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抗戰時期欽南區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課題調研

(2013-09-10 17:28:41) 下一個

抗戰時期欽南區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課題調研
 

抗戰時期

欽南區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

課題調研報告

 

 

 

抗戰時期欽南區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課題調研組

OO七年四月

 

 

課題調研提要

――日軍入侵欽州時期:19391114日至1945110日。

――抗戰時期欽南人口傷亡:直接傷亡2851人,間接傷亡11034人。

――抗戰時期欽南財產損失:損失土地3000畝,價值1.5億元;房屋800間,價值1600萬元;古城牆因被迫自拆,價值5億元;欽州鎮龍樓被毀、馮子材故居等古建築被炸,價值1.1億元;農業損失折合現價1500萬元。

――日軍入侵欽州暴行:19391114日軍從龍門登陸;17日欽縣城區兩次慘遭轟炸;日軍兩次蹂躪犀牛腳;日軍侵犯黃屋屯鎮大顯村;日軍侵犯康熙嶺鎮山口村。

――欽南人民積極抗日:楊象南義烈一門抗日救國;陸開梅帶領群眾痛殲日軍;在欽南成立南九、南四、南五三支遊擊隊抗日。

 

 

 

 

       課題調研組組長:徐陸寧

副組長:黃瓊斌 莫然婷

成 員:楊然 莫誌強 龐敏敏 顏昌德 李瑞文

 主筆:  莫誌強   李瑞文

 

課題調研報告

 

一、概述

欽州市欽南區地處欽州市南部,位於廣西南部沿海,北部灣的頂端,東連北海市,西接防城港市,南臨欽州港,北接欽北區,是廣西沿海地區的交通樞紐和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之一。全區下轄4個街道辦事處(文峰街道辦事處、南珠街道辦事處、向陽街道辦事處、水東街道辦事處)、12個鎮(沙埠鎮、尖山鎮、黃屋屯鎮、久隆鎮、龍門港鎮、犀牛腳鎮、康熙嶺鎮、大番坡鎮、東場鎮、那麗鎮、那彭鎮、那思鎮)和1個華僑農場(麗光華僑農場),陸地麵積2215平方公裏,海岸線520.8公裏。2005年底,全區總人口56萬,其中市區人口20萬。

(一)抗戰前後人口狀況

1931年欽州縣人口總數288950人,1938年人口總數321796人,1939年人口總數306133人,經查現有材料中未有查到抗戰前欽南區人口狀況資料。從欽南區檔案局查悉:《欽縣縣誌》卷九2627頁記載各鄉人口總數,經統計1945年底欽南區人口總數161708人。(按原欽縣劃分欽南、欽北兩區建製後,欽南所屬地區人口統計)

(二)抗戰前(後)社會經濟發展情況

1.農業方麵

抗戰前,欽南區自然經濟、小農經濟占絕對優勢,雖然土地肥沃,但都是看天吃飯,經常發生洪澇災害。欽南區盛產大米、黃豆、芋頭、甘蔗、番薯、山子瓜、南瓜、黃瓜、花生等,特別是甘蔗,以那麗、那彭、那思最多,每斤賣至十文至二十文,1945年賣至二十元左右,增長了十多二十倍。

2.手工業、工業方麵

民國期間,欽南區有織布工、木工、革履工(十幾家)、打鐵工(七八家)、醃牛皮工(二家)、鑲牙工、修整單車工、修整鍾表工、織竹器工、車衣工、染衣布工、泥水工、理發工(十幾家)、釘秤工(三家)、錫器工、漆皮箱工、洋鐵片器工、缸瓦工、宜興陶工等,以抗戰前後對比,各手工業間數較前都有增長,手工業品價格也增長數十甚至數百倍。

3.鹽業方麵

鹽業以犀牛腳為主產地,1938年以前,從犀牛腳運鹽到欽州街銷售,但價格很低。日軍入侵後因水路受阻,鹽業銷售曾一度停頓,194011月中旬(14日)至194412月上旬,日軍已退出,欽縣光複,鹽業日見起色,尤其是1941年最盛。1943年起,由於鹽稅日益增加,成本太高,大多數商人已不再經營,鹽業受到影響。1946年起,雖然鹽稅不減,但商人用車運到邕寧銷售,銷路很好,很是得價,這是鹽業的一大轉機。

4.漁業方麵

欽南區是沿海地區,很多人以漁業為生,以犀牛腳、龍門、茅尾海等地為盛產,主產魚、蝦、蟹、蠔等,日軍入侵時,燒毀了很多漁船,漁業生產一時停頓,光複後,漁業恢複。

二、抗戰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

抗戰開始,為防止日軍軍艦以龍門港為突破點入侵欽州,及避免日機轟炸而顯露目標,廣東省政府於1939年春,命令欽縣縣長王公憲,迅速征集民工,堵塞龍門港和拆毀欽州城。毀城、拆樓、破路由縣長負責,於是,周長2165米、高9.3米、基底厚8.3米、雉堞820個、總麵積250000平方米的千年古城全都拆毀。鎮龍樓和馮子材英雄故居的兩座高塔被拆平,欽縣圖書館和二馬路李兢雄住宅都拆去第三層樓,還有油路馬鬃嶺的九層番塔及尖山千年文筆塔全皆拆平,並疏散育嬰堂嬰兒,撥錢給各民眾領養。堵海工程由龍門鄉鄉長郭文輝負責,征集全縣三十七個鄉鎮民工三千多人,船隻十多艘,在龍門外硫磺山地方掘取石頭,用船運到港口投落,此項工程曆時半年,但因填築的石牆被海水潮浪衝散,起不到作用。

欽州淪陷前,日機曾數次來欽轟炸,民族英雄馮子材白水塘故居第九棟被炸毀,還炸毀民房十多間。1939年,日本近衛師團及台灣混成旅團50000人、飛機100架向桂南進攻,日軍進侵廣西,果然首攻龍門。19391114日,日軍艦一部分在企沙海麵,一部分在龍門港口。15日,日軍由企沙海麵用大炮轟擊上岸,並用飛機掩護登陸至光坡鄉,並由龍門港口駛艦進入港內,我軍新十九師一連與敵戰鬥,因傷之較大,孤軍無援,被迫撤退,企沙、龍門失守。日軍登陸後,兵分數路,一路向犁頭嘴再向欽江內河,一路向金雞塘進發,一路向黃屋屯進攻,三路日軍在飛機的抗掩護下於17日到達欽城集合,欽城第一次淪陷。 同日又分兵數路進犯大直、大寺、小董、久隆、平吉、陸屋與國軍有交戰。欽城淪後、欽縣逃亡政府先遷往久隆後至那彭、東興兩地辦公。

日軍侵占欽州後,為強化統治,千方百計收買扶持漢奸,物色欽州人張古三、趙德祥、鄧創臣等為維持會長。給留在城中無路逃避的少數居民印發“順民證”,同時驅趕民工,在城西郊毀占良田開辟飛機場。該機場東至西門嶺,南至沙窩,西至當刂狗埠,北至下高橋楊屋村。並將城內及沙尾街所有民房、廟宇、學校,龐欽忠、楊邁昌及馮子材後人在城內街的住宅等建築物拆毀,用拆毀的磚石築飛機場跑道。並拘押民工2000人修建輕軌鐵路,由金雞塘至稔子坪。

194011月,桂南線之敵全線潰退。11旬,由南寧退到欽州的日軍及駐欽的日本侵略軍遭到我一七五師及遊擊隊的襲擊,1114 欽城日軍全退卻(此日為光複記念日),以飛機轟炸為掩護逃至康熙嶺金雞堂沙坡,陸續出海竄逃,1117 欽縣全無日軍。光複後三年中,日機還多次來欽轟炸,1942422 ,12架日機來欽侵襲,幾百民眾湧至欽江渡河逃難時,被日機轟炸,數百人傷亡。

19441114,日軍攻占邕寧,由於日軍侵華戰線太長以及與美軍在太平洋的戰爭失利,便想打通邕等地大陸陸地交通線,以便出海的軍事行動。1210 ,敵軍300多人抵達欽北那陳鄉,11日與欽縣團隊激戰,而後向小董進軍。12日抵達離欽縣城十華裏處與團隊激戰數小時,欽縣城失陷。後向平艮進犯,欽縣團隊在水東鄉分界坳與敵激戰。15日敵進犯那麗鄉,當地民團給予阻擊。29日日軍全部走光。194515 ,另有日軍進犯欽北板邊村,6日進犯小董,我團隊與敵激戰。9日敵人以炮轟掩護進犯欽城,10日往平艮,我團隊伏擊,敵退卻,至11日全縣無日軍。12日市 民及縣府職員均回城安家複業。

1939年至1945年期間,日軍入侵欽南二次,欽南人民遭受了慘重的災難,人員傷亡嚴重,財產損失很大,對社會經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期間,欽南人民在戰亂中扶老攜幼,四處逃難,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衣食無著。

(一)抗戰時期人員傷亡

1.直接傷亡2851人。其中被敵致死2105人;傷732人,失蹤14人。

2.間接傷亡11032人。其中勞工7000人,因防備日軍入侵而自行組織人員拆毀房屋的4000人。

(二)抗戰時期財產損失

1.房屋損失。(按當時和現在的價格對比,一間20平方米的磚木結構的房屋造價2000廣東幣(東紙),折合現價2萬元人民幣)欽縣縣城共被炸毀房屋500間,損失100萬東紙,折合現價1000萬元。

2.欽州古城牆始建於宋朝,曆經加固、擴建,因日軍入侵而被迫自拆,估價5億元。

3.欽州鎮龍樓有三座古建築物為民族英雄馮子材於1885年花掉大量白銀精工所建,價值6千萬元,因日軍侵入而毀。

4.馮子材故居的第九棟房屋被日軍炸毀,兩座高塔也因日軍入侵而毀,價值共5千萬元。

5.關於勞工修建飛機場。驅趕民工4000人,做工2個月,毀田3000畝,價值1.5億元;拆屋300間,損失60萬東紙,折合現價600萬元。

6、農業損失。時值秋收,因逃命而無法收割糧食10萬畝,每畝150市斤穀,共1500萬斤,折合現價1500萬元。

(三)日軍暴行激起我抗日軍民奮力抵抗

1.日軍從龍門島登陸。

“七七事變”後,日軍舉兵南下,企圖打通桂、黔、西南地區,首選在欽州登陸。19391114日,日軍數十艘登陸艇、快艇、各種炮艇、大軍艦全部集結在龍門島附近的海麵,在現在欽州港一帶大批艦艇一艘接一艘。當天早上,兩架敵機飛到龍門島上低空偵察,連續投了四枚炸彈,其中一枚炸彈落在將軍樓旁邊的崖石上。早上78點鍾,敵人以密集的炮火襲擊龍門島,將軍樓是他們的主攻目標,樓上的磚牆樓角多處被打壞。國民黨新編19師駐龍門的一個連隊,看到了日軍的強大攻勢及即將登陸的情景,上午他們在島上打了一陣槍,就如驚弓之鳥愴惶地向防城方向撤退。敵人的炮艇、登陸艇全部進入龍門港,下午2點鍾,在兩架敵機的掩護下,日軍分別從龍門東村的修船廠、北村的亞公頭、沙背和觀音嶺登陸,數百名日軍一下子就占據了龍門島。天黑時,島上的群眾坐船逃跑,有一條船群眾共20多人,日軍趕到時向船上群眾開槍掃射,當場打死10多人,並把渡船打沉,隻有67人潛水逃生。日軍上岸後,看見我軍四連某副連長,因病臥不起,便以泥沙從口灌入其肚,副連長大罵日軍,不屈而死,灌泥沙是日軍殺人手段之一。隨後,島上的群眾紛紛逃到東興難民營避難,龍門島成了日軍橫行霸道的孤島。日軍整天要找婦女強奸,先後強奸老中青婦女共10多人,還壓迫群眾做苦力。日軍在龍門一年,島上的豬、牛、雞、鴨全部被殺絕,房屋毀壞,財物搶光。

2.欽縣城區慘遭轟炸。

19391114-17日,日軍在欽州登陸後無惡不作,到處燒殺搶掠,強奸婦女,黎民百姓四處逃命,欽城遭日機轟炸、掃射20多次,育嬰堂(今城內十字街)、南門城樓(今大戲院)、錦昌醬料廠(今調味廠)、白虎廟(今實驗小學)、欽江臨街一帶,均是日機轟炸和掃射過的地方,群眾死傷和損失慘重。沙尾街龐照被抓去西門嶺幹活時,因偷看一下日本軍車,被日軍用槍逼挖坑,挑來水進坑後,被砍掉手腳和頭推進坑而死。尖山鎮三叉坪村的楊時春在逃難時,因不順服日軍搶其包囊而被日軍用槍托砸頭成肉漿。現家住欽州學院的尖山鎮退休教師李瑞芳的大姐,名叫李大姐,於1117 從婆家(尖山)郭屋村回欽州街三馬路娘家的途中,被日機轟炸掉了一隻乳房,痛苦掙紮至死。欽州二小退休教師李嶽英之母郭氏當天背著兩歲的弟弟李洪貴及攜兄妹四人在欽州江東岸沙港村逃生時,身懷六甲的郭氏被日機掃射中彈四處而死亡,小弟李洪貴被擊傷脖部,後因醫治無效而死,她的父親李耀如當日被敵機炸死,叔叔李風蘭在第二次轟炸時死亡。家住欽城的欽北區公安局退休幹警陳家興父親陳寶卿當天在三馬路臨江處被日機彈片刮傷,被嚇瘋不久便死。現居住在欽城進步巷57號陳惠芳其母背著一子在欽江渡河逃難時母子被炸死。

1942225,日軍飛機9架,排成三個品字形,在高空從南飛來,至欽城上空,投下10餘顆炸彈,城東門入口處燒毀房屋24間,死4人。同年35日中午時分,日機9架,擲下10多顆炸彈,落在城區魚寮西街豬仔行一帶,當場炸死40餘人,傷30餘人。是年422日,日機12架竄入欽城上空,大部分群眾從二馬路向江濱一帶疏散,日軍投彈至二馬路、江濱、江中和二馬路對岸的中沙村等處。欽江中有三艘木船載滿群眾正向對岸中沙村駛去,當場被炸沉,江水成了血水。江濱、沙灘、二馬路街上血肉橫飛。據《欽州文史》記載,這次日機轟炸傷亡大概700人,是抗戰以來敵機轟炸欽縣傷亡極為慘重的一次。

3.日軍兩次蹂躪犀牛腳。

抗戰時期,日軍在欽州登陸後,曾兩次對犀牛腳進行蹂躪,他們濫殺無辜,燒毀商店民房,掠奪財物,無惡不作。194074日上午89點鍾,載有70多個日兵和20多個漢奸的三、四艘快艇在犀牛腳外沙急水門登陸。敵人還沒有靠岸,就開機槍掃射,使我抗日自衛隊被迫撤退,當地群眾四下逃難。上岸後,日軍見人就殺,見物就搶。60多歲的老人陳倫,是陳文舫的父親,在兩個月前,陳文舫曾和曹漢一起擊斃落在犀牛腳水榕村的兩名日軍。由於漢奸出賣,日軍用刺刀將陳倫刺死。同時被危害的還有黃超老人,中年婦女黃三嬸,中年農民裴××,老人陳大媽。

時隔80多天,日軍60多個和20多個漢奸乘坐三艘快艇再次登陸犀牛腳,放火燒毀龐遂安雜貨商店和居民龐倫的住房,陸××被刺死後剖腹,老人林錦祥也被殺死。當時犀牛腳會豐園茶館正在開張,服務員餘××來不及躲藏而被槍殺於茶館大廳。日軍入侵後,犀牛腳有一國民黨退役軍官莫傑東,同抗日自衛隊一同疏散到村處的月嶺,他接過自衛隊的一支步槍朝正在追殺我同胞的一隊日軍開槍,雙方槍戰相持了一個多小時。

4.日軍侵犯黃屋屯大顯村。

19391117,敵機飛到黃屋屯鎮大顯村上空盤旋,敵艇從龍門港直衝進來,分別在黃屋屯和長墩尾衝橋嘴登陸。18日,中隊長集中自衛團隊員及群眾三四十人,商量如何對付日軍進村的辦法,不料當日軍向大顯村連續放了六、七炮後,自衛團便無形消散。此後,敵人大肆蹂躪大顯村,燒殺搶掠,奸淫婦女。某天,四個敵人進村後奸汙一盲婆、一位80多歲老太婆,一位重病婦女,遭強奸後三天死去。村裏一些青壯年奮起武裝自衛,集中了二三十支槍,但人數不多,武器也不好,又沒有作戰經驗。12月中旬,日軍入村正忙於搶劫財物,被青壯年突然襲擊,嚇得日軍抱頭鼠竄。19401月中旬,兩艘敵艇載來更多的敵人,未進村就派人出外警戒,自衛隊無法靠近,隻能在遠處放槍射擊,日軍聽到槍聲就倉皇離村。29 日軍出動海陸空三軍撲向大顯村見人就殺,70多歲的曾海宗等4人死於敵人槍口下。房屋被炸毀20多間,全村二十多個禾草棚全被燒光。

5.日軍侵犯康熙嶺山口村。

山口村位於康熙嶺鎮,19391117日,日軍從金雞塘、沙坡上岸後,便在山口村張氏宅設立海軍指揮部。因為這裏交通方便,地形隱蔽,日軍還在山紅嶺等地設立軍火倉庫,還在杉木麓設立刑場,慘無人道地把捉來的人殺死或燒死。日軍還在水井麓設立軍妓館,除強迫那些擄掠來的朝鮮、台灣、廣州婦女充當軍妓外,還強拉本地民女當軍妓。日軍指揮部設立一年間,給本地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每天都派人到附近的村莊進行騷擾,奸淫擄掠、殺人放火。

6.義烈一門抗日救國。

欽縣淪陷後,愛國誌士紛紛參加遊擊隊,積極抗日。欽縣平山鄉(今沙埠鎮部分地區)螃蟹孔村楊象南(原名楊士俊)一家有30多人,楊率領家人青壯年8人毅然加入“南九” 遊擊隊,為抗日救國戰鬥。楊的兒子楊幹卿、楊樞安,分任上尉軍需;孫子楊煥序任上尉諜報組長,孫子楊光宗、楊煥學、楊煥釗分任少尉諜報員,孫子楊煥鍇、楊煥校任司令部警衛員。他們把家裏所有長短槍8支,每支槍均有百發以上子彈,悉數交給遊擊隊使用,還捐獻四百鬥稻穀作遊擊隊的糧餉。1939年,楊光宗、楊煥釗、楊象南、楊幹卿、楊煥序被抓,被日軍進行拷問,不向敵人提供任何線索,五人慘遭殺害。楊象南的兒子楊樞安為紀念五人,在平山大嶺山頂建紀念塔一座,呈請曾憲報第五戰區司令餘漢謀題贈“義烈一門”。

7.陸開梅帶領群眾痛殲日軍。

日軍入侵欽縣時,欽縣各族人民自覺組織抗日武裝,以陸開梅為首組織了大番坡和犀牛腳等沿海地區民眾武裝抗日。為了組織抗日,陸開梅返回距離欽城三十裏的家鄉葵子村,帶領大番坡群眾開展抗敵救亡工作。有一次,日軍以一個小分隊入侵大番坡,陸開梅率領沿海鄉民給予狠狠打擊。當日軍進入大白墳村附近時,陸開梅一聲令下,槍聲四起,日軍抱頭鼠竄,傷亡慘重。為了不斷壯大抗日武裝,陸開梅於193912月由欽州到合浦謁見當時最高行政長官、第八區專員鄧世增,坦露報國肝膽,麵陳民眾抗日方略,懇求批準和支持擴大抗日武裝隊伍。鄧世增委任他為欽縣鳳山鄉(今大番坡部分地區)以及犀牛腳沿海民眾抗日籌備處主任,1940年春又推薦他任欽縣縣長。當時縣政府駐那彭,陸開梅到那彭上任,統率聯防武裝,遊擊敵後,捍衛家鄉。有一天,數架日機竄入欽州上空,鳳山鄉聯防中隊沉著機智,洋槍土炮同時發威,一舉打落了其中一架敵機,並擊斃了敵飛行員,大滅日軍的侵略氣焰。

8.在兩次抗日中,欽南人民積極反抗。

193912月,欽縣境內成立遊擊三支大隊,一稱南九遊擊隊,分駐那香、小董、大垌,遊擊司令陸竹朋;一稱南四遊擊隊,遊擊司令黃統才(又名黃業興),均隸屬二十六集團軍抗日名將蔡廷鍇領導,司令部駐靈山三海岩。南四遊擊司令黃統才、副司令陳欣榮,數月後黃統才因年老多病辭職,陳欣榮升任司令。南四分隊駐紮那彭、那思、那麗各處,捍衛縣行署辦公,時不時地偷襲敵人營地。又一稱南五遊擊隊,司令蘇廷有,分駐牛崗、平吉等地。

194010月底,一七五師(師長馮璜)分隊到平吉貴台那梧各處,主力推進大寺,當時黃屋屯附近有日軍幾百人,分布在那擔嶺水井坑沙白嶺廖家一帶,掩護日軍主力撤退,一七五師命令各隊編成幾個小縱隊,其中一隊壓逼敵人至那擔嶺附近,同時利用一分隊迫近黃屋屯,敵人三麵受我包圍,隻能向西江右麵撤退。19401112,一七五師乘勝占領黃屋屯後,一麵掃蕩殘敵,一麵以五二四團由卜家渡河,向金雞塘追擊。14日,一七五師各部渡河完畢,推進至那周山康熙嶺,與敵後衛隊激戰,同時黃炳鈿團部隊開一大炮擊中敵人康熙嶺陣地,敵人畏懼不敢再頑抗。16日,一七五師以一部包圍敵人的右翼,追至木南尖鋒嶺攻擊敵人的側背,同時正麵極力攻擊,17日,敵人向金雞塘江南岸潰退,到沙坡碼頭下寇艦出海逃走。

1944年敵寇第二次入侵欽縣, 12月10,敵軍抵達欽北那陳鄉,11日與欽縣團隊激戰,而後向小董進軍。12日抵達離欽縣城十華裏處與團隊激戰數小時。後敵向平艮(今沙埠鎮部分地區)方向撤退,欽縣團隊在水東鄉(今沙埠鎮部分地區)分界坳截擊,雙方炮戰激烈,擊斃敵人數十人。15日敵進犯那麗鄉,當地民團給予阻擊。19451 6 日進犯小董,我團隊靠河對峙,敵人無法渡河。另有日軍步兵3000人、騎兵數百人進犯大垌,與我團隊和鄉保隊交戰,敵被打死1人,受傷數人。10日,敵人竄至平艮途中,我團隊在馮宮保墓附近埋伏襲擊,敵人懼怕至極,偷偷竄過平艮江,向那麗方向逃去。

(四)抗戰時期社會經濟狀況

1.對鹽業的影響。1939年在欽縣城未失陷之前,桂湘的食鹽,都依賴欽縣供給,11月縣城失陷後,欽江運鹽路受阻塞,產鹽區如東場、犀牛腳各鄉的鹽,隻能用肩挑,運到大番坡,轉運到那彭,再經陸屋過廣西。1939年,在縣城未失陷之前,鹽價日增,每一批賺至一倍或數倍不等,這是鹽業很好景象,縣城失陷後,因欽江運鹽水路不通,營業停頓。19411945年間,鹽田驟增,產銷兩旺。

2.對商業的影響。明清時期,欽縣內外貿易日趨昌盛,廣州商人於同治年間在欽建廣州會館,欽縣成為廣西三大博易地之一,1916年成立欽縣商會,隨後外埠商品和外國商品充斥欽縣市場。1938年欽縣商業發展到18個行業,中山路商店林立,廣州佛山、北海、越南等商品往來頻繁。1939年日軍入侵欽城後,商店、民房被炸,一片狼籍,生計艱難,商業蕭條。

3.對農業的影響。日軍入侵欽縣,城鄉均受蹂躪,日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強奸婦女,人們四處逃命。欽縣淪陷一年間,全區近10萬畝稻田無法收割,三鳥牲畜損失巨大,日軍所到之處桑樹被砍,傳統養蠶業大受影響。

4.對手工業、工業的影響。抗戰前,欽縣城區工業和手工業有所發展,日軍入侵後,工業和手工業的設備失散,銷路受挫而大受影響,傳統工藝品坭興也被迫停產。

5.對金融的影響。193911月至194011月,欽縣在一年淪陷期間,日軍於欽城小董及金雞塘等處除行使軍用票外,又將我們當時的毫券提高,把國幣壓低,國幣的麵額越,低折的程度就愈大,日軍的目的是想擾亂我們的金融,日軍退出後欽縣才回複原狀。

6.對教育的影響。193911月,因戰事停閉各中小學校,師範也搬至廣東連縣,各區學校全部停止授課,1941年才恢複。

7.對倉庫的影響。1938年,國家糧食倉庫共積蓄食糧二千五百石,當時日軍對桂南虎視眈眈,欽縣鍾韶縣長召集討論後,把糧食移入防城縣屬大直圩及欽縣下西區黃屋屯屬之甘竹兩處存儲,以保安全,但日軍入侵時,大直黃屋屯等處均被蹂躪,“獸兵所過,顆粒無存,倉儲捐失淨盡”。

三、抗戰時期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論證結果

(一)走訪調查數字和檔案資料數字的可信度

我們用約半年的時間對欽南區13個鎮(場)和4個街道辦事處進行了走訪調查,對各個鎮、場的調查數字,我們主要是依靠當地黨委、政府組成的抗戰調研小組進行所屬地域的調查;對4個街道辦事處的調查數字,我們采取欽南抗戰調研領導小組辦公室直接調查和街道辦事處上報的調查數字相結合,其中重複部分我們已減除。被調查人數為94人,其中5059歲的3人,占被調查人總數的3.2%6069歲的6人,占被調查人總數的6.4%7079歲的46人,占被調查人總數的48.9%8089歲的39人,占被調查人總數的41.5%。日軍入侵欽南時間是19391944年,距今已有6368年,我們走訪的被調查人中有些當時還小,所提供的情況是聽上輩老人講述的,但大部份被調查人當時已是十四五歲,對日軍入侵行為記憶清晰,且大部份都親身經曆了這段曆史,有些是受害者的家屬,親眼目睹日軍的獸性行為,所以提供的情況是可信的。

調研小組對存放於欽南區檔案館的資料進行了詳細的查閱和核實,在所有涉及欽南人民抗戰的記載中,所有內容都基本上一致,對一些大案所涉及被害人的數字基本上相同,是可以采信的。

(二)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認定

經調研組全體成員統計分析,並請教有關老人認定,結合史料記載,我們最終確定欽南區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數字為:直接傷亡2851人,間接傷亡11034人。損失土地3000畝,價值1.5億元;房屋800間,價值1600萬元;古城牆因被迫自拆,價值5億元;欽州鎮龍樓被毀、馮子材故居等古建築被炸,價值1.1億元;農業損失折合現價1500萬元。

四、課題調研工作的不足及對策

(一)不足

1.數字統計很難完全準確。在各單位所調研出的傷亡人員和財產損失的材料中,有些單位可能自己也不能確定數字,所以沒有填報統計表,編寫組在統計過程中,隻能通過閱讀其中的文字材料清點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這必然會產生誤差。一些被采訪人在陳述中也不能提供具體的數字,因為當時他們的了解能力和了解範圍還有限,有雖然親自經曆,但對具體數字不能準確表述;另外在財產損失統計中,我們所掌握的隻能是大致的比例數。所以我們統計的數字隻能是通過分析推算出來的。

2.區域的劃分影響統計數字的正確性。由於以前欽縣還沒有劃分欽南區,各鎮的轄區範圍不一致,所以我們在統計時隻能按照現在的轄區來統計,難免有重複或疏漏。

(二)對策 

針對調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一方麵我們要在現有掌握的材料和數字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研究,有疑問的地方請教上級有關部門,力求減少誤差。另一方麵如要對調研中的薄弱環節進行重點複查,建議由上級黨史部門牽頭組織,各縣區提供人力協助,力求把調研工作做得更細、更紮實、更完善,提供一個能經得起曆史檢驗的調研成果。

                        

調研組對存放於欽州市及欽南區政府各有關部門的曆史資料進行了為期半年的詳細查閱和走訪核實,特別對真實可信的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編印的《欽縣縣誌》和台灣編寫的《欽縣縣誌》進行走訪查證,發現開放改革後用十四年時間編寫的《欽州市誌》和《欽州文史》的抗戰史多有失實和漏編之處;

1。捍衛欽縣行署迂移辦公的南四遊擊隊和駐紮在牛崗、平吉、上井等地的南五遊擊隊卻沒提到存在,我們補編上了。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冬,板城鄉屯茂村羅煥南、羅華國組織抗敵義勇壯丁團、自任正副團長,受領了民國政府特獎,由於羅煥南不擁護共產黨《欽州市誌》《欽州文史》裏便是無名,筆者補編上了。有人有意把有共產黨員參加的南九遊擊隊的轄區抗大,我們進行了糾正。

2.特別是《欽州市誌》和《欽州文史》記載蔣中正題贈一門忠烈之事,查無史實。《欽州市誌》和《欽州文史》雖有如下記載:一門忠烈抗日救國:

欽縣淪陷後,於1940年春在欽縣北部成立了以陸竹朋為司令的南路第九遊擊隊。愛國誌士紛紛參加遊擊隊,積極抗日。欽縣平山鄉(今沙埠鎮部分地區)螃蟹孔村楊象南(原名楊士俊)一家有30多人,楊率領家人青壯年8人毅然加入“南九” 遊擊隊抗日救國。楊的兒子楊幹卿、楊樞安,分任上尉軍需;孫子楊煥序任上尉諜報組長,孫子楊光宗、楊煥學、楊煥釗分任少尉諜報員,孫子楊煥鍇、楊煥校任司令部警衛員。楊煥序受司令部密派任(日偽)平山支會維持會長,楊象南、楊幹卿任副會長,以便開展抗日工作。40年秋因身份暴露,楊象南、楊幹卿、光宗、楊煥序、楊煥釗一家三代五人被日軍殺害。後經南九司令部呈報上級確認為抗日烈士,發給撫恤金,民國政府於47年在油路大嶺坡建亭立碑記念。門額上刻蔣中正題贈:“一門忠烈。張發奎題贈:“三代國殤,功昭日月;五人碧葬,氣壯河山。廣東省主席羅卓英題:“英魂不朽 。縣長曾傳人題:“浩氣長存 。但調查組查無考證。民國《欽縣誌》第四冊卷十五之四、五記載平山鄉人(今沙埠鎮部分地區)楊象南於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與兒子楊幹卿. 孫子 楊光宗楊煥釗、 楊煥序一家五人同一時抗敵殉難.兒子楊樞安為紀念先人,

在平山大嶺山頂建紀念塔一座,呈請曾憲報 第五戰區司令餘漢謀(欽卅浦北人  )題贈“義烈一門” 塔額一方。(筆者調查縣長曾傳人的子女人也不知曾憲何人)

《欽縣縣誌》卷十五之十二的國府特獎名單中沒有揚家人卻另有其人: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冬,日軍進犯欽董,板城鄉屯茂村羅煥南、羅華國組織抗敵義勇壯丁團、自任正副團長,率隊屢挫敵鋒,第四戰區司令張發奎曾在日軍敗退欽卅後,在小董召見羅煥南、羅華國及其壯丁團,題贈忠義可風 匾額一方,並犒賞金千元。同時將英勇事跡上報中央,經行政院五一二次會議決議,該村獲人民榮譽獎狀一軸,每人獲人民榮譽獎章一座,並由廣東省政府特予撫恤。

我們對史料進行了走訪查證,把無史實的蔣中正題贈:“一門忠烈” 改為曾憲報笫五戰區司令餘漢謀題贈“義烈一門”。 還了曆史的真麵目。

193912月,民國政府在欽縣境內成立遊擊三支大隊,一稱南九遊擊隊,分駐那香、小董、大垌,遊擊司令陸竹朋;一稱南四遊擊隊,遊擊司令黃統才(又名黃業興),均隸屬二十六集團軍抗日名將蔡廷鍇領導,司令部駐靈山三海岩。南四遊擊司令黃統才、副司令陳欣榮,數月後黃統才因年老多病辭職,陳欣榮升任司令。南四分隊駐紮那彭、那思、那麗各處,捍衛縣行署辦公,時不時地偷襲敵人營地。又一稱南五遊擊隊,司令蘇廷有,分駐牛崗、平吉等地。

楊象南及他的後人一都住的沙埠螃蟹孔村,是南四、南五遊擊隊駐地和活動的地方。楊象南、楊煥序、楊煥釗為何不參加家鄉的南四、南五遊擊隊,而去他鄉的那香、小董加入“南九” 遊擊隊抗日救國。《欽州市誌》記載楊象南的孫子楊煥序受南九遊擊隊司令部密派在家鄉任平山支會維持會長(日偽)上尉諜報組長,楊象南、楊幹卿任副會長,楊象南的兒子楊幹卿、楊樞安,分任上尉軍需;,楊象南的孫子楊煥學、楊煥釗分任少尉諜報員,“南九”遊擊隊有軍銜的嗎?中共合浦縣委派在“南九” 的人為何沒有軍銜?為何唯獨非國、共黨員的楊家有軍銜?楊家8人毅然加入南九遊擊隊用在“南九” 駐地的轄區活動,而留在南四、南五遊擊隊轄區活動的家鄉為求“南四”、“南五” 所需的諜報,“南九” 需這諜報何用?楊象南的後人楊煥钜在《欽州市誌》《欽州文史》及《欽南文史》所寫的多篇史文,有前後矛盾的地方。筆者查問, 他說不清。

 3. 193911月日軍入侵欽州後,中共欽州黨組織朱守剛等人(朱後任中共欽州縣第一任縣長)不是利用其與小董鎮長是堂兄弟的關係以便在“南九”開展抗日救國,而是率隊去敵後加入靈山縣的遊擊隊,19401114,日軍已全部離開了欽州,(後來隻有一次是194412月,日軍敗退路經欽州),194012月朱守剛率隊回到已無日軍的欽州,名曰開展抗日救國活動,實則為小董起義作準備。

中共合浦縣委派合浦黨員加入了“南九” 遊擊隊,1940年國共合作之際,中共合浦縣委組織了遭到了以張文彬為中共省委書記的中共廣東省委的反對,(當時欽州合浦都是廣東省的縣),但得到了中共中央有些領導、中央南方局及南路特委都支持的合浦白石水武裝起義,中共合浦縣委向組織抗日的國民黨合浦縣政府開展了武裝鬥爭。

筆者查問離休的欽州市人大副主任陸振強及離休的陳平老領導,為何欽州的中共黨組織到敵後去加入靈山縣的遊擊隊,而中共合浦縣委合浦黨員加入了欽州“南九” 遊擊隊。倆佬都說是黨組織的需要, 革命的需要,陳老還說有的人是自己通過關係加入的。

4.關於日機曾數次來欽轟炸的史文,我們走訪的被調查人中有些當時還小,所提供的情況是聽上輩老人講述的,但大部份被調查人當時已是十四五歲以上,對日軍入侵行為記憶清晰,且大部份都親身經曆了這段曆史,有些是受害者的家屬,親眼目睹日軍的獸性行為,所以提供的情況是可信的。

大部份被調查人認定19391117日日軍入侵欽州時,日機轟炸欽州傷亡極為慘重,有欽州市誌辦周主任的外婆及黎媽的控訴,有欽州市離休鍾主任妻子及其大姨的證詞,有欽州市某副市長的母親和欽州市欽南區某人大副主任母親的血淚控訴書,有些受害者的家屬,認為193911月日軍入侵欽州時及194011月日軍離欽時日機來欽轟炸,同時傷亡極為慘重,這些史文在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編印的《欽縣縣誌》都有記載,有些當時還小,隻有三兩歲的欽州人,但都發表過文章,認為是在1942年不同的月日為欽州最慘重的一次受炸。我們都把它們記載了下來。欽州市欽南區政協yuan大洲主任及欽州市老齡委符世輝主任曾在欽州《欽州市誌》《欽州文史》及《欽南文史》所寫的欽州受炸為最慘重的一次,分別是yuan1942425日和符的1942422日,欽州1942422日防空警報日就是欽州市人防辦采納了符主任的文史。但1946——1947年由民國欽縣縣長等眾多文人編印的《欽縣縣誌》都沒有記載1942年的日機來欽轟炸,筆者調查了符主任所提供的1942年欽州受炸的受害者及其家屬,他們都說當年被調查時年月就記不清了。1942年欽州已無日軍和共軍,為何日機需要轟炸欽州,日機從何方飛而來,19391117日,日機都是沿江轟炸,當時欽江中有三艘載滿群眾的木船當場被炸沉,江水成了血水。為何1942422日欽州人再到江邊逃難找死。所以筆者認為1942年的日期有誤,欽州市人防辦今年已把422日防空警報日改為918日,但建議欽州防空警報日改為不是轟炸欽城的19391117日 就是日軍侵欽和離欽的1114日,19401114是欽縣民國政府光複記念日。yuan大洲和符世輝倆主任已懷疑了他們當年的調查,希望開個調研會以便改正市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