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清華:“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錢鍾書
黛綠年華
錢鍾書(1940)
錢鍾書(1910-1998),中國作家,文學研究家。江蘇無錫人。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係,1933年畢業。1935年考取庚款公費留學資格,留學牛津大學。1937年獲文學學士學位。1938年被清華大學聘為教授。晚年就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民國第一才子,“親吻英倫大地”
錢鍾書以其博學多才,被一些人譽為“民國第一才子”。
當年清華大學外文係有龍虎狗“三傑”之說,狗是翻譯家顏毓蘅,虎是劇作家曹禺,龍則是錢鍾書,實為三傑之首。有人評說年輕時的錢鍾書“才氣高,幽默,很會諷刺人。什麽人都看不起。雖然謙虛,但是恃才傲物。”
錢鍾書晚年時,對自己年輕時的恃才狂傲深感愧疚。自我檢討說:“少不解事,又好諧戲,逞才行小慧……內疚於心,補過無從,唯有愧悔。”並將這封自我檢討,附入《吳宓日記》公開發表。
1935年,錢鍾書留學英倫。初到牛津,就吻了牛津大地,磕掉大半個門牙。錢鍾書摔了跤,自己走回來,用大手絹捂著嘴。抖開手絹,落下半枚斷牙,滿口鮮血。夫人楊絳急得不知如何才好。幸好同寓都是醫生,他們教楊絳陪錢鍾書找牙醫,拔去斷牙,然後再鑲假牙。
錢鍾書在英國留學兩年,學習和研究西方文學和西洋文學批評方法,收獲頗豐。
·厚積薄發,著《談藝錄》,《圍城》,《管錐編》等
1938年,錢鍾書被清華大學破例聘為教授。1939年年轉赴國立藍田師範學院任英文係主任,並開始了詩論《談藝錄》的寫作。
1938年,錢鍾書留居藍田兩年,寫了《談藝錄》的一半。兩年後回到上海,又寫了《談藝錄》的後一半。此書於1942年完稿。《談藝錄》問世後,廣受好評。文史家們認為“《談藝錄》是中國詩話裡集大成的一部巨著,也是第一部廣采西洋批評來譯註中國詩學的創新之作。”
1945年抗戰結束後,錢鍾書在上海發表長篇小說《圍城》。小說參照了他在西南聯大的經曆,成功塑造了一批特點鮮明的知識分子,生動地再現當時知識分子的普遍狀態與心態。評論家認為《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是最為偉大的一部”。
1957年,錢鍾書的《宋詩選注》出版,不久即遭到批判。錢鍾書本人則表示自己“從未出過風頭,罵過什麽人……享受了‘沉默的自由’”。
1972年文革中期,錢鍾書當時無家可歸,住在文學所的一間小辦公室裏。據《談藝錄》,《管錐編》責任編輯周振甫記載,錢鍾書當時的書桌既是飯桌,晚上還要當床。錢鍾書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開始起草其學術代表作《管錐編》的。
在《管錐編》中,錢鍾書不僅通過傳統的訓詁方法澄清了許多學術史上之公案,更在浩瀚文獻梳理與互證的基礎上,作了大量精辟與獨到的評論。是集數十年功力的學術钜著,尤其對比較文學有所貢獻。該書集合各種學科知識,對中國諸古典學術著作進行論述,自成一家之言。錢鍾書也因此被推為現代中國的文化批評大家。
錢鍾書在文學國故,比較文學,文化批評等領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錢學》美稱。錢鍾書也因此成為近代中國人文科學領域的一位大師。2011年清華百年華誕,學校公布了一個百年清華“光榮榜”。有25位被引為驕傲的“清華人”光榮登榜。錢鍾書是榜上8位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大師之一。
錢鍾書的學術著作如《談藝錄》,《管錐編》等,基本都是在許多年甚至數十年資料積累和潛心研究的基礎上,“厚積薄發”而成的學術成果。與錢鍾書的學術態度相比,今日大陸一些學者急功近利,淺嚐輒止,甚至弄虛作假,抄襲剽竊,實在應該感到羞愧和汗顏!
·淡泊寡欲,“超然物外”的政治態度
1950年到1956年,錢鍾書擔任《毛澤東選集》英譯委員會主任委員,花費了大量精力翻譯毛澤東著作,幾乎沒有發表文章。1960年,錢鍾書又參加了毛澤東詩詞英譯本的定稿工作。
錢鍾書一生,除了這兩項雖然屬於“技術性”工作,但與“政治”多少有點關係以外,基本上都是遠離政治,從事學術活動。
錢鍾書對名利也看得很淡。1978年至1980年,錢鍾書曾隨中國社會科學院代表團訪問了意大利、美國和日本。他的博學多才令國外的許多學者驚奇讚歎,引起巨大反響。在訪美歸來後,哈佛大學寄給錢鍾書一張要授予他名譽博士的通知,錢鍾書未予答複。哈佛大學以為他沒有赴美路費,又匯來3000美元,錢鍾書如數寄還。
也許錢鍾書認為哈佛雖是世界名校,但也並非哪一個領域都是頂尖。自己做學問的中國文化研究領域,哈佛的水平可能就不很高。所以自己沒有必要接受名譽博士學位,去當哈佛的花瓶。
有人評論錢鍾書那一代中國知識分子時說,他們當中有陳寅恪這樣以“不合作”為最高原則的;有顧準這樣“敢於反叛”的;有儲安平這樣“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的;而更多的則是像錢鍾書這樣“對政治看透了”,因而“閉門不管天下事”的。
錢鍾書對政治的看法非常獨特,他認為政治那東西,一旦沾上,就沒有一天安生。因而錢鍾書采取一種回避政治的態度,這使他在1957年沒有落入“右派”行列。人們認為,錢鍾書在當代廣受尊敬,除了在文學和文學研究方麵的巨大成就外,他的淡泊寡欲,“超然物外”的政治態度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有人評論說,凡是了解曆史的人,都很難找出錢鍾書在任何一個曆史波動中,政治態度前後不一致的地方,這種人格的力量是非常令人尊敬的。
我們並不提倡知識分子不問政治,獨善其身的態度。但在“三反五反”直至“文化大革命”的變化莫測的政治風雲中,能夠“清心寡欲”,“超然物外”,總比趨炎附勢,諂媚弄權,甚至翻雲覆雨,構陷害人要好得多,並且值得人們敬重。
---(黛綠年華)
世間有些人,由於天賦,能力,閱曆等等許多原因,比如從未親身接觸過比自己傑出許多的人,因而往往過高地估計自己。甚至自我定位,賦予自己力不能及的某種“使命”,比如輿論導向,思想旗幟之類。然後,為了維護他們“自我臆想出來的地位”,就會作出種種令常人覺得匪夷所思的行為。比如這位博主接連轉發毀謗錢鍾書先生的文章,就是屬於這樣的行為。
對於此類愚不可及的行為,我們可以嗤之以鼻,也可以視而不見,不必太當真。
還是前麵我講過的,寫這種文章的人,對錢鍾書本人和他的家庭實際一點也不了解。 錢家這幾十年出的卓越的學者教授根本不止錢鍾書一個, 錢鍾書的性格在他們家並不特別。 如果您對錢感興趣,可以去這本書:“無錫時代的錢基博和錢鍾書”, 這本書裏不僅介紹了錢家和錢鍾書的生長環境,而且會幫助我們對當時江南的社會文化和錢家所代表的學術界有更多的了解。(書中有一些小的錯誤,但是不足掛齒)。另外,大概10年前吧,錢家在無錫七尺場的老宅被搬遷,要建錢鍾書紀念館,楊絳堅決反對。後來雖然還是建了,但是也絕不是在錢家人的要求下建的。
謝謝!
“譽之所至,謗亦隨之”,自古皆然,於今尤烈!像錢鍾書這樣竭力遠離是非的學者亦難幸免。有些人自己沒有道德文章足以傳世,於是就以聳人聽聞的方式,攻擊名人。目的就是引入注意,以便使自己也成為“名人”,或者至少“感覺自己就像是名人”。這種手段非常不厚道。而且通常也難以達到目的。
相比之下,錢鍾書將名利看得極淡,這正是大師異於常人之處。
謝謝您的認同,“政治那東西,一旦沾上,就沒有一天安生”,這句話充滿世間的智慧.
和政治是一時的相比,文化才是更長遠的,但是要讓倡導的文化東西能長遠,作者個人的道德實踐和人格力量是決定性的因素,無疑錢老是深諳此味,這裏有網友補充說“骨灰在馬桶水一衝”,太瀟灑了,人就是一具臭皮囊,留下的是有道德當骨架的文章, 錢老真是智者。
感謝閣下對本文的欣賞!本人雖然是學工程的,但對錢鍾書先生的道德文章是非常景仰的!
人們說“高山仰止”,大概說的就是我們麵對錢鍾書先生這樣的大師時,那種發自內心的敬仰之情吧?
祝閣下愉快!
您描述的錢鍾書先生和夫人楊絳女士這些生活細節以及楊絳將版稅捐給清華“好讀書講學金”等,真的非常令人感動!我想真正的學者和君子就應該是這樣的。祝您愉快!
閣下的評論,實屬真知灼見!錢鍾書被尊為人文科學界一代大師,應是實至名歸。
毛澤東選集的內容,既反映了毛澤東本人在政治,軍事,治國,外交,以及思想,哲學等許多方麵的理論和見解,也薈萃了中國革命實踐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
這個思想寶庫和精神財富既屬於中國人民,又通過外文譯本的出版發行而傳播到全世界。這對於世界各國包括意識形態對立的國家了解甚至理解中國,起到了無法估量的巨大作用。
從這個角度看,錢鍾書和毛選英譯組的成員們確實做了一件具有偉大意義的事情。
謝謝樓主的好文分享,經曆那段歲月,錢確實了不起,中西合璧而獨立不媚外,立言,立功,立德,三立而成一生,一代大師級牛人。說到錢的翻譯毛選的事情,個人感覺,毛和共的路線在建國後仍維持戰爭時間的思維(確實中間幾十年的大小戰爭也是不斷,包括周邊大小國家可能蔓延的戰火),結果就是思想統一,加上集中力量搞重工業和軍工業,結果還是管理的統一,這對於追求自由的絕大部分知識分子是格格不入的,中間的衝突,被執政黨有意或無意擴大化了,引起民族悲劇,至今還是傷痛遠遠未消; 毛的手段過烈,傷害過大,但毛的獨立自主的建國,外交的理論和軍事思想,確實是了不起的,翻譯成英文,是對後代和世界其他國家人民的一大貢獻,即使對毛有意見,但錢作為一代文學大家,我想他不是應付式地對待翻譯任務,因為這不是他對待專業態度和為人方式。從這點看,錢的翻譯功勞不會比他的其他專業成就低,而且錢個人的人格力量會使他的翻譯更令人信服,這個需要歲月的洗練。
錢鍾書成名是在1949年中共執政之前,主要由於他在文學和文化評論方麵的學術成就。而錢鍾書的英文水平包括文法和口語也非常出色。可能出於這兩個原因,所以才被邀請成為《毛澤東選集》英文版翻譯小組成員。而且當時(1950-1956)中國人民和廣大知識分子對共產黨尚抱有莫大的希望。因此本人猜測,錢鍾書進“毛選”編委會,多半是“君命難違”,錢鍾書本人並不帶有功利的目的。
隻是覺得美國大學推崇成為領袖精英,服務社會,改變社會的理念和在部分中國知識分子中被推崇的淡泊寡欲,“超然物外”的政治態度很有意思。其產生的不同原因和導致的結果可能會回答我們麵臨的不少的社會問題。
並不是“中國人對獨善其身的態度很推崇”。而是自古以來直至今天,中國的政治生態都是不正常的。在許多情況下,中國人主要是知識分子,要末自己成為受害者,要末隻能選擇去害別人。因此,運用智慧,“既不使自己受害,又不必去害別人”即所謂“超然物外,獨善其身”,就成了一種“最不壞的選擇”。
閣下所說那些所謂“爭當領導”,“表現自己與眾不同”,“改變世界使之變得更好更適合生存”之類,若在中國付諸於個人行動,很可能沒有改變周圍世界一絲一毫,而自己卻身敗名裂,家破人亡了。
和錢鍾書同時代的另一個著名的清華人羅隆基,於1957年5月22日,在中共中央統戰部舉行的座談會上發言,建議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一個委員會,檢查“三反”、“五反”、“肅反”運動中的失誤偏差。而該委員會須由執政黨、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三方麵組成。這就是著名的“成立平反委員會”的主張。這個主張是完全合理,並且切實可行的。
羅隆基的言行,與閣下的所有主張也完全吻合!但結果是,羅隆基的“成立平反委員會”的主張,與章伯鈞的“政治設計院”,儲安平的“黨天下”一起被稱為最著名的三大右派言論。
羅隆基也於1957年6月被劃為右派。並和章伯鈞、彭文應、儲安平、陳仁炳等五人成為中共定性,至死不能翻案的“中央級五大右派”。
看到這些,閣下還要苛責錢鍾書的“超然物外,獨善其身”嗎?
謝謝黛綠年華還原一個真實和客觀的錢鍾書先生。
我也讀了那末名其妙的文章聲稱錢鍾書是“世故的變色龍”。 要稱變色龍,怎麽樣也輪不到錢鍾書先生。 我們也隻能說他不是一個鬥士罷了。在那樣殘酷的年代,如果讓我們回過去的話,能比他做的更好? 總不能人人都像老舍和傅雷那樣,以命相拚吧!他譯毛選,我更傾向是政治任務,能說不字?他的苦衷和所作所為應得到人們的理解而不是攻擊。
有些人真是打開嘴巴,不怕蒼蠅飛進。。。
本人文中所述,是在閱讀了較多資料,包括一些反麵資料後概述而成,應該較為接近於真實的錢鍾書。
本人也早已讀過《文學城博客首頁》下麵的轉貼【錢鍾書:一條世故變色龍?(zt)】,對文中的觀點很不以為然。覺得此文觀點很是聳人聽聞,但卻缺少事實去支持論點。
謝泳,男,1961年出生。山西省榆次市人。主要研究中國當代報告文學,及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問題。被譽為“現代隨筆新三家”(謝泳、林賢治和餘傑)。2007年被廈門大學破格聘請為人文學院教授。
謝泳在作了大量研究以後,在《謝泳說》一文中對1949年以後中國大陸許多著名知識分子的遭遇和表現分別作出了評價。
對於錢鍾書,謝泳說:“錢鍾書對政治的看法非常獨特,這種獨特是在回避政治中得到體現的,在他看來,政治那東西,一旦沾上,就沒有一天安生。然而,盡管錢鍾書這種對政治的態度,使他在1957年沒有落入“右派”的行列中,但1966年的到來,也使這位從不問政治的純粹學者不得不放下自己的研究去種萊了。錢鍾書在當代為人廣泛尊敬,除了他在專業上的巨大成就外,錢鍾書是一個真正超然物外的學人,凡是了解曆史的人,都很難在任何一個曆史的波動中找出錢鍾書前後不一致的地方,這種人格的力量是非常令人尊敬的。”。
謝泳還說:“錢鍾書先生很厭惡政治,但並不是不關心政治,是眼見的政治太讓他寒心了。他不是一個有意要做隱士的人,而是現實讓他太失望,到最後他連說一說的興趣都沒有了。”
謝泳在政治上基本可以歸入“中國大陸對中共持批判態度的異見人士”一類。謝泳對錢鍾書先生作如此評價,本人認為應該是客觀可信的。
Thanks for sharing!
This is what I knew and understood about 錢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