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溫斯頓·丘吉爾

(2012-04-13 07:39:14) 下一個

溫斯頓·丘吉爾

溫斯頓·丘吉爾,政治家畫家演說家作家以及記者,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曾於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間兩度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帶領英國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據傳為曆史上掌握英語單詞詞匯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萬多)。被美國雜誌《展示》列為近百年來世界最有說服力的八大演說家之一。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丘吉爾獲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

中文名:溫斯頓·丘吉爾
國籍:英國
出生地:英格蘭牛津郡伍德斯托克
出生日期:1874年11月30日
逝世日期:1965年1月24日
職業:政治家畫家演說家
畢業院校: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
主要成就:4次平均排名之首的英國首相
1953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三度榮登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
嘉德勳章
代表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家庭背景

  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爵士(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丘吉爾出生於英國的一個貴族家庭 。他的祖上約翰·丘吉爾因在“光榮革命”中支持威廉三世,且又在對西班牙法國的戰爭中做為軍隊總司令取得勝利而於1902年被安妮女王封為馬爾巴羅公爵(Duke of Malborough),馬爾巴羅家族在19世紀英國20個王室以外的公爵家族中名列第十。丘吉爾的父親倫道夫·丘吉爾勳爵(Lord Randolph Churchill)是馬爾巴羅公爵七世的第三個兒子,是保守黨“櫻草會”(保守黨中的一個派係,以工人階級為主)的創辦人,曾擔任過內閣中僅次於首相的財政大臣。丘吉爾的母親珍妮·傑羅姆是美國百萬富翁、《紐約時報股東之一的倫納德·傑羅姆的女兒。

早年經曆

  丘吉爾是一個早產兒,由於父親倫道夫·丘吉爾忙於政治而母親又沉湎於交際之中,丘吉爾少年時代很少感受到父母的關愛,隻與他的保姆結下了深厚的親情。1881年,7歲的丘吉爾被送入一個貴族子弟學校讀書,丘吉爾是學校中最頑皮、最貪吃.成績最差的學生之一,因此經常遭到老師的體罰,後來不得不轉學到另一所學校。1888年丘吉爾進入僅次於伊頓公學哈羅公學就讀,但是成績依然不佳,雖然丘吉爾的學習成績不好,可是他後來之所以成功,關鍵取決於他的綜合素質,倫道夫勳爵於是決定在兒子畢業後將他送到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1893年8月,丘吉爾進入該校的騎兵專業學習。兩年後,政壇上不得誌的父親早逝,同年2月,丘吉爾從軍校畢業,被分配到第四驃騎兵團任中尉
  1895年10月,剛剛當上中尉的丘吉爾利用假期和朋友一起到古巴親身體驗一下西班牙和古巴當地人民起義的戰爭。由於其父親的關係丘吉爾還被英國情報部門看中,要他負責收集西班牙軍隊所使用的槍彈的情報,此外,《每日紀事報》也聘請他為隨軍記者,為該報發稿。一個月後,曆經了戰火、身懷一枚西班牙紅十字勳章的丘吉爾回到英國。古 巴之旅使丘吉爾愛上寫作和記者的生活。
  1896年,丘吉爾隨部隊調往印度,在那裏他有時間閱讀大量的曆史哲學作品。一年後印度北部部落爆發了反抗英軍的武裝起義,得知消息後丘吉爾立即請了假,以《加爾各答先驅報》和《每日電訊報》記者的身份采訪了英國的軍事行動,他在向兩張報紙所發出的稿件的基礎上再加入自己收集到的其他資料,寫出了第一部著作《馬拉坎德野戰軍紀實》,1898年該書在英國出版。之後他又相繼出版了自己的小說《薩伏羅拉》和有關英國和蘇丹戰爭的《河上的戰爭》。
  1899年9月,已經辭去軍職的丘吉爾以《晨郵報》記者的身份前往南非,采訪英布戰爭。在隨英軍士兵行進途中被後成為南非總理的史末資所俘虜。丘吉爾雖然是隨軍記者,但是因其攜帶武器並參加戰鬥,布爾人拒絕釋放他。1899年12月,丘吉爾極為大膽地獨自一人越獄成功,在當地一個英國僑民的幫助下逃到了洛倫索-馬貴斯(今莫桑比克首都馬普托)的英國領事館。這一事件使得他在英國的名聲大噪;1900年3月,又經曆了幾次戰鬥的丘吉爾終於回到英國,通過越獄事件而聞名全國的丘吉爾決定抓住機會,踏入政壇。

從政經曆

早期政治經曆

  19 00年10月,代表英國保守黨參選的丘吉爾順利當選議員,從此開始了長達61年的政治生涯。不過在議會中他雖然是保守黨成員,卻抨擊保守黨政府的多項政策,批評政府在英布戰爭中的政策,並堅持反對政府的擴軍計劃。在成功阻擋政府的擴軍提案在下議院通過後,丘吉爾又在貿易問題上走到了政府的對立麵:他公開表示反對首相尼維爾·張伯倫的貿易壁壘政策,堅持維護自由貿易原則,這使得他與保守黨徹底決裂,1904年他自稱“獨立的保守黨人”,並最終於1905年1月被保守黨取消了黨員資格。4個月後,他坐到了反對黨的議席中。
  1906年自由黨上台,丘吉爾獲任命為殖民地事務部次官,在任內最重要的成就是推動南非取得自治地位。1908年,阿斯奎斯首相上台,丘吉爾被任命為商務大臣,正式進入內閣,任內推動了強製性工人失業和傷殘保險,並阻撓海軍增加財政預算。
  1910年丘吉爾出任內政大臣,雖然他在監獄改革等方麵做出了貢獻,但是由於當麵對工人遊行罷工時采取的毫不手軟的態度而遭到指責,他在任內曾經多次下令軍警鎮壓罷工和遊行活動。他最著名的一次行動是發生在1911年1月的“塞德奈街殺戮事件”,當警方得知有一夥東歐無政府主義者搶劫了一家珠寶店後,丘吉爾親自到達現場指揮包圍行動,調動了大炮、軍隊。一名攝影記者拍下了丘吉爾在現場的照片,丘吉爾被拍到在塞德奈街殺戮事件現場的照片事件被大肆渲染,保守黨領袖阿瑟·巴爾福嘲諷丘吉爾道:“他[丘吉爾]和那名攝影師都將自己寶貴的生命置之不顧。我知道這位攝影師正在做什麽,但這位可敬的紳士又在做什麽?”
  1911年10月,丘吉爾獲任命為海軍大臣,一開始時他和他的下屬發生了許多摩擦,丘吉爾要求下屬官員嚴格服從自己的權威,將不屈從自己的官員革職,而且丘吉爾允許基層官兵發表批評自己長官的言論,雖然在基層中引來好評,卻使得直接隸屬於海軍大臣的四名海務大臣感到不滿。上任海軍大臣後,丘吉爾改變過去一味要求裁減軍費的作風,開始主張與德國進行海軍軍備競賽,確保英國在海軍方麵的優勢無法受到挑戰。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次年1月,丘吉爾批準了海軍攻占達達尼爾海峽的計劃,但是最後海軍卻無法攻占下該海峽,並付出了巨大代價,英國在戰事之初的優勢喪失,也使得丘吉爾成為保守黨猛烈攻擊的對象。5月,已經決定要與保守黨人共組聯合政府的阿斯奎斯首相免除了丘吉爾海軍大臣的職務,派他出任內閣中地位最低的不管部大臣。被排擠在政治圈之外的丘吉爾決定辭職,趕赴法國前線親自參加戰爭。
  1916年5月,丘吉爾卸任皇家蘇格蘭毛瑟槍團第6營營長,並放棄了中校軍銜,回到議會。9月,達達尼爾海峽戰事調查委員會成立,次年1月該委員會發表報告,將事件的主要原因歸咎於首相阿斯奎斯和陸軍大臣,而丘吉爾在事件中的責任被認為不是那麽重大,這份報告的發表為丘吉爾重新在政壇崛起提供了契機。
  1917年7月,自由黨黨魁勞合·喬治宣布任命丘吉爾為軍需大臣。喬治原本準備讓丘吉爾擔任更高的職務,但是因與自由黨組聯合政府的保守黨人的堅決反對而作罷。而即使是任命丘吉爾為軍需大臣也引起了一場大風波,輿論與保守黨人士都表示強烈的反對,但是在首相的堅持下丘吉爾照常上任。丘吉爾在軍需大臣任內推動了多項對今後戰爭產生深遠影響的新發明,包括坦克、飛機和化學毒氣。在丘吉爾的提議下,英國迅速擴大了坦克的生產規模。此外他還極力推動飛機在戰爭中的應用,他本人甚至也學會了開飛機。 1919年11月英國舉行一戰後的首次大選,選後丘吉爾在內閣內兼任陸軍大臣和空軍大臣兩項職務。他開始對英國軍隊進行調整,並且主張積極幹預俄國內戰。他稱英國應該讓布爾什維克主義“胎死腹中”,將共產黨人稱為“殘暴的大猩猩”。丘吉爾也從此以堅定的反共立場而聞名,唯一的例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21年,丘吉爾轉任殖民地事務部大臣,但同時繼續兼任空軍大臣,任內開始與愛爾蘭新芬黨談判,最終允許愛爾蘭成為英帝國內的一個自治領。
  自由黨在1922年的大選中慘敗,而丘吉爾本人也在自己的選區中意外失利。多年的戰爭使得選民變得左傾,原本支持自由黨的選民大批大批地倒向工黨。在次年的選舉中丘吉爾再度落敗,而工黨則獲得勝利,組建了第一個工黨政府。丘吉爾意識到自由黨的勢力已經開始衰敗,很難再成為政壇上可以與保守黨抗衡的政治勢力,於是他逐漸疏遠自由黨,轉而向保守黨靠攏。在1924年3月的補選中,丘吉爾以“獨立的反社會主義者”身份參選,提出自由黨等其他所有反對黨都應該向實力較強的保守黨靠攏。最後選舉結果丘吉爾還是以43票之差落敗。著名的社會主義者、劇作家肖伯納在競選期間寫了一封信給丘吉爾,諷刺他的對俄政策,稱他無法支持花了英國人“1億英鎊試圖將俄國的時鍾撥回封建時代”的人。
  1924年夏,剛剛成立了9個月的工黨政府倒台,丘吉爾代表保守黨參選以高票當選,並被首相斯坦利·鮑德溫任命為財政大臣,這是內閣中地位僅次於首相的職位,也是丘吉爾父親曾經擔任過的職務。但是丘吉爾本人對財政一竅不通,在任內推動了英國重新采用金本位製,這一決策後來被著名的劍橋大學經濟學教授凱恩斯批評,給英國經濟帶來負麵影響,英國的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上升了12%。金本位製最終在1931年被取消。1926年英國職工總會因礦工薪資問題宣布舉行全國大罷工,丘吉爾在罷工中采取強硬立場,據稱還建議用機關槍驅散罷工礦工。因印刷工人也加入到罷工行列中,報紙無法出版,丘吉爾下令由政府發行《英國公報》,宣傳政府的政策。
  1929年5月英國再度舉行大選,這次選舉中丘吉爾本人雖然險勝,但是在全國,保守黨和自由黨慘敗,拉姆齊·麥克唐納的工黨政府重新執政。這段後來被稱為“在野歲月”的日子是丘吉爾政治生涯中的最低潮,他在議會中除了批評政府提出的印度自治方案,並決定與國大黨談判外,大部分時間用於寫作,包括已經在連載中的《世界危機》以及《我的早年生活》,還有一本關於祖先馬爾巴羅公爵一世的傳記。此外他還訪問美國,拜訪美國各界人士和政治領袖。1931年12月,在丘吉爾的第二次美國之行中他遭遇車禍,內髒嚴重出血,不過幸好治愈得當,住院8天後就出院。

綏靖政策

  一戰後的英國迷漫著和平主義的氣氛,從政黨領袖到平民百姓都鼓吹裁軍,人民天真地相信,一戰後將再也不會有一場如此殘酷的戰爭了。丘吉爾是議會中極少數反對裁軍,並警告德國正在撕毀《凡爾賽條約》的人。丘吉爾警告,希特勒的法西斯獨裁將給歐洲帶來災難,如果不立即阻止甚至可能導致文明的毀滅,他督促英國應當重整軍備,並鼓勵盟友法國加強軍事勢力,而不是“裁減你的武器,增加你的義務”。但是多數人都將他的警告視為危言聳聽。
  1936年3月7日,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國國會宣布,德國軍隊已經重新占領了萊茵蘭非軍事區。對這一明確違反《凡爾賽條約》的行為,英法兩國都未表示強烈的反對,隻有丘吉爾警告這麽做不僅違反條約,而且對荷蘭、比利時和法國都造成威脅。丘吉爾再次呼籲,英國應該向法國提供協助,以維持歐洲大陸的權力平衡。
  1938年3月11日,納粹德國兼並奧地利;4月,在希特勒的教唆下,位於捷克斯洛伐克境內日耳曼人的聚居區蘇台德地區的納粹頭子提出自治。7月英國首相尼維爾·張伯倫派出的代表團訪問捷克,討論和平解決蘇台德問題。9月15日,實行綏靖政策的張伯倫親自訪問慕尼黑,與希特勒商討蘇台德問題。會談中希特勒明確提出要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台德,張伯倫表示同意,在得到法國的首肯後,兩國駐捷克的公使於9月20日拜會總統貝奈斯,極力遊說他接受希特勒的要求。得知消息後丘吉爾向倫敦新聞界發表了一份聲明:“這無異是西方民主國家向納粹武力威脅的徹底投降……”。但是情況到9月22日進一步惡化,希特勒提出了具體的時限:捷克政府必須在9月28日下午2時之前作出決定,否則德國就將發起進攻,英國的內閣表示無法接受,戰爭一時間似乎近在眼前。
  9月28日,由墨索裏尼出麵邀請英法德意四國領袖到慕尼黑召開會議,一直幻想避免戰爭的張伯倫喜出望外,於次日趕到慕尼黑。丘吉爾認識到張伯倫有可能做出讓步,因此想提議由反對黨人和保守黨中持反對意見的人士發表一個聯合聲明,敦促張伯倫堅持立場,但是無人附議。9月30日,慕尼黑會議結束,英法兩國接受了希特勒的要求,迫使捷克從10月1日起撤軍,否則戰爭一旦爆發英法將不會支援捷克。張伯倫帶著希特勒一份保證不會有進一步領土要求的聲明回到倫敦,以勝利者的姿態接受歡呼:“在我國曆史上這是第二次把光榮的和平從德國帶回唐寧街。”
  在議會,隻有丘吉爾等少數人還在抨擊綏靖政策,他稱“我們已經遭到一次完全、徹底的失敗”。他的發言引起一片抗議之聲,但丘吉爾還是在噓聲中結束了自己的演講。由於其反對綏靖政策的立場,丘吉爾還曾一度遭到自己選區的保守黨黨部彈劾動議,最終以3比2的信任票保住自己的議席。
  1939年3月13日,德國吞並了捷克的剩餘部分,斯洛伐克則在德國的支持下獨立,宣告綏靖政策的徹底失敗。張伯倫3月31日在下院發表演講時保證,如果波蘭遭受侵略,英國將予以支持。5個月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丘吉爾後來將二戰稱為“非必然的戰爭”,認為這次戰爭原本在開始時就可以輕易製止,但因英國人民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腸而讓壞人重新武裝”。

戰時內閣首相

  9月1日早晨,戰爭爆發後的數小時,張伯倫召見丘吉爾,邀請他加入戰時內閣。9月3日,丘吉爾被重新任命為海軍大臣。由於戰事進展不順利,下院議員們在1940年5月對張伯倫政府提出不信任動議案,將矛頭指向張伯倫。5月8日,張伯倫政府僅以81票的多數獲得信任案,但是張伯倫感到他無法繼續執政,因此準備組建聯合政府,並讓出首相位置。他原本希望由外交大臣、綏靖政策的積極貫徹者哈利法克斯勳爵接任,但是無法得到丘吉爾的支持。張伯倫十分清楚,一旦丘吉爾離開內閣就要垮台。此外工黨也向張伯倫施壓,十分明確地向他表明,工黨將不會再支持由張伯倫或其親信所領導的內閣。於是張伯倫隻得向國王提出辭呈,並建議由丘吉爾組閣。
  5月10日下午6時,國王召見丘吉爾,令其組閣;一小時後丘吉爾會見工黨領袖艾德禮,邀請工黨加入內閣並獲得支持。3天後丘吉爾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議院會議,發表了著名的講話:“我沒有別的,隻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獻給大家……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麽?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複: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多麽恐怖也要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麽遙遠艱難,也要爭取勝利,因為沒有勝利就無法生存。”下議院最終以381票對0票的絕對優勢表明了對丘吉爾政府的支持。
  上任後丘吉爾首先訪問法國,他驚訝地得知法國即將投降,但是他向法國領導人表明,即使法國被打敗了,英國仍將繼續戰鬥。5月26日,丘吉爾下令撤出在法的英軍,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開始。在短短的8天中,被圍困在敦刻爾克周圍一小塊地區的盟軍奇跡般地撤出33萬多人,政府號召英國沿海居民利用自己的小艇救援在海峽對岸的士兵,連海軍部的軍官們也親自加入到救援行列。6月4日丘吉爾在下院通報了敦刻爾克撤退成功,但是也提醒“戰爭不是靠撤退打贏的。”之後丘吉爾就發表了大概是二戰中最鼓舞人心的一段講話:
  “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洋中作戰,我們將以越來越大的信心和越來越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的登陸點作戰,我們 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絕不投降,即使我們這個島嶼或這個島嶼的大部分被征服並陷於饑餓之中——我從來不相信會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在海外的帝國臣民,在英國艦隊的武裝和保護下也會繼續戰鬥,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認為適當的時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來拯救和解放這個舊世界。”
  6月13日丘吉爾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以首相身份訪問法國,他希望遊說法國政府繼續作戰,但是很明顯的法國政府已經決定投降。6月17日戴高樂將軍抵達英國,次日丘吉爾在下院發表了另一篇鼓舞士氣的講話:“讓我們勇敢地承擔義務,以致英帝國和她的聯邦在1000年後人們也可以這麽說:‘這是他們最光輝的時刻。’”8月,不列顛戰役正式打響,英德空軍進行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空戰,戰役期間德軍每天平均出動飛機1,000架次,而英國皇家空軍的飛行員們人數上處於劣勢,一個人每天必須執行3次左右的任務。8月20日丘吉爾在下院讚揚英國空軍飛行員的英勇表現:“在人類戰爭的領域裏,從來沒有過這麽少的人對這麽多的人作出過這麽大的貢獻。”到了9月7日,德國決定停止空戰,改以轟炸倫敦,這給英國一個喘息的機會,也是不列顛戰役最重要的轉折點。
  從9月7日到11月3日,德軍以每晚平均200架飛機的數量連續57天對倫敦進行轟炸,僅頭兩天就造成800多人死亡。這期間丘吉爾幾乎每周都親自到被炸現場視察。雖然丘吉爾不止一次地在被炸毀的房屋現場流下熱淚,他依然以鋼鐵般的意誌繼續帶領人民戰鬥。9月19日,希特勒決定無限期推延登陸計劃,不列顛戰爭以英國的勝利告終。
  丘吉爾與美國總統羅斯福良好的私人關係幫助英國在最關鍵的時刻獲得了美國大量的支援物資。1940年7月,羅斯福不顧國內激烈的反對聲浪,向英國出售包括50萬支步槍、8萬挺機關槍、1億3千萬發子彈、100萬發炮彈等武器彈藥。8月,在丘吉爾的提議下,經過兩國艱苦的磋商,以及羅斯福本人對美國國會的遊說,美國最終同意向英國海軍提供50艘驅逐艦,英國則以租賃的形式將其在海外的軍事基地交給美國。到12月8日,英國的美元儲備已經枯竭,45億美元中的大部分已經用於訂購所有美國願意提供的武器軍火。於是丘吉爾親自寫信給羅斯福,坦率地表明英國的資金短缺,但是依然希望美國能夠幫助英國:“如果大不列顛在這場鬥爭的高潮中被奪去它全部可以銷售的資產,使得我們用鮮血贏得了勝利,拯救了文明,替美國爭取了充分裝備以防不測後卻一貧如洗,那在原則上是錯誤的。”羅斯福收到該信後提出以“租賃”的形式將武器彈藥支援英國,兩個月後,租賃法案在國會獲得通過,在羅斯福12月30日的著名講話中,稱“我們必須成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 
  1941年6月22日,德國向蘇聯宣戰。當晚丘吉爾就向全國民眾發表講話,稱現在必須與從前的敵人蘇聯 合作:“在過去的25年中,沒有一個人像我那樣始終一貫地反對共產主義。我並不想收回我說過的話,但是這一切再正在我們眼前展現的情景對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任何對第三帝國作戰的個人或國家,都將得到我們的援助。任何跟著希特勒走的個人或國家,都是我們的敵人。”1941年8月,丘吉爾出訪美國,與美國總統簽署了著名的《大西洋憲章》。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發生,原本處於中立的美國也參戰。丘吉爾相信,勝利已經不可扭轉。12月22日,丘吉爾冒著被德國潛艇襲擊的風險訪問美國;1942年1月1日,丘吉爾代表英國和美國、中國以及蘇聯的代表在《聯合國家宣言》草稿上簽字,為戰後的世界做出規劃。之後丘吉爾又出席了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等會議,與羅斯福、斯大林等領導人多次會麵,商討戰後世界局勢。
  戰爭中丘吉爾與斯大林的關係是十分特殊的。丘吉爾是著名的反共分子,但是在二戰中卻願意與斯大林合作對抗納粹德國。1942年8月丘吉爾親自訪問莫斯科,向斯大林保證盟軍很快就會在歐洲大陸開辟第二戰場,減輕蘇聯獨自麵對德軍的壓力。1944年6月6日,在又拖延了兩年後,盟軍的諾曼底登陸行動終於開始,斯大林向丘吉爾表示祝賀,稱這次行動在“戰爭史從來也沒有過足以與之類比的事業”。從此之後盟軍很快就解放了法國,然後開始向德國本土進攻。次年4月25日,盟軍和蘇聯軍隊在德國中部的易北河會師,將負隅頑抗的納粹德國攔腰截為兩段,這激動人心的一幕通過照片迅速傳遍整個世界,成為反法西斯戰爭歐洲戰場出現勝利曙光,希特勒政權即將滅亡的最廣為人知的象征之一。4月30日,希特勒自殺,5月7日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次日丘吉爾向英國人民宣告,英國已經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溫斯頓·丘吉爾,公開表示,對他來說,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非常相似。他認為,納粹是共產主義專製的一種形式。他關於“可恨的共產黨專製國家”的言論,是丘吉爾在1940年說的。

戰後歲月

  戰爭結束後,戰時內閣也必須解散。5月23日丘吉爾辭職,並將大選定於7月5日舉行。原本信心滿滿、認為憑借丘吉爾在戰爭中的功勞定能順利當選的保守黨,卻在大選中慘敗,丘吉爾本人雖然當選議員,但是保守黨隻獲得了197席,而工黨卻贏得393席,得以組閣,工黨領袖克萊門特·艾德禮當選首相。這主要是因為工黨提出的建設福利國家的目標對戰後一貧如洗的英國社會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帶領英國人民走向勝利的丘吉爾卻被拋棄了,他後來引用古希臘作家普魯塔克的話說:“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偉大民族的標誌。”7月26日,丘吉爾正式卸下了首相職務。
  下台後的丘吉爾開始計劃撰寫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回憶錄,並多次提到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合眾國”的設想。1946年丘吉爾訪問美國,在這次訪問中他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從波羅的海邊的什切青到亞得裏亞海邊的的裏雅斯特,一副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拉下。”在當時這篇演講被媒體猛烈抨擊,因為此時蘇聯和西方國家的關係還未破裂,很多人把丘吉爾看成戰爭販子。但是今天丘吉爾的鐵幕演說被認為是冷戰開始的標誌。丘吉爾也很早就提出要恢複德國的實力,共同抵禦共產主義在歐洲的擴散。
  在1951年的大選中,保守黨重奪政權,丘吉爾再度出任首相。1953年伊麗莎白二世即位,授予丘吉爾最高榮譽嘉德勳章,並有意封丘吉爾為倫敦公爵以表彰其為英國所做出的貢獻,但最終丘吉爾接受了其子倫道夫的建議,拒絕了倫敦公爵的封號。12月10日丘吉爾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因為他精通曆史和傳記的藝術以及他那捍衛崇高的人類價值的光輝演說。”但這時的丘吉爾因為年事已高已經難以勝任首相一職,而且他又恢複到二戰爆發之前的反共立場,發表了如"蘇聯會強加給英國一個蓋世太保"等等的反共言論,這導致眾人的不滿,成為其日後辭職的一個重要因素.1954年11月30日是丘吉爾80華誕,議會兩院在西敏寺為他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1955年4月5日,丘吉爾因健康原因辭職,當他走出唐寧街10號首相府官邸時他吸著雪茄,打出有名的“V”手勢向群眾致意,然後就坐上汽車,在人們的歡呼聲中離去。
  1965年1月24日,丘吉爾因中風去世。

個人生活

  1908年9月2日,丘吉爾與出生貴族卻家境貧寒的克萊門蒂娜·霍齊爾結婚,當時丘吉爾擔任海軍大臣,大約有1400人出席了婚禮,國王還向這對新人贈送了一根刻有馬爾巴羅家族族徽的手杖。丘吉爾一共育有5個孩子:戴安娜(後來成為一名電影演員)、倫道夫、莎拉、瑪格麗特(夭折)和瑪麗。其中莎拉後來成了一名電影演員,倫道夫則踏入政壇,成為一名保守黨議員,但是卻不如他的父親那樣成功。
  丘吉爾是一名優秀的作家和曆史學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六卷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還創作了《倫道夫·丘吉爾勳爵傳》、《英語民族史》等多部小說和回憶錄。195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此外他十分喜歡繪畫,年輕時曾有多幅作品在拍賣會上被買走。

晚年生活

  195 6年4月,丘吉爾訪問聯邦德國,因其對推動歐洲一體化的貢獻而被授予“查理曼獎”;1958年11月,丘吉爾訪問巴黎,獲戴高樂總統授予“解放獎章”;1959年11月,丘吉爾繼承了“下院之父”的稱號。1963年4月,美國國會通過決議,授予丘吉爾美國榮譽公民稱號,丘吉爾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人士。1965年1月24日,丘吉爾因中風去世。巧合的是,丘吉爾的父親也是在70年前的1月24日去世的。丘吉爾活了91歲。
  英國政府為丘吉爾舉行了國葬。他的靈柩在西敏寺停放,供民眾吊唁,議會也休會三天;靈柩由議會議長和3名政黨領袖,以及國防和海陸空參謀長守護,大約有32萬民眾前來向丘吉爾致敬,包括幾十位各國的國家元首和領導人。根據丘吉爾的遺願,儀式結束後靈柩用遊艇運到滑鐵盧火車站,在那裏鳴禮炮19響,然後用火車把靈柩運到他的出生地布倫海姆宮附近的布雷頓教堂公墓中,與他的父母親葬在一起。
  然而丘吉爾的聲望,並沒有因為他的去世而絲毫的暗淡。時至今日,丘吉爾依然被大多數英國人看作是最偉大的首相。在2002年由BBC主辦的“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票選活動中,丘吉爾高居榜首。

傳奇人物

個人影響

  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帶領英國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偉大勝利的民族英雄,是與斯大林、羅斯福並立的“三巨頭”之一,是矗立於世界史冊上的一代偉人。丘吉爾出身於聲名顯赫的貴族家庭。他的祖先馬爾巴羅公爵是英國曆史上的著名軍事統帥,是安妮女王統治時期英國政界權傾一時的風雲人物;他的父親倫道夫勳爵是十九世紀末英國的傑出政治家,曾任索爾茲伯裏內閣的財政大臣。祖先的豐功偉績、父輩的政治成就以及家族的榮耀和政治傳統,無疑對丘吉爾的一生產生了十分巨大的影響,在他成長為英國一代名相的過程中具有關鍵性作用。他們為丘吉爾提供了學習的榜樣,樹立了奮鬥目標,也培育了他對祖國的曆史責任感,成為丘吉爾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建功立業的強大驅動力。丘吉爾未上過大學,他的淵博知識和多方麵才能是經過刻苦自學得來的。他年輕時駐軍 於印度南部的班加羅爾,在那裏有半年多的時間裏他“每天閱讀四小時或五小時的曆史和哲學著作”。
  自那以後,丘吉爾從柏拉圖吉本麥考利叔本華萊基馬爾薩斯達爾文王爾德等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曆史學家和生物學家的著作中吸取了豐富的思想營養,為他以後從政帶來巨大作用。這使他的思想更加深刻,人生信念更加堅定,也使他成長為“我們生活的時代裏最傑出和多才多藝的人”。

個人榮譽

  1953年因《二戰回憶錄》,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曾於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間兩度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帶領英國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丘吉爾的頭上戴有許多流光溢彩的桂冠,他是著作等身的作家、辯才無礙的演說家、經邦治國的政治家、戰爭中的傳奇英雄。他一生中寫出了26部共45卷(本)專著,幾乎每部著作出版後都在英國和世界上引起轟動,獲得如潮好評,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世界各國廣為發行,以致《星期日泰晤士報》曾斷言:“20世紀很少有人比丘吉爾拿的稿費還多。”
  1953年,他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他在一生中多次經曆的議員競選中,在議會的辯論中,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時刻,發表了許多富於技巧而且打動人心的演講,給人們 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來生最願意做的事也是想跟某人對話:他的來生是想與王爾德對話。丘吉爾之所以青睞奧斯卡·王爾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王爾德的機智與辯才。
  瑞典文學院在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中說:“丘吉爾成熟的演說,目的敏捷準確,內容壯觀動人。猶如一股鑄造曆史環節的力。……丘吉爾在自由和人性 尊重的關鍵時刻的滔滔不絕的演說,卻另有一番動人心魄的魔力。也許他自己正是以這偉大的演說,建立了永垂不朽的豐碑。”S·席瓦茲院士在頒獎詞中還說,“丘吉爾在政治上和文學上的成就如此之大,……此前從未有過一位領袖人物能兩樣兼備而且如此傑出。”
  的確,為丘吉爾樹立了永垂不朽的豐碑的不僅是他的作品和演講,而且是他作為一個政治家和反法西斯鬥士的光輝業績。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當選為議員,曾多次在內閣中擔任要職。他經曆了許多次政治上的升沉起伏,每次都以不屈不撓的努力,從不畏懼的鬥誌戰 勝艱難險阻而達到自己的目的,最終登上了光輝的頂峰,在英國處於曆史危機的嚴峻關頭, 成為眾望所歸的政治領袖。
  連他政治上的對手也說:“丘吉爾是大家一致認為永遠不能成為首相的人,可是他同樣也是在這危急關頭獲得大家一致歡迎,認為是唯一可能出任領袖的人。”;“人們不能不喜歡他,他的才能與朝氣是無與倫比的。”
  在通向勝利的漫長歲月裏,丘吉爾在其演講中多次發出戰鬥到底的誓言,表達了英國人民的心聲。他說:“我們將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讓步,全國人民已立誓要負起這一任務:在歐洲掃清納粹的毒害,把世界從新的黑暗時代中拯救出來。……我們想奪取的是希特勒和希特勒主義的生命和靈魂。僅此而已,別無其他,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丘吉爾在世人心目中已成為英國人民英勇不屈的鬥爭精神的集中象征。

外界評價

  《星期日泰晤士報》評論說:
  “今天,溫斯頓·丘吉爾不僅是英國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們的堅強領袖。不僅英國人,整個自由世界都對他無比信任。”還值得注意的是,丘吉爾是有名的頑固反共人物。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鍵時刻,在處理對蘇關係問題上,他以一個傑出政治家的巨大勇氣和高度靈活性,從英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完成了英國政治和他本人政治生涯中的重大曆史性轉折,毫不猶豫地與蘇聯結為盟國,使不同意識形態下的反法西斯力量在特定的曆史條件下結成了統一戰線,從而保證了贏 得戰爭的最後勝利。斯大林稱讚丘吉爾是“百年才出現一個的人物”。
  此外,丘吉爾還可以稱之為預言家、發明家、戰略家、外交家。他早在三十年代對未來戰爭中的一些重大技術發展所作的預見後來都變成了現實;他以超乎尋常的驚人敏感和極大的勇氣,冒著和平主義浪潮的巨大壓力和“在政治上幾乎有被消滅的危險”,一天也不放棄 向國人發出預言式的戰爭警告,使英國人作好了戰爭來臨的精神準備。他在用雷達偵察來襲 敵機的方法正式使用前4年就提出對此問題的研究。他因動用海軍經費改進和大量建造“陸地行舟”,使輪式裝甲汽車演變成為威力巨大的現代坦克而被尊為“坦克之父”。他主持製定了“二戰”中的許多戰略計劃。他親自著意培育了在當時乃至後來左右世界政治格局的英美關係。總之,丘吉爾是一位人生內涵極為豐富的傳奇人物。

趣聞

  丘吉爾的香煙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有遊客發現,在一張1948年拍攝的丘吉爾的照片中,丘吉爾的手擺出象征勝利的“V”字形,而嘴角叼著一根雪茄。這張照片的複製品近日被掛在倫敦一家博物館的入口,但是照片上的雪茄消失了。目前,還不知道是誰“弄沒了”那支雪茄,因為館方和丘吉爾家族成員都表示沒有對圖片動過手腳。
  曆史風雲人物、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嗜抽雪茄,幾乎所有的曆史圖片中他都是抽著雪茄的,因此雪茄被認為是他的標誌性符號。在博物館外的這張照片中,丘吉爾做著一個勝利手勢,同時抽著雪茄。不過在博物館內的其他展區,丘吉爾持煙照片則都完好無損。
  據說,丘吉爾一生中吸過的雪茄的總長度為46公裏,吸食雪茄總重量為3000公斤,是世界上吸食雪茄吉尼斯紀錄的保持者。英國媒體對此開玩笑說,可能是反煙團體半夜拆走海報用PS修圖,強迫曆史人物戒煙,這是十分新型而有效的方法,可以更好的督促人們戒煙。[1]

競選連任失敗

  1945年丘吉爾在一次大選中落選了。斯大林十分得意地說:“丘吉爾,你打贏了仗,人民卻罷免了你。看看我,誰敢罷免我!”對此,丘吉爾不以為然地回應:“我打仗就是保衛讓人民有罷免我的權力。”

一個幸福的釘子戶

  二戰時英國有個釘子戶不搬遷,導致軍用機場無法修建,全國一致譴責和責罵。丘吉爾知道此事後卻說:“我們和德國人打仗就是為了保護合法財產不受侵害,如果拆了他的家,那我們為什麽還要打仗呢?”

著名的演講

  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
  (1940.5.13)
  丘吉爾
  星期五晚上,我接受了英王陛下的委托,組織新政府。這次組閣,應包括所有的政黨,既有支持上屆政府的政黨,也有上屆政府的反對黨,顯而易見,這是議會和國家的希望與意願。我已完成了此項任務中最重要的部分。戰時內閣業已成立,由5位閣員組成,其中包括反對黨的自由主義者,代表了舉國一致的團結。三黨領袖已經同意加入戰時內閣,或者擔任國家高級行政職務。三軍指揮機構已加以充實。由於事態發展的極端緊迫感和嚴重性,僅僅用一天時間完成此項任務,是完全必要的。其他許多重要職位已在昨天任命。我將在今天晚上向英王陛下呈遞補充名單,並希望於明日一天完成對政府主要大臣的任命。其他一些大臣的任命,雖然通常需要更多一點的時間,但是,我相信會議再次開會時,我的這項任務將告完成,而且本屆政府在各方麵都將是完整無缺的。
  我認為,向下院建議在今天開會是符合公眾利益的。議長先生同意這個建議,並根據下院決議所授予他的權力,采取了必要的步驟。今天議程結束時,建議下院休會到5月21日星期二。當然,還要附加規定,如果需要的話,可以提前複會。下周會議所要考慮的議題,將盡早通知全體議員。現在,我請求下院,根據以我的名義提出的決議案,批推已采取的各項步驟,將它記錄在案,並宣布對新政府的信任。
  組成一屆具有這種規模和複雜性的政府,本身就是一項嚴肅的任務。但是大家一定要記住,我們正處在曆史上一次最偉大的戰爭的初期階段,我們正在挪威和荷蘭的許多地方進行戰鬥,我們必須在地中海地區做好準備,空戰仍在繼續,眾多的戰備工作必須在國內完成。在這危急存亡之際,如果我今天沒有向下院做長篇演說,我希望能夠得到你們的寬恕。我還希望,因為這次政府改組而受到影響的任何朋友和同事,或者以前的同事,會對禮節上的不周之處予以充分諒解,這種禮節上的欠缺,到目前為止是在所難免的。正如我曾對參加本屆政府的成員所說的那樣,我要向下院說:“我沒什麽可以奉獻,有的.隻是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
  擺在我們麵前的,是一場極為痛苦的嚴峻的考驗。在我們麵前,有許多許多漫長的鬥爭和苦難的歲月。你們問:我們的政策是什麽我要說,我們的政策就是用我們全部能力,用上帝所給予我們的全部力量,在海上、陸地和空中進行戰爭,同一個在人類黑暗悲慘的罪惡史上所從未有過的窮凶極惡的暴政進行戰爭。這就是我們的政策。你們問:我們的目標是什麽我可以用一個詞來回答: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贏得勝利;無論多麽可怕,也要贏得勝利,無論道路多麽遙遠和艱難,也要贏得勝利。因為沒有勝利,就不能生存。大家必須認識到這一點:沒有勝利,就沒有英帝國的存在,就沒有英帝國所代表的一切,就沒有促使人類朝著自己目標奮勇前進這一世代相傳的強烈欲望和動力。但是當我挑起這個擔子的時候,我是心情愉快、滿懷希望的。我深信,人們不會聽任我們的事業遭受失敗。此時此刻,我覺得我有權利要求大家的支持,我要說:“來吧,讓我們同心協力,一道前進。”

丘吉爾年表

  1874年 4月,倫道夫·丘吉爾與珍妮·傑羅姆在巴黎英國駐法大使館舉行婚禮。11月30日,誕生於英國牛津郡伍德斯托克鎮布倫海姆宮。
  1881年 就讀於阿斯科特的聖喬治貴族子弟寄宿學校。
  1884年 從聖喬治貴族子弟寄宿學校轉到布賴頓的湯姆遜學校就讀。
  1888年 3月,從湯姆遜學校轉到哈羅公學讀書。
  1893年 1月,從法國凡爾賽學法語歸來,在伯恩默思莊園的遊戲中摔成重傷,腎髒破裂,險些喪命。8月,被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校錄取,名列第95位。
  1894年 11月,在帝國劇院的騷亂中“發表了我的第一次演講”。
  1895年 1月,通過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校畢業考試。在130名考生中名列第20位。1月24日,父親倫道夫·丘吉爾因病逝世,終年46歲。2月20日,被任命為騎兵中尉軍官,分配到第四驃騎兵團服役。7月,老保姆愛維莉絲特太太逝世。11月,與同伴雷金納德·巴恩斯中尉一起乘船經紐約赴古巴,采訪西班牙軍隊對古巴民族解放運動遊擊隊的討伐行動,所寫戰地報道在,《每日紀事報》上發表。為此獲西班牙政府頒發的紅十字勳章。11月30日,21歲生日。當天遭古巴遊擊隊襲擊,幸免於難。
  1896年 9月,隨所屬第四驃騎兵團駐防於印度南部的班加羅爾。
  1897年 春天,回倫敦休假。在“櫻草會”於巴思舉行的集會上發表了第一次政治演講,大獲成功。夏秋之間,以隨軍新聞記者身份參加了英印軍隊在印度西北邊境地區對起義的遊牧部落開展的軍事行動。9月16日,親身參加了戰鬥,險遭不測。10月初,重返第四驃騎兵團。
  1898年 春天,《馬拉坎德野戰軍紀實》一書由朗曼公司出版。夏天,寫作小說《薩伏羅拉》。8月,乘船赴埃及,加入在蘇丹的英國皇家第21槍騎兵團。9月2日,與蘇丹起義者托缽僧隊伍遭遇,發生激烈戰鬥。
  10月,從埃及回英國休假。然後返回印度班加羅爾的第四驃騎兵團。
  1899年 3月,辭去軍職,離開印度返回英國。途經開羅時,收集有關英國與蘇丹戰爭的資料。此時已寫完《河上的戰爭》第18章。6月,前往奧德姆選區第一次參加競選,但遭到失敗。8月,收到《河上的戰爭》的校樣。10月,《河上的戰爭》由朗曼公司出版。與《晨郵報》商定,以該報記者身份赴南非采訪英布戰爭。10月14日,乘船駛過好望角,抵達開普敦。然後轉途到達德班。12月,在與布爾人的遭遇戰中被俘虜。於當月12日乘機逃出戰俘營,24日抵達德班。
  1900年 2月,《薩伏羅拉》由朗曼公司出版。5月,《從倫敦到萊迪史密斯》和《伊恩·漢密爾頓的進軍》由朗曼公司出版。6月,進入被攻陷的比勒陀利亞。7月,從南非回到英國。10月,當選為奧德姆地區的保守黨議員。10月24日—12月,赴美國發表關於南非戰爭的演講。
  1901年 1月,到加拿大發表關於南非戰爭的演講。2月,在下院發表新議員的“處女演講”。
  1902年 4月,“胡裏幹”小組與約瑟夫·張伯倫共進午餐,張伯倫向他們提“關稅壁壘”政策。10月,丘吉爾在競選演說中表示將堅定她維護自由貿易政策。
  1904年 5月,在下院與保守黨切斷了聯係。
  1905年 1月,被保守黨取消其黨員資格。5月,參加自由黨。
  12月,謝絕擔任財政部次官的邀請,就任殖民地事務部次官。
  1906年 1月,《倫道夫·丘吉爾勳爵》由麥克米倫公司出版。在曼徹斯特西北選區的大選中當選為自由黨議員。
  4月,在下院的演說中要求與南非戰爭中的對手和解。
  1907年 4月,在帝國會議中就帝國特惠製發言。10月,出發作東非之行。
  1908年 1月,從東非返回英國。3月,《我的非洲之行》由霍德和斯托頓公司出版。4月,被提名擔任商務大臣。按照1707年攝政法的規定辭去議席,回曼徹斯特參加補缺選舉,遭到失敗。落選後旋即前往丹迪市參加補缺選舉,以較高票數當選。獲勝後就任商務大臣,並進入內閣。5月,在丹迪市的選舉中,再次當選為自由黨議員。9月,與克萊門蒂娜·霍齊爾小姐結婚。
  1909年 3月,向下院提出在幾個適當行業建立工資協商組織的提案,獲通過。7月11日,長女黛安娜出生。
  1910年 1月,《人民的權利》(演講集》由霍德和斯托頓公司出版。2月,在丹迪市參加大選獲勝,當選為自由黨議員。就任阿斯奎斯政府內政大臣,進行監獄製度改革。主持製定了《礦山法》以及職業介紹、失業保險等一係列社會改革方麵的法律。11月,在丹迪市參加大選獲勝,再次當選為自由黨議員。
  1911年 1月,親自處理塞德奈街事件,引起輿論大嘩。5月28日,兒子倫道夫出生。8月,動用軍隊**海員、碼頭工人和鐵路工人**。10月25日,與麥肯納交換職務,轉任海軍大臣。
  1912年 1月,在海軍部正式建立了作戰參謀部。2月,在格拉斯哥發表針對德國海軍的演說。
  1914年 8月1日,在收到“德國已經對俄國宣戰”的電訊後,自行下達海軍總動員令。第二天才得到內閣追認。8月4日,英國對德國宣戰。10月3日,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組織保衛戰。10月7日,次女莎拉出生。
  1915年 1月13日,在戰時委員會上提出達達尼爾計劃。5月28日,被解除海軍大臣職務,改任蘭開斯特公爵郡(不管部)大臣。11月11日,辭去內閣職務。11月18日,去法國前線參加戰鬥。12月底被任命為皇家蘇格蘭毛瑟槍營營長。
  1916年 3月,回英國參加下院關於海軍預算的辯論。4月,他所在的營被合並,失去營長職務。5月9日,回到倫敦。放棄軍職,重新開始政治生涯。9月,達達尼爾海峽戰事調查委員會開始舉行聽證。
  1917年 1月,達達尼爾海峽戰事調查委員會發表調查報告,使丘吉爾卸下了一個政治上的包袱。7月,被勞合·喬治提名為軍需大臣。按照1707年攝政法的規定辭去議席,在丹迪市的補缺選舉中獲勝後就任軍需大臣。
  1918年 7月,以嚴厲態度製止了軍工企業工人的**。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11月15日,三女瑪麗戈特出生。11月,再次在丹迪市當選為自由黨議員。
  1919年 1月,在聯合政府中就任陸軍大臣兼空軍大臣。提出新的複員計劃和征兵法案,平息了英軍中廣泛存在的怨恨情緒和由此引起的多次兵變。2月,敦促英國政府幹涉俄國革命。參加在巴黎舉行的協約國最高軍事委員會會議,提出成立俄羅斯問題委員會,主張對蘇聯進行國際性幹預。
  1921年 2月,轉任殖民地事務大臣。隨後主持舉行了開羅會議,以解決北非殖民地的有關問題。會後訪問了耶路撒冷。安排埃米爾·費薩爾擔任伊拉克國王。同意建立獨立的約旦國,由費薩爾的哥哥埃米爾·阿卜杜拉統治。4月,被解除空軍大臣職務。6月,母親珍妮·傑羅姆逝世。10月,參加政府與愛爾蘭新芬黨領導人的談判。
  1922年 9月15日,四女瑪麗出生。在對土耳其的爭端中持強硬態度。10月,兩黨聯合破裂,政府倒台;失去殖民地事務大臣職務。在丹迪市的大選中落選,遭到第一次失敗。
  1923年 2月,《泰晤士報》開始連載《世界危機》第一卷。4月、10月,《世界危機》第一、二卷由桑頓·巴特沃斯公司出版。11月,在西萊斯特選區參加大選遭到第二次失敗。
  1924年 1月,英國曆史上第一屆工黨政府上台。工黨領袖拉姆齊·麥克唐納出任政府首相。2月,同自由黨分手。3月,在威斯敏斯特選區以“獨立的反社會主義者”名義參加補缺選舉遭到第三次失敗。10月,以“憲政主義者”名義代表保守黨參加埃平選區選舉獲勝。11月,就任鮑德溫政府財政大臣。
  1925年 4月,在下院作關於第一個財政預算的演說,宣布恢複“金本位製”。冬天,重返保守黨。
  1926年 4月,在下院作關於第二個財政預算的演說。5月,英國曆史上第一次全國工人總**爆發。
  1927年 4月,在下院作關於第三個財政預算的演說。當年財政預算赤字高達3650英鎊。
  《世界危機》第三卷由桑頓·巴特沃斯公司出版。
  1929年 5月,參加埃平選區選舉獲勝,當選為保守黨議員。但由於工黨在大選中獲勝組閣,丘吉爾失去財政大臣職務。7—9月,和兒子倫道夫、弟弟傑克及其兒子約翰尼到加拿大、美國等地旅行演講。《世界危機》第四卷由桑頓·巴特沃斯公司出版。
  1930年 10月,《我的早年生活》由桑頓·巴特沃斯公司出版。
  1931年 1月,因印度憲政問題與鮑德溫發生分歧而導致決裂,宣布退出保守黨“影子內閣”。12月,第二次去美國旅行演講。13日在紐約遇車禍受重傷。
  1932年 11月,《思想與冒險經曆》由桑頓·巴特沃斯公司出版。
  1933年 10月,《馬爾巴羅傳:他的生平和時代》第一卷由哈拉普公司出版。
  1935年 7月,在鮑德溫的國民內閣中任帝國防務委員會下屬的空防研究委員會委員。
  1936年 3月,德國重新占領萊茵蘭地區。12月,英國發生英王愛德華八世遜位危機。開始寫作《英語民族史》(中文譯名為《英語國家史略》)。
  1937年 5月,首相兼保守黨領袖鮑德溫引退。6月,張伯倫由德比勳爵提議,丘吉爾附議,當選為保守黨領袖,繼任國民政府首相。10月,《當代偉人》由桑頓·巴特沃斯公司出版。
  1938年 6月,《軍備與盟約》一書由哈拉普公司出版(美國版名為《英國仍在沉睡》)。7月,羅斯福總統提議舉行政府首腦會議,被張伯倫拒絕了。9月,由英法德意四國首腦舉行慕尼黑會議,同意肢解捷克斯洛伐克。10月,激烈抨擊慕尼黑協定。
  1939年 8月23日,蘇聯與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3日,英法向德國宣戰。張伯倫邀請丘吉爾出任海軍大臣。17日,蘇軍占領波蘭東部。
  1940年 4月,德軍攻占挪威和丹麥。5月10日,就任聯合政府首相。本月15日、2 7日,荷蘭、比利時先後投降德國。5月26日—6月4日,敦刻爾克大撤退。
  6月14日德軍占領巴黎。22日法國總理貝當元帥與德國簽訂停戰協定。7月10日—11月14日,不列顛之戰。9月27日,德、意、日在柏林簽訂條約,正式形成三國軸心。11月,羅斯福在大選中獲勝,連任第三屆美國總統。12月,羅斯福發表著名的“爐邊談話”。
  1941年 3月8日,《租借法案》在美國國會獲得通過。8月9日,在大西洋上同美國總統羅斯福會談。14日簽署《大西洋憲章》。12月7日,日本襲擊珍珠港,進攻新加坡,發動了太平洋戰爭。12月22日,乘“約克公爵”號到美國同羅斯福會談。
  1942年 6月7日飛往華盛頓討論進攻北非的計劃。8月12日,飛往莫斯科同斯大林會晤。
  1943年 1月14日—24日,參加卡薩布蘭卡會議。5月30日,訪問北非,與戴高樂會晤。11月22日—26日,參加開羅會議。11月28日—12月1日,參加德黑蘭會議
  1944年 6月6日,“霸王行動”開始,盟軍在諾曼底登陸。23日蘇軍進入反攻。
  1945年 2月4—12日,參加雅爾塔會議。3月,勞合·喬治逝世。4月12日,羅斯福總統因腦溢血突然逝世。
  4月30日,希特勒自殺。5月8日,德國宣布投降。
  5月23日,丘吉爾辭職,解散戰時聯合政府。組織看守政府。7月,5日舉行全國大選,17日—25日參加波茨坦會議,與斯大林、杜魯門會談。7月26日,在大選中失敗,辭去首相職務。8月14日,日本宣布投降。
  1946年 被歐洲著名學府萊頓大學授予了榮譽博士學位。
  1946年 1月8日,被授予功勳章。3月5日,在密蘇裏州富爾敦的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鐵幕”演說。
  1948年 6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第一卷由卡塞爾公司出版。
  1951年 10月26日,重任保守黨內閣首相。
  1952年 10月,英國成為美、蘇之後的第三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
  1953年 3月5日,斯大林逝世。6月2日,在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禮上被授予嘉德勳章,以表彰他對英帝國所作的貢獻。23日輕度中風。12月10日,獲諾貝爾文學獎。
  1955年 4月5日,辭去首相職務。
  1956年 4月23日,《英語民族史》第一、二卷由卡塞爾公司出版。
  1958年 《英語民族史》由卡塞爾公司出齊四卷。
  1959年 11月,繼承“下院之父”的榮譽稱號。
  1963年 4月9日,美國總統肯尼迪宣布授予丘吉爾“美國榮譽公民”稱號。
  1965年 1月24日,因病逝世,終年91歲。

丘吉爾莊園

  有人說,古羅馬人學會了奢華,就有了名利的莊園;英國人看透了工業,就有了鄉村的莊園;俄國人得到了農奴,就有了貴族的莊園;法國人創造了葡萄酒,就有了飄滿酒香的莊園。
  英國保守黨領袖鮑德溫曾經說過,英國就是鄉村,鄉村就是英國。這是名言,也是標準英國人的箴言。英國的貴族們樂得做個鄉下人。
  我們來到位於牛津郡伍德斯托克鎮附近的丘吉爾莊園。從牛津坐公交專線到丘吉爾莊園隻要半個小時左右。英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於1874年誕生於此,死後葬於附近的布雷頓教堂。
  丘吉爾莊園建於1705年,當時安妮女王將牛津附近數百公頃的皇家獵場賜予了馬爾伯羅一世公爵約翰·丘吉爾(溫斯頓·丘吉爾的祖先),以表彰他在1704年8月擊敗法軍的赫赫戰績。在丘吉爾莊園東門上立有碑文:在慷慨的君主幸運之光照耀下,這所房屋建給約翰馬德羅公爵及其夫人薩拉,由溫布勒先生在1705年到1722年建成。伍德斯托克的王室榮譽稱號及該建築物均由女王陛下安妮賜給,並經議會所確認。安妮女王當時還表示,英國能在戰場上打敗法國,在建築方麵也應高出法國一籌。
  當馬德羅公爵繼續為他的女王不斷帶來好消息的時候,其敵對勢力則想方設法破壞女王對他的厚愛。結果,批準給他建造莊園的資金沒有到位。在1712年,建造莊園的所有工作被迫停止。女王安妮逝世後,馬德羅公爵和夫人用自己的錢來完成這個莊園的修建工作。這座莊園工程浩大,總共花了17年才全部竣工,結果反倒是這位公爵在有生之年未能看到宮殿的全貌。而這時距離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的誕辰之日還有169年。
  丘吉爾莊園是英國最大的私人宅院,丘吉爾莊園的中心建築是布蘭姆宮(以此紀念布蘭姆戰役),宮內裝飾富麗堂皇,保存著大量油畫、雕塑、掛毯和許多精美家具。宏偉的大廳中是詹姆斯·桑希爾於1716年繪製的天花板:按照戰爭的順序展開,展現了馬德羅的勝利。長長的圖書館最初被設計為畫廊,這個55米長的房間顯示了一些宮殿內最好的裝飾。室內放有女王安妮、國王威廉姆爾伯勒馬德羅二世和第一任公爵馬德羅的全身雕像。餐廳中,桌子與銀色的鍍金明頓餐具擺放在一起。大理石門上麵,飾有公爵作為羅馬帝國王子時的有兩個頭的鷹章。
  這座充滿田園氣息的大莊園,號稱比英國皇宮還美,花了整整17年才全部完成,不少英國人喜歡拿它跟歐洲第一大的凡爾賽宮相比。
  這座莊園目前仍然屬於丘吉爾家族,有貝尼尼(1598-1680,著名意大利雕塑家)的水神噴泉,詹姆斯爵士(1675-1734,英國著名畫家)的天頂畫,範布勒爵士(1664-1726,英國建築大師)的巨大幾何形花壇,前朝賞賜的昂貴的波斯地毯及奢侈的銀質和瓷器餐具等等,因此整個莊園仍然保持著非常私密的家園氛圍。

丘吉爾的養生奧秘

  丘吉爾是英國前首相,世界著名的政治家。他一生曆經磨難,長期肩負重擔,但仍活了91 歲,這樣的年齡在20 世紀60 年代以前是極其少見的。丘吉爾高壽的原因,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三條:

意誌堅強,寬宏大度

  丘吉爾曾幾次競選首相失敗,但他毫不氣餒,仍然像“一頭雄獅”那樣去戰鬥,最後終於取得了成功。他說過:“我想幹什麽,就一定幹成功。”他不但意誌堅強,而且待人十分寬厚,能夠諒解他人的過失,包括那些曾強烈反對過他的人。虛懷若穀,使他擺脫許多煩惱。

開朗樂觀,詼諧幽默

  丘吉爾被英國人稱為“快樂的首相”。不論在公開場合,還是與家人在一起,他的談話總是充滿幽默感。甚至在生命垂危之時,他也沒有忘記幽默。

善於休息,興趣廣泛

  丘吉爾的興趣相當廣泛,音樂、美術、文學、軍事、政治等,無所不通。在繪畫上他也有很深的造詣,在文學上曾獲諾貝爾獎金。如此廣泛的愛好,陶冶了他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懷。

物品拍賣

  英國欲以7500美元拍賣丘吉爾假牙
  據外媒14日報道,二戰期間,英國政治家丘吉爾曾用真誠而又極富感召力的演說號召英國民眾參戰。那篇“傳奇”的演說一定有他一口假牙的功勞:因為在最近英國諾福克郡“密鑰”拍賣場上,丘吉爾假牙將現身,預計拍賣價格高達7500美元。
  據稱,“密鑰”拍賣場之前曾以6800美元的高價,拍出丘吉爾吸過的半截香煙。拍賣場監督安德魯·布洛克表示,拍賣香煙的時候,競買者熱情高漲,電話熱線一直響個不停。所以,他期待這次的假牙能以滿意的價格拍出。
  布洛克稱,這副假牙是由丘吉爾的私人牙醫的兒子提供的。丘吉爾生前曾戴過好幾副假牙,因為當他生氣的時候有可能將假牙弄壞,所以要再換新的。
  據悉,丘吉爾牙醫之子將他的另一副假牙捐贈給了倫敦皇家外科醫生學會博物館。博物館陳列這副假牙時,配上了一個標題:“拯救世界的牙齒?”。[2]

丘吉爾的名言

  我的成功秘訣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能放棄!
  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百度百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