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春晚之我見

(2019-02-07 23:45:28) 下一個

春晚之我見

準確來說,中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Spring Festival Gala Evening)【簡稱“春晚”(CCTV)】發起於1983年。按網上春節聯歡晚會介紹的說法:1983年,央視舉辦春節聯歡晚會應該說是一個偶然事件。為何稱之為“偶然事件?”此文沒有交代。筆者想打破砂鍋問到底,進一步搜索,終於在《第一屆春晚的導演是誰?春晚是怎樣誕生的? 》一文中看出了端倪:

【第一次現場直播春節晚會1983年由黃一鶴導演所導,但是從權威的角度看,1985春節聯歡晚會才是正式的第一屆.雖然1985年的那一次是界線但是並不能忽略1983年春節晚會的貢獻.由於黃導的提議從而開拓了一種新的晚會模式,從具有三個重要的新鮮點:1.讓觀眾作為晚會的主體;2:加上節目主持人的串連;3:使台上台下、屏幕內外彼此溝通.這三個特點是極具有開拓性的,它使得新元素加入其中也給後麵的春節聯歡晚會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1985年的那次春晚雖然反響不好,但是我覺得它是一次大膽的嚐試,一個節目的好壞如果沒有嚐試也就不可能有突破了,這樣的失誤正是給以後的節目做了一個鋪墊,也是一個教訓.說到這次春晚不禁也為之可惜,它在一些地方欠佳,比如說改變了以往的茶座式從而使觀眾與演員的距離拉的太大沒有良好的溝通,工人體育館由於空間太大又沒有暖氣使得氣氛變的有些冷,時間的冗長也使人們覺得這太晚會不夠緊湊,再加上彩票事件又讓這太晚會顯得商業味道重了些,這樣的缺點暴露出來之後無疑使後麵的幾屆春晚有了一個很好的經驗,也使它們逐漸成了一種模式:茶座式以迎春為題的節奏歡快的大歌開場,以更大的歌舞和全體演員謝幕式結束。主持人串聯.小品、相聲為主幹,歌舞為陪襯,多種文藝樣式兼收並蓄,組成一個大拚盤。晚會節目以歡樂、祥和、團結、奮進為主題,具體節目主題廣泛,使晚會出現泛主題色彩,隻要符合歡樂祥和團結奮進這個大的框框就可以。 盡管節目形式多樣,每年都有新的節目品種亮相,但總體上形成了一個模式,在表演上,采用取悅觀眾的雜耍表演。這些特點組合成了一台趨於正規的春晚.說道春晚的曆史不禁想到了1996的那一屆,那一屆的春晚采用了分會場,北京上海西安三地互傳開拓了春晚一個新的思想,經過技術上的改進,打破了地域上和空間上的限製.這是一次成功的試驗.2002年的那一次春晚也非常吸引人們的眼球,因為他借鑒了1998年的歌舞晚會把歌舞節目安排在了分會場-深圳世界之窗”,這樣的安排使得整台晚會非常壯觀,歌舞晚會在分會場進行的十分氣派,而且色彩運用得很到位,整體感覺非常絢爛奪目.。】這一段大段文章比較說明問題,那就是黃一鶴導演的這台開創式的春晚個人色彩重了一些,缺乏權威代表或權威勢力介入,不宜宣傳春晚是黃一鶴導演開創的。原來,這才是1983年,央視舉辦春節聯歡晚會應該說是一個“偶然事件”的內涵。

應該說,春晚至今已經舉全國文宣係統之力,舉辦了36個了。我們不能不承認中國的文化藝術自毛黨始,就是為政治服務的。隻是後毛黨對藝術的審查和束縛放寬了些,比如三點式選美、鋼管舞、脫衣舞都是模仿資產階級自由化的西方。隻是脫衣舞不準脫掉三點罷了。這裏在監管過程中,伴隨著緊緊鬆鬆。

央視春晚當然要嚴格把好政治觀,暴力關和色情關。因為春晚是一台五花八門、五彩繽紛,甚至五光十色的大雜燴,坐在家裏免費看,這對幾億、十幾億勞苦大眾來說就是一席國家級的狂歡盛宴。如果將春晚比喻為精神食糧的話,春晚就是央視給全中國13億人民免費喂奶,每年春節喂一次。近些年來,還能通過輸乳管道向世界、尤其華人比較集中的國家和地區分享央視免費提供的奶。這是中國大內宣發揚光大後的外延,也給大外宣提供了底氣,打了強心劑。給央視背後權威勢力增光無限而樂此不疲

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紅色主旋律太強烈,連自己營壘內部人都有點看不慣,感到太刺激而不屑,比如去年兩會的藍衣女記者向紅衣女記者翻白眼小花絮,引起輿論嘩然足以說明問題。進而美國等自由世界提高了警覺,開始防範紅色,即赤色文化橫掃美國,開始限製宣傳機構延伸到美國的分支行為,首先讓你登記為“外國代理人”。說穿了,就是讓你的赤色淡出自由世界。

隨著電腦、微信等信息的突飛和生命自然規律,靠央視喂奶的巨嬰群體也會逐漸春晚或謝世,春晚必將成為曆史一頁而被翻過。(精神綠洲201927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