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出世

1960年3月, 毛澤東批示,在工業戰線上要推廣“鞍鋼憲法”。數月後,草民“鞍缸憲法”豎空出世。
正文

遲到的八卦:一個60後看電影《山楂樹之戀》(三)

(2010-11-07 23:51:29) 下一個


八卦三:
三 - 秋之愛 —正戲正看

正戲正看是指從銀幕上直接看到的東東及其麵上解讀。這年頭解讀點什麽之前流行擺弄點理論,且多挾洋自重。老衲也不例外,所以先複習一下鬼佬史登堡1986 年提出的“愛情三角論”再說。

按史登堡的說法,愛 = 親密 + 激情 + 承諾,後者三要素互動構成一三角形。三角形的大小代表愛的程度,形狀表示愛的類別,按組合數,共有七類:

一. 光親密無它,那叫好感或友誼 (君子之交,狐朋狗友,鐵杆心腹)

二. 光激情無它,那叫迷戀 (追星粉絲,單相戀一族)

三. 光承諾無它,那叫虛愛 (“咱這回是真的,今生今世就隻在乎你”)

四. 親密激情兩全但無承諾,那叫浪漫之愛 (“幹柴遇烈火,做鬼也風流”;“不求永生廝守,但求曾經擁有”;“過把癮再說”)

五. 親密承諾兩全但無激情,那叫陪伴之愛 (風燭殘年的結發夫妻或心肝寵物)

六. 激情承諾兩全但不親密,那叫熱愛 (“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朝鮮人民無限愛戴偉大領袖金正日”)

七. 親密激情承諾三全共聚一身, 那叫完美之愛 (戲裏戲外短命的東東:羅密歐朱麗葉,梁祝鐵達尼號,還有偶爾露崢嶸的雙雙殉情新聞)

為進一步形象化上述組合,老衲把史登堡的三角論發展為基於三維直角坐標係的半量化六麵體模型(見下圖)。圖中 X 軸表示親密度, Y 軸承諾度, Z 軸激情度,最大值均為 1 。如此,原點( 0 , 0 , 0 )表示形同陌生路人,其體積對角線頂點( 1 , 1 , 1 )表示最高境界 “完美之愛”,其它頂點代表餘下的另六個組合。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中,雖然的確存在完美之愛,但加上時間第四維之後,大多因激情不再而好景不長。所以相處幾十年後蓋棺定論,最後都會落在這個六麵體所界定的
且與(111)頂點有一定距離的範圍裏。

理論要聯係實際,現在開始細數三 秋之愛。

表麵上,老三對靜秋的愛可謂犧牲自我(隻為秋而活,不圖情欲回報),關懷備至(總能做到雪中送炭),嗬護有加(含在嘴裏都怕化了),且持久恒定(一年多了還能始終如一),所以在親密承諾方麵皆得滿分1。激情浪漫方麵,老三雖以樹枝引誘牽手小吃豆腐,以泳衣濕身吃中豆腐,以頰發小吻表達愛意反饋,但在水到渠成瓜熟蒂落魚水合一之際,選擇中途刹車退出,令眾多男士迷惑不解,扼腕歎息。記得年少時讀過越南書籍《南方來信》,書中感歎不少越南少年抗美戰士死前竟連少女的纖手都沒有撫摸過。以此類推,老三此處有悖於男人天性的突兀舉動,雖能有助成就其“毫不利己,專門利秋”的情聖美名,但以史氏理論檢視,是為關鍵時刻激情不足的表現,故得分不會超過0.5

反觀靜秋的對手戲,相對地實在乏善可陳。親密友情方麵,靜秋對老三的雪中炭物質幫助隻有接受沒有回饋,這在情理之中。但在非物質的心智交流層麵上,如心思情緒和興趣愛好等,也沒見有啥積極互動。根據戲裏有限的幾個細節鏡頭(如在隊長家掀窗簾偷窺老三,以自編的金魚飾物回饋等),似乎也就一對普通的異性朋友而已。如果不是後戲期間因為獲悉老三得了絕症而表示出積極的擔憂關懷之情,以及最後生離死別悲傷欲絕一幕相救,靜秋在親密度上的戲份實在幹枯無料,慘不忍睹,所以得分應在0.5以下。激情方麵,由於母訓警鍾長鳴,行為受到有效約束,故一直成不了老三激情小火的易燃“幹柴”,故得分應隻有0.2左右。至於承諾方麵,由於準床戲打綠燈OK獻處,隱含一生承諾,加上吃醋表現,故可得滿分1

綜合兩人得分,老三靜秋在愛情六麵體的定位分別為親密承諾激情(110.5)和(0.510.2)。可見,靜秋在程度上的表現低老三一大截,所以老三早逝後心靈上欠了一屁股情債而內疚不已;而老三的愛情生命雖純淨有加,但跟鐵達尼號式完美愛情故事相比還有一截距離,顯得浪漫不足,因此死而有憾。

最後一卦,是“正戲歪看”,敬請留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