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七巧板結構
(2012-03-08 18:22:54)
下一個
詩的七巧板結構(摘載)
中國的詩,像方塊字積木,堆砌起來組成了詩,而詩又可以變種種花樣,是其他文體辦不到的,不妨舉幾例: 杜甫有一首《日暮》五律,其中第五、六句是這樣十個字:“石泉流暗壁,草露滴根秋。” 黃生評雲:“五天抽換,可得四聯,此轆轤句也。”他說的四聯,沒有舉例。我受到他的啟發,把此聯顛倒變換,居然變出九聯,連同原作共十聯,這裏隻抄八聯。(還有一聯不舉,如有興趣,可自補上。)
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
流泉石壁暗,滴露草根秋。
石壁流泉暗,草根滴露秋。
草露秋根滴,石泉暗壁流。
草根秋滴露,石壁暗流泉。
泉流暗石壁,露滴秋草根。
泉流石壁暗,露滴草根秋。
秋露草根滴,暗泉石壁流。
十個字這樣調換,可得十聯,其中六聯符合近體詩格律,同樣描寫景物,詩意盎然,並非文字遊戲。你看多妙,像不像七巧板? 這隻是諸多變化中的一種,其他變化還有的是。拿一首詩來變換句子次序,但又不失它的原意,可以嗎?請看:
家園好在尚留秦,恥作明時失路人; 恐逢故裏鶯花笑,且向長安度一春。
這是唐人常建的《落第長安》屬折腰體,把它的句子顛倒一下:
恥作明時失路人,家園好在尚留秦; 恐逢故裏鶯花笑,且向長安度一春。
是否避開了折腰,又不失原意? 又舉一例: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曉,梨花滿地不開門。 可以改成:
梨花滿地不開門,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曉,紗窗日落漸黃昏。 句子變了,原意未變是不是? 前些時候,看到了王蒙的《欲讀書結》,其中有零拆李商隱詩,且引其一: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把《錦瑟》與《無題》切開再續,寒韻和先韻攪到一起。這種零拆買賣雖不好推廣,但卻證明了“七巧板論”。 這副七巧板還可以增或減一塊。
據說王維把李嘉佑的五言句“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加兩字成“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於是神采飛揚。增減字成功不止於此,三十年代末期,老報人朱惺公把汪精衛的詩每句前加兩個字:
當時慷慨歌燕市,曾羨從容作楚囚; 恨來引刀成一塊,終慚不負少年頭。 朱惺公在上海孤島,聞汪投敵,便把汪詩增字發表,既揭露醜惡又飽含幽默,可謂春秋筆法之妙。
可增便也可減,有人把柳宗元的《漁翁》詩最後兩句“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刪去,以為更有不盡意。更有人把杜牧的《清明》每句刪去兩字: 時節雨紛紛,行人欲斷魂; 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 雖情調遠遜原作,但仍然是詩。
拿古詩改幾個字,可以變成諷刺詩,如章太炎改李商隱的“猿鳥猶疑畏閻書,風雲常為護儲胥”以諷刺袁世凱。這種改法,宋代已有,不必枚舉,隻舉一明人的。 《勸學詩》中有一首:“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明代禦史馮徽因直言得罪,發配遼東,見當地被貶的讀書人多,而改上詩:“少小休勤學,文章誤了身;遼東之百衛,盡是讀書人。”。
無獨有偶,文革時的白卷英雄張鐵生,有人亦改上詩以諷刺之:“少小休勤學,乘時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白卷人。” 此外,如回文詩可回環讀,藥名詩可嵌藥名之類,都可以歸納入七巧板詩之列,七巧板還可再切割。前舉杜牧的《清明》就有人另立標點,變成一首詞: 清明時節雨, 紛紛路上行人, 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 有牧童遙指—— 杏花村。 這種切割法近乎遊戲,然又何等巧妙。 (摘自《羊城晚報》1997年12月12日文史叢欄目 作者:劉逸生) (轉自:http://fzswxy.blog.sohu.com/73183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