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效應
(2012-05-15 03:25:16)
下一個
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 心理學上的一種實驗者效應。20世紀20-30年代,美國研究人員在芝加哥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工廠進行的工作條件、社會因素和生產效益關係實驗中發現了實驗者效應,稱霍桑效應。 實驗的第一階段是從1924年11月開始的工作條件和生產效益的關係,設為實驗組和控製組。結果不管增加或控製照明度,實驗組產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變的控製組產量也增加。另外,有試驗了工資報酬、工間休息時間、每日工作長度和每周工作天數等因素,也看不出這些工作條件對生產效益有何直接影響。第二階段的試驗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梅奧領導的,著重研究社會因素與生產效率的關係,結果發現生產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於被實驗者在精神方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參加試驗的工人被置於專門的實驗室並由研究人員領導,其社會狀況發生了變化,受到各方麵的關注,從而形成了參與試驗的感覺,覺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從而使工人從社會角度方麵被激勵,促進產量上升。 這個效應告訴我們,當同學或自己受到公眾的關注或注視時,學習和交往的效率就會大大增加。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明白什麽樣的行為才是同學和老師所接受和讚賞的,我們隻有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讚賞,也才可能讓我們的學習不斷進步,充滿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