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蘭人眼中,也許這兩樣東西就足以代表自己的國家:肖邦的音樂和維利奇卡的鹽礦。前者世界聞名,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維利奇卡鹽礦同樣聲名顯赫。
作為波蘭著名的鹽都,維利奇卡鹽礦- Wieliczka Salt Mine (波蘭語:Wieliczka Kopalnia Soli) 就在克拉科夫近郊,有著近千年的曆史。曾經珍貴比黃金白金的歐洲最古老鹽礦之一,也許稱得上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地下采礦博物館?拜鹽礦所賜,14世紀的波蘭財政收入30% 來自鹽礦高質量的鹽。克拉科夫由此成為歐洲最富裕的城市長達幾個世紀。
史無前例的全球疫情, 旅遊業、航空業首當其衝受到最慘烈的衝擊。地下鹽礦不知近況如何?
維利奇卡鹽礦是一個從13世紀起就開采的鹽礦,1996年停產。鹽礦的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最早的文獻記載於1044年,由一個叫修建者卡西米盧斯(Kazimierz Odnowiciel)的貴族記載,以“magnum salalias Wieliczka”提到了維利奇卡鹽礦。文獻中提到該地蘊藏有大量的岩鹽礦資源,並且在隨後的一兩百年來被迅速地開發利用,直到20世紀時才完全終止使用。1978年,維利奇卡鹽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地下鹽礦其實是非常值得一去的特色之地, 雖然也是遊客雲集的地方。每年約有120萬遊客高峰時期遊客一日達9000多人, 到此一遊確實不虛此行。
到達方式:
從克拉科夫市中心火車站對麵的小路 Kurniki 往裏走50米就是 304 公交總站,乘坐 304路公交車到 Wieliczka Kopalnia soli 站下車,沿著標誌牌走100米就到鹽礦入口。或者坐火車到 Dworzec PKP Wieliczka-Rynek 站,向南走10分鍾可到。網上推薦乘坐火車可能是因為快一些吧。
我們是開車去的,感覺這個還是最方便的。由於每天井下的人數受限製,下鹽礦的票據說最好是提前在網上預定。 由於不確定哪天去我們沒有提前定好票,在老城區閑逛時想找家旅行社打聽一下感覺有點兒費勁,然後問了一下招待所的人來著,人家說直接去吧應該不會有問題的。感覺克拉科夫還是很有點鄉土人情味兒的地方,當地人也是非常友善的,加上我們有招待所提供的 pocket wifi 可以隨身攜帶,導航上網都不是問題,於是我們一大早起來吃飽喝足就一路殺了過去。我們到的比較早,排隊買票人並不算多,很快就拿到入場的票子了。入場有時段的限製, 必須跟導遊,跟集體走,不能個人單獨行動。停車場也很空,車子還沒開到最跟前時, 已經有人在吆喝你停車,這時候繼續往前開最好不要往兩邊看,不要上套哈 - 我們就被忽悠了,把車停靠在離鹽停車場最近的一個外圍停車場。 鹽礦自己就有一個很大的停車場,收費很便宜關鍵是離得最近。那天傾盆大雨和淅瀝瀝的小雨交錯進行,停車場當然是越近越好。
下雨天, 轉戰地下鹽礦,雖說在地下度過了暗無天日的大半天,但也算躲雨成功-卓有效率的一日。
鹽礦有327米深,超過300公裏長,地下共分九層,其中有長達100多公裏的隧道。鹽礦中有房間、教堂、神奇鹽雕、地下湖泊, 還有博物館、餐廳、影院等,裏麵所有的雕像、吊燈都是鹽石製作的,宛如一座地下城市。通道旁、頭頂上都是積鹽,有人玩笑說這裏舔不得但能否裝一書包鹽回家吃呢。
鹽礦並不接受個人遊覽,必須緊跟著導遊,分批分次入場,否則要迷路的,呆在井下隻能以鹽度日啦啦啦。講解員說今天是個好日子,空氣清新,天不熱人不多。
1. 我們就是這樣穿行在地下木製的樓梯,回旋式的往下走,有五十多圈,還好,走走停停,沒有暈。
2. 井下的東西都用木材做的,怕被鹽腐蝕吧
3. 通過木板階梯地道往下行,一路經過各種展示,這是井下的工人塑像
兩千多年前,維利奇卡曾是一片被陸地環繞的海洋,因地殼運動,海水變成了充滿鹽分的湖水。隨著水分的蒸發,隻剩下鹽的結晶體,由此形成了巨大的岩鹽層。大約公元1000年,地表水枯竭後,人們開始打井從地下抽取鹽水。
4. 史前人類的生活縮影, 地下抽取鹽水?
5. 冶煉鹽礦的一個操作程序。 想想, 沒有鹽的日子將會是咋樣的, 至少食物就不會可口 - 頂沒出息的吃貨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吃
6. 井下各種運輸的工具
這種落後的提煉方法一直持續到十三世紀。1288年,係統化采掘工程隨著岩鹽的發現而開始,由此便有了匈牙利 Kinga(金嘉)公主的美麗傳說 - 把嫁給波蘭王子的婚戒丟進鹽礦又被挖掘出來的故事。
7. 金嘉公主的雕像
根據傳說,這個鹽礦是匈牙利公主金嘉送給波蘭人的禮物。據說金嘉公主嫁給克拉科夫的王子前,匈牙利國王貝洛四世問她要什麽作為嫁妝。公主請求父王賜給她一座鹽礦作為嫁妝的一部分。
鹽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在中世紀的歐洲如同黃金一樣貴重。直到現在,人們依然還保持著用鹽來醃製魚和肉的傳統,同時也是製作黃油、皮革,以及黑火藥的原料。
國王同意了。公主臨行前,來到父王給她的那座鹽礦,將訂婚戒指扔進了礦井裏。到達克拉科夫後,公主命人在維利奇卡附近鑽井取鹽,竟然真的挖出來了鹽,而且公主的戒指鑲嵌在第一塊鹽礦石裏。
曆史上真實的金嘉公主樂善好施,生活儉樸,把所有嫁妝都用來周濟窮人。波蘭人非常愛戴這位公主,鹽礦的礦工更是把她視為井下的保護神,St Kinga's Chapel (聖金加教堂) 就是為紀念她而建的。
1999年,曾經擔任克拉科夫大主教的已故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對金嘉公主進行了授封,她成了更加受人敬仰的聖徒 -“聖·金嘉”。每年的7月24日,人們都要在聖金加教堂裏做彌撒來慶祝她的命名日。
8. 勞動現場
宗教是心靈的精神的寄托,教堂就是井下鹽礦工人們必須的精神支柱。著名的聖金加教堂,始建於1896年,在礦工雕刻師約瑟夫、馬爾科夫斯基和維羅德克三個人工作了六七十年,才在1963年建成。教堂超過54米長,15-18米寬,10-12米高,可同時容納400餘人做禮拜。教堂的地板上布滿精美花紋,天花板上有精美吊燈。教堂內有祭壇和許多神像,其中一尊聖母像有5、6尺高。牆壁上刻有浮雕,內容大多是聖經故事,其中一幅浮雕作品是攀模達·芬奇的名畫《最後的晚餐》。
在這個距離地麵一百多米深處的教堂,每年都會舉辦多場婚禮。什麽露天婚禮、水下婚禮,和這個相比,簡直弱爆了。 有莫有?
9. St Kinga's Chaple - 簡直就是地下藝術宮殿
10. 精美的雕刻藝術,展現的是對信仰的堅持和執照的精神
11. 教堂裏的每一處都散發著神聖的光芒
12. 仿製的壁畫 - 最後的晚餐
13. 懸掛在天花板半空的晶瑩閃閃的鹽晶吊燈一點兒不輸給皇宮裏的水晶燈吧
14. 充滿奇幻色彩的地下湖泊們,突然間, 燈滅,幽深的地下傳來肖邦的鋼琴曲, 不知不覺中,最高雅的音樂跟最市井的鹽, 融為一體 。。。
15. 音樂廳在一個超大的暗黑洞穴裏,抬頭能看見旁邊蜿蜒向上的木質階梯
16. 另一處的地底湖泊, 旁邊有個宗教人像,這裏好象是舉辦儀式的地方? 已經徹底健忘了
17. 現代遊客的通道 -寬敞舒適哈
18. 接近參觀尾聲, 這裏是地下餐廳
19. 這個大廳可以預定 - 估計是學校組織一群小朋友在參觀學習鹽礦博物館
20. 我們的午餐 - 味道其實還是很不錯的, 不鹹不淡正好哈
21. 我們還挺享受這地下礦工餐的,也許是照顧世界各地的遊客之故,口味比較國際化,品種也豐富,一點兒不輸給地麵上的家常波蘭飯,那個湯也挺可口, 那個掌勺的大媽熱情地先給了一勺讓我品嚐,太爽了。
22. 回到地麵上大家都乘坐這種小火車, 一步登天的感覺-回到地麵
23. 外麵依舊是煙雨朦朦的
24. 出口和進來的地方不一樣,地底下呆久了上來有點迷糊哈
25. 回到入口處了,這裏是排隊買票的人流, 前往井下探寶的人還不少哈
26. 我們停車場的收費價格- 留下記號, 給將來前往的人做參考
參觀井礦的感想:地底的世界不見天日,沒有陽光的地底下的生活遠不比地上輕鬆,也沒有古墓派傳說的浪漫。小龍女隻要一條絲帶 便能排山倒海,躲在古墓裏還有白馬王子楊過的陪伴,出門乘的是老鷹。而躲在礦井底下的工人是在搏命,不知道何時礦坑會塌,也不知何時會燒起來,他們不斷的地挖,在地底下工作、生活。建教堂,是作為心靈上的寄托,所有的光明,都要靠自己的雙手創造。
離開了鹽礦,回到克拉科夫,我們享受了一頓非常美味的意大利晚餐。吃飽喝足後在老城區中央集市閑逛,耳聞身後熟悉的美東英語口音,扭頭便問,原來帥鍋美女還是來自蒙特利爾交響樂團的, 他們分別是cello和 oboe 演奏員,轉天晚上交響樂團會在當地閃亮登場演出。
27. 回到老城區溜達時發現一家漂亮的小庭院, 裏麵有家意大利餐館
28. 意麵太正點了
29. 墨魚麵也灰常好吃 - 這裏的意大利遊客很多
30. 溫馨浪漫的調調 - 好生喜歡
31. 有個小庭院
32. 這是餐廳的正臉兒 - 有機會不要錯過哦
33. 他鄉偶遇家鄉的帥哥美女, 舍命給氣質+顏值雙高的藝術家作陪襯 - 分外開心 !
34. 黃昏下的中央集市廣場
35. 家鄉交響樂團的廣告
36. 夜幕下的克拉科夫
地下地上豐富、盡興的一天
2018 的歐洲行大概要寫成馬拉鬆散記了,疫情幫我緩解一下寫作危機。其實我心裏念念不忘的還有 2019 年秋天在京都小住的那些精致的日子。
2018 歐洲行:
1. 七月歐州六國 行程概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