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東京電力被指“六宗罪” 高層災後不忘喝“花酒”

(2011-04-09 22:43:26) 下一個
東京電力被指“六宗罪” 高層災後不忘喝“花酒”
2011年04月10日 07:32:17  來源:廣州日報【字號收藏打印關閉

東京電力高層就核汙水影響漁業向日本漁業協會官員道歉。

  3月12日,福島核電站1號機組廠房爆炸後,東京電力公司沒有第一時間向日本當局匯報。

  突如其來的9級大地震將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拖入了一場核災難的中心。這家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營核電企業,也是日本收入最高的電力公司,在《財富》雜誌2010年全球500強中名列第128位。在核能占全國電力供應份額超過1/3的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的核電廠供應了日本一半的核能發電量。也就是說,單獨一個東京電力,就承擔了全日本近1/6的電力供應份額。

  但在過去10年裏,這家有整整60年曆史的電力公司可能是世界上醜聞最多的核電企業,在本次地震所引發的核泄漏危機中,它也一直是醜聞的主角。英國《金融時報》批評說,東京電力公司在本次核危機中的拙劣表現,加速了這場災難的不可控性。倘若將東電放在審判席上,這家傲慢的電力巨頭至少可判“六宗罪”。

  第一宗罪:

  為保資產 錯過最佳時機

  東京電力公司在處置核泄漏問題上的應急機製不斷遭到外界質疑。事實上,由於屢屢貽誤戰機,東電最終未能將這場災難控製在更小的範圍之內。

  3月11日地震發生後,受海嘯衝擊,福島第一核電站緊急製冷係統電源失效,1號機組首先出現水蒸氣。3月12日上午,即地震過後的第二天,東京電力公司就曾考慮從附近海岸取水,用於冷卻6個反應堆當中的一個,但直到當天晚上核電站發生爆炸並且首相菅直人下令過後才這樣做。至於其他反應堆,東京電力直到3月13日才開始用海水冷卻。

為保住資產,東京電力拖到3月13日才用海水冷卻反應堆。

核電站出現的裂縫導致核汙水泄漏到大海中。

  多次拒絕外部援助

  據報道,東京電力之所以遲遲不願意使用海水,是擔心這樣做會損害其對電站的長期投資,因為注入海水可能會使核反應堆永久無法運行。

  與此同時,核事故出現初期,最了解核電站內部構造的核電機組製造商技術專家第一時間趕到東電本部,希望能出謀劃策,但一直未被東電接納。直到地震3天後,事態失控,東電才開始與外麵的技術專家溝通。

  同樣在最初被東電拒之門外的,還有來自美國的援助。日本政府官員透露,核泄漏事態一發生,美國方麵就提出支援要求,但遭到東電拒絕。據分析,東電擔心,美方出於保險起見,可能會一上來就會建議用海水冷卻反應堆,而東電一心想保住核電站。而當東電後來被迫接受海水冷卻時,大勢已去。

  錯過兩大關鍵節點

  由於瞞報事故,東京電力也讓日本政府方麵錯過了應對核電事故的最佳時期。

  地震發生後,東京電力公司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程度,沒有在第一時間發布福島核電站冷卻係統失靈的消息。

  12日,福島1號機組廠房爆炸後,東電也沒有第一時間向日本當局匯報。這兩個節點,被認為是以最小代價應對核電事故的關鍵,但都被延誤了。

  3月15日,日本政府與東電公司組建了“福島核電站事故對策統合總部”,由菅直人親自擔任總部長,以加快對福島第一核電站爆炸事故的處理。

  隨後,菅直人前往東電總部,嚴厲批評該公司對核電站爆炸事故的通報遲緩。他表示,自己是通過電視報道才獲知發生了爆炸,相關報告過了大約一個小時以後才被送到他的辦公室。

東京電力公布的數據屢次出錯,引發外界對其不信任。

  第二宗罪:

  篡改數據 多次隱瞞事故

  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為,目前日本還存在另一種危機:人們對信息的饑渴。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曾要求東京電力以“更加透明”的方式處理核事故。但英國《金融時報》抨擊東京電力公司說,在新聞發布會上,愁容滿麵的下級主管們像淘氣的男生一樣垂著頭,對於“帶來的不便”表示歉意,這是日本慣用的措辭。但對實質性問題,他們似乎一無所知。

  實際上,東京電力公司雄厚的實力在日本業界絕對不容小覷,然而在其驕人的業績背後,卻隱藏著數筆不太光彩的記錄。

  此前曾多次隱瞞事故

  近年來,該公司曾多次被曝出有隱瞞事故和篡改報告的行為。2000年7月和11月,原日本通產省資源能源廳收到兩份內部舉報信。

  信中說,東京電力公司在1987年至1995年對下屬核電廠進行維修和檢查時,發現了一些反應堆管道有裂痕,但該公司未按規定向核安全管理部門報告,也沒有及時檢修。舉報還提出,在核安全管理當局規定的一些檢查項目中,該公司也存在“隱瞞事實及提交虛假報告”的問題。

  日本通產省為此迅速成立“審查委員會”展開調查。2002年,東京電力公司承認與29起編造虛假檢查報告的事件有關,約100名公司員工參與了篡改事件。

  結果公布後,東京電力公司董事長、社長等5名高管相繼辭職。東京電力也在次年4月之前,關閉了所有17座反應堆以備徹底檢查。其中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由於未按要求進行安全殼密封試驗而被要求強製關閉1年。

  2007年1月,東京電力公司在向經濟產業省提交的調查報告中承認,從1977年起,在對下屬福島第一核電站、福島第二核電站和柏崎刈羽核電站的13座反應堆總計199次的定期檢查中,存在篡改數據和隱瞞安全隱患的行為。這其中就包括造成本次福島核事故中的緊急堆芯冷卻係統失靈問題,相關數據曾在1979年至1998年間先後28次被篡改。在2007年3月,東京電力公司總經理向公眾承認,該公司曾隱瞞了1978年發生過嚴重的核反應堆事故。

東京電力副社長藤本孝被爆在危機後依然去喝“花酒”。

  公布數據遭普遍質疑

  由於瞞報和篡改數據,福島核電站留下大量的安全隱患。本次核危機發生後,東電方麵還試圖隱瞞實情。甚至在福島1號機組廠房爆炸後,內部通知也隻以“出現白煙和巨響,正在調查中”來表述,更別說在第一時間把消息向日本當局匯報了。

  由於東電最近公布的數據和信息接連出錯,其數據分析能力和所公布數據的可靠性也遭到社會各界普遍質疑。

  第三宗罪:

  設備老化 留下安全隱患

  除了擅自篡改數據並隱瞞事故外,東京電力下屬福島第一核電站還存在超期服役的問題。

  早在今年2月,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就出現了一係列老化的跡象。截至3月26日,該機組壽命已有40年。而在日本,運行30年的核電機組即被視為“高齡”機組,由此可見,福島第一核電站一號機組稱得上是“超高齡”機組了。

  “高齡”機組卻獲準延期

  雖然日本並未規定核電機組的強製“退休年齡”,但規定了“高齡”機組應根據設備老化情況進行保守運行。不過,超齡服役的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仍是東電公司的主力機組。

  去年3月,東電向日本政府提出申請,要求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繼續運營至少10年。而在今年2月,早就成為其利益共同體的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批準了這一申請,福島第一核電站隨後決定為其“延壽”20年。

  如此“超齡”的核電機組,埋下了後來的重大安全隱患。

  另外,東京電力今年1月曾承認,福島第一核電站6個機組的33個部件缺乏定期檢查。其中,一個配電裝置11年來從未接受檢查,這一裝置的作用是向一座反應堆的溫控係統分配電力。

第四宗罪:

  掉以輕心 防範意識缺失

  日本核危機爆發以來,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數次宣稱,地震和海嘯規模出乎意料。事實上,早在2007年,一些研究人員便提醒東電,福島第一核電站存在遭遇海嘯破壞的風險,但東電未予理會。

  2004年,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遭遇強震並觸發海嘯,影響印度洋周邊多個國家。印度南部一座核電站受淹,引發日本國內對核電站安全的擔憂。當時,東電工程師阪井年明帶領一個團隊分析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安全狀況。

  不理會海嘯襲擊警報

  研究人員著重分析兩個問題。第一,如果地震觸發海嘯,福島第一核電站遭海嘯襲擊的幾率多大?第二,按設計標準,福島第一核電站海堤可防6米高海浪,海浪超過這一高度的幾率有多大?

  2007年,阪井團隊發布的研究報告稱,50年內,福島第一核電站遭遇高度超過6米海浪的幾率為大約10%。報告說:“由於海嘯現象的不確定性,存在海浪高度超過(核電站)設計防護高度的可能。”

  不過,東電沒有依據這一研究結果修正任何安全方案。東電副社長武藤榮當時說:“專家沒有就這個觀點達成共識。” 然而,3月11日的地震觸發海嘯後,福島第一核電站遭遇的海浪高度大約為14米。

  應急方案僅針對小事故

  另外,東電內部的災難應急方案雖然獲得了日本監管機構的批準,也提供了應對小規模緊急事故的指導,但整個方案能夠解決的事故規模與此次福島第一核電站麵臨的災難相差懸殊。

  此外,該方案沒有對出現核電站自身無法應對的事故的處理方法,甚至沒有向附近核電站尋求幫助的條款。

第五宗罪:

  行為不當 高層千夫所指

  地震發生後,東京電力公司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而其高層負責人也沒有給人們留下好印象。

  在日本民眾提心吊膽觀望核危機之際,東京電力總裁清水正孝卻幾乎從公眾視線中消失,使人們不禁質疑他對危機的掌控程度。

  掌門人遲遲不露麵

  據報道,清水正孝直到災難發生一天後才出現在公司總部,他對此的解釋是:“火車停運,被困在日本西部。”3月19日,清水正孝就核事故發表正式謝罪書,但他本人至今沒有露麵,這引起了災民的強烈不滿。對此,東電發言人稱,核危機爆發後,連日的勞累加上公司在公布數據時屢次犯錯,令清水正孝心力交瘁。

  同樣讓日本人憤怒的還有東京電力副社長藤本孝。日本某網站3月18日刊登了一篇日本網民的帖子——名為《銀座的陪酒女正在服侍東京電力管理層》。這裏所說的“管理層”正是藤本孝。

  高層災後不忘喝“花酒”

  該帖稱:“地震發生後,東京一帶開始輪流停電,藤本孝仍不忘尋歡作樂,成日光顧酒吧,竟然還帶著幾名員工去銀座找小姐陪酒。”消息一出,輿論嘩然,憤怒的日本民眾紛紛指責東京電力“腐敗”,一些過激言論甚至要求“喝花酒”的藤本孝“切腹謝罪”。

  許多人認為,清水正孝及其高層管理團隊很可能因為此次危機而被掃地出門。前德意誌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亞太基金會董事會成員肯·柯蒂斯就表示:“毫無疑問,清水正孝下台是必然的結局,這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第六宗罪:

  行動魯莽 罔顧他國安全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4月1日說,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目前情況依然嚴峻,國際社會應和日本一道共同克服這場影響深遠的大危機。

  同樣,核輻射也是沒有國界的,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陸續在空氣、水、食品以及蔬菜中發現了來自福島核電站的輻射物質。

  擅自將核汙水排入大海

  然而,對於核輻射在世界多國所引發的關注和擔憂,東京電力似乎並不關心。4月4日,在事先未與相關國家進行溝通的情況下,東京電力公司將福島第一核電站廠區內1.15萬噸含低濃度放射物質的汙水排入海中,以騰出空間容納部分機組內所積高輻射汙水。

  按韓國媒體的說法,這些汙水所含放射物質濃度超出日方法定排放標準100倍。這一做法引起鄰國關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8日就表示,希望日方按照有關國際法行事,采取切實措施保護海洋環境,並及時、全麵、準確地向中方通報有關信息。

  美國媒體3月29日的報道就稱,日本在地震後一直默默接受各種國際援助,但對本國核事故汙染全球一事卻很少提起。

專家解讀

  監管落空 政府有責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高洪教授認為,在法律完備、製度細密的日本經濟環境中,東京電力公司能夠恣意妄為,政府職能部門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二戰後的自民黨執政時期,日本開始形成了所謂的政商財鐵三角。企業可以幹許多本該受到約束的事情,政治家從財閥那裏得到支持、拿到好處。這就形成了一個相互支撐的利益鏈。現在,東京電力公司在核泄漏事件當中應當承擔的職責與政界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核安全標準低 埋下危機隱患

  首先,日本的核電工業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起步的,起步之後可以說步步都是有法可依的。

  如今,日本與核電事業有關法律、法規、政令和條例大約有三四百條,對核安全的標準定得不夠高,給今天的核危機埋下了隱患。而這裏就有政治家的責任。畢竟,法律、法規都是由國會審議通過的,必須獲得政治家的同意才能生效。這次核泄漏是一次超設計基準的災難,但對設計基準應該不斷有新的認識。

  2009年6月,日本相關部門評估核電站安全性和抗震性的時候就曾提到,大約在迄今1100多年前,日本東北部地區的宮城縣曾經發生過8級以上的特大地震,並且曾經引起過海嘯,而福島第一核電站和宮城縣離得很近。從概率上、甚至地震和火山的活動周期上講,該地區很可能再次發生重大的地震。果真如此,福島核電站如今的抗海嘯的標準肯定是不達標的。

  遺憾的是,這一結論僅僅停留在評估官員的紙麵上,報告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當然,民主黨政府也應該承擔相應責任。2010年6月,曾經在自民黨時期任經濟產業大臣的二階俊博,與幾位國會議員聯手草擬了一份法律草案,名為《推進海嘯對策法草案》,希望國會可以審議通過。

  可惜的是,當時正處於民主黨第一屆政府與第二屆政府交班的過程當中。該議案被擱置下來。現在回頭去看,如果當時能夠認真地對待這個議案,使之變成法律並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核危機的程度可能要輕一些,政府應對得可能也會更從容一些。

  另一方麵,一些政治家對核安全標準也很外行,相關的數據仍然要由東京電力公司提供。這就混淆了考生和考官、運動員和裁判員之間的關係。

監管機構多名官員“下海”擔任東電要職

  出現這種情況也有其曆史淵源,體現了政官財鐵三角關係以及官僚係統與其管轄下的企業集團之間的瓜葛和勾結關係。

  根據現在披露出來的信息,東京電力事實上建立起了一個官商聯盟,將政府負責監管它的兩大係統都變成同盟者。

  這兩大係統一個就是日本經濟產業省的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另一個就是內閣官房下屬的原子能安全委員會,這兩個機構與東京電力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

  在過去多年中,這兩大機構中的9名官員都“下海”到東京電力公司擔任很重要的管理職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