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夏朝的珠寶之前,先說點相關的背景知識。
商滅夏之後,把夏的首都毀了,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了,包括那九隻巨鼎。而關於那時候的文字記載現在知道的除了甲古文,就是金文,也就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鍾鼎文。甲古文是用來占卜的,也就是預測未來一段時間會發生什麽,比如說十天後出兵打仗是吉是凶,現在找到的殷墟甲古文記載的是商後期的事情,不會描述幾百年前商湯毀的夏都城怎麽樣。金文也是主要記載王公大臣成就,軍事征伐,不大可能記載前朝曆史。因此夏的首都確切地址在哪裏,也是眾說紛紜。
因為洛陽附近的二裏頭發現的城市遺址規模很大,年代在4000年前,很多人就猜測那裏是夏的首都。也有人說在山西夏縣什麽地方。
本學者認為夏的首都在山西的可能性遠遠大於在河南。首先,大禹治水,開通龍門山,是在山西。漢代和元朝留存下來的一些碑刻,也說明禹都城在山西。更巧的是,山西南部,有座古郇陽城,規模巨大。按當地老百姓說法,城周長是十裏,而城牆的厚度在20多米,能並行開十輛汽車。曆史上這一帶有記載的是個周朝小國,漢代小縣。怎麽說也不會有這麽宏偉的城牆。說這裏是夏的首都也符合曆史記載裏的一些地形地貌。
這個地方還出過一位大大有名的人物,春秋時代的大工商業者,猗頓。猗頓有說是人名,有說是地名,不過他的三個兒子叫王寮,王景,王鑒,現在那裏有三個村子,還是以這三個名字命名的。
擺渡上說:猗頓原是春秋時代的魯國的貧寒書生。他在生計艱難時,聽到範蠡棄官經商很快致富的消息,於是,“往而問術”。範蠡告訴他:“子欲速富,當畜五(母畜)。猗頓千裏迢迢來到西河(今晉南一帶),定居於猗氏王寮,大畜牛羊,後又兼營鹽業,十年之間,成為與陶公齊名的巨富。
這實在是勵誌人物的典範。一個吃不飽穿不暖的窮書生,養十年的牛羊,就富可敵國,實在是傳奇。同樣傳奇的是範蠡,也就是和西施玩老少戀的那個範蠡。棄官經商後三次散盡家財,又三次通過經商而累積巨財。範蠡這經商的本事,也太過神奇了。猗頓經過範蠡點撥,也成了巨富,就在郇陽古城附近。後來因為猗頓,漢代在這裏建立了猗氏縣。
猗頓更神的還在後麵。他不光在十年間累計資產,成了大企業家,還學習了古董的知識,成為鑒賞玉器珠寶的第一把手,或者第二把手,如果他的老師陶朱公排第一。這個陶朱公就是範蠡。
《屍子·治天下篇》說:“智之道,莫如因賢。譬之相馬而借伯樂也,相玉而借猗頓也,亦必不過矣。”。屍子是先秦人寫的書,在那時候人就知道猗頓鑒定珠寶的水平,和伯樂相馬一樣,絕對是權威。
其實從現在來看,鑒定古代文物的高手也不在故宮研究所裏。經過故宮研究人員鑒定為真品的文物,有不少就被證明是偽造的。真正的高手在民間,應該不是玩笑。
有個故事,說某盜墓賊拿了件陶器給行業裏的大哥看,說是從一個什麽墓裏挖出來的。大哥拿過來聞了聞,說這是在尿裏泡了一個月,然後埋起來做古,再挖出來的。這個盜墓賊一聽,趕緊陪罪。我國盜掘古墓之事由來已久,曆史上有記載的被盜最早的墓葬是商朝第一代王商湯之塚,距今約3600年;盜掘事件最早出現在277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有人從掘開的古墓中得到一顆玉印,上刻十字,當時沒有人認得。
綜合以上幾點來判斷,猗頓是得到範蠡指點,跑到晉南尋寶來了。要麽是他找到了夏桀藏起來的珍寶,要麽是他挖掘了夏十幾代王的陵墓,一夜之間暴富。至於養牛養羊,不過是掩護而已。有人說他販運鹽,那也是他發財之後的事情了。因為他研究了很多古董,所以精通玉石鑒定。這也就不奇怪了。同樣,範蠡是怎麽致富的,也應該是差不多。兩人都精通古董珠寶鑒定,也就順理成章了。
夏朝的寶貝跑哪裏去了?應該就是讓猗頓拿來變現了!
如果哪天科學鑒定說某唐宋年代出土文物是公元前2000年製造的,那也應該不奇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