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抗戰時期蓮都區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報告

(2013-09-08 16:51:20) 下一個
抗戰時期蓮都區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報告  
來源:蓮都區史誌辦提供   時間:2010-01-29 10:36:43   
 
                           日軍入侵麗水、溫州途中
  蓮都區(原麗水縣)位於浙江省的西南部,甌江的中遊。東與縉雲接壤,西北與武義市毗鄰,西與鬆陽縣相連,南與青田縣和景寧佘族自治縣交界。蓮都是麗水市人民政府駐地,是麗水市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蓮都區麵積為1502平方公裏。山區占57%。現轄碧湖、大港頭、雅溪、老竹、聯城5個鎮,太平、仙渡、高溪、峰源、黃村、雙黃、麗新7個鄉,萬象、白雲、紫金、水閣、富嶺、岩泉6個街道辦事處,共369個行政村。2007年總戶數147354戶,總人口為380043人。
  抗戰時期麗水縣屬浙江省九區,為處州十縣之首。九區專員公署設在麗水縣城。1938年麗水縣年總戶數為33389戶,總人口128208人, 1946年總戶數28921戶,總人口118209人。
  一、抗損課題調研工作概述
  根據中央統一部署,在省市黨史部門直接指導下,蓮都區的抗損課題調研工作於2006年5月份開始。區委領導非常重視,建立了以潘世敏副書記為組長的“蓮都區抗戰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課題調研組”,撥出了專款,製定工作方案,一邊配合市黨史辦開展省、市、南京等地檔案查閱,複印了館藏檔案4個案卷共1430頁;另一方麵於七月份開始下鄉開展社會調查。鑒於蓮都區是日軍侵犯的重災區,而本市留存檔案又不多的實際情況,調研組集中主要精力放到日軍兩次侵犯所經北鄉地區,到鄉鎮各村召集75歲上下老人座談會,搜集回憶材料,填寫調查表登記表。2007年春,配合電視台拍攝了三集專題片《見證:親曆抗日戰爭》、《麗中五遷》、《絕滅人寰的細菌戰》。協助小安、青林兩村豎了日軍侵犯暴行碑。鑒於地域廣、城鎮變遷大的情況,2007年6月又組織了40多位老幹部老教師,對原碧湖、大港頭、城關、城郊等地進行3個月拉網式調查取證工作。在一年多時間裏召開了老人座談會180多次,走訪了75歲以上老人2800人次,拍攝了100多張照片,錄音12盒帶,搜集記錄近5000頁的口述材料,填寫2萬多張登記表、明細表和傷亡人員名單。9月開始匯總統計,同時利用雙休日和國慶、五一長假又開展查漏補缺工作。經過4個月的分析研究,撰寫了《蓮都區抗損調研報告》和《日機在麗水實施大轟炸》及《日軍在麗水實施細菌戰》等專題調研報告,完成了中央黨史研究室下達的調研任務。
  二、抗戰前蓮都區的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30年代碧湖集市
  民國元年(1912)蓮都區(麗水縣)人口98719人。民國十二年(1924)54829戶225543人。民國十七年(1928)減至31776戶124831人。抗戰前的1936年總戶數為32703,人口總數為125234(男70203女55031)[①]。
  抗戰前,蓮都區自然經濟、小農經濟占絕對優勢。全縣總人口中農業人口占大多數,主要生產資料土地被少數封建地主所占有。農業生產水平低,農民生活困難。
  蓮都區的農業主要是糧食生產,由於有通濟堰和好溪堰灌溉,碧湖和天黃畈兩個平原成為麗水縣的兩個糧倉。其他山區山多、田地少,生產條件差,主要生產雜糧,農民土地少,糧食生產水平低,農民的生活比較困難。
  抗戰初期的1938—1940年,在共產黨推動和實際領導下,原太平區的8個鄉和曳嶺區,曾實行“二五減租”,發動農民開荒,建立造紙、肥皂、織襪、消費等合作社和織布、榨油等工廠,建太平汛水電站,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有所發展。但由於國民黨發動反共高潮,經濟建設實驗區被撤消,後又遭受日本侵略者兩次侵犯,在封建土地所有製下,農民生活苦難深重。
  抗戰前蓮都區多半是個體手工業和家庭作坊。僅火柴盒、紡織等行業較發達。1905年利用實業織布公司創辦是現代工業的發端。1919年普昌電燈公司成立, 1925年普昌火柴盒片廠成立,這標誌著近代民族工業進入一個發展時期。1930年鄭寶琳創辦燧昌火柴股份公司,工業規模擴大,成為浙江省最大的現代化火柴廠。1937年工業產值447.07萬元(法幣),抗戰初期外地遷入工廠10餘家。
  抗戰初期,以杭州內遷的機器和技工為基礎在大港頭等地辦了兵工廠,生產子彈、步槍、地雷等,成為浙江省軍事工業基地。抗戰後期兵工廠大部分機器撤至福建,在大港頭保留了部分機器設備和技術工人,為麗水的機械工業打下了基礎。

                       浙江鐵工廠廠房
  蓮都(麗水縣),自隋置州設縣以來,陸續開辟稽勾、括蒼、括甌、通濟、曳嶺等通衢達都會之陸路大道,共27條。1932年始建麗雲、麗青、麗縉等公路。原來以大水門水運碼頭為主的甌江水運,轉而以麗陽門為中心的公路運輸為主。1934-37年麗水天皇畈平原投資百萬建麗水飛機場。抗戰期間因公路、橋梁遭日機毀壞,為抗戰期間貨物運輸之需要,甌江水運迅速恢複,曾一度非常繁忙。小安溪、宣平溪的麻雀船、竹筏是北鄉貨運的主要通道。
  古時在各條古道中間都置驛站。清光緒26年(1900)始設郵政分局。民國9年(1920)始設麗水電報局,1930年始設電話局,五年後升為全省電話交換中心分局。
  蓮都的商業,紡織,醞酒,陶瓷等較發達。集市貿易,五穀雜糧、六畜家禽、山貨土特產、手工藝品都有。倉前街各類商品齊全,劉祠堂背至三坊口為文化街,三坊口至府前是主街,集中了全城主要的布店、百貨店。舊有市場稱市,百姓稱“過行日”。最熱鬧的地點是府前行基。
  抗戰初期杭州、上海一些著名商店遷入,麗水商業曾鼎盛一時,由於日機連續轟炸,兩次侵占,商路閉塞,商店倒閉,各業凋敝。通貨膨脹,商業漸趨衰落。
  鄉村貿易以碧湖、大港頭較為繁榮。抗戰時期也大都衰落。戰前出口貿易有靛青,火柴盒片、桐油、茶葉等。
  麗水古為州城府城,依山傍溪,環山之中,形如蓮瓣,有蓮城之美稱。元朝築城牆時置望京(麗陽)、南明(大水)、虎嘯、廈河、括蒼(小水門)、左渠等六門。1938年城牆內建環城公路5.1公裏。抗戰時期,城牆毀壞多處。主街道大部被日軍炸毀。
  蓮都作為浙江西南重鎮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抗戰前已設多處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機構。處州中學於十九世紀未開辦。小學有囿山學堂等多所。處州醫院也早於抗戰前建立。中醫診所大多是個體。抗戰初期省城大中院校和文化機構遷至麗水,在碧湖辦過英士大學和聯中。麗水是戰時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三、日軍侵犯蓮都區(麗水)的罪行

(一)日軍為什麽要多次侵犯蓮都(麗水縣)
  蓮都(麗水)四麵環山,中間是一片平原。由於有通濟堰,好溪堰的灌溉,物產富饒,史稱天然糧倉。是浙西南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曆來都是兵家爭奪的戰略要地。
  1937年8月滬寧杭淪陷,國民黨浙江省政府把麗水定為臨時省會,把建設、教育、財政三廳等20多個省屬機關遷到麗水,開始著手後方基地建設。
  在中共中央推動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國民黨浙江省政府主席黃紹竑在麗水製訂和頒布了《浙江省戰時政治綱領》,一大批文化人士、知識青年和共產黨員來到麗水,宣傳抗日救國。劉英領導的中共浙江省委也遷居到廈河村,蓮都(麗水)成了浙江省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心和抗日後方基地。
  麗水戰前就建有飛機場,同盟國美蘇英飛機都曾在此機場起飛降落。國民政府空軍利用麗水飛機場作為補給站,去日本投反戰傳單回武漢都要在麗水加油。麗水大港頭、玉溪、壇頭咀和雲和小順等地有杭州遷來的機械設備為基礎籌建的浙江鐵工廠,能生產步槍、機槍、地雷、槍榴彈等,成為我國東南地區兵工基地。
  隨著東北、華北、華中及杭、嘉、湖地區的大片淪陷,大批東南亞地區的海外援華物資隻能到達溫州港,經麗水轉運至湘贛及西南地區,麗水是抗戰物資轉運的中轉站。
  因此,日本侵略者把摧毀在麗水的省區縣政府指揮係統和抗日後方基地,打通麗水溫州的海上通道,作為它的戰略目標。首先,從1938年開始,連續多次輪番轟炸。由於未能達其罪惡目的時,便於1942年農曆5月(陽曆6月),出動了五千日軍侵占蓮都(麗水)達兩個月之久。1944年8月,又出動上萬的兵力,分東、中、西三路再次直接占領蓮都(麗水)。
  (二)日機對蓮都(麗水)大轟炸的罪行
 

1938年2月6日(農曆大年初七),日機首襲麗水飛機場,開始了對蓮都連續7年的大轟炸。日軍轟炸時間之長,次數之多,損失之嚴重,均是“浙江之最”。、
  日機麗水大轟炸包括:1、日機對麗水飛機場的轟炸;2、日機對麗水縣城的大轟炸;3、日機對浙江兵工工廠的轟炸;4、日機對碧湖大港頭的轟炸;5、日機還公然違犯國際法,利用空襲散布毒菌,實施絕滅人寰的細菌戰。(日機對麗水的轟炸見專題調研文章)
  七年間,日軍對麗水進行365次轟炸,丟下了1796餘枚炸彈、燃燒彈,炸死炸傷無辜居民1042人,傷280人,炸毀房屋12237間,加上日軍入侵燒毀房屋11917間,被炸毀燒毀的房屋共計24154間。另外還震裂了房屋3000多間。
  日機轟炸麗水最慘的是1939年8月25日。日機共3架,投下炸彈54枚,全城一片火海,以府前為中心的繁華地段頓成廢墟。日機轟炸麗水出動架次最多的一次,是1941年1月11日,日機出動了34架次。投彈最多的是同年4月11日,敵機共投彈70多枚。日機轟炸損失最大的三次是1940年3月8日夜,敵機48架投照明彈8枚,炸彈60多枚,炸死居民50多人。1942年3月26日,敵機20架,投彈30枚,彈落大水門,小水門,濠頭街,白塔頭,萬象山腳等處、炸死70多人,毀房70多間。1942年4月23日,敵機8架投炸彈5枚,燃燒彈3枚,炸死炸傷居民121人,炸毀燒毀機關學校醫院工廠及民房2282間。薑山背郵政局防空壕被炸塌,80多人罹難,局長朱家華1家就死7人[②]。府前、四牌樓、三坊口、倉前等商業區商店、民房,毀了建,建了又遭炸,然後又再建。有些民居被炸了三次之多。
  “中國雖大,卻放不下一張安靜的課桌。”日機大轟炸使處州中學大禮堂和實驗堂被毀,逼得處中(現麗中)師生五次大搬遷。
  日機轟炸使得蓮都的民族工業瀕臨崩潰。普昌和燧昌兩個火柴廠廠房、電廠和蘇埠倉庫都遭炸,以後日軍兩次入侵,又搶砸燒毀,使得燧昌、普昌兩個火柴公司遭受滅頂之災[③]。麗水的糧食加工大戶潘盛昌城內四處房子(計50多間)全被炸毀,家破人亡,徹底破產[④]。
  麗水飛機場被日機多次的輪番轟炸和日軍占領時直接破壞,幾近毀損。
  日機對麗水縣城的狂轟濫炸,摧毀了省區縣政府指揮係統和飛機場、兵工廠等軍事設施,日軍想借此動搖中國人民的抗戰意誌,但結果適得其反,它更激起了蓮都人民抗戰到底的決心和勇氣。蓮都區北鄉地區人民自發的抗日鬥爭,在全市範圍內是最激烈的。
  (三)日軍兩次入侵蓮都的路線
 
                    時任浙江省主席黃紹 立宏

1941—1942年是世界法西斯勢力最猖狂的時候。日本侵略者於1941年12月發動了太平洋戰爭。為把中國 變為太平洋戰爭的後方基地,妄圖“以戰養戰”,便加緊了對中國的侵戰步伐,夢想加速滅亡中國。侵浙日軍西進,與江西東犯的日軍會合,一舉占據浙贛鐵路全線,還命令駐金華、武義的日軍立即出動入侵麗水,力圖打通直通海上的通道。
  1942年6月23日,日軍26師團(大東部)和37師團(大定部)組建成小菌江混成旅團(屬日13軍)共5000多日偽軍,從武義縣溪下村經烏門嶺入侵箬坑行政村長潭口自然村,經鴨班、石蒙圩、岩潭、西溪、潘村、洪渡、雙溪、小安、長瀨、竹舟、太平、楓柴、鳳鳴、林宅口、常宅、白前、武村、敏河、路灣等村入城。24日,麗水縣城淪陷[⑤]。
  28日,日軍占領縣城後的第三天,拚湊漢奸流氓組成“維持會”,作為它的統治工具。又在城外的港口、蘇埠、路灣、溪口、三岩寺、呂步坑、白雲山、廈河、洞溪寺等地設置外圍據點,加以控製和防衛。其他日偽軍則分散流竄各鄉村擄掠淫殺。
  為了掠奪麗水和溫州運來的戰略物資,日軍混成旅團留下一個步兵大隊和一個炮兵中隊,由輜重兵聯隊隊長高橋負責鎮守麗水,置於13軍指揮之下。軍部還命令70師團奈良支隊從麗縉公路或經括蒼古道入境,於7月8日到達麗水,專門負責空運戰略物資,然後徹底破壞麗水飛機場。為了防止駐紮鬆陽、遂昌的國軍從西側反攻麗水,日軍軍部命令龍遊兵團和在麗的奈良支隊經碧湖會攻鬆陽。
  8月26日,日軍撤退,從括蒼古道桃花嶺,或梅田古道至縉雲回武義。日軍第一次入侵在麗長達66日之久。
  為打通金麗溫海上通道,挽救日軍太平洋戰爭失敗的局麵,1944年8月25日,日軍發動了麗溫戰役。日軍內70師團和60師團,夾雜偽軍3000人,近10000多人,從武義清溪出發,分東、中、西三路,第二次侵犯蓮都區。
  東路從夏家畈進縉雲縣的雙港橋,進入蓮都區仙渡鄉的鮑店,經仙裏、董弄、皂樹、葛畈、何金富、上黃村,到雙溪,與中路、西路的日軍匯合。部分經梅田卻金館到麗水。
  中路是小野率領日軍70師團從青蓬嶺侵入祠堂突,在庫頭村頭遭國軍阻擊,經板染、西溪、潘村、洪渡到雙溪。
  西路是日軍貴誌富林部,從烏門嶺入境,曾有一股經仁溪嶺到泄下村,遭到國軍的有力阻擊,隻是一小股日軍經板染到西溪、潘村、洪渡。大股日軍經供山到蓮房、周村、洪渡或經長樂、朱弄、小溪、上土夭等村,在雙溪、小安或竹舟,與東、中兩路日軍匯合。再經太平、楓柴、林宅口、常宅、白前、武村、敏河、路灣,第二次占領了縣城。
  日軍為防止國軍的進攻,在石牛、九龍、南明山、大門樓、廈河設立外圍據點,在水閣望軍山高地架設重炮防衛。小股日偽軍向城郊各村和富嶺、水閣、碧湖方向流竄,到各地擄掠淫殺。
  9月上旬,國軍21師62團港口在碧湖一帶襲擊日軍,國軍33師3團和浙保1團在周坦、太平太子廟、下土夭 橋頭堡、太平後山背、蓮房上空、葛渡、陳寮山、大彎山等地和日軍作戰。國軍新編21師62團攻下麗水縣城。日軍從太平港向牛廷嶺或從栝蒼古道、梅田古道經清堂嶺往縉雲撤退,回武義。
(四)日軍侵麗一路犯下的反人類暴行
  日軍入侵蓮都(麗水),兩次都是途經北鄉地區,撤退時有的是原路返回,所以,北鄉地區遭難深重。雙溪等村更是四遭劫難。日軍一路經過各村,燒殺擄掠、奸淫婦女,犯下了反人類的滔天罪行。
  1942年6月22日,日軍從烏門嶺侵入蓮都,長潭口村首遭劫難。日軍無辜殺害了擄來的無名擔夫,擄走了村民張鳳昌。在箬坑村抓住張榮彬,將他吊在油茶樹上用刺刀戳殺五刀致死。在青潭口過溪的張寶琪被日軍一槍擊斃後,翻倒在溪中被水衝走[1]。鴨班村朱石玄 水、張會香在日軍追趕下在岩崖邊骨折。由於日軍追趕,4歲的李光亮在母親懷抱中,被活活悶死。朱田州見家破人亡,憂悶氣鬱而死。日軍見溪邊行走困難,10多名日軍官兵和馬匹在青潭口過水時被洪水衝走,後續日軍隻好改道爬山路,經供山村過蓮房、周村到洪渡,有二個連暫宿長潭口村和鴨班村。日軍在兩村搜尋糧食2000斤,殺豬18頭,殺牛4頭,家禽170多隻,把兩村的40多戶人家的房子板壁門窗、家具全部燒光[2]。
  經石蒙圩,日軍見李文學屋內有數箱桐油,便把李家三間樓房的屋燒掉;見到李陳燦、朱餘虎、李文昌、何老四就開槍射擊,結果三死一傷,傷者終身殘疾;在岩潭見到3個婦女就追捕強奸;孕婦朱樟花逃到柴堆邊,日軍動手企圖強奸她,朱不從,日軍就放火連其嬰兒燒死。朱獻花過木橋遭槍擊掉入溪中淹死;在潘村抓住朱國祥後用繩將其捆綁,後按捺在水潭中,拉捺五次被水嗆死;周子岩的姐妹兩人在山腳下被日軍抓住輪奸,直到奄奄一息,一死一傷,傷者終身殘疾[3]。
  從泄下村入境的日軍,經板染村殺害了4個村民;在西溪村頭,日軍把一個17歲的少女在涼亭石板上輪奸,直至昏迷,患病一生;西溪村逃難上山的李裕孝、李複休、李根定、周女當娥遭遇日軍,被槍擊死亡;李餘申、李複任等遭槍擊,手腿肩背穿洞,終生殘疾;李雲先、王有連被擄,死在他鄉。還有4婦女被輪奸[4]。
  日軍在下裏開槍打死2人,李菊美、李栽南妻等被追趕遭輪奸,終生受苦,其中李栽星妻因剛做產被輪奸,沒幾天就死亡;裏東村的武巧女當 被輪奸後,精神失常,見大兒子染鼠疫病死亡,便將3歲的小兒子的舌頭拉出來,撕碎後母子同亡;上陳村陳登學放牛回家,路上遭日軍槍擊而亡;由於追趕婦女強奸未從,日軍即放火燒了上陳的3幢100多間房子[5]。
  因洪水猛漲而改道的日軍,爬嶺到供山村,匆忙逃亡的供漢土、供寶朝、供土玄 兒,被日軍碰到開槍打死;日軍到蓮房村又開槍打死了高寶西、應德土、李榮春、周老七、周元貴、周金土等11個村民;婦女榮春妻、江仙蘇、周寶獻娘、周德芳娘、李寶釵、朱餘蓮、周珍妹等遭到日軍的輪奸;日軍還燒了周軍獻兄弟30多間房子;蓮房、周村、馬弄、嶺根等村被擄走村民25人。他們都失蹤未回,客死他鄉[6]。
  日軍到洪渡村用刺刀戳死了陳左手娘、吳餘鬆娘、李鬆軒、李文寶弟、陳老五娘,李百步囡等6人;李滿釵背著李美英跟潘村囡走得很近,3個人就被日軍打死;在洪渡村,日軍還燒了2幢54間房屋,10戶人家無屋居住[7]。
  左路日軍是從縉雲雙港橋進入侵仙渡鄉鮑店村,燒了一座房屋殺了10頭豬,經董弄、仙裏、葛畈,何金富、上黃村,到雙溪匯合。撤退時日軍經梅田古道和括蒼古道,經縉雲回金華。部分日軍途經仙渡鄉梅田、半嶺、根竹園、三頭港、張山後、皂樹、南源、滴水岩、蘆村和原楓樹灣鄉的銀場、餘嶺腳和雙黃鄉卻金館、雨傘崗等村,也是一路殺害百姓,奸淫婦女、搶掠財物。北鄉有數十多人去溪口擔鹽被日寇開槍打死,梅田村就有8個。上黃村,被日軍殺死13人,傷7人,被輪奸婦女6人。日軍在上黃村放火燒了4幢房屋204間,計有38人流離失所[8]。
  雙溪村是入侵各路日軍集中匯合地,日軍先後有4次經過,並在此居住共有半個月以上。雙溪村受到日軍的劫難也最深重。據老人回憶統計,全村有7人被殺死,50多名婦女被強奸輪奸,60多人被擄走。被殺耕牛20多頭,毛豬被殺200多頭,山羊被殺40多頭,家禽(雞、鴨、鵝)500多隻以上,黃豆1600多斤,稻米30000多斤。房屋的門窗、板壁被燒424塊。雙溪村經濟財產損失70萬元以上[9]。
  日軍翻越大鶴嶺至在太平鄉學坑口,因一軍官騎馬跌下山澗,日軍以為是小安人所為,就把小安村400多間房屋燒光,殺死村民20多人;日軍經長瀨、竹舟、太平、楓樹圩、林宅口、風鳴、常宅、白前、武村、敏河、路灣等村,進占麗水縣城,一路也都是見人就槍殺,見婦女就強奸,搶東西燒房子,村村遭殃。據不完全統計這一路經過30個村,共殺害百姓117人,輪奸婦女176人,燒了房屋1000多間(其中小安456間,下裏55間,上陳90間,上黃村102間,上陳115間,路灣85間)。
  日軍撤退經過北鄉地區時竟明目張膽違背國際法,用丟棄餅幹、衣服等手段,在北鄉地區10多個村施放、傳播了鼠疫、霍亂和炭疽等病菌,雙溪村受害51人,死亡28人。上陳村受害50人、死亡45人。
  (五)日軍侵占縣城犯下的反人類暴行
  日軍侵占了縣城後,立即分兵流竄西鄉、南鄉、東鄉各地。西鄉地區包括水閣、碧湖、大港頭三鎮和原蘇港鄉、高溪鄉等地。日軍往返鬆陽麗水過程中,沿路任意燒殺淫掠。南鄉地區指水南富嶺。東鄉地區包括今岩泉、紫金街道和雙黃、黃村兩鄉。日軍所到處都象北鄉地區一樣,犯下了燒、殺、淫掠和實施細菌戰的罪行。日軍在港口、南明山、三岩寺、楊易村崗頭等地,建立外圍據點,還在水閣五洞殿望軍山架設重炮防衛。
  燒:日軍占領縣城後,見東西就搶、搬不動就燒。日機多次轟炸,使府前鬧市區多次被毀。百姓重建後,日軍撤退時又一把火將其燒成一片瓦礫。城隍廟、關王廟等也被毀掉了。日軍還燒毀了火柴廠、酒精廠、樟腦廠、皮革廠、利用公司、茶葉公司、桐油公司、硫酸廠、印染織廠、印刷廠、文具粉筆廠等工廠的廠房和倉庫。致使麗水所有工廠商店倒閉,傾家蕩產。
  日軍占領縣城後,有小股日軍,翻越南明山流竄南鄉地區(即富嶺鄉),魚肉百姓,搶掠淫殺,燒毀房屋109間。
  日軍奈良支隊集中主要力量搶運糧鹽等戰略物資,並在機場周圍和跑道挖溝藏炸藥,破壞麗水飛機場的一切設施,還對機場周圍2公裏範圍肆意破壞。在水東、蘆埠、青林、關下、社後、奚渡等村,隻要發現有汽油、彈藥庫,就立即放火燒毀。1942年農曆7月10日,日軍在青林村殺害了俞壽斌、王章火等和十多名割稻客。在溪灘蘆葦叢中抓到吳××、陳××、王××、俞××等5個婦女就在溪灘上輪奸,連7旬的老嫗和11歲的幼女都沒有放過,奸後鮮血滿地,兩人慘死。日軍還用暴力剝光幾個青年婦女的衣服,強迫她們在溪灘奔跑取樂。周圍群眾看到憤怒異常,女子的丈夫氣憤地衝出去用石頭,用木頭打死了幾個日軍。一名日軍逃回去後,立即叫來20多個日軍,惡毒地用汽油灑上民房,放火燒屋,把690戶村民、1969間房子全部燒光。烈煙衝天,燒了四個小時,留下的全是殘壁敗牆,一片瓦礫,僅剩二幢矮屋。這就是著名“青林慘案”[10]。日軍在廈河、社後、關下、黃泥墩、銀場、餘嶺足、大嶺等村,共燒了近1000多間房屋。
  日軍占領縣城後,奈良支隊即從麗水前往鬆陽,又從鬆陽返回,經碧湖地區,沿路搶殺淫掠,還燒了行口至下街的67戶380多間房屋。由於國軍曾在十八都金剛山設防,同侵犯碧湖的日軍激戰三天,國軍撤退至峰源後,日軍攻占了金剛山,在山下的蔡村,土玄埠,日軍發現有國軍的子彈箱,就立即把兩村154間房子全部燒光。
  殺:日軍的野蠻殘暴表現在屠殺無辜的居民上。據1945年調查統計,中共蓮都(麗水)黨史記載:城內萬象山、囿山、蒿山等處和一些池塘、水井、廁所和陰溝裏不少住處,幾乎都有屍體。一口水井裏撈起好幾具用鐵絲串連起來的屍體。有關方麵曾兩次組織人掩埋屍體,第一次是590多具,第二次是484具。失蹤183人[11]。
1942年8月26日,日軍把18個農村青壯年關進中山公園,用稻草繩把18個人串連一起,潰退前殺死16人,僅留下劉日安、吳××當挑夫,幫日軍挑運物資至縉雲,倆人尋機逃脫,由於倆人活下來才知這次大屠殺真相[12]。根據古城村老人回憶,日軍在水東大橋上將20多位抓來挑運的村民用鐵絲穿耳或穿鎖骨連一起推入好溪急流衝走淹死。廈河人劉天進困鐵絲捆手,掙脫逃走才活下來[13]。土羊店村民閔林寶揭露:日軍在土羊店抓20多個人,用鐵絲穿過男人鎖骨和女人乳房走了2裏路,一路血跡斑斑,最後在老鼠石玄把這20多人活埋了。閔被活埋後動了一下,日軍用刺刀戳了他耳朵一刀,被戳昏了過去,不動了。日軍走後,才掙紮鑽出來,爬回家經醫治才救活了下來[14]。
  1942年9月5日,九區專員餘森文致省政府黃主席電文稱:“此次敵踞麗城為期兩月,燒殺奸擄無所不為,城廂一帶人屍獸屍遍地,糞穢什陳,蠅咀聚集,臭氣薰天,各重要機關建築大部分被縱火焚毀,民房商店雖尚多幸存,亦以門窗被拆或用具被搗毀,十室十空,殘破不可複……以致城鄉一帶無一片淨土……。” [15]
  淫:侵犯麗水城的日軍所到之處追逐婦女,被抓住的不論年齡大小,均被強奸輪奸,而且奸後慘遭殺害。日軍兩次占領縣城,由於縣城居民大多逃離到鄉下,日軍就到城外各村抓來良家婦女。在城內醬園弄辦起“慰安所”。據在此燒過開水的水閣沙旺村蘭××揭露,他被日軍抓到醬園弄一幢房屋內,專燒開水,供另一幢房屋使用,開始不知為什麽用這麽多開水。以後他偷偷觀察,日軍排著隊進進出出,而且頭一天擔開水進那幢屋的人,第二天就不見了。有一天下午一個擔開水的人輕聲跟他說:那幢房屋內有很多婦女,都是不穿衣褲的。婦女當場反抗就被日軍殺死,叫蘭××把屍體背到城牆上丟下去。當時看見城河有一大堆死人[16]。據不完全調查統計,蓮都區被奸淫的人數2000多人,奸後被殺害的有79人。原水東鄉楊易村老人陳洪連揭露,日軍1944年侵占麗水時,在楊易村後麵山崗建立榴彈炮陣地,同時專在山頭搭建了“戰地慰安所”。每天都要到附近村抓來十多婦女。有幾個年輕女子則被天天留住不準回家[17]。調查發現雅溪鎮岱後村現健在但已癱瘓婦女李珠花(84歲)曾親眼見日軍在武義縣城設置慰安所[18]。
  掠:1942年7月20日,日軍700多人,從縣城出發竄至蘇埠港的高溪等地,21日又到白橋、九龍、碧湖,從沙溪、龍石回城,劫過20多個村莊,牽牛抬豬300多頭,擔糧數萬斤。
  8月,日軍又流竄南鄉地區富嶺各村搶掠牛、糧。根據民國31年(1942)9月14日《東南日報》報導,日軍強迫民工割稻碾成米。“敵寇把做成的穀米,每日以飛機裝載而去。因此,每日總有飛機停於機場,有時兩三架,有時六七架不等。”[19]據(省檔485—12)記載,1942年6—8月,日軍曾組織1600餘人搶割水稻,專門從麗水向外地運輸糧食、桐油、食鹽等物資。1944年7月,日軍分3批共2482人,將麗水2500石糧食轉運瑞安。
  實施細菌戰:1942年7月初,青林村村民陳朝昌寄居沈岸村時,見到穿軍服的日軍沿公路走下馬頭山,將手中一包“東西”藏入好溪堰坑口潭,青林、關下、社後等村吃堰水染上傷寒、44人死亡。下遊蘆埠24人、開潭5人也染傷寒死亡。
  東鄉地區也受細菌戰的嚴重危害,共有632人染上鼠疫、傷寒、炭疽等病,死亡603人,天寧寺梁章光一家9口,染上鼠疫死亡8人,留存1人也是終生殘疾。
  9月5日,日軍從麗水城(往北鄉)撤退經雅溪時,又在雙溪、雅裏、上陳、仙裏、皂樹等地投下大批老鼠餅幹和跳蚤等,許多居民回家發現許多跳蚤和死鼠,開始不在意,以後陸續有人患鼠疫霍亂等病死亡。
  9月底,麗水城內太平坊73號李祥春首染鼠疫死亡。梅山弄幾天就死20多人。10月下旬,麗光村黃明在螺絲石玄背看見日軍飛機投下炸彈未爆,跑去看時,竟是一塊石板,黃明回家後爛腳至今。1942年日軍撤退時全城染鼠疫274人,死亡249人,1944年日軍撤退又撒鼠疫菌,196人被染,死亡178人[20]。
  碧湖鎮86歲老人湯益友等人帶我們到現場講述,1943年6月25日,日軍飛機從金華方向飛襲麗水,沿甌江邊低空飛行繞碧湖鎮北邊,在角墳圩和木場之間的堰渠水田裏,丟下紙包物。後碧湖附近村民染鼠疫等死亡數十人。
  經過2007年抗損調研結果,蓮都(麗水)單染鼠疫而死有2009人,治愈82人。
  麗水縣長朱毅生在致省政府黃主席電文報告稱:“敵寇此次潰退出境恣意破壞城區,如建設廳、交通處、第三戰區警備司令部(在城隍廟)、九區專員公署、縣政府、警察局、地方銀行總行等房屋均遭焚毀。縣城大街中段店屋被毀二十餘家。碧湖方麵訓練團、保育院、聯高及下街店屋大多遭焚毀,岩泉區青林、社後、奚渡、黃泥墩、大嶺等村落均遭焚毀,損失慘重。其他被蹂躪搶劫,損失巨大[21]。”
四、日軍侵犯蓮都造成的人口傷亡
  日軍入侵蓮都,從飛機襲擊濫炸到兩次派軍占領,受害七年時間,1944年麗水縣政府向省和九區所寫概況報告中稱:“本縣淪陷先後兩次,麵積計三十多鎮,六個鎮未直接竄受外,均慘遭擄掠焚燒,受災人民十萬以上。受害最重者計有青林、關下、社後及縣城等處均成瓦礫。轟炸達365次,為本省各縣魁首。”[①]
  2007年調查統計,日軍侵犯造成人員傷亡7518人。其中日機轟炸、燒死1043人,傷280人,日軍入侵被、奸、槍殺、抓打活埋、淹死1229人、傷604人,用狼狗蛇咬傷4人,細菌戰傷亡2522人,傷151人。由於城市變迂太大,很難找到健在的知情老人調查登記,我們主要從縣城檔案中查找,發現單失蹤人員就有1626人。據不完全調查,抗戰期間,被抓壯丁當兵未回鄉712人。日軍兩次入侵與我軍民發生戰事近20次,彭孝儒團長率領的63團在守城保衛戰中全團複沒。國軍官兵在同日軍作戰中傷亡總計有1616人。麗水籍在外地的抗日英烈352人。至於間接傷亡,現登記在冊,文昌閣慘案58人(《東南日報》報導文昌閣慘案的傷亡人數是80人以上)。
  從人員傷亡地分布來看,以原來縣城最多,人員傷亡3695人,特別是萬象街道1824人。碧湖鎮範圍大,死亡也多,達到1369人。由於日軍兩次入侵都經原太平區即北鄉地區(雅溪、聯城、太平、仙渡兩鎮兩鄉),傷亡人數也多達到1369人。
  人員傷亡以1942年最嚴重。當年《麗水縣政府應變工作實施經過報告書》稱:“調查劫後損害傷亡人數2661人。”[②]
  我們可從《抗戰八年人口變動表》分析,1938年麗水縣共33389戶128208人(其中包括抗戰初期滬杭逃難來麗的好多人),到戰後的1946年,全縣僅28929戶118209人,比1938年減少了4468戶9999人,其中男子從1938年71022人減到62985人,減少了8037人。說明八年抗戰對蓮都區人口傷數字之大。也說明2007年調查所得抗戰時期人員傷亡數字還是正確的。
  (四)蓮都區抗戰時期人口傷亡特點
  通過調查和分析研究,蓮都區人口傷亡四個特點:
  1、日軍進入蓮都的每一天,到過的每一個大小村莊,都在任意殺人。1942年6月,日軍從烏門嶺侵入麗水,1944年8月份三路第二次入侵麗水,路過今雅溪鎮、仙渡鄉、太平鄉、聯城鎮近40多個村莊,就殺了1000多人。(未包括細菌戰)。日軍到其他地方也一樣任意淫殺搶掠。
  2、日軍侵略者絕滅人性,瘋狂進行大屠殺。除了一路上任意殺人外,占了縣城又繼續殺人,在撤離麗水之前,還實行絕滅人性的大屠殺。即在萬象山腳集體砍殺16人,在萬象山腳解放街路口活埋42人,在城牆邊槍殺60人,在水東大橋上將20人一齊推入急流之中,由於人與人之間在鎖骨處用鐵絲串連起來的,除廈河村1人掙脫逃生外全部淹死。
  3、日軍殺人時特別凶殘地蹂躪殘害婦女兒童。我們在調查匯總統計過程中,見到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蓮都(麗水縣)傷亡的7518人中,婦女兒童就有2123人,占傷亡總數的25.8%。實際上我們在調查過程中,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接受調查。蓮都(麗水)黨史記載,據1995年調查統計,被奸汙婦女有2000餘人[④]。
  4、兩次入侵麗水的日軍撤退時,公然違背國際法,散布有毒細菌,實施細菌戰。蓮都(麗水縣)有人因染上傷寒、鼠疫、炭疸、霍亂、重洋病等而死亡的人數2522人,占到總傷亡人數的30.7% 以上。
 五、日軍侵犯蓮都造成的財產損失
  關於抗戰損失,1942年12月,麗水縣政府在概況報告中指出,兩次淪陷計30鄉鎮,僅6個鄉日軍未竄入。受災人口在10萬以上,受災最嚴重者計有青林、關下、社後、小安及縣城等處,均成瓦礫,轟炸365次,為本省各縣之冠。[⑤]房產損失為最重要的直接損失。縣政府先後被炸,損失甚重,1942年軍入侵縣城縱火焚毀無數,借用孔廟辦公。城內機關民房損失11280間,占全城房屋75%強。鄉村計有青林、社後、關下、小安、大港頭、碧湖等處被炸及焚毀房屋13038間。城鄉合計24318間。[⑥]
  這次社調房產損失中,按樓房每間333.3元、平房每間166.7元計算,包括房內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都是按1937年的價值計算。檔案中查找的數值同樣也進行折算,統一計算成1937年的價值。其他糧食、牲畜、服飾等損失也按1937年價值作了統計。
  間接損失是指防空設備費、費用增加、可能生產額減少、可產利潤減少、稅收或營業收入減少、救濟費支出、搬遷費、戰時征調物資等也都按1937年價值作了統計。
  根據社調材料檔案資料,我們把損失情況匯總統計製成以下表格。
  (一)蓮都區抗戰時期財產損失一覽表(略)
  上表所列各項損失,可基本了解全區各鄉、鎮、辦事處的損失情況和嚴重程度。一看表格我們就知道,社會財產損失以縣城最嚴重;居民財產損失以縣城、岩泉最為嚴重。下麵我們分年度看財產損失情況。
  (二)蓮都區抗戰時期財產損失年度統計表(略)
    抗戰時期社會財產有直接損失52730592.728元,間接損失86829791.624元。居民財產都是直接損失,共計13985103.223元。總計財產損失為153518487.575元(均都統一折算成1937年價值)。
  社會調查是挨村訪問75歲以上老人得到居民財產損失的信息,其細化和具體化程度比檔案調查稍為翔實可靠,但由於當事人大多去世,也不見得完全,其居民財產損失也僅是冰山一角。就一個地區的稅收損失、破壞公路損失、賑災等社會財產隻能通過查檔獲得。尤其是縣城轟炸的損失,由於城區變遷特大,知情人在世特少,民房和工廠損失我們也隻好運用1942年日軍潰退縣政府調查的檔案數據。就查檔而言,現存檔案資料也不多,幸好從台灣查得的檔案彌補了縣城遭受日機轟炸和入侵帶來的財產損失數據。然而,檔案數據中也是大致估算的,其價值及分類也未具體記載,所以,這次調研,對《麗水縣防空史》、“九區應變”報告和戰後麗水縣政治經濟概況報告等的財產損失數據,通過整理、折算和匯總,對兩個數據(即戰爭期間調查統計和戰後調查統計的數據)分別進行了分析研究。
  戰時和戰後上報的各項財產損失數值中,關於民工損失、工業損失、商業損失、破壞道路損失、難民接待救濟等,我們主要參照檔案中的數據。全縣民工支援運輸做工事損失137608.9元。據調查,社會財產中的工業損失總數是70352837.223元。
  至於商業損失,其數據主要來源於檔案。日機的轟炸和日軍兩次入侵使得私營商業趨於傾家蕩產境地。據戰後1946年上半年調查,縣城三益堂、吳益大等36家私營商家的損失達8058839.128元。[⑦]
  農業損失由日軍搶割水稻、搶奪糧食牲畜和木材損失等構成。損失總數達到35750987.52元。
  交通方麵的損失,總數達到1287325.61元,包括航空、公路運輸、水運等方麵的損失。郵政損失39832.261元。財政方麵損失144342.2元。金融損失49508.92元。
  文化教育和公共事業方麵,主要是廟宇、祠堂、文物古跡的被毀和大中小學被炸被燒的損失。文化損失總數是121409.55元。教育損失總數108222.05元。其中損失最大的是麗水中學、英士大學以及碧湖的聯高簡師和小學。麗中的實驗室被炸後,遷五洞殿、石牛、高溪和慶元大濟等地,又屢次遭轟炸和鼠疫病,最後還是迂高溪的簡易校舍上課。英士大學和聯高、簡師的房子被炸被燒,隻好停辦。所以教育事業遭到日軍的破壞是非常慘重的。文化事業遭日軍的破壞隻是一落千丈。麗水城和城郊的大小廟宇幾乎全部被炸被燒,總數是超過千間。廟內的許多文物被毀。三岩寺的1500年前的懸空的摩崖石刻“雨崖”等遭炸[⑧],坍塌掉進池塘之中,其損失更是難以估算。
  居民財產損失,總數為13958103.223元,主要部分是房屋的被毀被燒帶來的損失,僅少數鄉鎮估計了一些家具雜物件數以外,總數也僅幾百元。
  這次調研中,我們著重分析了檔案中房屋損失的幾個數據。一是1940年10月《麗水縣防空史》記載全縣被炸毀6302間,被震裂1448間,共計7750間。二是1942年9月《九區應變》報告和“麗水縣政府應變工作實施報告書”中稱,麗水縣房屋被毀數19850間。[⑨]三是戰後的1946年麗水縣政府在概況報告中稱城鎮損失11280間,鄉村損失13038間,城鄉共計24318間。③這個數均已包括1940年和1944年兩年損失的間數。2007年調研中,我們在雅溪、仙渡、聯城、富嶺等鄉鎮中,又發現原縣政府報告中未提到的上陳、下裏、仙裏、董弄、蘆村、上黃村、蓮房、上土夭、港口、青崗、花街、官橋、路彎和中堂、中岸、富嶺等地,共有1345間房子被入侵日軍燒毀。④加上宣平縣南鄉後劃屬麗水縣的老竹、麗新、巨溪等地184間。⑤全區共計被毀房屋25846間。
(三)抗戰時期蓮都區財產損失四個特點
  1、房屋被毀、被砸、被拆的損失占財產損失的大部分。全區焚毀損壞的房屋24154間,占財產總數的80%以上、房屋的毀壞,使得成千上萬的人流離失所,喪失了最基本的生存條件。
  2、財產損失以日軍入侵的1942年最為嚴重。兩個月內日軍在城鄉幹盡了壞事,能夠破壞的全都給予破壞了。1942年,社會財產直接損失38955769.83元,間接損失51455472.4元,居民財產損失12024838.936元,共計102436081.166元。
  3、財產損失嚴重的地區,主要是在縣城、碧湖、大港頭和城郊。由於天黃畈和西鄉畈,地處甌江中遊平原,交通便利,又有好溪堰、通濟堰兩個千年水利灌溉設施,還有幾十個現代工廠,都遭日機轟炸和日軍破壞,使得這兩個平原地區的工廠、學校、商店、機場、公路、碼頭和水利灌溉設施全都遭到毀壞。
  4、數千個勞動力和數千頭耕牛被殺害,飛機場、工廠、碼頭、車輛、木船、房屋的焚毀和道路、橋梁、渠道水壩的損壞,使蓮都區喪失了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
  六、結 論
  (一)抗戰時期日機轟炸和日軍侵犯蓮都造成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完全徹底地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反人類本性,日軍在中國進行的這場戰爭是地地道道的反人類戰爭。新近發現《麗水飛行場破壞作業圖》和日軍自攝照片是其罪惡的鐵證。
  (二)日機轟炸和日軍入侵給蓮都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和影響。雖然親身經曆的老人大半離開了人世,但就目前所統計的7518人的傷亡(不計壯丁數712人)和153518487.575元的財產損失來看,日機入侵給蓮都區帶來的已經是災難性的破壞。原先城鄉所辦的50多個大小工廠電站,大水門、小水門的水運船舶碼頭、水南汽車站全部被毀,麗中等文教衛生設施和三岩寺摩崖石刻文物古跡都遭毀壞。這些嚴重破壞,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難以估量。可以肯定地說,它使蓮都經濟社會發展倒退了幾十年。
  (三)麗水大地上曾經爆發過18次大小戰鬥,充分表現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戰鬥勇氣和忘我犧牲精神。他們發揚了中華民族英勇抗擊外族入侵的優良傳統,這是先輩留下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要將抗戰曆史記載下來,留傳後世。
  (四)日軍在麗水所犯的反人類罪行,罄竹難書,鐵證如山,想抵賴也是不可能的。日軍暴行給我們造成了災難性破壞,蓮都人民是世世代代不能忘記,也不應該忘記的。我們將這段不能忘卻的曆史記載下來,在值得紀念的場所,豎立國恥碑,讓大轟炸、細菌戰、大屠殺等事件警示自己,並不是延續仇恨,而是喚醒人們的良知,麵向未來,伸張正義,珍惜和平,牢記曆史,接受“落後要受挨打”的教訓,從而不忘國恥,把曆史文化的凝聚力變成經濟發展的競爭力,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科學發展觀,為人類和平幸福而努力奮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