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南開拾零 (十)

(2012-05-20 10:42:22) 下一個
心中很悲哀, 所以不想參加“錢氏問題”討論, 但又覺得不表示態度對不起小幹子和老同學們。 其實, 許多事實明擺著: 如,XX化學係為了爭取科學院院士, 學校不是還給每個“有望者”30萬“攻關費”拉投票嘛。 當連學術問題都不得不遵循普華夏滲透各個領域的“遊戲規則”時, 我們這些書生的言論和建議,思考和討論有實際意義嗎? 或許你們會怨我“遠離祖國, 不關心”吧, 其實我內心深處的痛苦和悲哀真是難以言狀的, 我是流著淚寫給你們的! (我是一個非常EMOTIONAL的人) 我心中的悲哀源自沉痛的憂思: 在古代我們中華民族就已經擁有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了, 而近代在科學上我們落伍了, 為什麽? 1919年, 我們就有過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 那場運動突出的旗幟就是“要 科學, 要民主”,是反封建主義的; 1976年“四五”天安門事件是僅僅反“四人幫”嗎, 我曾讀過一本非公開發行的“四五天安門詩抄”, 那分明是些充滿憤怒和激情的反封建主義的檄文; 再想想1989年的“六四”發生在天安門的那場學生們的愛國主義運動... ...而今天, 五四運動93 年之後我們的廣大底層民眾享受到多少“改革開放”的成果, 科學文化普及了嗎? 社會正義伸張了嗎? 我們無法找曆史的舊賬, 作為無足輕重的平民百姓不是隻好在體製內討生活嗎? 當然, 說的都是大環境與必然性。 畢竟, 在我們的五千年封建主義曆史長河中還是有過輝煌的四大發明啊! 學術研究格外需要精神自由和思想解放以及全身心的投入。 選題的起點和靶向也是十分重要的。 若大中華民族總會有些科學工作者是全神貫注地投入他們感興趣的研究課題的, 暴個冷門也說不定, 那將是體製內的偶然性。 畢竟, 我們的全民教育, 文化,科學和文明的程度還是相當低的。 所以重要的不是得“諾獎”,體製改革是當務之急。例如, “兩套馬車”的問題需要解決...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