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出世

1960年3月, 毛澤東批示,在工業戰線上要推廣“鞍鋼憲法”。數月後,草民“鞍缸憲法”豎空出世。
正文

1973-1978年之國家大事-教育大事-中學經曆

(2010-11-07 17:41:12) 下一個


回憶過去,從哪兒入手?俺想還是先從中學開始吧。

1973 年,鞍缸13 歲。那年秋天升入中學初一年級,之後經初二初三,高一高二,於1978 年秋18 歲時升讀大學。13 – 18 歲是人生青春期的主要階段。青春期的過程對人的一生的影響有多大,這是盡人皆知的事情。但是,青春期到底是個啥東西?這個問題就不見得那麽直觀易答了。但是,從心理行為學的角度看,所有十幾歲的青少年其思想,感受和行為都有一個最基本的驅動力,那就是不停地找尋各自的 “ 身份認同”,具體地說,就是圍繞著這樣一些問題不斷地問自己:

“ 我是誰?”
“ 這輩子我會去做什麽?”
“ 我能做什麽?”
“ 我是當領導的主兒,還是做跟班的料兒?”
“ 我會跟誰搭上關係?”
“ 我會有什麽樣的朋友?” 以及
“ 我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將會在哪裏?” 等等。

當然,這裏有個前提,就是這個社會當時給你提供了這樣一個允許你自由尋覓上述問題答案的大小開放環境。不幸的是,我們這一代出生在 1960 年的國人,並沒有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來容許咱們來自主地思考和尋找上述問題的答案。請看:


1973 – 1978
年之國家大事 - 教育大事中學經曆

1973 至 1978 年的中國是個多事之秋的國度,反映到校園裏就是 “三多” , 即政治運動多,全校大會多和校外活動多。茲以當年國事為背景和語境,按流水帳形式把記憶中的校事穿插其間,以紀念那個變幻莫測、令人回味無窮的忙亂時代。

1973 (初一班新生)
3 月,鄧小平重返政壇,出任副總理。 7 月,“交白卷” 的張鐵生被破格錄入大學,並被捧為“反潮流英雄”。8 月,中共 “十大” 結束,四人幫成贏家,極左路線及階級鬥爭仍是主流政綱。

9 月,鞍缸注冊入讀中學初一班。班級總數:15 個,大約每班 60 人。學校由革委會領導。工宣隊仍駐校輔助管理。紅衛兵組織仍存在,但已經不作為。

73-74 學年開設課程:語文(紅色文字),數學(憶苦代數),英語(革命 ABC ),地理(五湖四海),曆史(農民起義錄),音樂( 123 簡譜),體育(跑步田徑)。初期有過短暫重教時刻,如舉辦英語和書法競賽等。

12 月, 《人民日報》轉載《一個小學生的來信和日記摘抄》,樹立1961 年出生的同齡人黃帥為“反潮流闖將”,全國中小學掀“破師道尊嚴”“批判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回潮” 運動,所在中學的教學次序被打亂,從此進入多事之秋。

1974
(初一初二班)
1 月, 河南省發生 “馬振扶公社中學事件”: 一名中學生因外語考試交白卷,受老師批評後自殺身亡。通報後,引發全國性打壓和不公對待教師後果。此事與黃帥事件疊加發酵,導致所在中學也難逃一劫:音樂教師教課時被學生彈弓擊中,憤然棄課而去;老資格的英語教師課中被學生轟出教室;學校二把手曾低微地請求寄宿學生夜晚熄燈後安靜睡覺,等等。

同月,江青發表《林彪與孔孟之道》。 2 月,全國掀“批林批孔” 運動高潮。所在中學全校幾乎全麵棄教投入運動。學生開始學抄大字報,人人學唱“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壞東西” 一曲。從此,知道林彪“天馬行空,獨往獨來”,孔丘及弟子“四肢不勤,五穀不分”,一生“克己複禮” ,最終 “ 累累如喪家之狗” 。

6 月,批林批孔運動節外生枝,江青借外媒自譽 “激進派” ,在批孔基礎上再掀“評法反儒 ” 浪潮,不指名地把矛頭直指“溫和派”的黨內大儒周恩來。

8 月,《人民日報》載文評湘劇《園丁之歌》,指控該劇旨在否定無產階級教育革命。劇中一唱段 “ 沒有文化怎麽把革命來承擔?” 因“意有所指” ,惹禍“倒斃” 。

9 月,升讀初二班。同期,因缺乏合格正宗師資,本縣師範學校中專畢業生也被充實到所在中學的初中班甚至以後的高中班教學一線,以緩解入讀生驟增後所麵臨的師資緊張狀況。

同月,中央要求全國各地大中小學普遍開展“ 開門辦學”( 毛說:學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 。 由此各校原有教學計劃和學校秩序均被打亂,校外活動大增 。所在中學對此響應迅速,師生走出校門到近郊農村開展秋收支農活動。

74-75 學年開設課程:語文,數學(初等代數,平麵幾何),學農,學工,體育(體操)。

10 月,紅色經典電影《閃閃的紅星》全國公映。

12 月,全國各校掀學習 “朝陽農學院經驗” 浪潮,號召 破除幾千年來“三脫離” 的舊式教育製度,代之以革命的“三結合教學” 路線,把學校辦成無產階級專政的工具。

1975
(初二至初三班)
1 月,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召開,提出“四個現代化” 奮鬥目標,鄧出任第一副總理,四人幫組閣受挫。會後,周病重,國政由鄧實際主持。

2 月,全國開展學習無產階級專政理論運動。4 月,第二副總理張春橋發表長篇大論《論對資產階級的全麵專政》。接著, 所在中學掀學習“專政理論” 熱潮,以搞清“階級鬥爭” 和“全麵專政” 的概念及關係問題。

春季農忙時節,所在中學組織師生到近郊農村田間支援“春插” ,曆時一周。為配合此次支農活動,學校仿效戰時打仗做法,在現場收集編寫感人故事,結合宣傳材料,立馬刻寫蠟版,油印《支農快報》,及時反饋現場。

4 月,在校革委會辦公樓前的報欄上讀到一則消息:人民公敵蔣介石死了。

8 月,毛澤東評論說“《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麵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江青和姚文元利用毛的評論,在報刊上掀“評《水滸” 運動,影射“投降派”的周支持鄧的政治路線。

9 月,升讀初三。同月,教育部根據鄧的旨意,開始整頓全國教育亂局。此前不久,鄧說過“我們的文化教育也要整頓”,還說“現在相當多的學校學生不讀書,這也不符合毛澤東思想” 。

75-76 學年開設課程:語文,數學(平麵幾何,農業基礎知識(生物 + 實用農業技術),工業基礎知識(物理 + 化學 + 實用工業技術)。

本學年,按開門辦學要求,各班分批到所在中學的校辦工廠實習,內容包括在師傅指導下,學習製作乒乓球拍、教學用具部件如塑料滑輪等。此外,還到城內的罐頭廠勤工(水果剝皮)儉校。

9 月,第一次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在山西省昔陽縣召開。本次會議 是自1962 年7000 人大會以後各級領導幹部來得最多的一次重要會議。務實的鄧與玩虛的江在會前會中頻頻過招,場麵精彩經典。

10 月,所在中學在原南校門入口處的空地搭建臨時舞台,舉辦國慶文藝表演晚會。內容包括合唱,詩朗誦和舞蹈如舞劇《紅色娘子軍》片段之“逃出虎口” 和“常青指路” 等。

12 月,《人民日報》轉載北大清華批判組“梁效” 的文章:《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標誌著四人幫正式叫板鄧的教育路線,成為不點名批鄧的史稱“反擊右傾翻案風” 運動的組成部分之一。

“ 工業基礎知識” 課期末考試題目:運用所學力學杠杆原理,自製一竿吊秤。

1976 年(初三至高一班)
1 月1日,中央兩報一刊發表元旦社論《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強調毛的指示“階級鬥爭是綱,其餘都是目” 。不點名批鄧教育路線的電影《決裂》全國公映。 8 日,周恩來逝世。月底,華國鋒出任代總理。

同月,所在中學各班由所在班的共青團文藝委員教唱《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好》一曲。

2 月,中央下達指示,要求不點名地批判鄧的“修正主義” 政治綱領 - “ 以三項指示為綱” 。

3 月,全國掀點名式“批鄧和反擊右傾翻案風” 運動,聲勢浩大。

大約同期,所在中學開展“拒腐蝕,永不沾”活動,以配合全國反對資產階級思想腐蝕拉攏青少年一代的鬥爭。成果包括:開除受黃書《少女之心》毒害致亂搞男女關係的學生數人,以及組織大會批鬥以養金魚為手段腐蝕拉攏革命新一代的鎮內某“壞分子” 。

4 月 5 日,北京發生“天安門反革命事件” 。 7 日,中央政治局通過《中共中央關於華國鋒同誌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的決議》和《關於撤銷鄧小平黨內外一切職務的決議》。所在中學 師生大會表示支持中央的“兩項決議” 。

4 月,全國又掀大批資本主義傾向和大批資產階級法權的浪潮。所在城鎮一五年級小學生因向校方爆料家人自拓自種自留地,被縣府樹立為批判“資本主義傾向” 和“兒童團敢鬥還鄉團” 的典型人物,其事跡在中央電台播放,成為一時的當地名人。

又到春季農忙時節,深入深化開展開門辦學實踐活動。初三班學生赴城郊某生產隊與貧下中農實行 “ 三同” (同吃、同住、同勞動),兼同批鄧,曆時一周。返校不久,又赴遠郊茶場農場實行脫學全日采茶勞動,為期一周。

6 月,語文課學完階級鬥爭大課文《一塊銀元》,學校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組織課後活動,即請貧農到校訴舊社會的苦,到所在城鎮紅旗機械廠同工人一起思新社會的甜。最後自編故事,作文交差。

7 月 6 日,朱德逝世。28 日,唐山大地震,並引發全國性防震避震連鎖行動。所在城眾多居民在就近空地自搭地震棚“避災” 。所在中學老資格的地理課老師還在校園一山丘處,自建土法地震監測站,並由本屆學生輪流值班。

7 月份,所在中學響應縣府號召,組織學生勞力數次參加所在城河堤建設勞動。

8 月,《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抓住要害,深入批鄧》,要求深批鄧的“三株大毒草” :即《論全黨全國各項工作的總綱》、《關於加快工業發展的若幹問題》草稿和關於科學院工作的《匯報提綱》。

9 月 1 日,在本校升讀高一,共 7 個班。 76-77 學年開設課程:語文,數學(三角函數),物理(力學,電學),化學(無機部分),英語(小短文)。

開學時,高一(1 )至(4 )班學生離家到遠郊茶場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開門辦學活動(據說所在中學已購下茶場經營權),(5 )至(7 )班則留校本部就讀。教學安排:在茶場是上午聽課,下午勞動;在本部則全日聽課,間中輔以若幹校外勞動。至第二個學期,彼此對調輪回。在茶場開門辦學的勞動內容包括:與茶有關的農活及摘後加工處理,上山伐木運木;製磚燒窯;種菜施肥,輪流幫廚等等。

9 月9 日,毛澤東逝世。 18 日,所在中學師生到新成立的另一中學校園與全國同步參加毛澤東逝世追悼大會。當日天氣酷熱,烈日下身邊有同學中暑暈倒。之後,學校開展緬懷毛主席和誓言繼承其遺誌的大字報表態活動。

10 月4 日,四人幫喉舌“梁效” 發表大塊文章《永遠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針辦》。 6 日,王張江姚被隔離審查,四人幫時代宣告結束。 7 日,華國鋒非正式出任中共中央主席和軍委主席。 18 日,所在縣與全國同步,盛大集會慶祝粉碎四人幫的勝利。會後,所在中學師生匯同其他幹部群眾,在城裏舉行遊行慶祝活動。

大約同期,作為課外階級鬥爭活動,校方組織學生到城內原總工會舊址,參觀海關“反走私圖片及實物成果展” 。

11 月,與全國同步,學校深入開展揭批四人幫滔天罪行的鬥爭。此番揭批活動,不僅在校園搞,還延伸到開門辦學的 “三同” 掛勾生產隊 -  在那裏,學生和農民們一起集會,同揭批。

12 月,第二次農業學大寨會議在京召開。華國鋒提出要保衛和發展文化大革命的“勝利成果” ,還要求至 1980 年全國要有三分之一的縣建成大寨縣。

大概同期,所在中學在大禮堂舉辦文藝表演晚會。內容包括《長征組歌》合唱和諷刺批判江青“女皇夢” 及其“帽子工廠”的相聲節目等。

物理課期末考題:安裝日光燈。考試地點:校辦工廠。結果:人人及格。

1977 年(高一至高二班)
2 月,兩報一刊發表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即“兩個凡是”)的方針。

3 月,中央工作會議上,陳雲,王震等元老提議鄧複出,但未獲華同意。 4 月,鄧本人給中共中央寫信,對“兩個凡是” 提出異議,獲多數肯定。此舉開啟了中共解放思想的先河。

4 月,《人民日報》發表《中共中央關於學習〈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的決定》。所在中學全校開展學毛選第五卷活動,同桌因讀書筆記量大,獲學毛選積極分子稱號。

5 月,空軍到所在中學本年級選拔飛行員培養對象。經多次反複考核和淘汰,雖有幾位肌肉男數度出位,但最終無一人入選。

大約同期,所在城另一中學出事:倆鐵哥高二同學在一幽靜隱蔽處打賭呼叫“反動” 口號“打倒華國鋒" ,不料被第三者聽到並告發,呼叫者被收監並按“反革命” 論處。入獄勞教前還被押赴所在城各中學全校會場,成為批鬥對象。與其一同挨鬥的,是同期因流氓猥褻行為獲罪的所在中學茶場一名全職管理員。

6 月,十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通過了追認華出任中共主席,以及恢複鄧的領導職務的決議。本次全會成為中共曆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從此,所在中學開始重新關注傳統教學的價值體係。第一道舉措:對全體學生進行一次漢字程度的聽寫摸底測試。對高一班的考核內容是漢語一千字,由簡至繁。其中最難的大概是蕹菜的“蕹” 字。之後,有數學老師對上課中的本班學生搞突然襲擊,如要求當堂默寫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等等。

7 月,在茶場基地正在實踐開門辦學的高一班,有一男生被雷電擊中倒地休克,蘇醒後被送城內醫院治療。當晚,幾乎所有男同學因害怕都合鋪共眠。

8 月,全國高校招生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決定高校招生廢除文革期間的“免試入學法 ” ,改由“統一考試、擇優錄取” 的傳統辦法,標誌著中學教育的辦學風向標從此發生了180 度的大轉彎。

9 月,升讀高二班。全體高中班均集中在校本部上學就讀。校方首次要求全體教師使用普通話教學。同月,在高二班舉辦文革後首次全年級數學競賽活動。此外,恢複“三好學生” 稱號及評比活動,並加大讀書成績在考查學生入團資格時的權重比。

77-78 學年開設課程:語文,數學(三角函數,立體幾何),物理(電學,電磁學),化學(有機部分),政治(馬列哲學,政治經濟學)。

同月,縣府以所在城人民廣場為中心會場,各公社為分場,幾乎傾城召開規模空前的“寬嚴” 大會,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分子。會後有數名罪犯被立即執行死刑槍決。

10 月,校方對全體高二生進行語文和數理化摸底考試。之後,按考分高低選出約前六十名學生成立高考補習班,並由校方組織骨幹教師另行授課。此刻,所在中學“右派分子”老資格的化學和物理教師獲準摘帽,重返教業,並充實至高考補習班的師資。

10 月起,全國開始進入高考準備期。為解決恢複高考製度後第一次近 570 萬人的考卷急需用紙,中共中央決定調用印刷《毛選》第五卷的紙張,順利地解除了燃眉之急。

11 月,工宣隊撤出學校。稍後,紅衛兵組織也被撤銷。

12 月,所在中學補習班全體同學參加了由所在省主辦的高校入學考試,但無人達到重點大學錄取分數線。之後繼續留補習班學完高中課程,準備以應屆生資格參加翌年的全國統一考試。

1978 年(高二畢業班)
2 月,五屆人大第一次會議召開。會議提出要建設120 個大項目,其中有十大鋼鐵基地、九大有色金屬基地、十大油氣田等高指標。

3 月,全國科學大會召開。會議提出要在全國範圍內造就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億萬勞動者,要攀登科學技術高峰。大會製定了《1978 年至 1985 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綱要( 草案 ) 》。

4 月,全國全部右派分子摘帽。

5 月,《光明日報》刊登大塊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此文的政治態度:華要求中宣部 “ 不表態”“ 不卷入” ,汪則加以壓製,但鄧葉李陳等元老表示支持。

7 月,所在中學應屆高二學生參加本年度高校全國統一入學考試,有數人考取全國重點大學,多人考入外省及本省本科和專科學校。

中旬,全體高二學生到所在城人民路大戲院觀看畢業文藝表演。之後,畢業離校,各奔前程。


主要參考資料:

1. 網易版 1973 – 1978 年中國大事記
2. 網上版 1973 – 1978 年教育大事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