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選去天堂的女孩想到諾獎“百人計劃”
現在正處於屠呦呦中醫學諾貝爾獎高發一輪時刻,筆者向來對這類熱鬧願意充當七嘴八舌中的一份子。
《屠呦呦獲獎打了誰的臉,諾貝爾獎能計劃》一文說:“說到底,諾獎“百人計劃”仍是計劃思維在作祟,是舉國體製在科研領域的極端應用。盡管“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模式在很多領域取得不菲成績,如奧運獎牌激增、航空航天技術突飛猛進。然而,人才培養是係統工程,不是一場短跑運動,這種催肥式的培養模式注定難以修成正果。畢竟,中國過去與諾獎屢屢無緣,根本上與當下的教育體製有關。”
看來,算筆者孤陋寡聞,中國竟然還搞出個諾獎"百人計劃”,也太會異想天開了吧?!且不問諾獎“百人計劃”有沒有“近親繁殖”之嫌,這種思維就不可取,這不是創新,而是複製。不是從0到1,而是從1到N,或從0到N。人才的培養,不是蒸包子饅頭那樣,和麵時加上發酵粉就行了,以為,諾貝爾獎獲得者一定要在你們的百人計劃裏出,結果並非十拿九穩
從這個國家層麵的催肥式的培養模式,聯想到剛剛看到的一篇網上流傳的《媽媽,我去天堂了》一文的悲劇:就是由孩子母親拔苗助長釀成的。悲劇女孩叫素素。其父母社會地位高於普通家庭,其母劉毓為大學教授,其父由公務員晉升到高位。素素從小就發育遲緩。但逞強好勝的素素母親,一路為孩子額外增加外因,源源不斷供補品、請家教,將孩子弄成大學畢業(當老師不經意地說有人懷疑素素是通過知道考題的方式考入第二十四中學時,劉毓暴跳如雷:“我可以根據這句話告你誹謗!”。 大學畢業時,素素向同學表白:“這16年的讀書生涯太累了,累得我很多次都不想活了……”
在父母安排下,素素進了一家大連專事海商法律事務所,而這不是素素所學的法律專業,外語水平並不理想。第一一天上班就露怯,未能完成與海外書麵交涉打官司的任務,受到批評,同事都知道了,相當掉麵子。接下來又出現不順的傷麵子的事,素素的心裏承受力崩潰了,於是從單位21樓飛身而下。
素素留給父母的遺言:”爸爸媽媽,我一直希望可以成為你們希望我成為的那種人,可是,我始終成不了那種人。我很累,我一直活在不屬於自己的圈子裏,別人的優秀都是用來突出我的愚笨。太累了,就想休息,或許在天堂可以找到我的同類,不聰明,但活得很快樂。“
後來又在素素日記中看到素素這樣的心跡:”我反應慢,在團隊活動裏總是拖後腿的那一個。可是,媽媽不願意承認這一點,她總認為她和爸爸都是精英,按照基因遺傳,我怎麽可能不聰明?所以,父母能幹並不一定是好事,我不快樂,他們也活在辛苦當中。“
請看:素素的父母的拔苗助長培養計劃與國家的催肥式的諾獎“百人計劃”有沒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是啊,諾貝爾獎為什麽不從諾獎“百人計劃”裏出,而從三無(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人堆裏出,豈非咄咄怪事?!這恐怕是諾獎“百人計劃”策劃部門感到最不可思議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