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特性來源
百合科沿階草屬植物麥冬 Ophiopogon Japonicus(Thunb.) Ker-Gawl.的幹燥
塊根。
植物形態
麥冬成品
根。
葉叢生於基部,狹線形,長10~30厘米,寬因品種不同粗細有異。花莖常低於葉叢,稍彎垂,花淡紫色總狀花序,花生於苞片下,每個苞片內1-2朵,
花期5~8月。果藍色。本品為
百合科植物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 的幹燥塊根。夏季采挖,洗淨,反複暴曬揉搓、堆置,至七八成幹,除去
須根,幹燥。
已被割掉塊莖的麥冬草植株
【性狀】本品呈紡錘形,兩端略尖,長1.5~3cm,直徑0.3~0.6cm。
表麵黃白色或淡黃白,有細縱紋。質柔韌,斷麵黃白色,半透明,中柱細小。氣微香,味甘、微苦。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微寒。歸心、肺、
胃經。
【功能與主治】
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於肺燥幹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
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
麥冬:為百合科植物麥冬的塊根,臨床常用品有去心與不去心之分,去心之說最早見於陶弘景《名醫別錄》,謂麥冬如不去心可令人心煩。然後世醫家反對者眾多,如
吳鞠通每用麥冬則注明不去心,謂麥冬有心可以心入心,直清
心經之熱。筆者認為似無爭論之必要,由於中國各地用藥習慣不同,可入鄉隨俗,不必苛求。如欲用其入心清熱,可用朱砂拌之,稱為辰麥冬。
清養肺胃之陰多去心用,
滋陰清心多連心用。
用法用量
【貯藏】置陰涼幹燥處,防潮。
【繁殖與栽培】
一般采用分株法繁殖,於4月
上旬將母株挖起,切開塊根後分植。也可播種育苗,於10月果熟時收下即播,約50天左右可出
植物模式圖
苗,出苗率通常達80%。 l~2年培育成大苗後即可用作地被栽培。播種苗長勢好,整齊繁茂。
麥冬抗性強,既可生長在陽光下,也可在陰處生長,在陰濕處生長葉麵有光澤。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但亦能耐瘠薄的土壤。在種植早期應增施
肥料,可加快其生長,盡早覆蓋地麵。
【特色與
用途】
單植株麥冬
麥冬類植物,四季常綠,
生態適應性廣,陰處陽地均能生長良好,繁殖又容易,是理想的觀葉地麵覆蓋植物。
【英文名】 RADIX OPHIOPOGONIS
【
別名】麥門冬、沿階草
醫學特性
處方名
麥門冬、麥冬、杭麥冬、浙麥冬、
寸冬、寸麥冬、炙麥冬、朱麥冬、朱寸冬、辰麥冬、辰寸冬、鮮麥冬、朱砂拌麥門冬等 處方中寫麥門冬、麥冬、寸冬指生麥冬。為原藥材去
雜質,洗淨曬幹入藥者。 炙麥冬為淨麥冬用
文火炒至微黃入藥者。減緩寒涼,養陰而不膩胃。 朱麥冬又名朱寸冬、辰麥冬、辰寸冬。為淨麥冬噴水少許微潤,將朱砂細粉撒布均勻,使朱砂粉與麥冬粘連一塊而入藥者。偏於鎮驚安神。 鮮麥冬為其鮮品洗淨入藥者。
商品名
浙麥冬:又名杭麥冬、
筧麥冬。為產於
浙江杭州筧橋一帶者,後泛指產於浙江者。
品質最優,為
地道藥材。主產於浙江
餘姚、杭州、
慈溪、蕭山等地。
川麥冬:主產於四川
綿陽地區,以
涪江衝積平原所產麥冬為佳品,又稱
涪江麥冬,銷全國並有出口。
連心麥冬:不抽去心者。 去心麥冬:為抽去心者。 均以個大、肥壯、半透明、質柔、色黃白、有香氣、嚼之發粘、幹燥無須根者為佳。
來源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麥冬(沿階草)Ophiopogon japonicus (T.f) Ker-Gawl.的幹燥塊根。夏季采挖,洗淨,反複暴曬、堆置,至七八成幹,除去須根,幹燥。
製法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軋扁,幹燥。
性狀
本品呈紡錘形,兩端略尖,長1.5~3cm,直徑0.3~0.6cm。表麵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細縱紋。質柔韌,斷麵黃白色,半透明,中柱細小。氣微香,味甘、微苦。
鑒別
(1) 本品橫切麵:表皮
細胞 1列,根被為3~5列木化細胞。
皮層寬廣,散有含草酸鈣針晶束的黏液細胞,有的針晶直徑至10μm;
內皮層細胞壁均勻增厚,木化,有
通道細胞,外側為 1列
石細胞,其內壁及側壁增厚,紋孔細密。中柱較小,
韌皮部束16~22個,各位於
木質部束的星角間,木質部由
導管、管胞、
木纖維以及內側的木化細胞連結成環層。髓小,
薄壁細胞類圓形。
(2) 取本品的薄片,置紫外光燈(365nm) 下觀察,顯淺藍色熒光。
中藥配伍
1、配元參, 一清一滋,
金水相生,養陰潤肺,生津止渴,用治
小兒陰傷咳嗽,不食,苔花剝者有效。2、配
半夏,止咳降逆,生津益胃之功悉具,宜於肺胃陰傷,氣火上炎,咳吐涎沫咽幹而渴等症。3、配
五味子,
酸甘化陰,守陰所以留陽,陽留汗自止。功能養陰斂汗,用治陰
虛汗多,心悸,肺虛久咳,少痰或痰粘不爽等。4、配
沙參,肺胃同治,具有清肺涼胃,養陰生津之良好效用,用於
陰虛肺燥或熱傷肺陰所致的幹咳少痰,
咽喉幹燥等症。 5、配
粳米,適用於熱病之後,或慢性病中出現的胃中氣陰兩傷證,具有較緩和的清補作用。 6、配烏梅,酸甘化陰,生津止渴效力顯著,外感所致的肺胃津傷渴甚或內傷而見的
胃熱津傷消渴,均可選用。又烏梅能澀腸固脫而止利,合麥冬救陰以潤燥,對於久瀉久利,
大腸津脫,虛火上炎之喜唾,喉幹難忍,引飲無度者,尤為適合。
藥性說明
本品甘寒清潤,善清心肺之熱而養陰除煩,兼可清潤胃腸而止渴潤燥。抗實驗性
心律失常、增加冠脈流量
功效
1.養陰清熱 治療
陰虛內熱或熱病病傷津、心煩口渴。
2.潤肺止咳 治療
燥熱傷肺所致的咳嗽、痰稠、氣逆。
用途
1,清心除煩:適於內熱擾心之證。 a.溫病邪熱入營,身熱夜甚,煩躁不安。 b.熱傷氣陰,心煩口渴,汗出體倦者。 c.心陰不足,心煩不眠,舌紅少苔者。 2,養陰潤肺:主治陰虛肺燥,幹咳、燥咳,
勞熱咳血等證。 3,益胃生津:善治胃陰不足,舌幹口渴,納呆不饑等證。此外,還可用治陰虛腸燥,大便秘結者。
功能主治
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於肺燥幹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 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
治肺燥幹咳,吐血,咯血,
肺痿,
肺癰,虛勞煩熱,消渴,熱病津傷,咽幹口燥,便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 6~12g。或入丸、散。清養肺胃之陰多去心用,滋陰清心多連心用。
臨床應用
治療
百日咳:麥冬、
天冬各20g,鮮竹葉10g,百合15g。水煎服。(〈新編
常用中草藥手冊〉第78頁)。 1.陰虛燥咳、咯血等:麥冬、天冬、
川貝各9g,沙參、
生地各15g,水煎服。 2.熱病心煩不安:麥冬、
梔子、竹葉各9g,生地15g,
蓮子心6g,水煎服。 3.糖尿病:
黨參、麥冬、
知母各9g,竹葉、
天花粉各15g,生地12g,
葛根,獲神各6g,五味子、
甘草各3g,水煎服。 4.萎縮性胃炎:黨參、麥冬、沙參、
玉竹、天花粉各9g,烏梅、知母、甘草各6g,水煎服。 5.陰虛內熱、津少口渴 :麥冬、石斛各9g,玉竹、生地各12g,水煎服。
注意事項
凡
脾胃虛寒泄瀉,胃有
痰飲濕濁及暴感
風寒咳嗽者均忌服。①《本草經集注》:“
地黃、車前為之使。惡款冬、苦瓠。畏
苦參、青蘘。”②《藥性論》:“惡苦芺[音ǎo] 。畏
木耳。”③《
綱目》:“氣弱
胃寒者必不可餌。” 1、麥冬臨床使用安全性好,動物亞急性毒性實驗證明該藥毒性很小。 2、有報道服用麥冬引起過敏表現為惡心、嘔吐、心慌、煩躁、全身紅斑、瘙癢。 3、麥冬性寒質潤,
滋陰潤燥作用較好,適用於有陰虛內熱、幹咳津虧之象的病證,不宜用於
脾虛運化失職引起的水濕、寒濕、痰濁及
氣虛明顯的病證。臨床將麥冬當作補品補益虛損應注意辨證,用之不當會生濕生痰,出現
痰多口淡、胃口欠佳等不良反應。
性味歸經
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
貯藏
置陰涼幹燥處,防潮。
摘錄
《
中國藥典》
來源考證
出自《
神農本草經》①《吳普本草》:“麥門冬,生山穀肥地,葉如韭,肥澤叢主,采無時。實青黃。”②《
別錄》:“麥門冬,葉如韭,冬夏長生,生函穀川穀及堤阪肥土石間久廢處。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陰幹。”③
陶弘景:“函穀即秦關,而麥門冬異於羊韭之名矣,處處有,以四月采。冬 月作實如青珠,根似穬麥,故謂麥門冬,以肥大者為好。”④ 《本草拾遺》:“麥門冬,出
江寧,小潤;出
新安,大白。其大者苗如鹿蔥,小者如韭菜。大小有四種,功用相似,其子圓碧。”⑤《
本草圖經》:“麥門冬,今所在有之。
葉青似莎草,長及尺餘,四季不雕,根黃白色,有須根,作連珠形,四月開淡紅花,如紅蓼花,實碧而圓如珠。”⑥《綱目》:“麥門冬,古人惟用野生者,後世所用多是種蒔而成。其法四月初采根,於黑壤肥沙地栽之,每年六月、九月、十一月三次上糞及芸灌,夏至前一日取根洗曬收之。其子亦可種,但成遲爾。浙中來者甚良,其葉似韭而多縱文,且堅韌為異。”⑦《
增訂偽藥條辨》:“按麥門冬,出杭州筧橋者,色白有神,體軟性糯,細長皮光潔,心細味甜為最佳。
安徽寧國、七寶,浙江餘姚出者,名花園子,肥短體重,心粗,色
白帶黃,略次,近時市用,以此種最多。四川出者,色呆白短實,質重性粳,亦次。
湖南衡州、耒陽縣等處亦出,名采陽子,中勻,形似川子,亦不道地。大者曰提青,中者曰青提,小者曰蘇大、曰超級大等名目,以枝頭分大小耳。”
植物特性
概述
單植株麥冬
別名麥門冬。
為百合科沿階草屬植物麥冬(Ophitopogin japonicum (L.f)Ker.-Gawl.)以塊根入藥。性味功能:甘、微苦、涼、滋陰生津、潤肺止咳、清心除煩。主治熱病傷津、心煩、口渴、咽幹
肺熱、咳嗽、
肺結核。主產於四川、浙江。沿階草除東北外,大部分省區都有分布;麥冬分布於
江西、安徽、浙江、
福建、四川、貴州、
雲南、廣西等地。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成叢生長,高30厘米左右。葉叢生,細長,深綠色,形如韭菜。花莖自葉叢中生出,花小,淡紫色,形成總狀花序。果為
漿果,圓球形,成熟後為深綠色或黑藍色。
根莖短,有多數須根,在部分須根的中部或尖端常膨大成紡錘形的
肉質塊根,即藥用的麥 冬。
即將成熟的麥冬
生長特性
喜溫暖和
濕潤氣候,四川、浙江兩省麥冬主產區年
平均氣溫都在16~17℃之間,年
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稍耐寒,冬季-10℃的
低溫植株不會受
凍害,但生長發育受到抑製,影響塊根生長,在常年氣溫較低的山區或
華北地區,雖亦能生長良好,但塊根較小而少。宜稍蔭蔽,在強烈陽光下,葉片發黃,對生長發育不利。但過於蔭蔽,易引起地上部分徒長,對生長發育也不利。幹旱和澇窪積水對麥冬生長發育都有顯著的不良影響。宜
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上和沙質
壤土,過沙和過黏的土壤,均不適於栽培麥冬。忌連作3年及三年以上,需隔3~4年才能再種。
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前作為大頭菜、白菜、
棉花、蘿卜、苕子等,前作收獲後將土地耕翻23~26厘米以上,通常要求犁3遍,耕4遍,使土壤疏鬆細碎,以利
根係生長。然後整平地麵,作畦130-160厘米寬,溝寬33厘米左右。整地時施
基肥,每公頃用於糞37500-45000千克。
2.繁殖方法
用分株繁殖。每一母株可分種苗3~6株。
(1)種苗的準備
各地麥冬栽培品種較多,據調查了解發展的四川
三台麥冬品種,抗病性強,產量高。各地可選用優良品種。麥冬收獲時,將割去塊根的苗,選健壯者留作種用。用刀切去
根狀莖下部和須根,保留上部莖節部分以葉片不散開為準,其橫切麵呈現白色放射狀花紋(俗稱
菊花心),根狀莖不宜保留過長,否則裁後會發生兩重莖節(俗稱高腳苗),生長的塊根較少,
產量低。根狀莖切除後,將合格的苗子整理齊,用稻草或其它繩子將其紮成直徑為20cm左右的小捆,將捆好的種苗的莖基部分浸入清水中,浸泡2~3min,使其吸水飽和,然後豎立排列在陰涼潮濕處事先整好的鬆土上,周圍覆土保護,以備栽植。若溫度過高(超過30℃),應每天或每隔一天給土壤澆水一次,以免發熱或幹燥,澆水時不要把水澆到麥冬種苗葉片上。浙江認為葉片過長,會消耗種苗
水分,操作也不方便,因此,將上部葉片截除,隻留5-6厘米長,根全部切除。
普通收獲1公頃麥冬,可供3~4公頃地作種苗。種苗準備好後,應隨即栽植,若不能立即栽植,應將種苗捆好把下部在水中浸濕,並用少許
泥土包圍,每日噴少許水,可保留數日。
(2)栽植
四川麥冬適宜的栽植時期在3月下旬到四月上旬,浙江則在5~6月初栽植。四川麥冬栽植時,先按
行距10~13厘米開溝,深5~6厘米左右,在溝內每隔6-8厘米,放種苗2~4株,垂直放於溝中,然後將土填滿淺溝,用扁鋤推壓或用腳踩,將種苗兩側的覆土壓緊。裁後立即灌透水一次,每公頃約需種苗10500千克。浙江麥冬栽種,先用種刀切開土壤開溝,二年收獲的行珠距20厘米*16厘米,3年收獲的,行
株距26~33厘米*20~23厘米,每穴栽苗8~9株,同一叢苗基部要整齊,垂直入土,然後將上壓實,深約4厘米左右。
3.間作
在麥冬主產區,廣大藥農習慣在麥冬地裏間作,不僅能增加收入,而且有利於麥冬生長,進行間作可以減少烈日直射。四川產區夏、秋兩季一般多套種兩季
玉米(每6行麥冬套種一行玉米),冬季間種大蒜等。
4.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麥冬植株矮小,如不經常除草,則
雜草滋生,妨礙麥冬的生長。栽後半月就應除草一次,5~10月雜草容易滋生,每月需除草1~2次,入冬以後,雜草少,可減少除草次數,除草時結合進行中耕(鋤鬆表麵土壤)。
(2)追肥
麥冬的
生長期較長,需肥較多,除施足基肥外,還應根據麥冬的生長情況,及時追肥。一般追肥3次以上,第一次在7月
中旬。每公頃施豬糞尿30000~37500千克,
腐熟餅肥750~1500千克。第二次在8月上旬,每公頃施豬糞尿37500~45000千克,腐熟餅肥750~1500千克,
草木灰1500-2250千克。第三次在11月初,每公頃施豬糞尿30000~37500千克,腐熟餅肥750幹克。追肥時
氮肥不宜過多,以免引起地上部分徒長。浙江產區,除基肥外,栽植時在穴中施些
過磷酸鈣,混拌在土中,以提高產量。裁後半月麥冬返青時,每公頃施11250千克清水類,過磷酸鈣112.5千克,7月份每公頃再施
人糞尿18750千克,加過磷酸鈣195千克。春秋兩季是塊根膨大和根莖伸長增多時期,同時分率旺盛,此時應重施磷、
鉀肥,故於每年3月份和9月份分別進行追肥,先淺鬆表土,每公頃施過磷酸鈣或腐熟餅肥750~1500千克,再施人糞尿18750~22500千克,在11月每公頃再施草木灰2250~3000千克,以利植株的生長與越冬。
(3)灌溉
麥冬宜稍濕潤的
土壤環境,需水分較多,除栽植後應及時灌水(定根水)浸潤田土,促進
幼苗迅速發出新報外,5月上旬,天氣旱熱,
土壤水分蒸發快,亦應及時灌水,如遇冬春幹旱,則應在2月上旬前灌水1~2次,以促進根塊生長。
病蟲害
(1)黑斑病
病原菌是
真菌中一種半知菌,發病初期葉尖變黃並向下蔓延,產生青、白不同顏色的水浸狀病斑,後期葉片全部變黃枯死。
防治方法:①選用無病種苗,栽前用1:1:用倍
波爾多液,或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苗5分鍾。②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排除積水。③大田發病期可割去病葉,噴1:1:100倍波爾多液,每隔10~14天1次,連續3~4次。
(2)
根結線蟲病
病原是
圓形動物門線蟲綱的一種根結線蟲。主要危害根部,造成癭瘤,使結麥冬的須根縮短,到後期根表麵變粗糙,開裂,呈紅褐色。剖開膨大部分,可見大量乳白色發亮的球狀物,即為其雌性成蟲。
防治方法:①實行輪作,有條件的地方可水旱輪作,避免與烤煙、紫雲英、
豆角、芋頭、
紅薯、瓜類、羅漢果、
白術、
丹參、顛茄等
作物輪作,最好與
禾本科作物輪作。②選用無病種苗,剪淨老根。③選用抗病品種,如大葉麥冬、沿階草、四川遂寧麥冬。④土壤處理,可以防治。
(3)
蠐螬、非洲螻蛄、金針蟲、
地老虎等,參見
人參病蟲害及其防治部分。
采收加工
麥冬采收
四川麥冬栽種後,第二年4月即可收獲。選晴天,用鋤或犁耕翻23-26厘米,將麥冬全株翻出土麵,然後抖落根部泥土,用刀切下塊根和須根,分別放入籮筐中,置於流水中,用腳踩淘洗,洗淨
泥沙,運回加工。浙江麥冬則在栽後第三年或第四年收獲,方法同四川麥冬產區相似。
四川麥冬的加工,是將洗淨的根放在曬席上或曬場上暴曬,曬幹水汽後,用雙手輕搓(不要搓破表皮),搓後又曬,曬後又搓,反複5~6次,直到除去須根為止。等到幹燥後,用篩子或風車除去折斷的須根和雜質,選出塊根即可出售。一般每公頃產
幹貨1500~2250千克,而近年來采用遂寧麥冬品種栽培,每公頃產可達3000~3750千克。
麥冬淘洗
浙江麥冬加工,是將洗淨的塊根放在曬具上晾曬3-5天後,須根由軟到硬逐漸幹燥,放籮筐內悶放2-3天,然後再翻曬3~5天,此時要一堆一堆曬,且需經常翻動,以利於燥均勻。此後再悶3~4天,再曬3~5天,這樣連續反複3~4次,塊根幹燥度達70%,即可剪去須根再曬至幹燥。在天氣不好時,采用40~50℃微火烘幹,先烘15~20小時後,拿下來放幾天再烘至幹燥。
幹燥的麥冬用木箱或麻袋包裝貯運。宜放幹燥處,防潮濕和蟲蛀。
栽培加工
〖植物/動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須根中端或先端常膨大成肉質塊根。地下莖匍匐,細長;地上莖直立,粗短。葉叢生,狹線形,具3--7脈。總狀花序,有花8--10餘朵。每1--2朵生於苞片腋內,下垂;花被片6,白色或淡紫色;雄蕊6,花絲極短,花藥三角狀披針形;子房半下位,3室。果實漿果狀。花期5--8月份,果期7--9月份。分布於河北省、河南省、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灣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省、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等地。生於山坡草叢中或林下陰濕地;浙江省、四川省、廣西省廣為栽培。
〖藥材產地〗
主產於浙江省、四川省;廣西省、貴州省、雲南省、安徽省、湖北省、福建省等地亦產。商品大多為栽培品,浙江省產的為杭菱冬,四川省產的為川麥冬。銷全國,並出口。
〖栽培〗
喜溫濕環境,怕高溫,不耐旱;宜於土質疏鬆、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微堿性砂質壤土種植。用分株繁殖,於4月份上旬選擇已割取塊根而剩下的株叢作種苗,剪去部分葉尖及老根莖,敲鬆基部後分成單株,剪除殘留須根,切去根莖下部莖節,留下l厘米長的根莖,以斷麵現出白心 (俗稱菊花心) ,葉片不致散開為度。栽前浸入水中使之吸足水分,按株行距17厘米×28厘米穴栽,每穴10--12株,深約5厘米;也有用大叢栽種法 (老法) ,每穴2--4苗叢,每叢約30株。前者有利早分蘖,多分蘖,產量高,種植二足年即可收獲。為適當蔭蔽,田間可間作玉米等。生長期應注意鬆土除草與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栽後返青時,以稀人畜糞水追施,8月份以後塊根逐漸形成,秋、冬季應重施磷、鉀肥,以增強保溫抗寒能力。病害黑斑病,可用波爾多液1:1:80--100浸種苗或田間噴霧;蟲害主要為蠐螬、螻蛄,用90%晶體敵百蟲200倍液噴殺或製成毒餌誘殺。栽培研究進展:略
〖采收加工〗
杭麥冬於栽培後第三年小滿至夏至采挖,洗淨塊根,晾曬3--5天,置筐內問放2--3天,然後再曬3--5天,如此悶、曬3--4次,至塊根幹燥度達70%,剪去須根曬幹。川麥冬於栽培後第二年清明至穀雨采挖,將洗淨的塊根曝曬後,用手輕搓,再曬,反複5--6次,直至除去須根為止。
〖藥材炮製〗
1.麥冬 將原藥除去雜質及變色發油的,快洗潤軟,用機械軋扁或用木尺手工敲扁,幹燥,篩去灰屑。
2.朱麥冬 取淨麥冬,噴水少許,悶潤,加朱砂細粉,拌勻,取出,晾幹。每100公斤麥冬,用朱砂粉2公斤。炮製研究進展:略
〖藥材貯藏〗
置於陰涼通風幹燥處,大量時貯存於冷庫;炮製品貯於幹燥容器中,防潮、防黴,防變色泛油。
藥材鑒別
性狀鑒別
(1)麥冬 (浙麥冬) 塊根紡錘形,長1.5-3.5cm,中部直徑3-7mm。表麵土黃色或黃白色,有較深的不規則細縱紋,有時一端有細小中柱外露。質韌,斷麵類白色,中央有細小圓形中柱,新鮮時可抽出。氣微香,味微甘、澀,嚼之微有粘性。 川麥冬 塊根較短小,表麵乳白色。質較堅硬,香氣小,味淡,少粘性。
(2)沿介草 塊根紡錘形,長0.8-2cm,中部直徑2-4mm。表麵有細縱紋。斷麵黃白色,中柱細小。味淡。 以肥大、淡黃白色、半透明、質柔、嚼之有粘性者為佳。
顯微鑒別
塊根黃切麵 (1)麥冬 表皮細胞
長方形或多角形,有的
細胞分化成根毛狀;根被2-5列細胞,類方形、類長方形或多角形,有的具縱長紋孔。皮層寬廣,
外皮層細胞外壁及側壁微木化,有的分泌細胞含
黃色油狀物;含草酸鈣針晶束的粘液細胞類圓形,含草酸鈣柱晶束的粘液細胞顯著小於一般細胞;內皮層外側為1-2列石細胞,長多角形或類多角形,內壁及側壁增厚;內皮層細胞類方形或類長方形,壁全麵增厚,木化,通道細胞壁薄,非木化。中柱約占1/5-1/8;
中柱鞘1-2列細胞;韌皮部束15-24個,與木質部交替排列;木質部內側由木化細胞相連接。髓部細胞非木化。
(2)沿階草 表皮細胞1列,扁平。皮層中含針晶束細胞,偶見含柱晶束細胞,柱晶長50-60μm;石細胞1-2列,內壁及側壁增厚,如為2列石細胞,其內列細胞壁全麵增厚。中柱占1/8-1/12;韌皮部束5-10個;髓部細胞壁木化。
粉末特征 (1)麥冬 黃白色。 ① 外皮層
細胞表麵觀類方形或類長方形,長44-185μm,寬37-135μm,壁厚3-5μm,其間散有分泌細胞;分泌細胞類圓形或長圓形,長66-125μm,直徑37-73μm,壁稍厚,有的含淡黃色分泌物。
②
草酸鈣針晶散在或成束存在於粘液細胞中,針晶長21-78μm,直徑約至3μm;另有柱狀外地晶,長51-118μm,直徑5-9μm,兩端斜尖,易斷碎。
③ 石細胞常與內皮層細胞上下層相疊。表麵觀類方形或類多角形,長32-196μm,直徑22-94μm,壁厚4-16μm,有的一邊菲薄,紋孔密,短縫狀或扁圓形,孔溝較粗。
④ 內皮層細胞表麵觀長方形或長條形,直徑22-49μm,長54-250μm,壁厚4-7μm,紋孔較密,孔溝短。
⑤ 木纖維細長,末端傾斜,直徑14-36μm,壁稍厚,微木化,紋孔斜裂縫狀或相交十字形、人字形。此外,有網紋管胞。
(2)沿階草 黃色。 外皮層細胞類長方形,長66-151μm,寬33-115μm,壁厚1.5-2.5μm;草酸鈣針晶長36-73μm,直徑1.5-3μm,柱狀針晶直徑約5μm;石細胞長62-180μm,直徑25-52μm,壁厚4-9μm。
藥物應用鑒別
天冬與麥冬功能滋陰清肺,均可用於燥咳,咯血,陰傷口渴,腸燥便秘之症。但天冬大寒,清火潤燥力較麥冬大,且滋腎陰;而麥冬微寒,滋陰潤燥之力較天冬為差,然其滋膩之性較小,兼清心除煩益胃生津。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的薄片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淺藍色熒光。
(2)取本品2g,剪碎,加三氯甲烷一甲醇(7:3)混合溶液20ml,浸泡3小時,超聲處理30分鍾,放冷,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三氯甲烷0. 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麥冬對照藥材2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6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F254薄層板上,以甲苯-甲醇-冰醋酸(80:5: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品質標誌
《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規定:本品采用冷浸法測定,水浸出物不得少於60.0%。含水分不得過18.0%。總灰分不得過5.0%。含麥冬總皂苷以魯斯可皂苷元(C27H4204)計,不得少於0.12%,本品按幹燥品計算。
商品規格 商品分浙麥冬和川麥冬。
(1)浙麥冬 紡錘形,半透明,表麵黃白色;質柔韌,斷麵牙白色,有
木質心。味微甜,嚼之有粘性。
一等:每50g150粒以內,無須根。
二等:每50g280粒以內,餘同一等。
三等:每50g280粒以外,最小不低於麥粒大,無須根,油粒、爛頭不超過10%。
(2)川麥冬 紡錘形,半透明,表麵淡白色;斷麵牙白色,木質心細軟。味微甜,嚼之少粘性。
一等:每50g190粒以內,無須根。
二等:每50g300粒以內,餘同一等。
三等:每50g300粒以外,最小不低於麥粒大,間有烏花、油粒不超過10%,餘同一等。
出口商品按
浙江省的標準分為四等。
一等:色
黃亮,顆粒均勻,肥壯,長2.54cm以上。
二等:顆粒較小,長約2.54cm。
三等:色較著,顆粒大小不勻而瘦,長2.54cm以下。
四等:色差粒瘦,長短不一,多在2.54cm以下。
相關記載
1、《神農本草經》: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
2、《
名醫別錄》:療身重目黃,心下支滿,虛勞客熱,口幹煩渴,止嘔吐,愈痿蹶,強陰益精,消穀調中,保神,定肺氣,安
五髒,令人肥健。
3、《藥性論》:治熱毒,止煩渴,主大水麵目肢節浮腫,下水。治肺痿吐膿,主泄精。
4、《
本草拾遺》:治寒熱體勞,下痰飲。
5、《
日華子本草》:治五勞七傷,安魂定魄,時疾熱狂,頭痛,止嗽。
6、《
本草衍義》:治心肺虛熱。
7、《珍珠囊》:治肺中
伏火,生脈保神。
8、《
醫學啟源》:《主治秘訣》雲,治經枯乳汁不下。
9、《用藥心法》:補心氣不足及治血妄行。
10、《南京民間藥草》:治婦女濕淋。
11、《福建民間草藥》:能清心益肝,利尿解熱,治小便淋閉,小兒肝熱。
12、《安徽藥材》:治
咽喉腫痛。
13、《
本草匯言》:麥門冬,清心潤肺之藥也。主心氣不足,驚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失守;或肺熱肺燥,咳聲連發,肺痿葉焦,短
氣虛喘,火伏肺中,咯血咳血;或虛勞客熱,
津液幹少;或脾胃燥涸,虛秘便難;此皆心肺腎脾元虛火鬱之證也。然而味甘氣平,能益肺金,味苦性寒,能降
心火,體潤質補,能養腎髓,專治勞損虛熱之功居多。如前古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等疾,則屬勞損明矣。
14、《
藥品化義》:麥冬,潤肺,清肺,蓋肺苦氣上逆,潤之清之,肺氣得保,若咳嗽連聲,若客熱虛勞,若煩渴,若足痿,皆屬肺熱,無不悉愈。同生地,令心肺清則氣順,結氣自釋,治虛人元氣不運,胸腹虛氣痞滿,及女人經水枯,乳不下,皆宜用之。同
黃芩,扶金製木,治臌脹浮腫。同山梔,清金利水,治支滿
黃疸。又同
小荷錢,清養膽腑,以佐少陽生氣。入固本丸,以滋陰血,使心火下降,腎水上升,
心腎相交之義。
15、《
本草新編》:麥門冬,瀉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熱邪,補心氣之勞傷,止血家之嘔吐,益精強陰,解煩止渴,美顏色,悅肌膚,退虛熱,解肺燥,定咳嗽,真可持之為君而又可借之為臣使也。但世人未知麥冬之妙用,往往少用之而不能成功為可惜也。不知麥冬必須多用,力量始大,蓋火伏於肺中,爍幹內液,不用麥冬之多,則火不能製矣;熱熾於胃中,熬盡其陰,不用麥冬之多,則火不能息矣。更有
膀胱之火,上逆於心胸,小便點滴不能出,人以為小便火閉,由於膀胱之熱也,用通水之藥不效,用
降火之劑不效,此又何用乎?蓋膀胱之氣,必得上焦清肅之令行,而火乃下降,而水乃下通。夫上焦清肅之令稟於肺也,肺氣熱,則肺清肅之令不行,而膀胱火閉,水亦閉矣。故欲通膀胱者,必須清肺金之氣,清肺之藥甚多,皆有損無益,終不若麥冬清中有補,能瀉膀胱之火,而又不損膀胱之氣,然而少用之,亦不能成功,蓋麥冬氣味平寒,必多用之而始有濟也。
16、《
本經疏證》:麥門冬,其味甘中帶苦,又合從胃至心之妙,是以胃得之而能輸精上行,肺得之而能敷布四髒,灑
陳五腑,結氣自爾消熔,脈絡自爾聯續,飲食得為肌膚,穀神旺而氣隨之充也。香岩葉氏曰,知饑不能食,胃陰傷也。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乃安,所製益胃陰方,遂與仲景甘藥調之之義合。《
傷寒論》、《金匱要略》用麥門冬者五方,惟
薯蕷丸藥味多,無以見其功外,於
炙甘草湯,可以見其陽中陰虛,脈道泣澀;於
竹葉石膏湯,可以見其胃火尚盛,穀神未旺;於麥門冬湯,可以見其氣因火逆;於溫經湯,可以見其因下焦之實,成上焦之虛。雖然,下焦實證,非見手掌煩熱,唇口幹燥,不可用也;上氣因於風,因於痰,不因於火,咽喉利者,不可用也;虛羸氣少,不氣逆欲吐,反下利者,不可用也;脈非結代,微而欲絕者,不可用也。蓋麥門冬之功,在提曳胃家陰精,潤澤心肺,以通脈道,以下逆氣,以除煩熱,若非上焦之證,則與之斷不相宜。
17、《
本草正義》:麥冬,其味大甘,膏脂濃鬱,故專補胃陰,滋津液,本是甘藥補益之
上品。凡胃火偏盛,陰液漸枯,及熱病傷陰,病後虛羸,津液未複,或炎暑燥津,短氣倦怠,
秋燥逼人,肺
胃液耗等證,麥冬寒潤,補陰解渴,皆為必用之藥。但偏於陰寒,則惟熱熾液枯者,最為恰當,而脾胃虛寒,清陽不振者,亦非陰柔之品所能助其發育生長。況複膏澤厚膩,苟脾運不旺,反以礙其轉輸而有餘,而濕阻痰凝,寒飲停滯者,固無論矣。《
本經》、《別錄》主治,多就養胃一層立論,必當識得此旨,方能洞達此中利弊。不然者,拘執傷飽支滿,身重目黃等說,一概亂投,自謂此亦古人精義所在,豈不益增其困?《別錄》又以麥冬主痿蹶者,正是《內經》
治痿獨取陽明之意。胃主
肌肉,而陽明之經,又自足而上,陽明經熱,則經脈弛緩而不收,胃液幹枯,則絡脈失潤而不利,補胃之津,而養陽明之液,是為治痿起廢之本。但亦有濕流關節,而足廢不用者,則宜先理其濕,又與滋潤一法,遙遙相對,不知辨別,其誤尤大。《別錄》又謂其定肺氣,而後人遂以麥冬為補肺主藥,蓋以肺家有火,則滋胃之陰以生肺金,亦是正法,參麥散一方,固為養胃保肺無上妙品。然
肺為貯痰之器,幹燥者少,濕濁者多,設使痰氣未清,而即投粘膩,其害已不可勝言,而麥冬又滋膩隊中之上將,或更以沙參、玉竹、二母等柔潤甘寒之物輔之,則盤踞不行,辟為窟宅,而清肅之肺金,遂為痰飲之淵藪矣。麥冬本為補益胃津之專品,乃今人多以為補肺之藥,雖曰補
土生金,無甚悖謬,究其之所以專主者,固在胃而不在肺,
寇宗奭謂治肺熱,亦就肺家有火者言之,柔潤滋液,以療肺熱葉焦,亦無不可,《日華》謂主肺痿,固亦以肺火熾盛者言之也。然又繼之曰吐膿,則係肺癰矣。究之肺痿、肺癰,一虛一實,虛者幹痿,實者痰火。麥冬潤而且膩,可以治火燥之痿,不可治痰塞之癰,且肺癰為痰濁與氣火交結,咯吐臭穢,或多膿血,宜清宜降,萬無投以滋膩之理。即使如法清理,火息痰清,咳吐大減,肺氣已呈虛弱之象,猶必以清潤為治,誤與膩補,痰咳即盛,餘焰複張,又臨證以來之曆曆可據者。而肺痿為肺熱葉焦之病,若但言理法,自必以補肺為先務。然氣虛必咳,咳必迫火上升,而胃中水穀之液,即因而亦化為痰濁。故肺雖痿矣,亦必痰咳頻仍,咯吐不已,惟所吐者,多涎沫而非穢濁之膿痰,是亦止宜清養肺氣,漸理其爍金之火。使但知為虛而即與粘膩滋補,則虛者未必得其補益,而痰火即得所憑依,又致愈咳愈盛,必至碎金不鳴,而不複可救,此沙參、玉竹、麥冬、知母等味,固不獨膿痰肺癰所大忌,即虛痰之肺痿,亦必有不可誤與者。《日華》又謂麥冬治五勞七傷,蓋亦《本經》主傷中之意,養胃滋陰,生津益血,夫孰非調和五髒之正治。然以為服食之品,調養於未病之先則可,若曰勞傷已成,而以陰柔之藥治之,又非陽生陰長之旨。且勞損之病,雖曰內熱,然亦是陰虛而陽無所附,補脾之氣,助其健運,尚能擊其中堅,而首尾皆應。徒事滋潤養陰,則陰寒用事,而脾陽必敗,不食、泄瀉等證,必不可操券以俟,越人所謂過中不治之病,又皆陰柔之藥以釀成之矣。
食療價值
百合科
草本植物麥冬的塊根。產於四川、浙江、
湖北等省。夏季采挖,暴曬,堆置,近幹時除去須根,幹燥。生用。
[性能]味甘、微苦,性微寒。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
[參考]含β-穀甾醇、氨基酸、多量葡萄糖及葡萄糖甙。
能提高免疫功能;對多種細菌有抑製作用;能增強垂體
腎上腺皮質係統功能,提高
機體適應能力;有抗心律失常和擴張外周
血管的作用;能提高耐缺氧能力;有降血糖作用。
[用途]用於陰虛肺燥,咳嗽痰粘;熱傷胃陰或
胃陰虛,咽幹口渴,
大便幹結;心陰虛或心經有熱,心煩不眠,舌紅少津。
[用法]一日10~15g。煎湯,泡茶,煎膏滋,入粥等。
[附方]
1,二冬膏:天冬、麥冬各等量。加水煎取濃汁,入約等量的煉蜜共煎沸。每次吃1匙。
源於《張氏醫通》。本方以二冬養陰潤肺,清熱降火。用於陰虛肺熱或肺癆咳嗽,咽幹口渴,發熱或潮熱。
2,麥冬
粟米粥:麥冬15g,鮮竹葉10g,粟米100g。麥冬、
竹葉煎水取汁,粟米加水煮至半熟時加入前汁,再煮至粥熟。
源於《外台秘要》
麥門冬飲(去原方
雞蛋白)。本方以麥冬養陰清心,竹葉清心除煩,粟米
養胃、除煩熱。用於心熱煩悶,口渴,舌紅少津。
降血糖、治療糖尿病
麥冬、烏梅、天花粉各15克。煎水取汁。每天兩次。一次150毫升。
治療便秘
麥冬、生地、元參各12克。煎水取汁。
藥方選錄
1.素體陰虛:麥冬(鮮品,去心)2500克,搗爛,煮熟,絞取汁,加人蜂蜜500克,放鍋內(不用鋁鍋、鐵鍋)以重湯煮,不斷攪拌,待液稠如飴,盛於瓷器中備用。每次用溫酒調服1匙,每日2次。長服有滋補強壯、延年益壽之功。
2.慢性萎縮性胃炎:麥冬、黨參、沙參、玉竹、天花粉各9克,烏梅、知母、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
3.慢性胃炎:麥冬9克,黃芪9克,黨參10克,王竹10克,黃精10克,天花粉12克。水煎服,每日1劑。對胃陰不足者有良效。
4.糖尿病,口渴多飲:麥冬12克,生地12克,天花粉10克,知母12克,黃連5克。水煎服,每日1劑。有緩解燥渴的作用。
5.腸燥便秘,大便於結:麥冬15克,生地15克,玄參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有潤腸通便的作用。
6.暑天汗多口渴,體倦乏力:麥冬10克,人參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二劑。本法對汗出虛脫,心慌心悸,血壓過低之症,用之也有良效。
7.急、慢性支氣管炎,表現為陰虛燥咳者:麥冬、天冬、知母、川貝母、百部各9克,沙參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8.冠心病心絞痛:麥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連服3~18個月。對緩解心絞痛、胸悶及改善心電圖均有一定作用
[1]。
【功效】
1.養陰清熱 治療陰虛內熱或熱病病傷津、心煩口渴。 2.潤肺止咳 治療燥熱傷肺所致的咳嗽、痰稠、氣逆。
【用途】
1,清心除煩:適於內熱擾心之證。 a.溫病邪熱入營,身熱夜甚,煩躁不安。 b.熱傷氣陰,心煩口渴,汗出體倦者。 c.心陰不足,心煩不眠,舌紅少苔者。 2,養陰潤肺:主治陰虛肺燥,幹咳、燥咳,勞熱咳血等證。 3,益胃生津:善治胃陰不足,舌幹口渴,納呆不饑等證。此外,還可用治陰虛腸燥,大便秘結者。
【功能主治】
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於肺燥幹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
治肺燥幹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癰,虛勞煩熱,消渴,熱病津傷,咽幹口燥,便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 6~12g。或入丸、散。清養肺胃之陰多去心用,滋陰清心多連心用。
【臨床應用】
治療百日咳:麥冬、天冬各20g,鮮竹葉10g,百合15g。水煎服。(〈新編常用中草藥手冊〉第78頁)。 1.陰虛燥咳、咯血等:麥冬、天冬、川貝各9g,沙參、生地各15g,水煎服。 2.熱病心煩不安:麥冬、梔子、竹葉各9g,生地15g,蓮子心6g,水煎服。 3.糖尿病:黨參、麥冬、知母各9g,竹葉、天花粉各15g,生地12g,葛根,獲神各6g,五味子、甘草各3g,水煎服。 4.萎縮性胃炎:黨參、麥冬、沙參、玉竹、天花粉各9g,烏梅、知母、甘草各6g,水煎服。 5.陰虛內熱、津少口渴:麥冬、石斛各9g,玉竹、生地各12g,水煎服。
【注意事項】
凡脾胃虛寒泄瀉,胃有痰飲濕濁及暴感風寒咳嗽者均忌服。①《本草經集注》:“地黃、車前為之使。惡款冬、苦瓠。畏苦參、青蘘。”②《藥性論》:“惡苦YAO。畏木耳。”③《綱目》:“氣弱胃寒者必不可餌。” 1、麥冬臨床使用安全性好,動物亞急性毒性實驗證明該藥毒性很小。 2、有報道服用麥冬引起過敏表現為惡心、嘔吐、心慌、煩躁、全身紅斑、瘙癢。 3、麥冬性寒質潤,滋陰潤燥作用較好,適用於有陰虛內熱、幹咳津虧之象的病證,不宜用於脾虛運化失職引起的水濕、寒濕、痰濁及氣虛明顯的病證。臨床將麥冬當作補品補益虛損應注意辨證,用之不當會生濕生痰,出現痰多口淡、胃口欠佳等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