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日本因災崛起機會漸漸喪失

(2011-05-31 01:35:42) 下一個
日本因災崛起機會漸漸喪失
 距離日本“3·11”地震已經過去整整80天了。在核危機形勢尚未明朗且有關日本地區潛在地震威脅仍未完全消除的情況下,盤點災後日本經濟走勢似乎有些為時尚早。但是,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日本經濟經由災後重建而再次崛起的機會正在漸漸消失。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本月30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有經濟數據顯示,日本經濟要在今年晚些時候實現“V”形複蘇的態勢並沒有改變,但是由於日本政府未能抓住機會凝聚人心,也沒有表現出在治理危機的過程中創造奇跡的能力,預計日本經濟長期仍將維持“L”形走勢。

  對於日本長期經濟走勢不樂觀,主要有幾方麵原因。首先,災難的潛在破壞性超出預期。目前,核危機陰雲仍然未散,特別是問題核電站的脆弱性以及核汙染物的處理等問題至今沒有可令人信服的解決方案。這不僅給核電站周邊地區及海域的生產造成影響,也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加大人們對於日本地區環境安全的擔憂,後者可能帶來的潛在經濟損失難以估量。其次,日本政府在危機治理過程中表現欠佳,“十年九相”的政治動蕩並沒有因為災難而平息,相反政黨乃至政客之間的持續內耗使得人們難以看到日本經濟改革及振興的希望。最後,在上述兩個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日本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對資金和人才的吸引力都將繼續其本世紀以來的下坡路,甚至有可能加速下滑,由此導致的產業空心化和兩元經濟現象將更加嚴重。背負如此沉重壓力,日本因災崛起的希望正日漸渺茫。

  莫慌!此次主力仍然在假摔? 套牢的股票很可能有救了! 3月股市很可能發生巨變? 拉鋸戰背後暗藏的資金動向!

  災後初期,因日本資金由海外回流速度加快,日元一度大幅飆升,至今仍維持在較高水平。在擔心日元上揚令其經濟雪上加霜的同時,很多分析人士認為資金回流日本可能會在幫助日本重建的過程中帶動其國內產業的充實,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糾正其“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兩元經濟,將更多重心由海外移回國內。然而,現實的情況是,災後兩個多月,不僅日本資金外流風險重又上升,而且其對海外投資以及海外雇員的吸引力也在明顯萎縮。

  相比於其他發達國家,目前進入日本的外國直接投資占比很小。盡管日本政府五年前即承諾將FDI的規模在2010年前增至占其GDP的5%,但這個數字到去年底仍然隻達到3.8%左右。地震發生後,一些擬定的吸引外國投資計劃被迫束之高閣。比如,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日本政府拖延了通過削減企業稅來吸引外國企業來日本的計劃,同時有關其是否加入泛太平洋夥伴關係的討論也被暫時擱置了。

  更讓人擔憂的是,地震後日本的製造業和服務業空心化已有所加速。陳鳳英告訴記者,雖然日本的空心化由來已久,但在震前一些支柱性的核心技術仍然布局在日本國內;然而地震發生後,由於日本製造業遭受較大打擊,國內研發跟不上,將這部分力量向海外布局已成大勢所趨。此外,“災後初期在"愛國主義"精神感召下回流的資金,其最終流向還是要服從經濟利益,而目前日本國內已不具備這樣的凝聚力。”她說。

  在國內資金已然出現強烈外流衝動的情況下,要吸引外國企業在日本建立工廠無疑變得更加困難。美國《華爾街日報》30日援引摩根大通駐日本首席經濟學家菅野雅明的話稱,人們將會看到在日海外企業的投資轉向,因此“政府應該通過降低日本市場準入和吸引外資等形式來從整體上放鬆管製”。花旗駐日本全球市場負責人布賴恩·麥凱平也表示,和人們此前預期不同,地震“不會成為FDI的催化劑”,相反,“它將是導致更多日本人投資海外的催化劑”。事實上在災難發生之前,東京已經失去了作為亞洲金融中心吸引外資的吸引力,很多大型跨國銀行甚至一些日本本土銀行都在快速地向香港和新加坡遷移。分析人士認為,考慮到日本疲弱的經濟前景及人口負增長的現實,這種遷移可能仍然會繼續。

  海外及本土企業的加速向外遷移要求日本政府盡快啟動很早就該進行的經濟改革,但現在人們還看不到有效改革的希望。“沒有FDI,日本不能維持可觀的增長。”東京證交所總裁齊藤敦說。“政府將很快意識到沒有海外參與,我們的金融市場和企業都無法穩定。我們必須在稅收問題上給外國企業提供更加優厚的條件。”他表示。對此,日本政府的回應是“正在努力促進外國對日本的投資,不過眼下的重點仍然是重建災區”。日本貿易振興會投資日本協調部門負責人青藤猛說,短期內,政府需要花錢重建災區。日本政府希望吸引外國公司的態度一直沒有變,將實施新的刺激措施,比如為企業創建條件優惠的新園區。來源金融時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