四歲、很可愛的小男孩。尚未漲潮時,他用沙子堆了一座圍有護城河的城堡。開始漲潮時,海浪偶爾會打上沙灘,海水正好流進護城河,將護城河注滿。男孩很開心,因為他的設計很管用。但潮水越長越高,海浪輕輕拍打在城堡上,隻怕會將它衝毀,因此男孩急忙在城堡前堆沙子,準備造一道防波堤來阻擋潮水;隻是每次一堆好,海水就將沙堆衝垮,於是他一直困在那裏忙著補救。 幾公尺外的沙灘上,有一個差不多年紀的小女孩也做著同樣的掙紮,但沒過多久,她就發現根本無法阻擋潮水,於是開始玩起新的遊戲——在潮水退去後的潮痕上挖洞,在看著那些洞重新被潮水注滿、侵蝕;每次潮水一把那些洞填滿,她就往後退,然後重新再玩一遍。小男孩最後以憤怒與挫敗收場,因為無論他怎麽努力控製潮水,城堡還是坍塌了;但小女孩正巧相反,她不僅發現了新玩法,而且在那個下午獲得了雙重樂趣。[順水推舟]用在她身上不僅是比喻,而且名副其實,因為她學會了放手。 去年夏天全家參加兒子Boy Scout露營,晚上在滿天繁星下,幾個媽媽聊起了幾個控製的故事。 第一個,爸爸是電腦博士一直輔導兒子功課,兒子上了UCLA,爸爸還得通過專門的online軟件每天實時指導兒子作業; 第二個,兒子上了IVY名校,遇到早上的課起不來床,媽媽在加州這邊要淩晨3、4點起來morning call; 第三個,兒子上了東部名校的醫學院,後麵幾年非常辛苦。經濟不景氣,爸爸提前退休了,就和媽媽一起搬過去,專門給兒子做飯去了; 第四個,是在場的一個媽媽自己的例子。兒子已經高中junior了,媽媽每天還要陪在旁邊做功課,隻要她一離開,哪怕是去上廁所,兒子就也不做了。兒子是一所好高中的top學生,媽媽擔心一不陪了,兒子的成績會掉下來。 結果會怎麽樣呢?另外一個媽媽又說了兩個例子:一個孩子上了UCB,一年後drop了,在旁邊租屋住,企圖蒙騙父母還在繼續上學;另一個是紐約的孩子,上了康奈爾,也是一年後drop了,回來又上市立學院,每天回家了。 。。。。。 放手的故事聽起來就喜劇多了。 我的一個朋友,住的學區屬中等偏上,她為了兒子上高中,就在好學區買了一個condo,也算是投資。兒子自己住進去了。她先生很忙,總是在出差,她也是上班族還要照顧一個稚齡的小女兒,所以隻能1、2個星期才去看看兒子。兒子迷上了美式足球,花很多時間在練球、比賽。暑假也是去各處比賽,美式足球 camp什麽的。成績是不用看了,甚至連SAT也沒考,結果高中畢業後隻能上社區學院。不過兒子很快活,結識了很多朋友,人緣極好。在社區學院念了一年多,也知道努力用功了,終於申請到了UCSD。今年春季實習時就被公司錄用了。現在工作多難找啊。朋友說這得益於她兒子個性活潑、工作積極努力加上人緣好,橄欖球沒白打。 另一個故事是我兒子日裔同學的姐姐。女孩很聰明,小學初中在一所有名的私立學校就讀,每年都能得獎學金。她媽媽覺得這所學校太死板了,高中就把她轉入了公立學校。女孩感到公立學校相對容易,就放鬆了學習,把很多精力放在日文翻譯上,日文漫畫、DVD、動漫什麽,還給日本來美國訪問的樂隊、合唱團當翻譯。這方麵她是得天獨厚,賺了不少零花錢。高中畢業,她不願意繼續在美國上大學,獨自一人去日本念預科,後來考上早稻田大學主修教育心理,副修藝術設計。課餘輔導小孩英文,還自建了自己的時裝設計室。基本上解決了自己大部分學費及開銷。她媽媽後來跟我說,她一開始很擔心女兒,現在好得不得了。當初放手轉到公立學校是對的。 [控製]的矛盾之處很簡明:愈想控製,便愈無法掌控。 [打印] 由kingpalmtree張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