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日本將給高收入中國人免簽證待遇

(2013-02-21 03:12:42) 下一個
日本將給高收入中國人免簽證待遇
2013-01-11 14:30:50 編輯: 王洛陽 來源: 深窗綜合  | 發表評論  
?
  年收入10萬元人民幣以上,並有穩定可靠收入的中國人,將獲得3年有效可以多次往返日本的“觀光簽證”。持有這種簽證的人,最終可以自由前往日本各地。報道指,這是從日本政府有關部門采訪獲得的確切消息。
  今年5月下旬,日本政府宣布將從7月1日開始,開放中國人赴衝繩縣多次旅遊簽證。但是,日本政府沒有公開這一簽證的具體條件和內容。

  日本新聞網從日本政府有關部門了解到,政府提供給中國人的“觀光簽證”可以多次往返日本,有效期定為3年,每一次最長滯留日本的時間為90天。也就是說,獲得這一簽證的中國人,在3年期間內可以自由往來日本,這等於是給了中國人一份長期的“通行證”,或者是有限度的“準免簽證待遇”。

  不過,這一簽證規定,獲得這一簽證的中國人,第一次入境日本,必須是在衝繩縣的機場(目前隻有衝繩那霸機場)。此後,可以不必經過衝繩而直接去日本其他城市,包括東京。

  據悉,這一份簽證不僅僅會發給中國的富裕階層,而也將會給予“中間階層”。在日本迄今為止的概念中,中國人的“中間階層”是指年收在10萬元人民幣以上,有穩定可靠收入和良好金融紀錄,以及擁有信用卡的中國人。

  日本政府是第一次向非免簽證國家簽發這一種“觀光簽證”,希望給中國遊客簽發這一種簽證能夠給日本的觀光市場和消費市場帶來刺激和繁榮。

  簽證小常識:

  另紙簽證:另紙簽證也是簽證的一種形式,一般簽證多為在護照內頁上加蓋簽章或粘貼標簽,而另紙簽證是在護照以外單獨簽注在一張專用紙上,它和簽注在護照上的簽證具有同樣的作用,但必須和護照同時使用。


日本旅遊優惠 請中國人洗核澡
觀察日本人的靈魂
日本旅遊優惠 請中國人入甕
                                                        華夏透視:日本旅遊優惠 請中國人入甕

    為吸引中國人赴日旅遊,日本政府推出多項優惠政策,放寬簽證製度。但在日本核汙染迷局至今真相未明下,日方這些小恩小惠,難免讓人有請君入甕的聯想。

    以往日本把中國人當作小偷、強盜看待,赴日旅遊的中國人不僅要提供職業證明,還要提交財產證明,日本隻歡迎有錢有地位的中國人。但是大地震之後,日本旅遊業一落千丈,歐美遊客望而卻步,即使日本國內有經濟能力的民眾也不斷往外跑。

    有見及此,日本政府開始改變對中國公民赴日旅遊的態度,一再放寬簽證要求,從七月一日開始向中國遊客發放途經衝繩的多次往返簽證,簽證三年有效,每次最長可逗留九十天。九月一日起,個人赴日旅遊簽證條件進一步放寬,取消「一定職業地位」的要求,逗留期限從十五天延至三十天。

    日本政府對中國人笑臉相迎,但赴日旅遊的健康風險卻愈來愈大。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上月底公布的估算結果顯示,福島第一核電站自今年三月十一日地震和海嘯後洩漏的銫137放射量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一百六十八倍。當年原子彈「小男孩」釋放出十六種放射性同位素,而第一核電站核洩漏以來已釋放出至少三十一種放射性同位素。

    遷都福島以證安全

    日本政府聲稱,通過自然衰變和人工清理,核電站周圍地區輻射水平將在兩年後下降一半。但最新數據說明,銫元素可能正被衝刷到其他地區,有可能汙染河流、低窪地帶和海洋。東京以北的群馬縣一條河內就曾捕到一條銫元素超過法定標準的魚。
    今次日本核電站發生爆炸後,日本政府一直向國際社會派定心丸,刻意降低事態的嚴重性,或者是故意轉移焦點,但事後證明有關言論純屬造謠。直到國際原子能機構派人進入災區後,日本當局製造謊言的醜聞才被戳穿,不得不擠牙膏式地披露一些所謂「真相」。

    日本核汙染情況未明,日本政府邀請中國人赴日旅遊,如何保障中國人的身體健康呢?難道日本政府想讓中國人分享日本的核災難,讓中國人與日本人同歸於盡?但奇怪的是,中國對日本的一麵之詞深信不疑,甚至配合日本政府演戲,鼓勵中國百姓赴日旅遊,踏上險地,根本就是拿中國人的生命健康去討好日本政府。

    鑑於核輻射威脅未解除,加上日本政府誠信缺失,中國應派遣專家到當地監測核洩漏汙染情況,並公布數據,讓國人放心。當然,日本政府更應做出表率,如果日本核汙染可控,不妨將首都遷往福島縣,首相就在當地辦公,向全世界證明此地是安全的,如此一來,日本定會客似雲來,貨如輪轉。



日本旅遊報價:小心核汙染

  (1) 核泄漏事故後,不少日本人移民巴西

日本核泄漏汙染  日本不宜旅遊和居住

  1911年,就有人研究 X射線與白血病的關係,提出了從事 X射線工作的人患白血病可能性大的報告。之後,又有人提出了關於在職業性工作人員中發現白血病的報告。例如,美國放射科醫生白血病的發病率比非放射科醫生要高得多。日本的白血病患者較多,這與1945年的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有關,日本和美國科學家都研究了兩地原子彈爆炸中幸存者的白血病發病率,結果發現廣島、長崎明顯高於其他地區。



  放射線照射還會誘發其他癌症,如甲狀腺癌、乳腺癌、骨癌和皮膚癌等。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落下的放射性灰塵使馬紹爾群島上的一些居民患了甲狀腺腫瘤;受放射照射的婦女中,乳腺癌的發病率較高。




  近幾年,日本醫學研究者從廣島幸存的植物鬆茸中提取了多種抗輻射元素,經過小白鼠和人體臨床試驗表明,這種抗輻射組合元素對各種惡性腫瘤的抑製率分別為91.8%,也因此,電腦密集的日本辦公族興起了吃鬆茸熱。據東京防輻射綜合研究中心的一份資料顯示,日本人白血病的發病率呈下降趨勢,2003年比20年前下降了53.3%。




  2011.3.11日本國核泄漏導致的嚴重生態危機,仍然像幽靈一樣在日本徘徊,而且正威脅著周邊國家和整個太平洋。日美及挪威科學家發表聯合調查報告: 日本各地均受到不同程度放射汙染,尤以東部地區最嚴重,福島周邊超標2倍,東京輻射最高。輻射衰退期長逾30年,遺禍未來2-3個世代。




   




    驚現鈈238。2011年8月21日,日本文部科學省說,對福島核泄漏事故現場周邊半徑100公裏範圍內進行調查,在10個地點發現了鈈238。科學家說,鈈238比核武器中使用的鈈239更具放射性,可致癌。




  蝴蝶基因突變。2012年8月中旬,BBC和法新社先後報道,日本琉球大學研究人員發現,福島縣的蝴蝶出現包括翅膀變小、眼睛受損等嚴重基因突變現象。日本科學家說,“我們得出肯定的結論,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泄漏損傷了蝴蝶基因。”












    核汙染在“增濃”,魚體含放射性銫超標258倍。2012年3月,日本水產廳檢測福島核泄漏事故現場半徑20公裏海域魚體的放射性銫活度,當時的最高紀錄是每千克魚含1.87萬貝克勒爾。8月21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從相同範圍海域捕獲的大瀧六線魚體內,檢測出每千克魚含2.58萬貝克勒爾的放射性銫,創下了“3·11”核泄漏事故以來的新高。這是日本政府規定的每千克100貝克勒爾的食品標準值的258倍,食用1千克這種魚,相當於遭到約0.4毫希沃特的體內輻射。去年處理核泄漏事故時,東京電力公司曾將數以十萬噸計的核汙水直接傾入大海,當時除了說“事態緊急、迫不得已”外,還有一種解釋,是說浩瀚的海洋可以“稀釋”核汙染水,但現在看來,汙染不但沒有“稀釋”反而在繼續大幅度“增濃”。此外,在相同海域采集的19種魚類、貝類,有9種檢測出放射性銫超標。同時,在櫪木縣矢板市出產的牛肉中,檢測出每千克130貝克勒爾的放射性銫,並發現牧草飼料中的放射性銫也大幅超標,櫪木縣政府已要求農戶不再出售這種牛肉。




  




    十多個都道府縣檢測出放射性大氣汙染。日本文部科學省7月24日發布消息說,福島發生核泄漏事故後,除福島和宮城兩縣外,東京、岩手、秋田、山形、茨城、櫪木、群馬、埼玉、千葉、神奈川等10個都道府縣在大氣中檢測出了放射性物質鍶90。科學家指出,鍶90的半衰期長約30年,容易積存在人體骨骼中,增加罹患骨癌或白血病的風險。




放射性要持續三十年,是過於樂觀了。銫的半衰期非常長,要消失,可能至少需要八百年以上。




日本人將會麵臨著成年人無法生育,孩子們患甲狀腺癌、白血病、神經病、骨癌、淋巴癌等等可怕疾病的危險。




在我很小的時候,聽說日本的魚罐頭非常美味,所以說一直希望能夠嚐一嚐。現在看來,因為銫、碘、鍶的核汙染,日本的水產品是一律不能吃了。




日本實際上麵臨著滅亡的危險。聰明人都在想辦法逃離日本。不少人正在移民,尤其是到巴西的人比較多。




日本人上個世紀作孽深重。天亦譴之。




全日本核汙染 東京最高 日本不宜旅遊


    (2)看看日本國內哪些人最擔心核輻射

     最近,日本東京附近的野鹿被檢測出體內輻射值超標8倍;福島縣郡山市新出產的大米也輻射超標2.8倍,而且這已是今年查出的第4批超標大米。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後,由於日本政府的除汙工作進展緩慢,核輻射的陰影時隔一年多,再次籠罩在日本上空。

那麽,在日本,哪些人最擔心核輻射呢。最新出版的日本《AERA》周刊刊發了日本私立大學“雙雄”之一慶應大學的一項調查結果。該調查根據收入和就業等狀況,對全國家庭進行了大規模追蹤調查,並回收了4150份有效回答。

調查顯示,文科出身者、低收入人群對核輻射的不安和恐懼正在擴大。調查將感到恐懼和不安係數的最高值設為100分。核電站事故發生不久,理科出身者對核輻射的恐懼和不安為66,文科出身者為69。到了今年6月,理科出身者為74,文科出身者為77。

    對於食物和水遭受汙染問題,文科出身者的恐懼和不安更加強烈。調查小組分析,這是因為與理科出身者相比,文科出身者了解的相關科學知識比較少。

調查小組還指出,文科出身者和理科出身者對社會問題的關心程度不同,也是恐懼程度不同的原因之一。文科出身者往往比較關心周圍發生的事情,吸收資訊的興趣和能力也比理科出身者要強。這就導致文科出身者了解的信息越多,恐懼和不安感就越強。

除了文科出身者,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低收入者和無業者的恐懼要遠遠高於一般人群。由於經濟原因,一旦發生大範圍的核汙染事件,他們將無錢搬離危險區域,也買不起沒有遭受核汙染的食物等。

而在這些低收入人群中,女性比男性的恐懼和不安要強烈得多。調查小組分析,由於男尊女卑傳統嚴重,日本女性在經濟地位上要遠遠低於男性,保障不充分導致她們應對災難的能力相對較弱,因此恐懼和不安會更強烈。

對於降低恐懼和不安的方法,低收入人群和中高收入人群的回答也截然不同。絕大多數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人群受訪者認為,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有助於降低恐懼和不安。而低收入人群的受訪者則大多認為,收入增加有物質保障,才是降低恐懼和不安的途徑。

這種結果在調查小組的意料之中。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往往考慮不到更高的情感需要。

但有一項結果卻讓調查小組很是吃驚。對於“你認為今後恐懼和不安是否會有所改善”這一設問,無論是文科出身者還是理科出身者、也不管是高收入人群還是低收入人群,都認為“不會改善”。問及原因時,7成以上的受訪者認為“政府無力消除核輻射”。從這個意義上說,日本民眾對核輻射的恐懼和不安,實際上不僅僅限於文科出身者和低收入人群,而是覆蓋整個日本社會。

對於政府能力的判斷,日本群眾的眼睛確實是明亮的。日本“3•11大地震”已經發生一年多了,但由於日本政府去除核汙染的工作異常緩慢,大多數地震災民依然過著沒有希望的生活。

日本《東京新聞》的消息稱,近日,群馬大學以“3•11大地震”的災民為對象實施了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由於核汙染未消除,35.1%的人回答“不知道今後該怎樣生活”,回答“打算回到原來的地方,但是不能回去”的人有28.6%。兩者相加,有超過6成的災民認為今後的生活沒有著落。而對於“今後核汙染是否會被逐漸清除”這一問題,73%的民眾都選擇了相同的答案——“不會”。

其實,現在的日本根本就不用這麽多民意調查。看一看災區拉得長長的禁入線,看一看堆積如山的輻射瓦礫,看一看連動物都快看不見的警戒區,誰會相信日本的核輻射陰影正在散去呢?■

     (3)千萬不要到日本旅遊否則被核汙染患上癌  
     日本東京也是核電汙染災區,10~15年後將會患上癌、白血病
     雖然日本政府一再強調福島核災難已受控,但日本、美國及挪威科學家周一發表聯合調查報告,顯示日本各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放射物銫-137汙染,尤以東部及東北部地區最嚴重,西部亦不能幸免。其中福島周邊地區超標三倍,東京則是輻射量最高的旅遊城市。銫-137半衰期長逾三十年,被土地吸收後難以去除,遺禍未來兩、三個世代。報告顯示日本部分農地已不宜種植,日本輸港農產品亦可能出現受汙染的漏網之魚。


三國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報告,及刊出日本全國受輻射影響的最新地圖,他們來自美國大學太空研究協會、加州大學,挪威空氣研究學院,以及日本東京大學及名古屋大學。他們製作的輻射汙染地圖以銫-137為焦點,是因為其汙染情況尤其令人擔憂。福島第一核電站泄漏多種輻射粒子,但銫-137可在土壤內留存數十年,汙染遺害較其他輻射粒子更為長久。

福島縣食物生產嚴重損害
科學家以電腦模擬銫-137沉澱於土壤的情況,推測由三月二十日至四月十九日期間,每日的銫-137沉澱量,藉此推算出各地土壤累積的銫輻射量。根據日本法律規定,土壤內的銫-134及銫-137含量總和安全標準為每公斤五千貝可,科學家遂設定銫-137的安全標準為每公斤二千五百貝可,即總和的一半。結果發現,福島縣的東部,即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所在地,土壤累積的銫-137含量達每公斤一萬至二萬五千貝可,超出安全標準三倍以上,科學家指出,其食物生產已受到嚴重損害。

東京的數值則在一百至二百五十之間,東京一帶的多所小學,已進行換土工程,以免學生吸收輻射。東京附近出產的茶葉全部禁售,當地亦出現一些「輻射熱點」。關西大部分地區受到山脈形成屏障保護,土壤受汙染情況較為輕微,但部分低輻射地區亦出現輻射熱點。報告亦指出,風向把輻射帶到日本以東的太平洋,令該海域出現銫輻射沉澱。早前日本已發現,距離核泄漏現場二百五十多公裏的神奈川縣,出產的茶葉驗出銫輻射超標,令人擔心農產品受汙染情況已失控。

東京福島兩場雨擴大汙染
日本另一項報告研究該國中部及東部地麵的輻射銫、碘及碲含量,發現在三月十一日的核泄漏後,福島於十五日下了一場雨,汙染當地土壤;東京等地區在三月二十一日的一場雨,亦帶來汙染。

透過地下水及風力,核輻射在日本繼續擴散,輻射量升至接近安全標準的地區,將來可能會愈來愈多,超過現時報告所指的七個縣。日本政府一直隱瞞核災真實情況,基於國際道德,日本應自行檢查出口食物。

多個旅遊熱點驗出銫-137
根據福島核災輻射汙染地圖,日本多個旅遊區均驗出輻射物銫-137。報告詳列在東京、大阪、京都、北海道及名古屋等港人旅遊熱點驗出的輻射物銫-137含量,其中東京高達二百五十貝可,是旅遊城市中最高

報告顯示,東京檢測出的銫-137含量,介乎一百至二百五十貝可,是旅遊城市中最高。而北海道錄得的銫-137含量,則由零至二百五十貝可,劄幌介乎十至廿五貝可。廣島錄得零至廿五貝可、京都則為零至十貝可,遠離核災區的大阪及名古屋亦錄得五貝可。

報告指,從北海道東部地區的土壤中檢測出每公斤二百五十貝可的輻射物銫-137,本州島西部及四國地區的山巒地帶,亦測出每公斤廿五貝可的銫-137。小組指輻射量不足對人體構成傷害,但政府有必要在全國調查,確定各地受汙染情況。

世田穀區檢「鐳瓶」
此外,東京都世田穀區一間超市附近早前亦檢測出高輻射,達每小時一百七十微希,日本文部科學省昨日則表示,在最高輻射量的道路附近地下發現一個瓶子,懷疑內含放射性物質鐳226。

銫殘存數十年 遺禍三世代
銫-137是核彈、核武試驗及核反應堆內核裂變的副產品,半衰期長達三十點一年,即須三十年才能衰減至原來數量的一半,而且被土壤吸收後難以去除。據前蘇聯切爾諾貝爾核災難後的數據,泥土表層吸收的銫-137存留多年,對農產品、禽畜以至人類性命的影響,可以長達數十年,遺禍未來兩、三個世代。銫-137可積累在人體肌肉,增加患癌風險。



俗稱福島死士的核電站工人,進入災場前先接受輻射檢測。




東京成為全日本輻射量最高的旅遊城市。圖為核災爆發後,四月遊客罕至,行人稀少




東電日前公開的圖片,顯示四號廠房五樓的設備大部分崩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