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盆藝(中)我的盆趣.

(2011-03-04 06:32:54) 下一個

我喜歡收集各式花盆、盆景盆。

 

 

一般說來,景、盆、幾架中,景是盆景藝術三要素的第一位,而我更喜歡的是盆器。

 

 

“盆景”一詞見自清代。過去盆景有“盆玩”、“盆石”、“盆樹”之稱,可見盆器是盆景的精髓。

 

 

好看的盆器,即使僅僅栽一棵簡單的植物,就很養眼。簡單即美,盡管它隻能祘是盆栽,而不是盆景。

 

 

盆景是要經過藝術加工的。盆景在中國已有1200年以上的曆史。隨著中華文化東渡日本,盆景藝術也從中國流傳到東瀛,深受日本人民喜愛。在日語裏,稱盆景為盆栽。很多美國人隻知道盆栽(Bonzai),以為盆景是日本人發明的。每次聽到這樣的說法,老公一定上前細述盆景的淵源,不遺餘力地為咱們中國的國粹討回個公道。

 

 

回來再說我的盆趣。我的盆器除了本地的,還有中國的、日本的、西班牙的、意大利的。質地有紫砂的、陶的、瓷的,花色有彩、素、釉、繪、青花,形狀不一,色彩各異。

 

 

它們大都是從花店苗圃……四處淘來的,也有朋友送的,還有兩個水仙盆是老公從中國背回來的。

 

 

器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哪怕什麽都不配,也可以做一件擺設。如果是外出旅遊帶回的,則又有了另一重紀念意義,它們讓我記得芝加哥中國城、奧蘭多世界公園,還有更多的地方。

 

 

隨著歲月的流逝,很多往事都淡忘了,可對每一件花盆的來曆,我卻會記得一清二楚。

 

 

有一次在植物園Festival地攤選了四個紫砂盆,兩塊錢一個,二四得八,每個都不及掌心大,分別刻有蘭竹梅,刀筆幹練,生動傳神。把玩之餘,置百寶閣中,梨花木托、書案之上,特中國,百看不厭。

 

 

我百年之後,一定帶上這“蘭竹梅”去見閻王爸爸。死為中國鬼!嘻。

 

 

 

 

 

1 這就是我的“蘭竹梅”之“蘭”盆,口徑僅2.5英寸。獨特的野生蕨草款款垂下,在紫砂盆和根狀底托的映襯下,有點像古詩裏“新妝宜麵下朱樓”的宮女。

 

 

 

 

 

2俗話說,人靠衣服馬鞍。盆栽也是這個道理。

 

 

 

 

 

3杜甫有句詩,“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這修長銳利的蘆薈(Aloe),是不是像公孫氏的劍器?西班牙彩釉陶盆就是她的彩裝。

 

 

 

 

 

4這水仙盆最早從福州到了北京,原本是個榕樹盆景,那榕樹在北京活了幾十年。來到美國後水仙盆作了合果(奈弗台斯草,Nephthytis可以水栽)的套盆。

 

 

 

 

 

5紙巾盒倒著放,也是不錯的套盆。

 

 

 

 

 

6意大利陶盆

 

 

 

 

 

7-9日本藍釉陶盆  & 白花紫露(Wandering Jew)、蘆薈(Aloe)、鴨蹠草

 

 

 

 

 

10玻璃“竹”杯,透光好,種肉質植物(Succulent)也挺有趣。

 

 

 

 

 

11喜歡這種有腳的盆景盆。

 

 

玉樹及其他(Jade Plantetc.

 

 

 

 

 

12中國盆景盆 & 肉質植物(Succulent

 

 

 

 

 

13青花瓷 & 紅草莓

 

 

 

 

 

誌謝:《盆藝(上)在美國種盆景》發表後,得到網友們的跟貼、鼓勵,吳人在此一並道謝了。

 

 

待續:《盆藝(下)盆花手自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