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日本城市的“孤族”警示未來中國

(2011-05-10 18:36:19) 下一個

日本城市的“孤族”警示未來中國

日本城市的鈥湽倫邂澗疚蠢粗泄

2010年歲末,日本主流媒體《朝日新聞》在第一版連續10天推出專題報道——“孤族之國”。“孤族”,可以說是日本社會產生的一個新的社會族群——他們由眾多離異或喪偶、乃至一直未婚的中老年組成,有的為了能找到餘生的伴侶而不懈地尋找婚介信息,更多的則是在沒人知道的地方孤獨地離開人世。他們當中許多離去的老者出現屍體腐爛無法辨認,而地方政府機構因為沒有收到“死亡證明書”而仍然留存著他們的資料,造成了很多“隻存在紙上而無法查證的老人”。

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和人口問題研究所推測,到本世紀20年代,日本每年死亡的人數將達到150萬,是出生人數的兩倍,高齡化進一步加速;到本世紀30年代,日本因未婚、離異、喪偶的中老年單身人口將達到總人口的四成。即便是現在,東京都內每天平均有10人在孤獨中死去。

顯然,“孤族”與“孤獨死”,已經成為了日本社會新的族群與新的社會現象。問題在於,這種“孤族”在日本還有不斷擴大的趨勢。有人指出,日本社會現存的“宅男”、“宅女”可以看作是“孤族”的後備軍。其中最新湧現的“幹物女”、“草食男”等,簡直可以視為是“孤族”的候補梯隊。

究竟應該怎樣認識日本社會這種“孤族”與“孤獨死”呢?它給正在城市化的中國帶來了什麽樣的啟示?應該認識到,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城市的拓展與發展,讓人的傳統交通模式、交往模式等等都發生了重大轉變,這一方麵讓人的交往開始顯得扁平化,比如通過互聯網、通過“織圍脖”等就可以交流,另一方也讓人即使擦肩而過,也可以不說上一言半語,私家車出行就是最好的例證。城市的發展,快節奏的城市生活,日新日異的城市現象都是時代的大趨勢,是任何人也無法阻擋的。但是,作為以解決城市問題(諸如現代城市人的孤獨)為己任的城市規劃是應該有所作為的。

我們看到,日本為了解決城市的“孤族”,在設計居住小區的交往空間下了功夫,讓小區交往空間能夠真正起到交往的作用,讓小區轉變成為社區。此外,日本對城市人出行模式進行新的研究,對城市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進行新的布局,這些對中國都應該有啟示意義。

此外,還應該看到日本曆屆政府都在為解決老齡人口的“孤獨死”而努力。比如,2000年4月,日本開始實行“看護保險製度”。針對社會的高齡化現象,日本政府還通過修改《雇用保險法》推動高齡雇用工作。他們還采取鼓勵延長企業職工退休年齡等措施,引導老年人由“老有所養”轉變為“老有所為”。其中包括推遲退休年齡及為65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工作、提供鍾點工或合同工等非全職崗位和家庭扶助。

盡管如此,日本仍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老人的孤獨問題,也還沒有找到解決老年人孤獨死的辦法。問題在於,中國在城市化過程中會不會走日本的老路?能不能創造出一個超越日本的解決未來城市“孤族”和“孤獨死”的方法,這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本文作者劉芳,寫於2011年1月5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