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是最不喜歡轉貼的 人雲亦雲 神乎其神 帶有水分或者根本就是無厘頭甚至荒謬的各種文字 漫天飛舞 實在難以捕捉亮點補充營養 也讓人難以思緒萬千
總而言之 微信裏的轉帖 能入眼的太少 基本上就是秒刪 刪刪刪
:max_bytes(150000):strip_icc():format(webp)/shutterstock_325494917-5a68d8403418c600190a3e1f.jpg)
微信的朋友圈 為不浪費眾人的眼神和金貴的時間節省手機的流量 抱著不轉貼的初心 堅持隻貼本人原創 文字再爛 圖片再次 也不轉貼 隻貼本人原創 嗬嗬
也有難得例外的時候 今天瞄到一篇來龍去脈描述得相當清楚的帖子 手癢了 違背了一下初衷 結果不久之後還被和諧了 被和諧社會和諧了
我的朋友圈居然是點讚聲一片 點讚的都是嗬嗬嗬
有人調侃 54 + 64 = 404 害得算術不靈的想了半天
有人稱道值得尊敬的年輕人依然珍貴
有人吐槽可惜文章被和諧了
有人製作了PDF文檔 發給我 為了那個和諧貼的消失
然後 還有一篇 趁著和諧之前 先在這兒安營紮寨 轉貼也是莫有法子的事
也許不會輕易和諧吧 在這塊藍天下
真心為嶽同學這樣的年輕人讚一個![]()
************************************************************************************
那些珍貴的年輕人
2018-04-24 C計劃-藍方C計劃
1 . 發生了什麽?
或許剛開始時,並沒有人想到事態會如此發展。
四月初,一封實名檢舉信,指控原北大中文係教授沈陽在二十年前性侵犯學生高岩,導致 高岩自殺。當事人隨即否認。輿論一片嘩然。
還原事實的關鍵,在北大。調取二十年前校方對此案的調查檔案,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澄清 真相。
作為對校方的監督,4月7日,1 4級本科生鄧同學發帖表貼表示將依據《北京大學校務公開 實施辦法》,申請學校公開1 9 9 8年7月前後討論沈陽“師德”問題的係列會議記錄。在文章 中,他呼籲更多同學一同行動、一起發聲,向學校施壓,提供信息公開的可能性。 文章發出後很快被刪除,鄧同學也被院方約談至深夜。
第二天,4月8日,北大主動公布了兩份?件,分別是1 9 9 8年學校和中文係給予沈陽行政警 告處分的決定。文件中認為沈陽在與大學生高岩的交往中“行為不當”。
但學生們認為信息披露仍不充分。4月9日,還是有十位來自不同院係的北大在校生向學校 遞交了書麵的信息公開申請。另外還有1 5名同學通過郵件遞交了申請。他們要求公開的內 容,包括“黨委相關會議記錄”“西城區公安局對此事的調查結果通報”“中文係相關會議記 錄”以及“沈陽在大會上公開檢討的內容”。
一些參與信息公開申請的同學發文稱,在等待校方答複期間,他們多次被院方“約談”,有的 還被“請家長”,試圖說服他們撤回申請。一位同學回憶,輔導員在談話中曾提出“三條指 控”:懷疑提交信息公開申請的同學背後“有組織有預謀”;懷疑這一行動受到境外組織的資 助支持;申請當天有境外媒體試圖入校,懷疑是申請的同學聯係的。與境外組織的關係, 是輔導員“約談”中反複詢問的重點。 4月2 0日,校方依據規定,向申請信息公開的同學作出答複。答複稱,現有檔案中沒有同學 們要求公開的信息。同時也承認,當時學校和院係管理工作並不規範健全 。
4月2 2日下午和晚上,外國語學院的輔導員“出於對學生的關心”(外國語學院官方“情況說明”中用語),試圖聯係參與申請信息公開的嶽同學。在多次電話未接後,輔導員聯係了嶽同學家長,在淩晨來到嶽同學宿舍,把她叫醒。嶽同學後來發文稱,輔導員要求她刪除手機、電腦中所有與信息公開事件相關的資料,並保證不再介入此事。她隨後被家長帶回,禁足家中。
第二天,嶽同學就自己深夜被“強製約談”的經曆發出公開信,譴責院方一係列行為。公開信以及所有討論此事的文章、圖片,幾乎都被刪除。
而刪帖帶來的卻是輿論的反彈。刪掉一篇文章,更多的聲援文章在不同平台、以不同格式 轉發;文字版發不出,就轉成圖片版發;圖片版被審查,就倒著發,斜著發,變著型發。 屢發屢刪,屢刪屢發。
2 . 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對北大來說,恐怕沒有比這更糟糕的危機公關了。
人們甚至有點想不明白— —學生申請信息公開,如此簡單的一件小事,校方為何會作出如此的過激反應。
沈陽一案,已是二十年前的舊事。北大公布當年處理?件,後續引進沈陽的南京大學、上 海師範大學跟進表態,建議沈陽辭職或解除與其聘任協議,此事已算告一段落。校方若將 重心轉移到反性侵、反性騷擾的製度建設,率先拿出具體方案、作出明確表態,反而會博 得公眾好感。
就算當年內部處分有所不妥,或者真是檔案信息缺失,麵對校內學生申請信息公開的窮追 不舍,直麵問題,承認二十年前的製度缺漏,承諾將完善製度、防範悲劇再次發生,也是 體麵正當的表態。
也有坊間猜測,多所高校學生參與到m e t o o活動中,引發更高層關於事態發展趨勢的擔憂,才迫使北大采取了相關行動。即便如此,各級管理機構也應該認識到,m e t o o活動產生的根本原因是高校內部存在的性騷擾惡行。直麵問題,完善製度,才是平息輿論、行動最好的方式。
然而,比起直麵問題、承諾解決問題,北大和有關管理部門卻選擇了另一條看起來更直 接、更簡單的思路— —不要讓問題暴露。
具體方法有三種:
−刪帖。以強硬姿態管控輿論。
−讓發帖人噤聲。直接向發帖人施加壓力,或利用其家庭關係施加壓力,使其不敢、不願 發聲。
−揣測動機。懷疑發聲者的動機,有“校外勢力”“不法分子”“境外媒體”“不良媒體”在背後操縱。動機可疑,因而言行不端。
這三招,似乎是維穩思路下的標準流程。不僅此番風波中,在許多公共事件中,都能看到
類似的操作。解決問題太慢太麻煩,那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當學生處在與學校、老師不對等的權力關係下,有太多利益可以被校方?用要挾。利用家 庭關係施壓,更是屢試不爽。在中國社會,維權、行動、參與一類的詞語距離普通人的生 活遙遠而陌生,是被汙名、被審查的。對於經曆或者近距離見證過各種政治運動的老一輩 人而言,所謂的公共行動,不僅是無用的、五意義的,也是危險的。家長對孩子們的期 望,簡單而樸實:安全,穩定,集中時間和精力做那些“有用”的事。當年輕一代表達出對公共事務的關注和參與,很少有家長不為此擔憂。普通的中國家庭,代際之間普遍沒有建立起清晰的個人界限,家長能輕而易舉對子女進行道德、情感綁架。在讓發聲者沉默這件事情上,行動者的家人,總是權力最好的人質。
而“境外勢力”“別有用心的社會人員“一類的說辭,也總會出現在各種公民行動的背後。我們很難知道,在學校老師們試圖用這一套話語體係去分析學生們的行為時,他們僅僅是將這樣的說法作為恐嚇學?的?具,還是真誠的相信陰謀的存在。
當年輕一代的學生們已經用現代公民的姿態,訴諸法律和製度,光明正大的要求對權力進 行約束和監督時,校方和有關部門卻還延續著階級鬥爭的傳統思路。在這一思維模式下, 學生們被默認是服從權威、沒有主見的。當他們表達出對權威的質疑和叛逆,表達出獨立 的思考與訴求,就很可能是被與權威敵對的勢力煽動、操控。
根本性的否定學生的獨立人格,也因此會理所當然的將學生的家庭牽扯進來,以為家長是 可以改變學生思考、認知的重要角色;也因為這種對學生獨立人格的否定,不相信可以和 他們進行理性、積極的對話,不認為可以和他們共同麵對問題、解決問題,而本能地防範 學生的參與和行動,認為那隻會帶來進一步的混亂。
3 . 憤怒的力量
但在這次北大的風波中,我們看到的卻是和這些預設截然不同的年輕一代。
無論是最初發起信息公開申請的鄧同學,還是被“深夜約談”、家人禁足的嶽同學,TA們足夠年輕,足夠聰明,足夠精英。TA們有獨立的思考和言說,展示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對社會結構性不公的清醒認識。TA們為弱者、為公義發聲,TA們相信法律和製度,堅韌而理性的參與公共。
(嶽同學的自我剖析,網上已被刪除)
人們之所以會為北大的這件“小事”而憤怒,正在於這麽好的年輕人,他們沒有得到珍視,沒有被褒揚,他們明明是讓這個社會可以變得更好的希望和?量,卻在被權力強硬的否定。否定他們獨立的人格,“綁架”他們珍愛的家人,幹涉他們的自主行為,壓製所有聲援的聲音。
人們無比失望的看到,在最應該培養獨立人格、自由思想的中國大學,在真正麵臨衝突、 最需要年輕人擔當的時刻,老師們卻在有意無意的試圖馴服年輕人的意圖,把年輕人們對 公共事務的熱情轉換成犬儒,而最終消解公共行動與言說的力量和意義。
然而,憤怒應該是有力量的。
憤怒應該指向對權力的約束。依靠製度,依靠法律,防止權力的濫用。
一所大學,乃至一個網絡監管部門,沒有權力逾越法律,刪除、禁止公民的合法言論。當 我們還會為同學們的遭遇感到憤怒,就更要大聲發聲、倡導。不因文章、帖子不斷被刪除 而停止發聲。甚至在必要時,用法律維護自己發聲的渠道。
學生對學校事務的參與權、監督權,需要更明確的製度保障;而一所學校對學生行為的調 查、幹預,需要基於證據和事實,遵循一定的規則和程序,帶有明顯強製意味的”約談“應被規範和限製。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表達對公共參與者的肯定、支持。讓更多人理解公共參與的邏輯, 並身體力行的參與到公共事務中。讓公共參與,不再是一件讓家?、學校感到“敏感” “危險”的事情,而逐步成為現代公民生活的常態。
這些敢於指出問題,並願意積極解決問題的年輕人,是北大的財富,更是整個社會的財 富。他們值得起一個更好的社會。
************************************************************************************
我向來是不主張讓學生出頭的。這個國家人口眾多,如果有些事情需要人走在前麵,實在不該是一群孩子。
有幾次在高校講課,有學生問到在校內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怎麽辦。我的回答是:做自己能力範圍以內的事,做自己能承擔後果的事,不要做無謂的犧牲,不鼓勵大家去做自己無法承擔結果的事情,膽子要大但是心要細。
隻是,如今的環境有時候逼著孩子們不能多做我們這些成年人明哲保身的考量。該保護他們的學校,不能保護他們,該保護他們的師長,保護不了他們。他們隻能靠自己,冒著各種各樣的風險保護自己和自己的同學,或者是替別的什麽人打抱不平。
如今的學校,有些雖然名字延續了百年,實則早已脫胎換骨,不是當年的那個學校。學生若不聽學校的,想著要挖一下學校的暗瘡,想要知道一件可能涉及學校名聲的陳年往事的真相,學校絕無寬容接納的胸懷,多半會告訴學生:小心你畢不了業,小心你的論文通不過,小心你保不了研……
倘若這些你還都不在乎,那學校會去跟你的父母談心,告訴他們你居然想知道學校的某些不光彩的曆史往事,這種行為非常危險。有一種無恥的威脅就叫“你若不聽學校的話,我們可以讓你父母來給你跪下!”
天下最該講道理的地方,如今已然斯文無存,隻剩下一副不擇手段的流氓嘴臉。
如今的有些教授,早已不是當年一日為師可終身為父的慈祥長者,有些甚至連傳道授業解惑都做不到,隔不久還要冒出幾個獸師,要對自己的女學生軟硬兼施幹些見不得人的勾當,還有些要與自己的男學生結拜義父子,強迫學生對自己說“爸爸我愛你”,……
還有些老師,可能沒有讓學生喊自己爸爸,但也毫無師道尊嚴可講,淪為校長的家奴與幫凶,即便有些人還自認為沒有淪為幫凶,也喪失了學者與教授應有的擔當與立場,從不敢為了公共事務以一個教授的名義站出來說點什麽公道話,這些年也極少有教授在公共事務中站出來公開保護自己的學生。
學生,哪裏有與學校當局對談的可能呢?在權力麵前,他們往往隻有以犧牲個人的某些正當權益換取些許的空間。這樣的犧牲,本不該他們去做。正因為如此,雖然我向來反對學生站到前麵去,但當一些學生已然自告奮勇為了一些公共的事務出了頭,隻能表示支持。
可是,我們能怎麽支持呢?她想說話、想表達,那我們就幫她傳播轉發一下吧。可昨天各種公號轉發了一篇學生的文章,很快就陸續被404了。
轉發一個在校大學生質疑學校的文章都不被允許,這真是令人唾棄的大學與時代!
褚朝新
2018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