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日本離“亞洲病人”愈來愈近

(2012-07-12 05:19:59) 下一個
日本離“亞洲病人”愈來愈近 日本新華僑報網 2012-07-11 09:37:53   近日,日本招聘網站Inntelligence以2447名15至25歲年齡段男女為對象,實施了一項調查。當調查問及“將來想要幹什麽”時,僅“想要就業”這一回答就占了61.4%,加上“想要過社會人的生活”(22.4%),共計83.8%。理由是“為了攢錢”(64.2%)比例最高,其次是“為了生活”(49.2%),而“為了貢獻社會”(14.4%)比例較低。   由此來看,現在日本年輕人比起夢想和目標,更加注重生活現實問題,還有約4成年輕人稱對前途感到迷茫。對於社會,大部分的日本青少年都不願承擔責任,隻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願意做“有益於他人的工作”。迷茫、自我、缺乏責任感,成日本新一代的特征。  在一百多年前,一位叫中村正直的日本青年,將英國作家斯邁爾的《自助論》翻譯成日文,以《西國立誌編》為名出版,引起日本年輕人的強烈反響。在該書“天助自助者”的感召下,無數日本青年建立起進取積極的人生觀,他們還成立了“立誌社”,激發日本全國年輕人的向上意識。  而在一百多年後,日本年輕人的昂揚的鬥誌,被虛無消沉、無所依歸的失落和迷茫取代。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出版後,狂銷400萬冊,平均每30個日本人手上就有一本。這本描寫當時青少年憂傷唯美、多愁善感的著作大受歡迎。東京大學教授藤井省三表示,“此書的風行,正是當前‘無所不在的深刻淪喪感’的寫照”。  日本整體經濟形勢的低迷,已經挫傷了日本年輕人的鬥誌。20年前,日本還是一個充滿活力與野心的生機勃勃的國家,自豪到了傲慢的地步,渴望在日元的基礎上創建亞洲新的經濟秩序。而今,日本陷入信心危機,極度自我萎縮。  由於日本少子高齡化現象不斷加劇、就業情勢的日益嚴峻,在這樣一個不穩定的大背景下,日本年輕一代心中充滿了對將來的不安。調查顯示,這些受訪者在工作方麵感到最為不安的是“不知是否能得到足夠的收入”,比例高達82.9%。其次是“不知老後能否領到退休金”(81.5%)、“不知自己能否勝任工作”(80.7%)等對工作、收入以及經濟前景感到不安的比例十分顯著。  麵對重重壓力和殘酷競爭,日本年輕人距理想愈來愈遠。不僅積極進取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逐漸萎靡,那股曾經所向披靡的戰鬥力,亦逐漸消退。相反,倒是“食草男”、“宅男”等新新群體不斷擴編。昭和電工公司的前首席執行官大橋光夫說:“日本人過去被稱為經濟野獸。但是不知從什麽時候起,日本失去了這種獸性。”  沒有理想、沒有目標,不吃肉,改“食草”了,能不失去血性嗎?10年前,日本外交官明石康曾預言:在麵向未來、勇於進取方麵,日本的年輕人顯得疲軟無力,無法與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的年輕人的銳氣相比,如果這樣發展下去,25年後日本將成為“亞洲的病人”。  曾幾何時,中國被日本稱為“東亞病夫”,風水輪流轉,中國倒是距離“病夫”愈來愈遠,而日本似乎距離“病人”愈來愈近……(作者 蔣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