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變革即將引領新的經濟繁榮
MARK P. MILLS / JULIO M. OTTINO
1912年1月,美國擺脫了一場為期兩年的衰退。在接下來一個世紀的驚人經濟增長過程中又出現了19次衰退。扣除特價因素,今天的美國人比當初富裕700%。
回過頭來看,1912年前後出現的新技術──電氣化、電話、汽車時代的曙光、不鏽鋼和無線電放大器的發明──將會促成這樣的增長似乎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在當時,就連很有見識的觀察者也沒能領會這些技術的變革力量。
2012年1月,我們再次處於三場宏大技術變革的開端,它們可能足以匹敵上個世紀的那場變革。這三場變革的“震中”都在美國,它們分別是大數據、智能製造和無線網絡革命。
信息技術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處理能力和數據存儲幾乎已經無所不能。iPhone手機的運算能力讓20世紀70年代的IBM大型機都自愧不如。互聯網正向“雲計算”演進。“雲”是一張由數千個數據中心組成的網絡,90年代的超級計算機與其中任何一個中心比起來,都像是史前時代的事物。從社交媒體到基於元數據分析的醫學革命,大規模數據處理能力使以往無法想象的服務和業務成為了可能,我們即將步入難以想像的新市場。
第二個轉型是什麽呢?是智能製造。這是亨利•福特(Henry Ford)釋放“大規模生產”的經濟力量以來出現的第一次結構性變革。供應鏈管理所用的自動化和信息係統已經出現這一變革的端倪,但我們才剛剛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裏,新興材料科學將給實物的製造本身帶來革命。不久之後,工程師就將從分子層麵設計和製造,優化功能、甚至創造出新的材料,從而極大地改進質量、減少浪費。
有些設備和產品已經在利用幾年前根本不存在的、以計算方式設計的材料來生產,比如新型合金、石墨烯晶體管(而不是矽晶體管;石墨烯和碳能夠生成一類全新的電子材料和結構材料)和超材料。超材料擁有天然材料不可能具備的屬性,比如可以生成一種不可見的物體──這方麵的猜測最近引起了可以理解的轟動。
這個新材料時代與三維打印結合在一起,將產生爆炸性的經濟影響。三維打印也叫“直接數字化製造”,也就是利用計算能力、激光,以及基本的粉末狀金屬和塑料,把零部件和設備“打印”出來。一些高價值應用(比如針對病人個體植入的髖關節或牙齒,或更輕、更結實的飛機零部件)已經有打印而成的零部件出現。某一天這樣的夢想將會實現:不管是車輪還是洗衣機,整個成品都可以通過“桌麵”打印。
Corbis這個近乎完美的計算化設計製造時代對產品製造方式的改變之大,將如同農業革命對我們養殖方式的改變。而這個時代的特征將會是高素質的人才,而不是廉價勞動力。
最後還有正在展開的通訊革命,不久之後它就會把地球上的大多數人以無線的方式連接在一起。以前從來沒有哪個時候曾有10億人(很快還將增加數十億人)能夠實時地溝通、交往和交易。
無線連接成本急劇下降的潛在影響之大,有如電報、電話帶來的影響。結合雲計算,無線世界給幾乎所有地點的所有人帶來了價格低廉的連接、信息和處理能力。這不僅會帶來急劇的變化(如阿拉伯之春),也會帶來巨大的機遇。同樣,這一技術的發源地和“震中”也是在美國。
很少有人否認,科技不僅帶來社會和生活方式的進步(主要體現於衛生和環境指標的進步),還會推動經濟增長。但請考慮三個最能代表美國、對於科技變革的希望至關重要的特征:年輕的人口、動態的文化和多元的教育體製。
首先是人口。到2020年,美國將比中國和歐元區更加年輕,如果歐元區到時候還存在的話。年輕人不僅形成了勞動者和納稅人群體,還帶來一種不可阻擋地推動一切的力量。經過先輩經驗的強化和影響,年輕人與經濟規模(美國仍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價值不可低估,特別是在考慮到另兩大力量──我們的文化和教育體製──的情況下。
美國文化尤其適用於充滿動蕩和挑戰的年代。文化無法在一夜之間改變或複製,它是一個擁有(用物理術語來說)高度慣性的民族所具備的一種特征。我們文化的獨特之處在於一些不容置疑的強大特征,即開放的心態、敢於冒險、勤勞、富有趣味性,以及對於初生創意至關重要的,挑戰權威的思維方式。其他哪個國家有可能冒出蘋果公司(Apple)或者是喬布斯(Steve Jobs)?
然後是我們的教育體製。人們常常批評它不足以應對國際挑戰,但美國的高等教育是無法用簡單的統計指標衡量的,因為它最突出的特點是教育理念、課程設置和教職安排的靈活性和多元化。美國高等院校的教學方式琳琅滿目。這是好事,一成不變的方式肯定不適合所有學生,也不適用於未來。
我們還應記住,世界大學100強當中仍有超過半數是在美國,留學生數量的大幅增加就說明了這一事實。是的,其他國家也有好大學,假以時日,還會有很多新的好大學湧現。但“震中”同樣還是在美國。
我們的政治家應該做些什麽來幫助推進這個新的創業增長時代?流動的金融市場、合理的稅收和移民政策、平衡的監管將使新一輪繁榮能夠開花結果。但關鍵推動力還是創新精神。希望就寄於當前正在發生的結構性科技變革。
美國的成功並非注定。但發生在2012年前後的科技創新有著深遠的影響。這些創新將給我們的社會和我們的經濟帶來全麵變革。所有力量都已齊備,問題隻在何時。
作者MARK P. MILLS為物理學家、Digital Power Group創始人,在《福布斯》(Forbes)開有《能源情報》(Energy Intelligence)專欄。作者JULIO M. OTTINO為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麥考密克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McCormick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