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夢\'\'紙牌屋\'\'修昔底德陷阱\' ——試解讀習近平在西雅圖的演講

(2015-09-23 08:16:51) 下一個

"中國夢""紙牌屋""修昔底德陷阱"

       ——試解讀習近平在西雅圖的演講

 

"中國夢"

  習近平演講是從他自己下鄉當七年農民的生活開頭的:“上世紀60年代末,我才十幾歲,就從北京到中國陝西省延安市一個叫梁家河的小村莊插隊當農民,在那兒度過了7年時光。那時候,我和鄉親們都住在土窯裏、睡在土炕上,鄉親們生活十分貧困,經常是幾個月吃不到一塊肉。我了解鄉親們最需要什麽!後來,我當了這個村子的黨支部書記,帶領鄉親們發展生產。我了解老百姓需要什麽。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並且經常吃上肉。但是,這個心願在當時是很難實現的。”這種當農民的很接接地氣的現身說法,不是居高臨下勝似居高臨下,令人感到真實、誠懇、信服。紅二代出身的習近平有過與農民打成一片、同甘共苦的經曆,是他的光榮,而不是他的卑微。但是習的覺悟和理想,或者說夢想必須高於農民,也應該高於農民,因為他已經站在最高端。所以,習又接著說了下麵一段話。下麵一段話是他對中國夢認識上的加深的進一步表述。

“今年春節,我回到這個小村子。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鄉親們住上了磚瓦房,用上了互聯網,老人們享有基本養老,村民們有醫療保險,孩子們可以接受良好教育,當然吃肉已經不成問題。這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必須同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成功。”這段話,習近平又談到夢,但這次所談的夢與他2013年與美國奧巴馬會見時所談的夢,是有所區別的。與奧巴馬所談的中國夢是居高臨下的,是頂層設計的,具有與美國夢競爭的味道(當然也沒有理睬既得利益派的筆杆子們為習近平設計的與美國為敵的夢,與美國爭霸的夢)。也就是說,是從上到下的夢。但是這次所談的夢是腳踏實地的夢,是為老百姓過上美好生活的夢,是從下到上的夢。用習的話來說,是:“這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必須同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成功。”解讀到這裏,就可以聯想到:上個世紀蘇聯與美國爭霸的的“夢”是蘇聯頂層設計的夢,不是蘇聯人民的夢,不是蘇聯人民為了與美國爭霸而勒緊褲腰帶的“夢”,這樣的“夢”應該破碎,破碎畢成功要好。進而,可以說,習近平今天所提的中國夢,是中國人民的夢。既然夢中有人民,那就首先考慮讓人民過上美好的生活,所以說,習的中國夢變成了腳踏實地的讓中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夢。

“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於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美國的七分之一,排在世界80位左右。按照我們自己的標準,中國還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如果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中國則還有兩億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中國城鄉有7000多萬低保人口,還有8500多萬殘疾人。這兩年,我去了中國很多貧困地區,看望了很多貧困家庭,他們渴望幸福生活的眼神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裏。”這段話,說明習近平 並非因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盲目樂觀。比較客觀地談了中國的問題,既用中國標準說話,也用世界銀行的標準說話。不僅與美國差距那麽大,與全球平均水平也很大。在這樣的定的差距背景裏,我們還每天念叨著“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的“咒語”,大搞軍備競賽(中國清朝敗北日本不是武器落後,而是體製腐朽),中國人民可就要永遠與美好生活無緣了。

"紙牌屋”

 “所以,我們強調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大力查處腐敗案件,堅持‘老虎’、“、 ‘蒼蠅’、一起打,就是要順應人民要求。這其中沒有什麽權力鬥爭,沒有什麽紙牌屋’。中國願同國際社會積極開展反腐追逃合作。中國人民希望在這方麵得到美國支持和配合,讓腐敗分子在海外永無‘避罪天堂’。“ 習近平在講話中,上麵一段文字提到“紙牌屋”。麵對他的講話的對象,對紙牌屋無需做解釋。但作為平民百姓,特別沒有看過有關“紙牌屋”的,自然有點陌生感。所以,    咱又得查找一番。網絡上資料太豐富了。一查,還真有“紙牌屋”的介紹: “該劇講述一個冷血無情的美國國會議員及與他同樣野心勃勃的妻子在華盛頓白宮中運作權力的故事。主人公弗萊西斯是美國國會眾議院多數黨黨鞭,是一個老謀深算的職業政客,他堅信新當選的美國總統及其幕僚背叛了他,於是發誓要將這一任總統趕下台,他不擇手段展開一係列部署。[2] ” “《紙牌屋第一季》於2013年2月1日在Netflix網站上全球同步首播。《紙牌屋第二季》於2014年2月14日播出。《紙牌屋第三季》於2015年2月27日播出。[3-4]  ”

  看到介紹,大家心中就都有點底了。我們支持習近平反腐打虎改革的,當然支持習的上述說法。但是既得利益集團的代表人物,與其他們內外造反對輿論的筆杆子們,卻揪住習大搞權力鬥爭說不放。其實,在習近平尚未掌控大印之前,在處於“王儲”地位時,就早有高層人密謀政變(在後毛時代,一再發生過:最明顯的是胡耀邦和趙紫陽的下台):讓習“登基”不過先過渡一下而已,這陰謀被王立軍戳穿大家都知道。所以習近平等反腐打虎改革派一定要粉碎搞垮胡耀邦和趙紫陽那樣的陰謀政變,再順理成章不過了。從這個意味上,被粉碎的陰謀者說陰謀粉碎者是權力鬥爭也並不奇怪啊。說穿了,反腐打虎改革派和反腐打虎改革的反對派,即民主憲政派和飯民主憲政派難道是路線鬥爭,而不是權力鬥爭嗎?

 

“修昔底德陷阱”

  習近平演講中提到:"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習的演講麵對的對象絕不是普通的老百姓,所以沒有必要對 “修昔底德陷阱”加以解釋。但是咱老百姓未必都知道“修昔底德陷阱”是怎麽回事,所以要到網上查一查。原來是這樣:

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這話是誰說的?再一查,原來這話是“古希臘著名曆史學家修昔底德”說的。

那麽修昔底德的話有沒有道理呢?回顧一下曆史,尤其是世界古近代史,“修昔底德陷阱”不乏其例。我們最感性的、最記憶猶新的就是以希特勒為代表崛起的德國挑戰老牌的大不列顛英帝國。二戰結束後,以斯大林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挑戰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形成美蘇兩霸進一步爭霸的局麵。赫魯曉夫以瞞天過海的一種賭徒心裏,將導彈成功偷運到古巴,後被美國檢測出來。“肯尼迪感到,蘇聯導彈造成了一種嚴重的威脅,要是不猛烈回擊,那就會有損他的政府在國內外的形象,激起公眾對他的不信任,並使美國如芒在背。肯尼迪決定,要使蘇聯明白美國不惜一戰的決心。” “約翰·肯尼迪認為這一“秘密、迅速和異乎尋常的導彈設施”是“蓄意的挑釁和對現狀作出的毫無道理的改變,是美國不能接受的”。在這種危急情況下," 1962年10月22日晚上7點,肯尼迪向美國和全世界發表廣播講話,通告了蘇聯在古巴部署核導彈的事實,宣布武裝封鎖古巴,要求蘇聯在聯合國的監督下撤走已經部署在古巴的進攻性武器。”赫魯曉夫冒險的結果,令肯尼迪站在道德製高點上。但如果赫魯曉夫執迷不悟,在美國叫板的情況下,如果赫魯曉夫好戰因子像當年希特勒一樣強烈的話,一場核大戰就爆發了。那就不是如修昔底德所說的兩個強國都走向衰落,而是毀滅,甚至整個世紀都要遭殃。雖然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社會主義陣營自我垮掉。但是,並不意味著與美國叫板的思潮不存在,與美國爭霸的勢力不存在。因此,可以說,習近平所說的"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這段話就是對與美國叫板的思潮的否定,對美國爭霸的否定。而且在這段話上邊還引用了我國古代的“中國人2000多年前就認識到了‘國雖大,好戰必亡’的真理。”進而,習近平表示:“中國曆來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和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我願在此重申,無論發展到哪一 步,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中國人民一向欽佩美國人民的進取精神和創造精神。我青年時代就讀過《聯邦黨人文集》、托馬斯·潘恩的《常識》等著作,也喜歡了解華盛頓、林肯、羅斯福等美國政治家的生平和思想,我還讀過梭羅、惠特曼、馬克·吐溫、傑克·倫敦等人的作品。海明威《老人與海》對狂風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鯊魚的描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第一次去古巴,專程去了海明威當年寫《老人與海》的棧橋邊。第二次去古巴,我去了海明威經常去的酒吧,點了海明威愛喝的朗姆酒配薄荷葉加冰塊。我想體驗一下當年海明威寫下那些故事時的精神世界和實地氛圍。我認為,對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我們需要去深入了解。”

習近平後半部接近尾聲時說出的上邊這段具有很深的底蘊內涵韻味。“我青年時代就讀過《聯邦黨人文集》、托馬斯·潘恩的《常識》等著作,也喜歡了解華盛頓、林肯、羅斯福等美國政治家的生平和思想”這些總統式的政治家都是美國多黨製度、民主憲政製度的倡導人和奠基人。

“我還讀過梭羅、惠特曼、馬克·吐溫、傑克·倫敦等人的作品。海明威《老人與海》對狂風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鯊魚的描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些作家們,通過他們的作品反映了美國人民的進取精神和創造精神。“我第一次去古巴,專程去了海明威當年寫《老人與海》的棧橋邊。第二次去古巴,我去了海明威經常去的酒吧,點了海明威愛喝的朗姆酒配薄荷葉加冰塊。"習近平一再點了海明威和古巴。說明海明威時代美國與古巴關係是和諧的。而如今美古關係又開始和諧起來了,不亦中國樂呼!雖然中美之間關係正常化比美古關係正常化早幾十年,但對他們遲來的正常化蘊含支持態度,更顯得巧妙。

總之,習在西雅圖這場演講令人感到有新意有創意有誠意。對內,”使中國經濟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要跟人民一起富民強國的夢;對外,打出和平的牌,協調的牌,友好合作的牌。習是這樣說的:“去年,兩國雙邊貿易額、雙向投資存量、人員往來總數都創曆史新高。我們圍繞伊朗核、朝核、南蘇丹、阿富汗、中東等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以及抗擊埃博拉病毒、打擊恐怖主義等全球性問題保持密切溝通和協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些成果豐碩的“跨越太平洋的合作”,有力展現了中美關係發展的蓬勃生機和巨大潛力。”                      (精神綠洲2015年9月23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