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嶽飛, 南宋軍事家,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抗金將領、戰略家、華夏傑出先烈。 嶽飛生於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嶽飛作為中國曆史上的一員名將,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師北伐、壯誌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至今仍是令人士氣振奮的佳作。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嶽家軍”,人們流傳著“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嶽家軍”的最高讚譽。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嶽飛毒死於臨安風波亭。1162年,宋孝宗時詔複官,諡武穆,寧宗時追封為鄂王,改諡忠武(兩宋文臣、武將得通諡者以"忠武"最美),有《嶽武穆集》傳世。嶽飛年表
崇寧二年,一歲。嶽飛出生。 政和四年,十二歲。從陳廣學擊技,一縣無敵(注:由於《說嶽》的影響,很多人認為嶽飛的槍法是由周侗教的,其據《鄂王行實編年》(《金佗粹編》卷第四)是“嚐學射於鄉豪周同”,而槍法,據《金佗續編》卷二十八從事郎永州軍事判官孫逌編《鄂王事》雲:“宣和四年,令槍手陳廣以技擊教之,一縣無敵” )。 靖康元年,二十四歲。樞密院官劉浩在相州募敢死義士,嶽飛應募。 建炎四年,二十八歲。四月,詔令收複建康。敗金人於建康東南三十裏的清水亭。又敗金人於新亭。 紹興四年,三十二歲。五月,襄陽陷落,嶽飛出師。嶽飛複郢州,李成棄襄陽去,嶽飛遂複襄陽府。複敗李成於新野市。六月,嶽飛揮師北伐,收複襄陽六郡。八月,嶽飛為清遠軍節度使。(嶽飛為兩宋最年輕的建節者。)九月,金、偽齊合兵南侵淮西。飛奉詔出師,敗金人於廬州,金人退師。 紹興五年,三十三歲。 二月,受鎮寧崇信軍節度使,封武昌郡開國侯。六月,平定楊幺之亂。 紹興六年,三十四歲。三月,徙鎮武勝定國軍節度使。八月,北伐收複商州、虢州。十一月,偽齊進犯江漢,嶽飛破偽齊加兵宛、葉之間。 紹興七年,三十五歲。二月,拜太尉,升宣撫使。 紹興十年,三十八歲。五月,金人背盟南侵。六月,嶽飛出師北伐,複潁昌府、河南府等十餘州郡。先後取得郾城、潁昌、朱仙鎮等大捷。但因班師回朝,所得州郡又陷於金國。 紹興十一年,三十九歲。一月,金國再犯淮西,嶽飛領八千騎兵馳援淮西。還朝,罷宣撫使,授樞密副使。十月,下獄大理寺。十二月,詔嶽飛賜死於大理寺。 紹興三十二年,追複嶽飛原官,以禮改葬。淳熙五年,賜嶽飛諡曰武穆。嘉定四年,追封鄂王。寶慶元年,改嶽飛武穆諡號為忠武、又賜太師。嶽飛傳
從十二世紀二十 年代起,黃河南北、兩淮之間,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金民族戰爭。嶽飛和抗金名將宗澤、韓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鬥爭的最前線,為朝廷做出來偉大的貢獻。 北宋宣和四年,真定宣撫劉韐募勇聚士,嶽飛應募,但不久即因父親嶽和病故,回到家鄉湯陰縣。 靖康元年(1126年)冬,嶽飛在相州城第三次投軍,歸劉浩軍中。劉浩命嶽飛招安吉倩,嶽飛不負眾望,招降吉倩及其部屬三百八十人。嶽飛因此補承信郎一職。 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康王趙構接到宋欽宗的蠟書,在相州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陳亨伯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元帥府下編前、後、中、左、右五軍,其中前軍統製為劉浩。嶽飛屬劉浩前軍。按蠟書的命令,康王元帥府的任務是火速趕往東京(今開封),解京師之圍。嶽飛奉命帶領三百鐵騎,前往李固渡偵察,與金兵相遇發生戰鬥,大敗金兵。跟隨劉浩解了東京之圍。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滅北宋,擄徽宗趙佶、欽宗趙桓及皇家宗室北歸。五月,康王趙構(即宋高宗)於南京繼位,史稱南宋。初期,宋高宗主張收複失地,啟用了大批主戰將領,其中就有嶽飛。嶽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收複失地。 建炎元年,趙構即位,嶽飛上書,大意為:“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複,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係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複。”宋高宗並未采納嶽飛的建議,並以越職為由將嶽飛罷官。之後嶽飛北上,入河北招討使張所軍中,借補“正八品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張所很賞識嶽飛,很快升嶽飛為“從七品武經郎”、任統製。 建炎元年(112 7年)九月,張所命嶽飛入王淵部,北上抗金。嶽飛作戰有勇有謀,數敗金兵,聲威大振。而王彥保守怯戰,使得嶽飛隻能孤軍奮戰,嶽飛缺軍糧時又不肯相助。嶽飛知道自己與劉豫有隙,所以複歸宗澤,為留守司統製。宗澤死後,杜充代之,嶽飛官複原職。三年,杜充將還建康,嶽飛進言:“中原地尺寸不可棄,今一舉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複取之,非數十萬眾不可。”杜充不聽,嶽飛也隻能隨軍而歸。杜充守建康,金軍與叛賊李成在烏江會合,杜充閉門不出。嶽飛泣諫請視師,杜充不出。金軍遂由馬家渡渡江,杜充遣嶽飛等迎戰,諸將皆潰,唯獨嶽飛力戰。後杜充降金,諸將多行剽掠,惟嶽家軍秋毫無所犯。兀術趨杭州,嶽飛要擊至廣德境中,六戰皆捷,擒敵將王權,俘叛軍首領四十餘。嶽飛勸服王權,是指為己所用。嶽家軍駐紮在鍾村,軍中缺糧,將士們寧願挨餓,也絕不擾民。金所籍兵相謂曰:“此嶽爺爺軍。”爭來降附。 紹興九年(1139年),嶽飛在鄂州(今湖北武昌)聽說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即上書表示反對,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並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使“秦檜銜之(抱恨)”。和議達成後,高宗趙構下令大赦,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三次,嶽飛都加以拒絕,不受開府儀同三司(一品官銜)的爵賞和三千五百戶食邑的封賜。他在辭謝中,痛切地表示反對議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後高宗對他好言相勸,嶽飛方受。此後嶽飛上表,“願定謀於全勝,期收地於兩河,唾手燕雲,終欲複仇而報國。”高宗沒有采納。 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金國撕毀和議,兀術等分四道來攻。由於沒有防備,宋軍節節敗退,城池相繼失陷。隨後高宗韓世忠、張俊、嶽飛等出師迎擊。很快,在東、西兩線均取得對金大勝,失地相繼收回。嶽飛揮兵從長江中遊挺進,實施銳不可當的反擊,他一直準備著的施展收複中原抱負的時機到來了。 嶽家軍進入中原後,受到中原人民的熱烈歡迎。這年七月,嶽飛親率一支輕騎駐守河南郾城,和金兀術一萬五千精騎發生激戰。嶽飛親率將士,向敵陣突擊,大破金軍“鐵浮圖”和“拐子馬”,把金兀術打得大敗。嶽飛部將楊再興,單騎闖入敵陣,想活捉金兀術,可惜沒有找到,誤入小商河,被金兵射到幾十處箭傷,豪勇無比。嶽 家軍將士具有“守死無去”的戰鬥作風,敵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嶽家軍陣容搖動。郾城大捷後,嶽飛乘勝向朱仙鎮進軍(離金軍大本營汴京僅四十五裏),金兀術集合了十萬大軍抵擋,又被嶽飛打得落花流水。嶽飛這次北伐中原,一口氣收複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河南府、汝州等十餘座州郡(中原之地基本被嶽家軍所收複。),並且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軍全軍軍心動搖,金兀術連夜準備從開封撤逃。南宋抗金鬥爭有了根本的轉機,再向前跨出一步,淪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複了。嶽飛興奮地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而金軍則發出了“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哀歎。 就在抗金戰爭取得輝煌勝利的時刻,朝廷連下十二道金牌(紅漆金字木牌),急令嶽飛“措置班師”。在要麽班師、要麽喪師的不利形勢下,嶽飛明知這是權臣用事的亂命;但為了保存抗金實力,不得不忍痛班師。嶽飛憤慨地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複!”嶽飛的抗金戰鬥,至此被迫中斷。 嶽家軍班師時,久久渴望王師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攔道慟哭。嶽飛為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故意揚言明日渡河,嚇得金兀術連夜棄城北竄,準備北渡黃河,使嶽飛得以從容地組織河南大批人民群眾南遷到襄漢一帶,才撤離中原。這時,有一個無恥的書生,騎馬追上金兀術扣馬而諫:“太子(兀術)毋走,京城可守也,嶽少保兵且退矣。”金兀術又整軍回到開封,不費吹灰之力,又占領了中原地區。 嶽飛一回到臨安,立即陷入秦檜、張俊等人布置的羅網。紹興十一年(1141年),他遭誣告“謀反”,被關進了臨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車橋附近)。監察禦史萬俟卨(音末期屑)親自刑審、拷打,逼供嶽飛。據說與此同時,宋金政府之間,正加緊策劃第二次和議,雙方都視抗戰派為眼中釘,金兀術甚至凶相畢露地寫信給秦檜:“必殺嶽飛而後可和。”在內外兩股惡勢力夾擊下,嶽飛正氣凜然,光明正大,忠心報國。從他身上,秦檜一夥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證據,韓世忠當麵質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其事莫須有”。韓世忠當場駁斥:“‘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紹興十一年農曆除夕夜,高宗下令賜嶽飛死於臨安大理寺內,時年三十九歲。嶽飛部將張憲、兒子嶽雲亦被腰斬於市門。民族英雄嶽飛,就在“莫須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臨死前,他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這是悲憤的呼喊! 嶽飛雖然被殺害了,但他的精忠報國的業績是不可磨滅的。正是他表達了被壓迫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在處境危難的條件下,堅持了抗金的正義鬥爭,並知道愛護人民的抗金力量,聯合抗金軍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國人民免遭金統治者的蹂躪,從而保住了高度發展的中國封建經濟和文化,並使之得以繼續向前發展。嶽飛不愧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抗金英雄,其一生中有“還我河山”和“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一直激勵著後人。嶽飛後人
長子:嶽雲
嶽雲二子一女:長子嶽甫,女兒嶽大娘,三子嶽申。嶽甫生子七:嶽覲、嶽覿、嶽峴,嶽規、嶽靚、嶽冫見、嶽觀。嶽甫後裔初居蘇杭,後散居各地。現初步考證,有二支的去向如下:嶽甫長子嶽覲湖南益陽一支,嶽甫次子嶽覿浙江杭州一支。次子:嶽雷
有四子二女。嶽雷四個兒子:嶽經、嶽緯、嶽綱、嶽紀,二個女兒嶽二娘、嶽三娘, 後嶽雷長子嶽經 嶽雷二子嶽緯,嶽緯長子嶽間見 嶽雷三子嶽綱 嶽雷四子嶽紀三子:嶽震
嶽震為嶽飛四子, 生六子:長子嶽瓚,字念一,授從事郎,任無為軍安撫使;次子嶽琯,字念三,授承直郎,任廣州知錄侍班;三子嶽玭,字念四,授迪功郎,任汀洲連城使;四子嶽琚,字念六,授將士郎;五子嶽躊,字念七,授將士郎;六子嶽璿,字念九。四子:嶽霖
嶽霖(1130~1192)號商卿,為嶽飛第四子,母李氏。嶽飛與李氏於宋建炎四年(1130)春在宜興張渚結婚,婚後居唐門,同年十一月十五日生嶽霖。嶽飛遇害時,嶽霖年僅十二歲,孝宗皇帝昭雪時,嶽霖三十二歲。(詳見“嶽娩南渡蒙冤”編)五子:嶽霆
嶽霆係嶽飛第五個兒子, 字應時, 號君錫。 嶽霆子三,長子嶽蹯,字念二,,次子嶽與,字念五;三子嶽琨,字念八。嶽從戎報國
宋朝主戰派 的首領李綱罷相後,東京開封府的留守宗澤就事實上成為主戰派的首領。宗澤和北方的民間自發抗金武裝建立了廣泛的聯係,收編了號稱百萬人的大軍,積儲了足供半年食用的糧草。宗澤委任王彥為“製置兩河軍事”。嶽飛和王彥難以共事,便決定南下東京開封投奔宗澤。 東京留守司的官員查究嶽飛脫離王彥節製的經過,按規定建議宗澤對嶽飛軍法從事。宗澤考慮到河北招討使張所貶謫後北方宋軍的混亂情況和嶽飛離開王彥後一路所立之戰功,決定將嶽飛留在軍中,降官為“從八品秉義郎”以示懲誡。 建炎元年十二月(1128年1月),金軍又南侵進犯孟州汜水關。宗澤即派嶽飛為踏白使,告誡他“汝罪當死,吾釋不問,當今為我立功。往視敵勢,毋得輕鬥。”讓他率領五百騎兵前往偵察。嶽飛在汜水關一帶擊敗金軍,回東京開封府後,被宗澤升為統領,不久又提升為統製。從建炎元年冬到二年春(1128年末到1128年初)的時間裏,金國分兵三路全軍出動。此時前東路軍統帥完顏宗望已經病死,東路由“三太子”完顏宗輔和元帥左監軍完顏昌統領,“四太子”完顏宗弼率兵向開封東麵進逼;西路由完顏婁室和完顏杲(撒離喝)率領,攻打陝西;中路由左副元帥完顏宗翰和元帥右監軍完顏希尹指揮,作為主攻部隊取西京河南府,又占領鄭州,在開封西麵和宗澤所率的東京留守司軍對陣,完顏宗翰又命部將完顏銀術可與完顏拔離速、賽裏、薩謀魯、耶律馬五、沙古質等分兵繼續南下,企圖從南麵包抄。 在開封及附近的州縣,宋、金雙方進行了激烈的戰鬥。盡管宗澤的東京留守司軍四麵受敵,但宗澤坐鎮留守司從容地調動軍隊部署戰鬥,使金軍無力攻下開封。正月裏,開封市民甚至一如往時張燈結彩。嶽飛從正月開始,參加了的開封北麵門戶滑州一帶的戰事,接連在胙城縣(今河南延津縣東北)、衛州汲縣西的黑龍潭等地獲勝。 建炎二年四月(1128年5月)以後,天氣開始炎熱,金軍撤退,宗澤準備北伐。王彥的八字軍奉宗澤之命移屯滑州。五馬山的首領馬擴,也攜帶信王趙榛的信前來東京留守司。宗澤和王彥、馬擴等人共同製訂了北伐的計劃,但很不幸的是,宗澤於建炎二年七月初(1128年8月)病逝,其副手杜充接任東京留守。 嶽飛按照宗澤生前的部署,率領畢進等部將,隨同宗澤助手主管侍衛步軍司公事閭勍,於建炎二年七月十五日進駐西京河南府,負責保護那裏的北宋皇陵。八月(1128年9月),閭勍命嶽飛再去汜水關禦敵。嶽飛又大勝來犯金軍,以功轉“從七品武功郎”,升至諸司副使的最高一階。建炎二年歲末,嶽飛奉東京留守司的命令離開閭勍返回開封。 嶽飛返回開封後,杜充立即命令嶽飛去消滅張用等部。張用是嶽飛的湯陰同鄉,曾當過湯陰的“弓手”(類似今之巡警),並和曹成、李宏、馬友紹等是拜把兄弟,有幾萬兵力,王善部也從一旁保護。嶽飛不願自相殘殺,以“兵寡不敵”為理由,婉言推辭,但杜充以軍法問斬相威脅,勒令嶽飛出兵。 嶽飛有以往擅自脫離王彥的教訓,無法抗命,隻能出戰,以不到千人的部眾擊退張用、王善部,解了杜充之圍,以功升“正七品諸司正使武經大夫”。接著,嶽飛又奉命解救盜匪杜叔五、孫海包圍的東明縣(今河南蘭考縣北),活捉了兩個匪首,升“轉武略大夫”、借英州刺史。 王善、張用退兵後,轉攻淮寧府(治宛丘,今河南淮陽縣)久攻不下,便引軍離去。嶽飛再去救援淮寧府,與王善軍戰於清河,俘虜孫勝、孫清等,因功雙轉升“轉武德大夫”,真授英州刺史。 嶽飛於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下旬剛回到開封,就接到杜充的命令要撤往建康府。嶽飛苦勸:“中原地尺寸不可棄,今一舉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複取之,非數十萬眾不可。”但無用,又由於脫離王彥的教訓不能違抗上級,隻能隨杜充南下。金國由元帥左監軍完顏昌領軍進攻淮南,而由完顏宗弼領軍直接進攻江南。完顏宗弼兵分兩路,西路由完顏拔離速、完顏豰英、耶律馬五率領,十月由黃州渡江屠洪州,劫掠長江中遊的湖北、江西一帶;東路則由完顏宗弼親自率領,直搗趙構所在的臨安。 十一月,杜充的水軍進攻割據一方的李成,金軍支援李成擄獲宋軍大量船艦。完顏宗弼在攻打太平州(今安徽當塗縣)的采石渡和慈湖不果後,轉道建康西南的馬家渡渡過長江進入江南。 杜充自己深居簡出不做準備,嶽飛泣諫:“勍虜大敵,近在淮南,睥睨長江,包藏不淺。臥薪之勢,莫甚於此時,而相公乃終日宴居,不省兵事。萬一敵人窺吾之怠,而舉兵乘之,相公既不躬其事,能保諸將之用命乎?諸將既不用命,金陵失守,相公能複高枕於此乎?雖飛以孤軍效命,亦無補於國家矣!”但也無濟於事。 聽到金軍渡江的消息後,杜充隻派都統製陳淬率嶽飛、戚方等將官統兵二萬奔赴馬家渡,又派王伯龍的一萬三千人策應。十一月二十日(1130年1月1日),陳淬率軍力戰,嶽飛率右軍和金國漢軍萬夫長對陣,但陳淬戰死,諸將皆潰,隻有嶽飛力戰,整軍退屯建康東北的鍾山。嶽飛生平
建康之城,一鼓敗虜
完顏宗弼(即兀術)占領建康府後,親率主力追趕宋高宗。宋高宗從明州乘船經海上逃到溫州避難。 完顏宗弼占領明州後,無法活捉逃到海上的宋高宗,劫掠一番決定撤兵。金軍利用大運河,將劫掠所獲用船運往北方,一路攻破秀州、平江府、常州,準備自鎮江府北渡。三月,完顏宗弼被韓世忠所部八千餘人在黃天蕩攔截,被困四十日。因為有漢奸獻策,金軍掘通河道將船隊經秦淮河引入建康城西的長江江麵。韓世忠趕去攻擊,卻被金軍的火箭擊退。 嶽飛在此間帶領東京留守司軍的殘部轉戰廣德軍,六戰皆捷,俘虜王權等偽軍將領四十多名。駐軍廣德軍的鍾村,軍糧用盡,將士忍饑,卻不敢擾民。建炎四年(1130年)初春,宜興知縣錢諶(chén)通知嶽飛說縣裏的存糧夠一萬人吃十年,歡迎他率軍保護縣境。二月,嶽飛進駐宜興,屯於張渚鎮。在宜興,嶽飛收降了因政局混亂而在當地為匪的多支部隊以及金軍強征來的河北偽軍。嶽飛自己就是河北人,平等對待河北、河東等地的簽軍。偽軍們都傳話說:“此嶽爺爺軍。”爭來降附。 三月,金軍在劫掠秀州和平江府之後,攻向常州。常州知州周杞探知這一情況,派趙九齡(是曾經在張所的河北招撫司裏和嶽飛共事過的熟人)到宜興縣請嶽飛前來鎮守常州。但在嶽飛啟程之前,周杞已經緊隨趙九齡也來到了宜興縣,放棄了常州城。嶽飛與周杞、趙九齡一起帶兵北進,前後四戰,奪回常州。又尾隨追襲於鎮江府東邊,再捷。此時,原杜充手下的統製、現已成為割據一方的盜匪的戚方攻陷了廣德軍,嶽飛忙趕回宜興縣,帶一千多騎兵赴廣德軍,但戚方已西去攻打宣州。 宋高宗已從海上逃回越州,任命張俊為浙西路江東路製置使,“諸將並受節度”要收複建康。張俊自己的部隊是宋高宗原來的河北兵馬大元帥府的嫡係部隊,他隻派嶽飛統率的原宗澤、杜充的東京留守司的非嫡係部隊當前鋒去攻打金兵鎮守的建康府。 四月二十五日,嶽飛 在位於建康城南三十裏的清水亭首戰大捷,金兵橫屍十五裏,斬得耳戴金、銀環的女真人頭一百七十五級,活捉女真軍、渤海軍和漢兒簽軍四十五人。五月初,嶽飛到達清水亭以西十二裏的牛頭山紮營,夜裏令百人敢死隊穿黑衣混入金營中擾之,金兵驚,自相攻擊殺傷甚眾。完顏宗弼於五月十日退到建康城西北十五裏的龍灣鎮(靖安鎮,靜安)。嶽飛以騎三百、步兵二千馳至新城,大破之。五月十一日,完顏宗弼從龍灣撤退到長江對岸的真州六合縣宣化鎮。嶽飛追至龍灣鎮,實現了四年前“靖康之難”前一年金國第一次伐宋時西軍老將種師道的“(江河)半渡邀擊金軍”的遺願,完全消滅了留在南岸的所有金軍。金軍損失慘重,女真人被斬的“禿發垂環者之首無慮三千人”,千夫長留哥等二十多名高級軍官被俘,其中僅在龍灣鎮一地就俘獲包括八名女真人在內金兵三百多人。韓世忠和嶽飛給予金軍重創,以至完顏宗弼回到北方見到熟人就“相持泣下,訴以過江艱危”,這一年金國皇太弟完顏斜也死時的遺囑裏也對南宋迅速增長的戰力表示憂慮:“吾大慮者,南宋近年軍勢雄銳,有心爭戰。” 五月下旬,嶽飛親自押解這些戰俘去越州,生平第一次覲見宋高宗趙構。嶽飛先見到了張俊,張俊通知嶽飛朝廷要派他鎮守江南東路的饒州(今江西波陽縣),嶽飛認為這樣不妥而上奏:“建康為要害之地,宜選兵固守,仍益兵守淮,拱護腹心。”宋高宗嘉納。衝冠一怒,六郡歸宋
吳玠仙人關大捷的喜訊傳來,鼓舞著嶽飛,使他更加蔑視敵人,滿懷勝利的信心。大軍自鄂州陸續渡江,旌旗直指郢州。嶽飛在江心對幕僚們慷慨發誓說: “飛不擒賊帥,複舊境,不涉此江!” 五月五日,嶽家軍直抵郢州城下。嶽飛躍馬環城一周,親自偵察敵情。他舉起馬鞭,遙指東北角的敵樓說: “可賀我也!” 六日黎明時,在緊擂的戰鼓聲中,嶽家軍發起總攻。戰鬥異常酷烈,嶽飛坐在大纛下指揮,忽然有一大塊炮石飛墜在他麵前,左右都為之驚避,嶽飛的腳卻紋絲不動。 嶽飛乘勝分兵兩路,張憲和徐慶率軍朝東北方向進攻隨州,嶽飛本人率主力往西北方向猛撲襄陽府。 十七日,嶽飛兵不血刃,凱歌入襄陽。張憲和徐慶兵臨隨州後,偽齊知州王嵩龜縮在城垣裏,不敢出戰。張憲和徐慶軍連攻數日,不能成功。牛皋和董先兩員新統製已在克複郢州的戰鬥中大顯身手,牛皋更自告奮勇,請求領兵支援張憲和徐慶。五月十八日,牛皋便與張憲、徐慶合力攻下隨州城,殲滅了五千偽齊軍。王嵩被俘後,押赴襄陽府處斬。 李成得到增援後,氣勢洶洶,又自新野市回軍反撲,號稱有三十萬大軍。嶽飛命統製王萬和荊南府鎮撫使司統製辛太屯清水河,作為餌兵,誘敵深入。辛太不聽命令,竟私自逃往峽州宜都縣。六月五日,王萬軍與敵軍交戰後,嶽飛親自指揮大軍夾攻,擊敗了李成軍。六日,李成再次反撲求戰。 但偽齊軍經受不住兩員虎將揮兵猛攻,一敗塗地。李成的騎兵更是亂作一團,前列騎兵潰散之後,將後列騎兵擁擠入水中。嶽家軍追奔逐北,敵軍橫屍二十餘裏。 七月十五日,王貴和張憲兩軍在州城外三十幾宋裏,同數萬金、齊聯軍激戰;王萬和董先兩部出奇突擊,一舉粉碎了敵軍的頑抗。劉合孛堇隻身逃竄。嶽家軍俘降“番官”楊德勝等二百餘人,奪取戰馬二百多匹,兵仗數以萬計。十七日,嶽家軍猛烈攻城。將士們不顧驟雨般的矢石,攀附城垣,實行強攻。嶽雲又是第一個登城的勇士。嶽家軍攻拔鄧州,活捉了高仲。二十三日收複州城。王貴和張憲同時在唐州以北三十宋裏,再次擊敗金與偽齊聯軍,以掩護李道收複州城。同一天,荊湖北路安撫使司統製崔邦弼等軍也攻下信陽軍。在襄漢之戰中,是南宋頭一次收複了大片失地.其中包括原先在李橫轄區之外,而由偽齊控製的唐州和信陽軍,這又是南宋立國八年以來,進行局部反攻的一次大勝利(史稱嶽飛收複襄陽六郡之戰)。仁智並施,名揚洞庭
建炎末,湖南義軍首領鍾相被俘殺後,楊麽等率領數十萬人占領洞庭湖區,瀕湖置寨,據湖為險;兵農相兼,陸耕積糧,打造車船,練兵水戰,繼續與官府抗衡。紹興元年至四年,先後在鼎口(今湖南常德東,沅水入洞庭湖處)、下沚江口(今湖南漢壽東北)、陽武口(今湖南嶽陽西洞庭湖中)抗擊官軍圍剿,屢戰獲捷。社木寨之戰中,以車船水軍反攻,盡殲守寨宋軍,兵勢日盛,使官府懼之為心腹大患。五年二月,高宗命宰相張浚為諸路兵馬都督,嶽飛為荊湖南北路製置使,劉延年為隨軍轉運使,率領號稱20萬大軍前往鎮壓。軍抵潭州(今湖南長沙),張浚布陣:分兵封鎖湘陰(今屬湖南)、橋口(今湖南湘陰西南湘江西岸)、益陽(今屬湖南)、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南陽渡等湖區諸要津;令嶽飛率軍趨鼎、澧(今湖南常德、澧縣),自上遊襲取楊麽、夏誠等寨。五月,嶽飛至鼎州,先遣降人楊華為間,入寨潛結楊麽屬下,誘降義軍;同時,置寨列艦,實施軍事威脅。六月初二,義軍龍陽(今湖南漢壽)汛州村大寨首領楊欽領所部3000人及戰船出降;尋其餘大寨首領劉衡、金琮、劉詵、黃佐等亦舉寨相繼就招。義軍大部被瓦解,惟楊麽、夏誠仍據寨自固。嶽飛知湖區地勢艱險莫測,且舟師水戰不及義軍車船水軍,遂先遣人開堰閘泄水,放木筏堵塞湖中諸港,散青草於湖麵,以滯車船。繼以楊欽為向導,率軍進圍楊麽寨。楊麽率眾突圍,力戰失利,被俘,殺,餘眾被殲殆盡。夏誠死守其寨,亦被官軍攻破。至此,楊麽之亂被官軍平定,就連都督張浚也不得不讚許道:“嶽侯殆神算也!”。因嶽飛巧智神算,從此名揚洞庭“徒有王躞數年之勞,未聞嶽飛八日之捷。” (史稱洞庭湖之戰)。長驅伊洛,克複商虢
紹興六年七、八月間,嶽家軍進行第二次北伐。 左軍統製牛皋為先鋒,進攻偽齊新設的鎮汝軍。偽齊守將薛亨,素稱悍勇善戰,牛皋向嶽飛保證,一定要“生擒以獻”。左軍以雷霆萬鈞般的威力,很快就擊破這個堅壘。當薛亨作為戰俘押解到宣撫司時,連嶽飛也頗感驚訝。牛皋繼續揮兵東向,掃蕩潁昌府,直至蔡州,焚燒偽齊軍積聚的 糧草、器械而凱旋。 嶽飛采取聲東擊西的戰術,以牛皋左軍的佯攻,掩蔽大軍的主攻方向。牛皋初戰告捷後,嶽飛的大部隊往西北方向進擊。八月初,王貴、董先、郝晸等將攻占虢州州治盧氏縣,殲滅偽齊守軍,繳獲糧食十五萬石。偽齊武義郎、監盧氏縣 酒稅楊茂“挺身歸附”。接著,嶽家軍又分兵奪取了虢略、朱陽和欒川三縣。王貴在虢州得手後,繼續統軍西向,又克複商州全境,包括上洛、商洛、洛南、豐陽、上津五縣。 商、虢兩州都屬陝西路,本非嶽家軍的戰區。吳玠部將邵隆即是當年陝西解州神稷山抗金義軍首領邵興,因避宋高宗紹興年號而改名。他曾上奏宋廷,認為商州乃是“要害之地”,隻有力取商州,方能經營關中。於是宋廷任命他為商州知州,令他和金州 守將郭浩共同負責收複商州。嶽飛攻克商州後,便催促邵隆盡快赴任,以減輕本部人馬的戍守負擔。 商州和虢州確是軍事要衝,北可控扼黃河,與北方抗金義軍直接聯係,東可奪據西京河南府,西可進攻關中,幾乎將偽齊的統治區一劈兩爿。嶽家軍接連三戰告捷,宋廷為此下詔嘉獎說, “遂複商於之地,盡收虢略之城”,“長驅將入於三川,震響傍驚於五路”。“商於”和“虢略”已成兩州別名。“三川”為秦朝設三 川郡的古地,意指此處有河、洛、伊三川。“五路”者,是指宋朝於陝西沿邊設秦鳳、涇原、環慶、鄜延和熙河五路。 偽齊在驚慌失措之餘,派兵騷擾嶽家軍的後方,攻擊德安府 應山縣,劫掠鄧州高安鎮。 嶽家軍擊破偽齊軍的抵抗,向前突進,取道欒川縣,進據原 翟興的基地西碧潭與太和鎮,直取偽順州州治伊陽縣。順州為偽齊割原屬西京河南府的伊陽、長水、永寧 和福昌四縣而設。 王貴命令第四副將楊再興統軍由盧氏縣向長水縣進發。八月十三日,偽齊順州安撫司都統製孫某與後軍統製滿在,在長水縣界的業陽率部迎戰。勇猛的楊再興當即分布軍馬,將幾千敵軍打得落花流水,斬殺孫某等五百餘人,生擒滿在等一百多人。十四日,楊再興抵達孫洪澗,偽齊順州安撫使張某率二千多人隔澗列陣。兩軍隔水互相射箭,楊再興指揮軍隊猛烈衝鋒,又將敵軍擊潰。在十五日夜間二更時分,嶽家軍進而奪取縣城,繳獲糧食二萬石。楊再興當即下令,把糧食分配給軍士和當地百姓食用。永寧和福昌兩縣也相繼攻克。 嶽家軍收複福昌縣後,距西京河南府城,已近在咫尺。嶽家軍在此次北伐中,還奪取一個偽齊馬監,繳獲了上萬匹戰馬,可以大大充實自己的騎兵部隊。 嶽飛長驅伊、洛,是南宋立國後初次堂堂正正的大規模反攻。加兵宛葉,兵進蔡州
嶽飛率軍返回鄂州後,席不暇暖,就收到前沿各地的警報。他得悉軍情緊急,“目疾雖昏痛愈甚,深惟國事之重,義當忘身”,遂於十一月十五日星夜率軍,急渡大江,“前去措置賊馬”。 在虢州,寇成得到援兵後,擊敗敵人。但是,他違背嶽飛的政策,將俘獲的五百名敵軍官兵全部殺掉,因而受到嶽飛的責備和彈劾。 在偽齊西京留守司統製郭德、魏汝弼、施富、任安中等人指揮下,進犯鄧州的敵軍有好幾萬人。張憲率一萬兵迎戰。雙方在內鄉縣相持兩天。張憲召郝晸、楊再興等將商議說: “賊勢甚銳,必欺敵。我以輕兵迎戰,佯敗退走。賊見,必來追我,我即伏兵取勝。” 大家都讚同此計。第三天會戰,嶽家軍的餌兵退卻後,偽齊軍果然乘勢追趕,遭到正兵和奇兵的前後夾攻。郭德、施富等一千人當了俘虜,嶽家軍奪得戰馬五百餘匹。魏汝弼等收殘兵逃回西京河南府。 牛皋率將官王剛等人,以步兵八千,在唐州方城縣東北的昭福痛擊敵軍,一直追至和尚寨,斬偽齊將馬汝 翼,降敵軍一千人,得馬三百多匹 十一月十日,即嶽飛渡江前五天,王貴率軍在離何家寨四十宋裏的大標木,與依山布陣的五大王劉複主力軍激戰。劉複“務聚斂”,“乏遠圖”,“無他才能”,不懂用兵打仗,卻憑借與劉豫的親屬關係,充當一軍的主將。他的兵力幾乎是王貴的十倍,卻不堪一擊,被殺得屍橫遍野,劉複本人匹馬隻身而遁。 嶽飛率援軍到達前沿時,王貴的追兵已楔入偽齊控製的蔡州地界。嶽飛考慮到再次大舉深入的準備還不充分,決定先進軍蔡州,如能攻占州城,則相機奪取,布置完防務,再行班師。 嶽飛領兵二萬前往,其中戰士一萬四千人,輜重兵、火頭軍等非戰鬥人員六千人,共準備了十日口糧。王貴、牛皋、董先、傅選、李建等將,都參加這次北伐。隊伍從夜間二更部署,三更出發,進逼蔡州城。顯然,這是一座守備堅固的要塞,一時不可能強攻急下。由於所帶糧食無法維持曠日持久的戰鬥,嶽飛當機立斷,下令撤軍。 嶽家軍的第三次北伐,按其規模和聲勢,都比前兩次小。淮西戰場有劉光世、張俊和楊沂中三部共同作戰,而從商州到信陽軍,地麵更加遼闊,卻隻有嶽家軍單獨作戰。嶽家軍少數前沿部隊承受金和偽齊大軍的突然襲擊後,很快由防守轉入反攻,顯示了這支雄師的威力。事後王貴和牛皋因“掩殺逆賊五大王劉複、李成等,累立奇功”,分別晉升為正任的棣州防禦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和建州觀察使。宋廷嘉獎嶽飛的製詔中,也說這次北伐 “加兵宛、葉之間,奪險鬆柏之塞”,“至於牛蹄之役,尤嘉虎鬥之強,積獲齊山,俘累載道”,此類文學性的描述,仍反映了實際情形。橫掃中原,破虜似虎
六月初,張憲和姚政率前軍與遊奕軍直抵光州,往東北的順昌府方向疾進。由於順昌府於十二日解圍,張憲便揮兵折向西北,擊破敵軍,襲取蔡州,為嶽家軍此次大舉北伐,舉行了一個奠基禮。嶽飛當即委派馬羽鎮守蔡州。 牛皋的左軍也接著出戰。十三日,在京西路打敗金軍,兵鋒直指汝州。牛皋率左軍攻克他的故鄉魯山等縣,又揮師東向,同大軍會合。 二十三日,統領孫顯在蔡州和淮寧府之間,大破金朝裴滿幹夫長的部伍,實際上是對淮寧府作了一次試探性的軍事偵察。 閏六月,嶽家軍經過集結和準備後,又發起新的更猛烈的攻勢。 十九日,同提舉一行事務、前軍統製張憲指揮傅選等將,在離潁昌府四十宋裏的地方,同金朝的韓常軍對陣。韓常軍被殺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張憲麾軍追奔逐北,在二十日奪取潁昌府城。 二十五日上午,踏白軍統製董先得悉金軍自本府長葛縣(今河南長葛市)來犯,即同遊奕軍統製姚政出城迎敵。在城北的七裏店,金酋鎮國大王、韓常和邪也孛堇率六千餘騎,已經擺開軍陣。顯然,由於得到開封府金軍的增援,韓常企圖奪回潁昌府城。董先和姚政率部分頭直搗敵陣,雙方激戰一個時辰,金兵終於敗退。嶽家軍追殺三十幾宋裏路,方才收兵。張憲麾軍收複開封以南地區,戰果輝煌;另一支嶽家軍,則在提舉一行事務、中軍統製王貴的指揮下,又接著向開封府以西的地區進軍。 一十五日,王貴派遣的將官楊成等率兵前往鄭州。金軍萬夫長漫獨化帶五千餘騎出城迎戰,嶽家軍掩殺敵人,一鼓作氣,攻克鄭州。二十九日,準備將劉政又率兵突入開封府中牟縣(今河南中牟縣),夜襲漫獨化的營寨。嶽家軍殺死很多敵人,奪得三百五十多匹戰馬,一百多頭騾、驢,還有大量衣物器甲,漫獨化本人生死不明。 中軍副統製郝晸統領軍馬,直指西京,在離河南府城六十宋裏外紮營。金朝河南知府李成手下有七千多“番人”,三千多“食糧軍”,五千多匹戰馬。七月一日,李成發幾千騎前來挑戰。郝晸命將官張應和韓清指揮馬軍迎頭痛擊,神速地追殺到西京河南府城下,郝晸也鼓率全軍為後繼。李成心膽俱裂,連夜棄城狂逃。嶽家軍於翌日光複了西京河南府。在不足半個月的時間內,嶽家軍凱歌猛進,席卷京西,兵臨大河,勝利地完成了掃清開封府外圍的作戰計劃。 七月初,金朝都元帥完顏兀術(宗弼)指揮的主力部隊,經過一個半月的休整,並增添了由蓋天大王完顏賽裏(漢名宗賢)等所率領的生力援軍後,傾巢而出,直撲郾城。八日,有探事人報告嶽飛,完顏兀術(宗弼)督龍虎大王完顏突合速、蓋天大王完顏賽裏(宗賢)、昭武大將軍韓常等將,統領精銳馬軍一萬五千多騎,披掛著鮮明的衣甲,自北方趕來,距郾城縣隻有二十多宋裏路。顯然,這一萬五千人既是十幾萬大軍的前鋒,又是其精華,金軍中充當步兵的漢人簽軍,是沒有多少戰鬥力的。當時嶽飛麾下隻有背嵬軍和一部分遊奕軍,遊奕軍的另一部分則隨統製姚政駐守潁昌府。完顏兀術(宗弼)應是得到郾城兵少的情報,故親率主力進行突擊,企圖一舉摧毀對方的司令部。女真騎兵的擅長是弓箭,然而宋朝發達的經濟技術條件,使嶽家軍配備的弓矢射程更遠,穿透力更強。至於白刃近戰,更是女真騎兵之所短。女真騎兵能夠堅忍不拔地進行韌性戰鬥,然而嶽家軍持續交鋒了幾十個回合,也毫無倦色和餒意。金軍慣用左、右翼騎兵,進行迂回側擊。按宋時行陣術語,左、右翼騎兵稱 “拐子馬”。嶽飛也指揮軍隊,運用巧妙的戰術,對付敵之兩翼拐子馬,“或角其前,或掎其側,用能使敵人之強,不得逞誌於我”。嶽飛當即令步兵上陣,他們手持麻紮刀、提刀、大斧之類以步擊騎的利器,專劈馬足。隻要-—匹馬仆地,另外兩匹馬就無法奔馳,“鐵浮圖”軍亂作一團。嶽家軍步兵與敵騎“手拽廝劈”,殺得屍橫遍野。天色業已昏黑,金軍一敗塗地,狼狽潰逃。嶽家軍在此戰中“戕其酋領”,還奪得二百餘匹戰馬。在此次大戰中,不僅梁吉等一大批武將,還有宣撫司幹辦公事韓之美,準備差遣楊光凝、吳師中等幕僚,都立有戰功。 在張憲軍輕易取勝的當天上午,潁昌府也展開了大會戰。完顏兀術(宗弼)、鎮國大王和韓常,另有四個萬夫長,以騎兵三萬多騎,在城西列陣。接著,十萬名步兵也陸續到達戰場,大約由龍虎大王完顏突合速、蓋天大王完顏賽裏(宗賢)等率領。金軍在舞陽橋以南擺開陣勢,橫亙十多宋裏,金鼓震天。 二十二歲的虎將嶽雲掄槍縱馬,率領八百名背嵬騎士,首先 馳擊金軍。步兵也展開嚴整的隊列繼進,翼蔽馬軍,與敵軍左、右 拐子馬搏戰。一方麵依仗兵多勢大,另一方麵憑借士氣勇銳,愈 鬥愈烈。兩軍苦戰了整整幾十個回合,依然難分高低勝負。嶽雲前後十多次出入敵陣,身受百餘處創傷。很多步兵和騎兵也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在最艱難的時刻,連宿將王貴也不免有些氣餒怯戰,嶽雲以自己的堅定,製止了王貴的動搖,終於使全軍“無一人肯回顧者”。到了正午,守城的董先和胡清分別率領踏白軍和選鋒軍兩支生力軍,出城增援,戰局才很快得以扭轉。完顏兀術(宗弼)全軍潰敗。 潁昌大捷戰果輝煌,嶽家軍殺敵五千多人,俘敵二幹多人,馬三千多匹、金、鼓、旗、槍、器甲之類更是多得不計其數。完顏兀術(宗弼)的女婿、統軍使、金吾衛上將軍夏姓萬夫長當陣被殺。副統軍粘汗孛堇身受重傷,抬到開封府後死去。嶽家軍還殺死金軍千夫長五人,活捉渤海、漢兒都提點、千夫長王鬆壽,女真、漢兒都提點、千夫長張來孫,千夫長阿黎不,左班祗候承製田瓘等七十八名敵將。十年之功,毀於一旦
七月十八日,即張憲從臨潁殺向開封之時,第一道班師詔送達。嶽飛鑒於當時完勝的戰局,寫了一封奏章反對班師:“契勘金虜重兵盡聚東京,屢經敗衄,銳氣沮喪,內外震駭。聞之諜者,虜欲棄其輜重,疾走渡河。況今豪傑向風,士卒用命,天時人事,強弱已見,功及垂成,時不再來,機難輕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圖之。” 隔了兩三日,朱仙鎮已克,完顏宗弼已逃出開封之時,嶽飛在一天之內接連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遞發的班師詔。宋高宗發十二道金牌的時間,大約是在七月十日左右,即他得到七月二日克複西京河南府捷報不久。 嶽飛收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憤惋泣下,“十年之功,廢於一旦。”然而友軍已經撤退,嶽家軍孤軍難支,不得不下令班師,百姓聞訊攔阻在嶽飛的馬前,哭訴說擔心金兵反攻倒算:“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嶽飛無奈,含淚取詔書出示眾人,說:“吾不得擅留。”於是哭聲震野。嶽飛決定留軍五日,以便當地百姓南遷,“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閑田處之。”秦檜逼供,嶽飛冤死
嶽飛父子被秦檜以謀反罪名予以逮捕審訊,由於找不到證據而無審訊結果,最終秦檜找到“莫須有”的罪名(韓世忠當麵質問秦檜,秦檜回答“其事體莫須有(莫須有三字的意思至今仍有爭議,一說為“難道沒有嗎”,另一說為“也許有”)”)。紹興十一年農曆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一代名將嶽飛在杭州大理寺獄中被殺害,其長子嶽雲及其部下張憲斬於臨安鬧市。嶽飛被害前,在獄中寫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嶽飛被害後,獄卒隗順冒了生命危險,將嶽飛遺體背出杭州城,埋在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隗順死前,又將此事告訴其兒,並說:嶽帥精忠報國,今後必有給他昭雪冤案的一天!嶽飛沉冤21年後,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準備北伐,便下詔平反嶽飛,諡武穆,改葬在西湖棲霞嶺,即杭州西湖畔“宋嶽鄂王墓”,並立廟祀於湖北武昌,額名忠烈,修宋史列誌傳記 。治軍品行
廉潔奉公
衣——全家均穿粗布衣衫,妻子李氏有次穿了件綢衣,嶽飛便道:“皇後與眾王妃在北方(靖康之難時被金兵俘虜)過著艱苦的生活,你既然與我同甘共苦,就不要穿這麽好的衣服了。”自此李氏終生不著綾羅。 食——與士卒同例,部隊補給艱難時,則“與士卒最下者同食”。有次受地方官招待,吃到“酸餡”(一種類似包子的麵食)這種在官員富商們看來很普通的食物時,驚歎道:“竟然還有這麽美味的食物。”便帶回去與家人共享。 住——茅屋軍帳,與士卒同甘共苦。高宗曾要在杭州為嶽飛建豪宅,嶽飛辭謝說:“北虜未滅,臣何以家為?” 財產——南宋諸大將無不豪富,張俊為防盜,鑄一千兩一個的大銀球,稱為“沒奈何”,堆滿大屋,退休後尚有每年六十萬擔租米的收入。而嶽飛被害抄家時,總家產隻有三千貫(約合二千多兩銀),且其中含有數千匹麻布,顯然也是準備用於軍隊的。 犒賞——戰時,南宋對軍隊犒賞極厚,嶽飛從來不取一文,全數分給將士。有次一名部將貪汙賞銀,立斬。嚴以律子,厚以待人
除了自己儉樸淡泊,刻苦勵誌外,嶽飛對子女教育很嚴。要求他們每天做完功課後,必須下地勞作。除非節日,不得飲酒。宋時有“任子恩例”,官員品級越高,子女可享受的官階越高,次數越多。嶽飛勉勵兒子們“自立勳勞”,僅用了一次“恩例”,還是為張所之子張宗本而用。而嶽雲屢立殊勳(多次戰鬥中“功第一”),嶽飛卻多次隱瞞不報。為此張浚說:“嶽侯避寵榮一至此,廉則廉也,然未得為公也!”(嶽侯躲避榮耀到了這個地步,廉潔固然是廉潔了,卻不見得公正)嶽飛答道:“父之教子,怎可責以近功?”(父親教育兒子,怎麽能讓孩子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又說:“正己而後可以正物,自治而後可以治人,若使臣男受無功之賞,則是臣已不能正己而自治,何以率人乎?” 嶽飛前妻劉氏,在戰亂中拋棄婆婆和兒子改嫁韓世忠手下小校。嶽飛得知後送去500貫資助她,這才另娶李氏。虔城百姓暴亂時曾驚擾孟太後車駕,被嶽飛平定後,高宗密旨屠城,嶽飛冒險屢次求情,保全了一城老小。令出如山,賞罰分明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是嶽家軍的口號,也是真實的寫照。損壞莊稼,妨礙農作,買賣不公……斬!在古代,令出不行者斬,很多軍隊做得到,號稱損壞莊稼買賣不公斬的也不少,但真正做得到的,恐怕隻有嶽家軍一支。所以嶽家軍所到之處,民眾無不歡欣圍觀,“舉手加額,感慕至泣”。 士卒傷病,嶽飛親自撫問;士卒家庭困難,讓相關機構多贈銀帛;將士犧牲,厚加撫恤外,還“以子妻其女”(部將犧牲後僅餘孤女無人照料,嶽飛讓兒子娶她),李氏亦時常慰問將士遺孀。如此賞罰分明官兵同心的軍隊,自然是“撼山易,撼嶽家軍難。”不縱女色
南宋諸將中,唯有嶽飛堅持一妻,且從不去青樓縱欲。吳階曾花二千貫買了一名士人家(讀書人家)的女兒送給嶽飛,嶽飛以屏風遮擋問道:“我家的人都穿布衣,吃粗食,娘子若能同甘苦,便請留下,否則,我不敢留你。”女子聽了竊笑不已,顯然不願。嶽飛便遣人送回。部將諫阻說不要傷了吳階的情麵,嶽飛說:“而今國恥未雪,豈是大將安逸取樂之時?”吳階得知後益發敬重嶽飛。事母至孝
母病,“嚐藥進餌”,親自侍奉;母亡,赤腳扶棺近千裏。嶽飛認為:“若內不能克事親之道,外豈複有愛主之忠?”(在家裏尚且不能孝順父母,又豈能忠君報國?)武藝絕倫,勇冠三軍
史書載,嶽飛可以挽弓三百斤,弩八石,能左右射。後來嶽飛在與敵人作戰時,殺敵將黑風大王(居數日,複遇敵,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敵眾敗走。)。後來,賊王善、曹成聚集兵馬號稱五十萬,嶽飛所部隻有八百,手下士兵都十分害怕。這時嶽飛卻十分鎮定,言:“吾為諸君破之。”然後左手挾弓,右手拿矛,衝擊敵陣,結果五十萬大軍大亂,嶽飛乘勢大敗敵軍(賊王善、曹成、孔彥舟等合眾五十萬,薄南薰門。飛所部僅八百,眾懼不敵,曰:“吾為諸君破之。”左挾弓,右運矛,橫衝其陣,賊亂,大敗之。)。 文才橫溢,儒將風範 嶽飛的文才自不必說,數十首詩詞足以說明。除此之外,他愛好讀書,書法頗佳,時人稱“室有鄴架”、“字尚蘇體”(鄴架,形容藏書極多;蘇體,蘇東坡書法甚好,嶽飛學的便是蘇體)。他還愛與士子文人交往,“往來皆高士”。身先士卒,行若明鏡
嶽飛直至最後一戰,都是身先士卒。官職不高時自不必說,升任通泰鎮撫使後,為掩護大隊和百姓過江,親率後衛死拒南灞橋頭,擋住金兵唯一去路,此役嶽飛身被數十創,嶽家軍後衛戰死無數;直到死前最後一場惡戰:郾城之戰時,還親率鐵騎突出陣前,都訓練霍堅怕有閃失,上前勸阻:“相公為國重臣,安危所係,奈何輕敵!”嶽飛回答“非爾所知!”見主帥親自衝陣,嶽家軍士氣大振,一舉擊破金兵。 嶽飛首先提出“武將不怕死,文官不愛錢”,堪稱封建社會官吏的行為典範。他廉潔避功、直言不諱、不縱女色、文采風流、治軍嚴明、戰功卓著。大事記
嶽母刺字 嶽母刺字的故事,宋人的筆記和野史均無記載,包括嶽飛的曾孫嶽珂所著的《金陀革編》也沒有記錄。嶽飛刺字故事始見於元人所編的《宋史本傳》,書雲:“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但書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嶽母之手。 另一種說法是,因為“刺字為兵”的製度仍在執行,所以嶽飛從軍時在背部刺上“精忠報國”四字明誌。 明代成化年間創作的《精忠記》,也僅提及嶽飛背脊有“赤心救國”字樣。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熊大本的《武穆精忠傳》記有嶽飛請工匠在背上深刺“精忠報國”四字。明末,由李梅草創,馮夢龍改定的《精忠旗傳奇》,內稱:“史言飛背有‘精忠報國’四大字,係飛令張憲所刺”。有學者認為,此時的“精忠報國”四字是受宋高宗禦賜“精忠嶽飛”4字的誤導。 “嶽母刺字”則最早見於清乾隆年間,杭州錢彩評《精忠說嶽》,該書第22回,回目“結義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嶽母訓子”。該書敘述嶽母刺字時具體而詳細。但顯然是作者按照元、明傳記中有嶽飛背上刺字的記敘,加以想象發揮,藝術加工構造的。嶽家軍的編製
紹興五年(1135年),嶽家軍的規模從三萬多人的規模增加到十萬人左右的規模。這是因為楊幺軍的壯丁五、六萬人大都編入嶽家軍,再加上江南西路安撫司統製祁超、統領高道等部(約八千五百多人),和此後增撥的統領丘贇所部(近一千五百人);荊湖南路安撫司統製任士安、郝晸、王俊、統領焦元等部(約一萬多人);以及張浚都督府左軍統製杜湛改任嶽飛統轄的黃州武將知州帶來的幾千蔡州兵。嶽家軍以後也大體維持十萬左右這個數量直到嶽飛被宋高宗和秦檜所害。 嶽家軍至少有十二統製“軍”:1.背嵬軍;2.前軍;3.右軍;4.中軍;5.左軍;6.後軍;7.遊奕軍;8.踏白軍;9.選鋒軍;10.勝捷軍;11.破敵軍;12.水軍。其中背嵬軍是絕對主力,名字學自韓世忠的同名統製軍;遊奕是巡回的意思;踏白是武裝偵察的意思;其它軍名都是增長士氣的軍號。據紹興九年(1139年)統計,這十二軍共有22名統製、5名統領和252名將官分別率領,其中有正將、副將和準備將各84名。王貴任中軍統製,張憲任前軍統製,這二人是嶽飛的副手,嶽飛不在時可代替嶽飛指揮其他統製,主持嶽家軍全軍的事務;徐慶、牛皋和董先三人最為善戰,此五人是嶽家軍的中堅人物。文學作品
出師表 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讚先生文祠、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 工拙,稍舒胸中抑鬱耳。嶽飛並識。 五嶽祠盟記 “近中原〔板〕蕩,金賊長驅,如入無人之境;將帥無能,不及長城之壯。餘發憤河朔,起自相台,總發從軍,小大曆二百餘戰。雖未及遠涉夷荒,討曲巢穴,亦且快國讎之萬一。今又提一壘孤軍,振起宜(興),建康之城,一舉而複,賊擁入江,倉皇宵遁,所恨不能匹馬不回耳! 今且休兵養卒,蓄銳待敵。如或胡廷見念,賜予器甲,使之完備,頒降功賞,使人蒙恩;即當深入虜庭,縛賊主碟血馬前,盡屠夷種,迎二聖複還京師,取故地再上版籍。他時過此,勒功金石,豈不快哉!此心一發,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建炎四年六月望日,河朔嶽飛書。” 滿江紅·怒發衝冠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裏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歎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裏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鬆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嶽飛墓
嶽飛墓,亦稱嶽墳,位於杭州棲霞嶺南麓,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間改稱“忠烈廟”,經曆了元、明、清、民國,時 興時廢,代代相傳,一直保存到現在。現存建築於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建 ,1918年曾大修,1979年按南宋建築風格全麵整修 ,使嶽廟更加莊嚴肅穆。墓道兩旁陳列的石虎、石羊、石馬和石翁仲,是明代的遺物。 1961年嶽墓被列為國家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墓坐西朝東,以石塊圍砌而成。墓前建 有墓門,前有照壁,上嵌有明人洪珠書寫的“盡忠報國”四個字。墓門的下邊有四個鐵鑄的人像,反剪雙手,麵墓而跪,即陷害嶽飛的秦檜、王氏、張俊、萬俟卨四人。跪像的背後墓門上有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評價
金使劉祹評價嶽飛: 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嶽飛,所至紀律甚嚴,秋毫無所犯。所謂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所以為我擒。如飛者,無亦江南之範增乎! 金章宗評價嶽飛: 翼讚之功孰與嶽飛?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 宋孝宗評價嶽飛: 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韓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忠湣諡議》中評價嶽飛: 人謂中興論功行封,當居第一。 宋·湖北轉運司立廟牒評價嶽飛: 去世已三十年,遺風餘烈,邦人不忘,繪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 朱熹與門生論嶽飛: 問(門生):“嶽侯若做事,何如張、韓?” 曰(朱熹):“張、韓所不及,都是他識道理了。” 問(門生):“嶽侯以上者,當時有誰?” 曰(朱熹):“次第無人。” 文天祥評價嶽飛: 嶽先生,我宋之呂尚也。建功樹績,載在史冊,千百世後,如見其生。至於筆法,若雲鶴遊天,群鴻戲海,尤足見幹城之選,而兼文學之長,當吾世誰能及之。 宋史對嶽飛的評價: 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 仁智並施如宋嶽飛者,一代豈多見哉。 明太祖朱元璋評價嶽飛: 純正不曲,書如其人。 明神宗朱翊鈞評價嶽飛: 宋嶽飛精忠貫日,大孝昭天。 孫中山評價嶽飛: 嶽飛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