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日本百年之夢——戰勝中國

(2012-10-17 05:28:23) 下一個
日本百年之夢——戰勝中國 未來中日如何?且看曆史的回答 2012年10月17日15:12 來源:北京晚報 手機看新聞 打印 網摘 糾錯 商城 分享 推薦 字號 分享到...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間 資料圖:10月14日,日本海上自衛隊在神奈川縣相模灣舉行閱艦式。   時下釣魚島危機風起雲湧,幾乎每一個中國人的曆史記憶都被激活了。釣魚島是中日近代關係史上的一個“中途島”。在它之前,有中日甲午戰爭和中日琉球爭端,在它之後有“9·18”事變和“盧溝橋事變”。   釣魚島也是現實和未來之間的一個“中途島”。發生於2012年9月11日,因為日本政府國有化“購島”引發的這場危機,被很多國人稱為中國的“9·11”事件。雙方圍繞釣魚島的爭論,很快就擴展到了曆史話題、經濟話題和軍事話題,現實中雖然還沒有劍拔弩張,但心理上雙方其實都已經枕戈待旦。未來中日會如何?隻有曆史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時間點:明治維新後   日本早自以為是   中國文化傳承者   在世人印象中,日本是善模仿而不善思考的民族。但自一百多年前的明治維新後,日本不僅政治、經濟、軍事發生全麵變化,其思維方式也有了脫胎換骨的改變。領導這一社會變革的青年武士,提出“殖產興業,富國強兵,文明開化”的口號,采取“開拓萬裏波濤,揚國威於四方”的軍國主義政策。名為“四方”,其實隻是西方——中國及其周邊所屬勢力範圍。   地理上一衣帶水,兩千年裏中國領先世界一千八百年的曆史事實,讓日本無可選擇地成為中國文化的學習者;無所不在的“中國”熏陶濡染,又固化成日本一種恒定的心理,即自覺自願地自以為是中國文化的傳承者。南宋被蒙古征服,日本為之舉國戴孝,認為中華正統文化已滅,東瀛成為中華文化餘脈。   征朝鮮 占中國 奪印度   豐臣秀吉繪製侵略藍圖   地理、心理,使日本與中國糾結出複雜的“血緣關係”。世人但知日本對中國虎視眈眈蠶食鯨吞,豈不知,日本卻視並吞中國為地理、生理和心理的回歸。相當程度上,受這種“血緣關係”的支配,日本始終有一種登陸靠岸、西進中國的莫名動力。   自中國明朝後期,日本戰略家豐臣秀吉就計劃以武力在亞洲建立以日本為中心的大帝國。他製定征服朝鮮、占領中國,進而奪取印度的侵略藍圖,並於1592年和1597年兩次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豐臣秀吉雖然沒有如願,但他的思想,卻成為日本近現代戰略文化的根源。   時間點:甲午戰爭打響   漢學家寫中國地理誌   軍人教材成小學課本   明治時期戰略文化的代表是福澤諭吉。他被稱為“日本的伏爾泰”,晚年成為一個狂熱的軍國主義者,主張侵略朝鮮,進攻中國。時日本有人指福澤諭吉的主張是“企圖變日本為強盜國”,“必為將來遺留不可挽回的災禍”。福澤諭吉之武士道精神,深印在許多日本人頭腦之中,影響日本社會各個層麵。日本終於等到近代清朝衰落遭遇西方入侵,而日本憑借“明治維新”成功,遂於1879年並吞中國藩屬琉球國。   甲午戰爭前,日本陸軍參謀局的漢學家、史學家中根淑編寫了一部《兵要日本地理小誌》,專講日本山川險要、地理、氣候、風俗、政治、物產、戶口以及戰史、戰場等。在這部日本國第一部軍事地理誌的序言中,有這樣一句話:“此書本為陸軍軍人教材,而今為小學課本。”   戰爭打響之前   間諜深入腹地   甲午戰爭1894年在中國東海打響,而之前日本間諜已深入中國湖南湖北雲南廣西,為日本搜集中國全麵情報。1889年4月,年輕的間諜荒尾精向日本參謀本部遞交有關中國大勢的分析報告,認為大清國“上下腐敗已達極點,祖宗基業殆盡傾頹”,認為西方必將瓜分中國,這樣又將會牽連日本。他建議日本“先改造中國”,然後“團結中國”對抗西方。   另一位間諜宗方小太郎,1895年分析《中國大勢之傾向》。當時東西方均有不少人看好中國即將崛起,但宗方小太郎認為中國雖然表麵上在不斷改革和進步,但大清全民都腐敗,且看不到任何改善的跡象,“猶如老屋廢廈加以粉飾,經不起大風地震之災,早則十年,遲則三十年,中國必將支離破碎呈現一大變化”(見雪珥《絕版甲午》)。這些報告促使日本決心向中國開戰,以效法元、清故事。   日本對全民思想武裝   對中國進行各種研究   世人但知日本在明治維新中實現政治變革、經濟發展和軍事強大,而沒有覺察其實日本最大的變化,乃在於對全民進行了思想武裝。讀著《兵要日本地理小誌》長大的日本兒童,很快就成為日本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急先鋒。   石原莞爾還是關東軍中佐的時候,就憑借自己的戰略理論,判斷出將會發生一場決定世界命運的戰爭,戰爭的原因是東方精神價值和西方物質價值的衝突。石原先是把美國看作決戰的對象,後把前蘇聯看作眼前的對手。為此,他認為憑日本的國力不足以戰勝美蘇,為此必須征服中國,以利用中國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占領東三省隻是他計劃的第一步。1928年10月,他由日本陸軍大學教官調任關東軍作戰參謀,與阪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形成團夥,策劃發動“九一八”事變。   在日本上述思想軌跡後麵,是日本軍隊鐵蹄在中國領土上的任意踐踏……   受征服龐大中國使命的驅使,對中國的各種戰略研究,對日本自身境況的分析對照,從此形成一種社會自覺。這種集學術研究、政治和軍事戰略於一體的習慣,延續至今。1997年,當時名列世界五百強第一的日本財團“三井物產”,旗下戰略研究所研究員市川周出版了一本書,名叫《戰勝中國》。   時間點:日本宣布投降   朝鮮戰爭爆發   日本暗藏陰謀   很多中國人以為,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這既不能作為嚴肅的曆史總結,更不能作為未來浪漫想象的依據。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和中國相繼被卷入並發生直接對抗,美國想重新武裝200萬日軍入朝,而日本竟一口答應,並提出以台灣重新歸入日本為謝。這次未遂的政治陰謀說明,日本盡管戰敗,但並沒有熄滅掠占中國的野心。   而在日本民族的內心,的確普遍存在對於中國的不服氣,認為日本隻是敗於美國,並不是敗在中國手裏。直到1953年,中國人民誌願軍在朝鮮把美國及其仆從徹底打翻在地,日本才真正相信中國人已經站起來,日本對中國的稱呼才由“支那”改口為中國。   財團竟搞軍事訓練   人才送入政界軍界   眾所周知,日本各屆政府及主流社會輿論對靖國神社裏甲級戰犯靈位的祭奠,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曆史問題和民族感情問題,其本質是鼓勵當今及以後的日本軍人和國民繼承軍國主義精神對外擴張。   “戰勝中國”之戰略,首先是在經濟上戰勝中國。十多年以來,東盟與日本之間的經濟整合日益加深。日本在二戰後又學到了美國在大型企業中設立戰略智庫的做法。在日本財團成為日本國家主體之後,各財團紛紛出巨資成立戰略智庫。   著名的鬆下財團,旗下有一個“政經塾”,它不像一般智庫那樣寫寫文章搞搞研究,以為國家建言獻策;而是麵向全社會招收具有戰略素養的學員,然後專職對每個人進行係統的政治、經濟、外交的係統學習。最重要的是,鬆下“政經塾”還對每個人進行相當專業的軍事訓練,然後將這些人送入日本政界、商界和軍界,迄今已培養出眾議院議員31人,參議院議員7人。其中的野田佳彥正是當今日本首相。著名的還有不久前卸任的鷹派外相前原誠司。   在企業擔負培養國家領導人使命的同時,政府各職能係統,已通過交叉持股的方式,和企業財團之間形成無法剝離的血肉聯係,而日本財團與財團之間,更是早就形成了分工不分家、以民族和國家利益為最高原則的整體。   日本對中國耿耿於懷   中對日需要更深分析   在日本,研究中國方方麵麵的書籍汗牛充棟;在中國,涉及日本的多是當年抗戰的故事,對日本深入研究的不多。在軍事階段的戰爭之前,是思想戰、文化戰和心理戰,是經濟戰、技術戰和人才戰;還是政治戰和外交戰。這些層麵的“戰”之後,才是軍事層麵的最後較量。   日本自明治維新開始對中國的侵略占領,已經由19、20世紀的中國人以三千多萬人的傷亡阻止住了;今天日本政府正在隱秘地配合美國戰略東移,準備借勢趁機實現日本武力崛起,然後再度踏上西進的曆史老路。21世紀的中國人,已經無可逃避地麵對如何阻止日本再度“入侵”的任務。(國防大學 戴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