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是從債務危機到流動性危機然後發展成信用危機,從美國向世界各國擴散,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領域蔓延,所以導致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之下,應該說中國經濟已經觸底回升,氣溫向好,現在正在向危機後時期過渡,世界經濟也走向了一個曲折起伏的複蘇之路。但從總體上來看,發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應該說並不大,最近鳳凰衛視,我們在天津夏季達沃斯會上,鳳凰衛視采訪的時候我們大家都是這樣的看法。當然,世界經濟複蘇還有一些不確定性,一個就是歐洲的幾個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叫PIGS,實際上就是葡萄牙、愛爾蘭、希臘和西班牙,這些國家的債務問題比較嚴重,特別是希臘。當主權債務危機發生的時候有一個問題,就是國家破產,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借新債還老債,或者出賣它的部分資產。另外這四個國家都是歐盟國家,所以歐盟也必須要來救他們,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必然會影響歐洲經濟複蘇的進程,也正因為這樣,所以大家看到前一段歐元下跌等等,都是由於這樣的因素引起的。美國的經濟,雖然已經恢複正增長,一季度是3.7,二季度是1.7,恢複了正增長,但是還是有不確定性,一個是失業率居高不下,另外金融係統還沒有從金融危機的打擊中恢複過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政治原因,它的經濟複蘇跟政治因素糾纏在一起,因為美國麵臨中期選舉,民主黨有可能失去國會的多數。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政府和國會由不同的黨控製,這樣的話,奧巴馬有一些經濟的舉措就可能會受到織軸。但是總體來看,事實世界經濟還是緩慢的走向複蘇,當然我們說的複蘇不說完全恢複到金融危機前的情況,而隻是說從負增長轉向正的增長。至於這次金融危機的打擊,對於這些國家來說都不是很快能恢複的。因為根據我的分析,世界上的國家從它的經濟上來說主要可以分成四類,第一類是依靠資源的國家,像澳大利亞、加拿大和中東是產油國,這些國家有豐富的資源,隻要經濟複蘇,它就不會受太大的影響。據加拿大的朋友跟我說,他們什麽事不幹,光吃資源可以吃200年,所以這是第一種類型。第二種類型是依靠製造業為主的國家,包括我們中國和德國,主要是依靠製造業,它的複蘇相對來說也比較容易。第三類國家是依靠資本為主的國家,就像美國、英國,這些國家它有個問題,由於這次金融危機主要發生在金融領域裏,發生在虛擬經濟領域裏,所以這些國家受到的打擊最大,而且它的複蘇也比較緩慢。最後還有一類國家是依靠知識,當然像美國、日本,它也依靠一些知識,也有高科技、也有知識,但是北歐這些國家,比如瑞典、芬蘭它們是依靠知識為主,依靠某一些高科技為主的國家。所以從這四類國家分析看,1、2、4類,應該說現在的複蘇問題不大,但是依靠金融為主的、資本為主的美國、英國這些國家,它的恢複可能還有一段時間。當然那些發生主權債務危機的國家就需要更長的時間了,這就是我對世界經濟總的看法。
說到中國經濟,大家可以看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享受了平均9%以上的年增長速度,中國經濟10年一個周期,我們最近這個周期是從2001年開始的,到2003年我們進入了兩位數的增長,2003—2007年分別是10.0%、10.1%、11.4%、13%,所以到2007年達到了一個高峰。2008年在經濟周期本來就應該進入下降階段了,因為13%是很高了,在經濟周期和金融危機的雙重作用之下,我們的增速由13%掉到了9.6%,09年最初的統計是8.7%,後來統計局更正是9.1%,所以進入了經濟周期的下降階段。今年我們預定的目標是8%。從這次金融危機裏,特別是在去年,世界各國為了應對金融危機,都是采取了加大投資刺激經濟的方法,我們國家也是采取了這樣的方法。去年我們政府投資5000億,但是銀行貸款增加了9.6萬億,所以總的增加量大概是10萬億人民幣。所以去年這樣大量的投資,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是必要的,因為它可以增加就業崗位、可以拉動生產資料的需求,而且有一部分投資可以通過工資轉化成為消費。所以去年我們實現了保8的目標,達到9.1,主要是靠投資的作用。去年我們8.7的時候,根據統計局的數據,投資占8.3,消費占4,淨出口或者外貿占負3.6,可以看到去年的投資在經濟增長裏唱的是主角,消費是配角,外貿拉後腿,從去年的結構大家看得很清楚。去年我們投資增長了30.1%,大概占到GDP的2/3,也就是說投資率接近70%,去年是必要的,但是過分依靠投資,它的負麵效果今年開始顯現了,因為今年是我們國家從金融危機這種非正常情況向正常情況過渡的一年,所以溫總理講去年是最困難的一年,今年是最複雜的一年,他對今年的複雜在人大會上講過,為什麽說今年是最複雜的一年呢?是由於積極變化和不利影響此漲彼消,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相互影響,所以社會經濟中的兩難問題增多,他是這麽描繪的。實際上我們也看到,去年我們采取利用大量投資拉動經濟的辦法,它的負麵效應今年開始顯現了。比如說產能過剩,我們鋼鐵產能過剩2億噸,以每億噸5000塊算,就是1萬億,這1萬億在投入的時候是拉動GDP的,但是以後不能再拉動,不可再持續。第二是庫存積壓,因為我們的GDP是以生產法計算的,生產出來就算,但是有一些過剩產能生產出來的產品積壓,那它發揮不了作用。第三是投資的效益降低,我們判斷投資效益很重要的數據就是彈性係數,投資增加1%,能拉動GDP增加多少?這個數一般在0.5左右,我們在經濟增長快的時候是0.4%,可是去年算一算,投資增長30.1%,GDP增長9.1%,也就是0.3。第四就是有些汙染問題會回潮,由於投資下去環境問題沒有同時治理。除了這些工業生產問題以外,還有兩個大問題,一個問題就是地方政府的債務,因為去年為了拉動GDP,銀行貸款相當大一部分是給了地方政府也是投資拉動GDP,但是根據審計署的審計,審計了一部分的省市,大概16個省,10個市,還有30多個縣,發現有將近一半它的負債超過它全年的財政收入,那這就有問題了。全國的債務情況現在沒有一個官方的數字,根據我看到的一些分析報告,大概說全國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將近有8000個,原來是省和市有,現在有個縣也都搞了融資平台,將近8000個,總債務量大概是7.5萬億,這個不是官方數據,僅供大家參考。所以我在去年11月的時候就提出過這個警告,地方政府債務如果不重視、不注意的話,就可能形成中國式的次貸,或者有中國特色的次貸,為什麽呢?因為美國的次貸是把錢借給沒有還款能力的個人,而中國式的次貸,是把錢借給沒有還款能力的地方政府,如果他還不出來的話,那隻有兩個辦法,一個是中央財政買單,一個是銀行壞賬增多。不管是哪一個,最後都是老百姓買單。所以這個問題中央很重視,溫家寶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的演講中專門有一段話講到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這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所以現在在檢查、在控製。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通貨膨脹,大家知道通貨膨脹的定義,並不是所有的貨物統統的漲,所以沒有什麽結構性的通貨膨脹、全麵的通貨膨脹、局部的通貨膨脹,這些說法都實際上把通貨膨脹看成所謂的貨物漲價。通貨膨脹學術定義是貨幣的供應超過了實體經濟的需要,造成了貨幣購買力的持續下降,或者說是物價總水平的持續上升,這是通貨膨脹的學術定義。按照這樣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到,當貨幣供應量超過實體經濟需要的時候,它就會有造成通貨膨脹的危險。實際上去年6月份我在寧波就提出過,要注意防止通貨膨脹的危險,但在當時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CPI都是負的,怎麽會有通貨膨脹呢?有的人甚至說不要拿通貨膨脹來嚇唬人。實際我當時的提出是有根據的,主要是三條:第一條是我們的CPI是同比數據,去年6月和前年6月比,因為前年6月通貨膨脹比較高,所以去年6月顯得它同比就是負的。我們不僅要注意同比,還要注意環比,就是6月和5月的數據比,如果說注意環比的話,我們國家的CPI從去年3月份就已經是正的了,所以到6月份已經連續4個月環比正了,所以這個是有危險的。實際上大家看到,去年從3月—11月,除了7月持平以外,其他的月份都是環比是正的,到11月環比的同比都變正,這時候大家才承認有通貨膨脹的威脅。實際上6月份的時候已經就有了,這是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貨幣供應量增加到CPI的上漲,到物價的上漲,它是一個傳導過程,這個傳導過程一般要半年以上。當時一季度我們的貨幣供應量一下漲了4.6萬億,但是它不是馬上就表現在CPI上,一直到三季度,要到11月才能表現在CPI上,所以叫傳導作用。但是從貨幣供應量增加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注意有這個危險。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由於虛擬經濟的發展,貨幣供應量增加以後,它不見得馬上進入實體經濟,它可以進入虛擬經濟領域。去年一季度我就計算過,去年一季度我們增加了4.6萬億投資,再加上財政的投資,去年一季度我們的投資才2.8萬億,也就是說,出來的一些貸款有些就進入了虛擬經濟,就進入了房市和股市了,所以去年一季度股市上漲,房市也上漲,就是這樣的因素。但是一旦股市、房市下跌,它的流動性,資金吐出來了,這個時候CPI馬上就付出水麵。我們07年就有這樣的教訓,07年流動性也很過剩,但是物價上漲的並不多,CPI上漲並不高,所以當時我發表過一篇文章叫《中國經濟的三個反常現象》,實際上就是因為股市上漲了,最高漲到6100點,但是等到07年四季度股市下跌,流動性一吐出來,馬上通貨膨脹就浮出水麵,所以08年要實行從緊的財政政策,就是因為通貨膨脹浮出水麵了。在美國也有這樣的情況,美國2002到2004年,沈直到04年期間,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很低,所以當時格林斯潘認為可以大膽江西,把聯邦利率從5.25降到2,甚至降到1,實際上他沒看到是因為大量的流動性進入了房地產市場,房地產市場猛漲,所以沒有表現在物價上、通貨膨脹上。但是等到2006年房地產迅速下跌,馬上通貨膨脹浮出水麵。所以我們說通貨膨脹的危險確實是存在的,所以中央在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治理通貨膨脹預期,大家可能感覺治理通貨膨脹就完了,為什麽要治理預期呢?因為預期在一定程度上比實際的通貨膨脹更危險,因為預期可能造成過度反應。大家如果覺得不得了,通貨膨脹挺厲害,銀行存款要發毛,怎麽辦呢?它就會過度反應,去買那些黃金、房子等等保值,所以預期通貨膨脹過度反應的話那更危險。但是通貨膨脹的危險實實在在是存在的,今年上半年平均是2.7,實際上到5、6月份已經接近3了,7月份3.3,8月份3.5,大家已經可以看到這樣的趨勢。當然我個人認為,經過努力今年把通貨膨脹率控製在5%以下還是可以的,而且我認為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通貨膨脹在5%以下,應該說算是溫和的通貨膨脹,也是可以承受的。但是不管怎麽說,這些負麵的影響今年都已經暴露出來了,所以提醒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我們不要再以GDP追求過高的經濟增長速度,也就是中央提出來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所以今天我們定的目標隻是8,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8,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資源用在改善民生、加強社會保障、發展教育等等方麵,而不是把所有的資源都集中起來追求經濟的高速增長。我個人認為,今後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如果每年都在8左右,已經很不錯了。但是這個8一定是實在在的8,一定是可持續增長的8。
我們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首先還是要依靠改革,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深化改革要從那些方麵做呢?我認為從總得方麵是兩大問題要解決,一個就是進一步推進社會公平,一個就是綠色經濟,這兩個問題也是我最近常講的。從社會公平來說,大家都知道主要就是要縮小貧富差距,這個問題實際上也是公平和效率的關係問題,在我們剛改革初期,我們比較多的講究效率,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當我們改革30年後的今天,我們要適當的注意公平問題,公平和效益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如果隻注意效率不講究公平,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增多,也會阻礙經濟發展,最後也會沒有效率。如果你一開始就講究公平不講效率,你隻能在低水平的情況下講公平,滿足不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文革時候我們講三大件,自行車、縫紉機、手表,那根本不算什麽,改革開放以後我們講的三大件,彩電、冰箱、洗衣機,也基本普及了,所以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求是不斷提高的,你要不講效率你怎麽滿足他的需求?所以這二者應該說是互相製約又互相促進的。到了今天我們講要縮小貧富差距,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解決城鄉的差距問題,因為中國一直是二元經濟,城市和鄉村的發展差很遠,城市居民的收入超過農村居民的3倍,城市居民的購買力超過農村的4倍,城市居民享有的教育、文化、衛生等等公共服務要比農村居民好得多。所以最大的貧富差距應該說是在城市和農村之間,所以首先就要解決這個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國家免除了農業稅,下大力量解決“三農”問題,當然這個問題不是一下很容易就能解決的。當然還有一個就是合理有序的讓農村的勞動力轉移到城市,進一步實現城市化。當城市人口占到70%的時候,就算基本實現了城市化。但是我們國家的城市化,不能采取西方的做法。根據我的研究,西方像英國,它城市人口增加70%,花了將近200多年時間,在1850年基本實現,剝奪農民的土地,把農民趕到城市作農,所以當時馬克思恩格斯寫了《無產階級英國工人階級的生活狀況》,提出了“無產階級絕對平衡化”這樣一個命題。美國將近花了100年,從1820年到1920年代,它的辦法是兼並,在農村失土農民,由於他拿到了一部分錢,他到城市來做生意,他是采取這樣的辦法。我們國家不能采取這種辦法,我們也不能簡單的把農民弄到城市來造成拉美現象,像墨西哥城那樣的貧民窟,所以我們國家合理有序的轉移勞動力。目前每年轉移1%的百分點,現在我們城市是47%,所以要轉移達到70%,我們可能還要花23年的時間,這還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
另一個就是城市裏頭的居民要縮小差距,主要就是要縮小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當然我們靠低保是可以的,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有三個製度性的安排。第一個製度性的安排,就是讓人民群眾的收入和經濟同步增長,我在上海浦東幹部管理學院講課的時候我就講過,又好又快發展,“好”字的第一條,就是人民收入和國民經濟和GDP同步增長,我們去年9.1的GDP增長,城市居民收入增長9.8,農村居民增長8.5,基本上實現了同步,但是以後要不斷保持同步,要有這樣一個製度性的安排。第二個製度性的安排,就是工資和CPI掛鉤,因為工資不和CPI掛鉤,實際上就等於降低了人民群眾的收入,所以我們要實現掛鉤。目前有23個省已經把最低工資和CPI掛鉤了。第三個製度性安排,就是職工的收入和效益聯動。也就是說你企業的效益好了,職工的收入應該相應的提高,這個也是必要的。我前幾年工會法製發檢查的時候我到東部沿海,有的企業10年農民工的工資沒動,每年隻發600—800元,後來產生民工荒了,人家不來了,你企業效益提高了,不提高農民的收入,實際上就降低了收入分配的比重。綠色經濟是我們最近一直在講的,國外說低碳經濟,你們說綠色經濟,是不是標新立異?不是,因為綠色經濟根據我的看法,綠色經濟是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再加上生態經濟,而為什麽我們要提綠色經濟?這是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第一點,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我們還在發展,正因為我們在發展,所以我們不能承諾絕對量排放強度的降低。如果算我們單位GDP的增長,我們到2020要翻兩番,所以我們的絕對排放量還可能是增長的,所以我們跟發達國家不一樣。第二,我們中國是以化石能源為主的國家,煤炭占70%,石油天然氣占20%多一點,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我們通過很大的努力到2020年,我們的化石能源還要占到85%。所以中國的問題現在來看叫做低能耗、低排放、低汙染,從近期來看隻能是這樣,那些新能源有發展過程,它不能很快的取代化石能源,所以在中國的情況下,我們提綠色經濟是有這樣的原因的。
當然在國際上,我經常出國演講,也有些人質疑我們,說你們中國現在能源消耗最大,我們並沒有同意,現在美國比我們還大一點,碳排放量跟美國也是兩個最大的排放國家,你們應該負更多的責任。我說,按照《京都議定書》,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相同的、共同的,但是有區別的責任,為什麽?第一,中國的曆史排放量隻有世界的9%,你們發展過程裏麵,你們排放了二氧化碳,欠了債現在要我們來還。第二,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中國還要發展,我們的GDP還在世界100名以後,我們要發展,發展就要消耗能源。第三,我們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隻是美國的1/4,你們不是講人權嗎?講人權就是應該每個人有相同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權。第四,中國現在是製造大國,很多製造業化工等都搬到中國來了,排放二氧化碳都算到中國了。我跟那些化工巨頭,我當過化工部副部長我說你們可好,你們得了便宜,我們受到譴責,這公平嗎?但是我們中國並沒有以這些為理由來減輕我們自己的責任,可以說我們製定雄心勃勃的新能源計劃,因為從長遠來看,新能源是我們的未來,下一次的產業革命就是新能源引領著能源革命。所以我們國家在發展新能源方麵是非常努力的。過去三年來中國在新能源上的投資連增長43%,我們新能源投資去年是世界第一位,我們現在正在製定的雄心勃勃的新能源計劃,當然最後要經過人大批準,根據現在初步的報道,我們的水能、水電將從1.9億千瓦發展到3億千瓦,到2020年,我們的核能將從現在的1000萬千瓦發展到2020年6000—7000萬千瓦,現在在建的已經有2450萬千瓦。我們的風能現在是2000萬千瓦,到2020年到1億—1.2億萬千瓦,我們太陽能3000萬千瓦,到2020年將發展到2000萬千瓦。我們是很努力的,因為中國是個大國,所以我們到2020年,我們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可以從目前的9%提到15%,已經下了很大的力量。因為大家知道水電和核電都是相當費投資的,所以這解決我們轉變經濟增長方麵要解決的兩大問題,這兩大問題是必須解決的。因為同環境角度來看,我們一定要注意我們的環境債務,2005年我們用CGE模型做過一個測算,出了一本,我們從2005年由於能源效率低,由於環境汙染,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占GDP的13.5,而當年我們的GDP增長了10.4。這是什麽意思呢?我們把環境的債務如果不注意的話,就會把環境的債務留給我們的子孫後代,這是絕對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的。所以從今後來說,我們將不追求過高的經濟增長速度,而要更多的注意社會公平、注意保護環境、節約能源,這個就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一個非常重要的兩個基本問題。
對於企業來說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我在《人民日報》上有一篇文章,講到三個外轉內。一個是更多的依靠外需轉向更多的依靠內需,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外需變化,我們原來有很多外向型的企業,遇到金融危機減產甚至關門,我們必須要把它紮實的建立在依靠內需的基礎上。要依靠內需就必須要提高人民群眾的購買力,就我剛才講的三個製度性安排。第二,要從外延性增長更多的向內涵性增長。所謂的外延性增長,就是靠投資增加生產能力,所謂內涵性增長就是靠挖掘內部潛力,靠集成化等等來提高效益。內涵性增長,我認為在當前主要是三件事,一件事就是信息化,實現企業的信息化。因為信息化實現以後,第一,可以降低成本,特別是降低交易成本。現在我們講素材價格高等等,實際中間交易成本占了很大比重,我們低壓電器的交易成本,我前些年做過調查,要占到40%。第二,提高它的附加價值,第三提高交易的透明度,第四提高交易的速度,所以信息化是很重要的。但是信息化也不是很簡單的,信息化是沿著兩條路線進行的,一條是從生產管理的路線,從MRP到MRP2,到管理性企業再到知識信息係統,我們現在很多企業的信息化隻是停留在EDP階段,每個部門有個電腦,所有的數據放在電腦裏,有個數據庫我就算信息化了,用電腦代替了人工抄抄寫寫,這不行,這是最初步的,實際上這是一個信息孤島,你並沒有真正整合起整個企業來。所以我們信息化最終,就是要把整個企業整體聯係起來,把它整體數字化,然後我們可以整體的優化,這樣在任何情況變化之下可以很快的提供給決策者應該如何決策。
第二個就是產品的優化組合。我們企業在經濟好的時候,都舍不得扔,認為所有的產品都賺錢,可是金融危機來了以後,就會發現有的產品還行,有些產品就不行,為什麽?你必須要考慮兩點。一點是這個產品的市場增長的前景,一個是你自己的潛在的競爭能力,如果市場的發展前景很好,潛在的競爭能力不強,你不要幹,你看著好像都是機會,但實際上不行。我們有個搞空調搞的很好的企業,是一個民營企業,我去了之後,他們董事長跟我說,他要搞手機,你看手機發展多快,我說你搞手機,你有這個競爭能力嗎?他說沒關係,我拿高薪聘人,我就能搞,我說不那麽簡單,因為這裏頭有很多市場還有商譽、品牌等等問題,他不聽,最後他搞,搞了以後沒有成功。所以真正你要調整產品組合,一個要放在增長前景,而你又有潛在的競爭能力的產品上。其次,盡管市場增長前景不強,但是你的市場占有率很強,這樣的產品是你看家保命的產品,所以必須要下大力量把它搞好,不斷的降低成本,改進技術,保證你的競爭地位,這樣它才能給你產生現金流。至於那些市場前景不明,你又沒競爭能力的產品趁早別搞,搞了趁早也要淘汰掉。任何一種產品都要本著一條,“就國內領先,國際一流”,要本著這樣的目標做你的產品,這樣你才有真正的競爭力。
第三要靠集成化,所謂集成化一種是縱向集成化,一種是橫向集成化,所謂縱向集成化如果麵向市場的話,向前集成化向市場推進,向後集成化就是向原料推進。金融危機來了以後啊,我們做太陽能電池出口的廠受到很大衝擊,因為太陽能價格下降很多。英力(音)集團他們采取的辦法就是這樣,向前集成化,我不出口太陽能電池,我出口太陽能電廠,把組建、安裝都給你搞好,到歐洲,因為歐洲對太陽能電廠是有補貼的。向後集成化,就是它原來的矽料是買人家的,現在他開發新的工藝,用矽烷工藝來做矽料,所以這樣幫助它度過了危機,在金融危機期間不但沒有降低效益,反而增加了效益。橫向集成化是指用類似的工藝技術生產類似的新產品,我在南通看過一個廠,中遠集團,它應該是個修船的,但是它很早就估計到修船的業務不是很穩定,因為沒人來修就沒有業務,所以利用它的船塢,利用它的大型機械開發深海鑽井平台和深海的供應船業務。果然金融危機一來,全球航運大萎縮,修船人沒有了,但是由於開發的新產品,所以在金融危機的時候反而又盈利,中遠整個虧損在金融危機,最後有10億的盈利,主要是靠有30億的盈利補了一部分虧損。所以我們說從外延性轉向內涵性就是這樣的。第三就是從外生動力轉向內生動力,我們企業往往注重外生動力,政府給政策,財政減稅,銀行貼息、政府貼息,銀行優惠利率等,這些都是外因。但更重要的是依靠你內部的動力,什麽是內部動力?人是內部的動力。所以首先要把企業的人看成是最寶貴的資產。如果你這樣做,第一,你有要把經驗管理、科學管理和文化管理結合起來。所謂經驗關係就是憑借管理者的經驗,你出事故我就罰你,扣你工資。科學管理用計算機輔助,全麵質量管理,搞全程的、全麵的管理。文化管理是指隻供樹立一個共同的價值觀,出了質量事故是見不得人的,是影響企業生命的,如果能夠樹立這樣一個價值觀,整個企業就能夠上一個台階。第二,要加強人員的培訓,企業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全職工的整體素質,所以人員培訓是非常重要的,要舍得下本錢。國外有個故事,有個總經理跟他的人事部門經理說,你要加強職工培訓,花多少錢都沒關係,人事部門經理就反問,我培訓了半天他跳槽走了怎麽辦?總經理說,如果你不培訓他倒賴著不走怎麽辦。這個道理就在這兒,職工水平又不高,不培訓,你整個企業水平怎麽提高。所以我們說培訓是提高企業整體素質的重要原因。第三,通過職工之間的相互交流來促進創新。創新不是個別聰明人的靈機一動,而是在外部環境變化之下,通過大家想辦法來找出新的辦法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像金融危機就是外部情況的變化。所以我們說三個外轉內是這樣的。
第二,我們深化改革還有一個擴大開放,我們要進一步擴大開放。中國今後不是追求更大的貿易順差,而是希望貿易基本平衡,因為過大的貿易順差、過大的外匯儲備對我們來說既是好事又是壞事,因為過大的貿易順差限製了我們貨幣的靈活性,又讓我們承擔美元的風險。我曾經做過一個測算,中國的外匯儲備6500億美元就足夠了,現在25000億,所以我們今後不是追求過大的貿易順差。另外,我們鼓勵企業出去,以前我們都是引進來在所以FDI2China,我們累計拿到1.25億,近三年翻一番,今年上半年就已經500億。所以我認為今後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的數字將會逐漸接近。當然我們對外投資受到一些阻力,很多國家都有一些歧視,總認為你是共產主義國家,對我們有一些歧視,實際上這是不對的。我們溫總理在天津已經宣布了,所以在中國注冊的企業都是中國企業,不管你是外資的還是什麽企業,在自主創新、政府采購等等方麵一視同仁,我說我希望外國政府也對中國企業一視同仁,這樣我們就可能有更多的企業走出去。
第三,我們要推進地區的一體化。2005年韓國首爾講過,地區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產生了歐盟、產生了納斯塔(音)北美貿易經濟區,所以中國一直在積極推進10+1,10+3,10+1今年1月1號已經在韓國啟動了,10+3,中國加韓國加日本,現在正在推進,如果10+3能夠實現,中國加韓國加東盟十國的GDP將占世界的20%,這和歐盟的28%,包括和北美的25%,我們就是世界第三大,將出現世界第三個極。第三個經濟極,一個多極化的世界,對世界的和平發展將會更加有利,所以我們擴大開放應該是沿著這麽三個方方向。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我們中國人多也容易造成問題。另一方麵來看,如果我們能夠注重提高人口的素質,那將也是一個寶貴的財富,如果我們中國人的平均知識水平能夠提高到發達國家那樣的程度,它的潛力是相當巨大的。所以這就是為什麽中央現在特別強調教育的原因,大家知道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已經公布,教育的作用一個是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科技水平,一個就是培養創新型的人才。我們要發展教育,使我們的國家從長遠來看能夠得到發展。我曾經講過,我是搞經濟的,但是經濟隻能保證我們的今天,科技能夠保證我們的明天,隻有教育才能保證我們的後天。
所以今天我想我講的就這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我們今後不要追求過高的經濟增長速度,要注意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要注意社會公平、綠色經濟,要注意從依靠外需轉向更多依靠內需,注意從外延性增長轉向內涵性增長,我們要進一步擴大開放,不追求過高的貿易順差,要做到基本平衡。第二個要不斷鼓勵我們企業走出去對外投資。第三,積極推進地區一體化,最後我們下大決心發展教育,提高全民的素質,同時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我沒講股市、沒講房市,你們要提問題可以提,我就講到這裏,謝謝大家。
主持人:
感謝您的演講。他可以說對我們的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進行了剖析也對我們企業發展提出了希望,對西部發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感謝他。
下麵是提問的時間,我們成老先生的時間也很寶貴,希望大家踴躍提問。
提問:
尊敬的成委員長,您好,我是來自於一名華商報的幸運讀者,很榮幸能夠代表華商報的讀者向您進行提問。
再有兩天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首先代表華商報的讀者向您表示節日的問候跟祝福。
中國創業板即將迎來一周歲,您作為創業板之父,也就是說看著創業板誕生,在創業板即將迎來一周歲生日之際,想請問問成委員長,您作為創業板之父,您對於創業板有什麽要進行評價的?您認為創業板這一年當中是健康的還是不健康的,還有對於創業板今後的走勢您有什麽樣的見解?
成思危:
首先,“創業板之父”這個名字我不敢當,這是媒體給我起的,我是創業板的積極推動者。
創業板一年以來,我們不能用絕對好或絕對壞來評價它,應該說有成績,也有問題。因為創業板的開設,我們最主要的目的,希望支持那些創新的企業能夠得到比較低成本的融資,能夠得到比較快的發展。因為這些企業在主板不符合上市條件,一個是它的規模不夠大,第二個它在發展過程中沒有三年好的業績,因為它不斷擴大現金流可能是負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創業板這種企業就需要特殊的資本市場支持,這種在國外叫二板市場,我們叫創業板,實際上是支持那種創新型企業的發展。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一些創新型企業在創業板上確實融到了大量的資金,對企業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們也應該看到,由於我們國家製度各方麵的問題,創業板本身也是存在著一些不足。我去年就講過,主要的不足:第一,我們現在上創業板的企業,嚴格說並不都是創新型的企業,有些企業並沒有顯著的創新,這個就和我們的願意有所不同。這些企業得到了低成本的融資,應該說,實際上對我們國家推進自主新的作用並不大,這和我們最初的目標有相背的,創業板創立當天我就說了。第二個就是創業板股值過高,當然有人說我是詢價詢來的,但是詢價的過程是否公平、是否合理,你如果詢價的過程不公平和平、不透明,詢價得到這麽高的市盈率也是可以質疑的。第三對創意板的宣傳有過份之嫌,創業板好像是個暴富的板,誰要進入就可以一夜暴富。第四,我們創業板的建設上缺乏一個製度,就是做市商,做市商製度是保證交易能夠平穩進行,這是很重要的製度,我們國家現在還沒有建立起來。當然我們還有一些虛假信息、內部交易等等問題的發現。所以總體來說,我認為創業板這一年以來是有成績的,國家開設創業板,也是符合國家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但是存在的問題不可忽視,要認真加以重視,逐步使它回歸到支持創新者創業,同時使投資者能夠得到合理的回報這樣的定位上,謝謝!
主持人:
畢竟創業板還不到一歲,它還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我們啊還是要用更大的寬容來對待它,下麵還有哪位要提問的。
提問:
尊敬的成先生您好,尊敬的莫代爾先生,尊敬的在場與會嘉賓大家早上好,我是陝西電視台FM999.9的主持人,今天也很有幸見到了成先生,祝您在晚年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我們現在中國的經濟在金融危機之後恢複的最快,發展的最好,為什麽我們中國的股市一直走不上去呢?您對這個問題是怎麽看的。
成思危:
我對中國股市還真做過研究,我出過一本書,就是關於中國股市的一個分析。最近我們對中國股市的20年做了一個梳理,我研究股市不是研究各股的,我是研究總體的。中國股市你可以看到20年的發展裏頭,是有三個峰三個穀。我們是用250天的移動平均再加上CP率波以後發現它總的趨勢,每個牛市的時候都有兩個峰,每個雄市的時候都有兩個股,我分別叫成快牛和慢牛,大熊和小熊。現在我們大熊已經過去了,但是還在小熊的階段,所以當時有些人不相信,年初都漲到3000多點了,你還說是熊市,我說因為第二個股還沒到,現在第二個股去年在3000點左右,現在在2500、2600點左右徘徊,就是這樣的原因。股市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首先就受到經濟基本麵的影響,剛才我說了,中國經濟周期我們從08年開始我們處在下降的周期類,既然處在下降的周期類,股市是不可能上升的很快。除了這個以外,還取決於上市公司的質量、取決於投資者的素質、水平,還取決於監管的能力和水平。所以我們現在來看,中國的股市在上市公司質量方麵,在投資者的素質方麵,在監管的水平和能力方麵都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今天的時間關係,我不能講太多了,你可以看我的書,或者百度和穀歌搜我,都能看到我的關於股市的論述。如果今年我們的過度能夠順利,按照我們的分析,大概股市是領先於經濟周期兩個季度左右,如果照這樣看的話,明年如果我們過度順利,經濟周期開始上升,在明年上半年中國的股市應該說是可以走出熊市。當然這是我個人的分析,投資者要投資的話,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