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小磨坊

歡迎來訪,敬請指點..
個人資料
正文

時光太淺—致張西新作《飛虎情緣》

(2018-01-04 09:41:34) 下一個

2017-12-12 馬蕾 三湃

時光太淺,風吹過翠湖

“一切真正的曆史都是當代史”- 致《飛虎情緣》

1941 年,一群意氣風發的美國援華飛行員,與一群正當青春年華的女誌願醫療小分隊隊員,相遇在日軍蹂躪下的中國熱土。作家張西的傾心力作話劇《飛虎情緣》由此展開了一段曾經沉默在中美兩國之間的曆史。

 翠湖邊的歲月已經有些遙不可及,戰火中的青春見證了往昔,戰爭帶來傷痛和死亡,警示和思考。

飛虎隊員與抗日女兵

    青春年少,誰不想往煙雨斜陽,杏花鶯語。但是他們相遇在尚未準備好,就要升空迎敵,時刻流血犧牲的抗日軍營。飛虎隊員們是平凡的,有著平凡的情感與私心。飛虎隊員們領著薪水,因為不同的理由離開家鄉來到太平洋彼岸援華,比如:風流倜儻的海軍少尉飛行員羅伯特,比如丹尼爾想看看神秘的中國。到昆明後,看到樹枝上掛著孩子的胳膊和腿,認識到戰爭沒有人性。丹尼爾空戰目睹日軍慘狀心生膽怯,萌生去意。優秀的飛行員和隊長山姆在擊落10架敵機後,帶著對妻子的思念,犧牲於保衛中國的空戰中。他們的到來幫助了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戰爭創造了英雄。據記載國軍從蘇聯買的飛機不敵日本飛機,中國空軍損失慘重。對照飛劇裏所寫臨時湊起來的美國飛虎隊開著以前沒有駕駛過的英國飛機,打落了多架日機。當時的中國空軍從裝備到戰術是多麽落後,痛惜為國捐軀的長空英烈。

女性天生是脆弱的,但她們也是堅韌的。戰火中的愛情,猶如野百合的春天,仿佛如同一場夢,匆匆短暫的相逢,那短暫的甜蜜,還蕩漾在觀眾的心頭,劇中人卻已曲終人散。在有限的醫療條件下,冷杉冷靜地完成了羅伯特的手術,卻沒有接受他熱烈的追求。後來的女少將冷杉,巾幗不讓須眉,4天4夜做了200例重傷外科手術,比白球恩大夫“還多做了1000例戰傷手術”。

    醫療隊員勾起我的回憶,抗戰中,少將指導員也是作家的胡蘭畦組織上海勞動婦女戰地服務團到前線服務四年。1989年我見到的胡蘭畦老人,經過了大半世紀的風雨劫難,依然有著堅定的信仰和家國情懷。“愛您虔誠的靈魂,愛您蒼老的臉上的皺紋”,《飛》劇就是一首唱給冷杉、蘭畦們的歌。

華夏民族的精神品質

    每一句台詞後麵,都是一段全民抗戰的曆史。女醫療隊員街頭演唱的抗日歌曲“鬆花江上”,話劇“放下你的鞭子”等家喻戶曉,唱出對家鄉的讚美思念,家鄉被占領的悲憤痛苦,喚醒民眾,激勵中華民族抗戰的決心。

    杏兒父母雙亡,流離失所,為當時中國百姓的寫照。丹尼爾為中國而戰,被新四軍和中國人民所救。中國農民犧牲了四條親人的性命,救助了丹尼爾。新四軍戰士是抗戰部隊的縮影,殺身成仁、舍生取義。在民族麵臨存亡之際,男女老幼全體奮起,用生命和血汗捍衛我們的領土。

    華僑冷杉的初戀戀人回國參加空軍,為國捐軀,她追尋戀人的足跡回國參加醫療隊,代表了成千上萬投身抗戰,與祖國人民共赴國難的海外僑胞。災難掙紮,都會漸漸地消融入虛空,唯有不朽的民族精神可以永恒。

戰爭對人類的摧殘,從未走遠

    戰爭勝利了,人們似乎能夠恢複到平凡的生活,可惜事與願違。一對戀人苦苦分離了60 年才重逢在係滿紅頭繩的樹下,杏兒接生無數的孩子,卻沒有自己的孩子;當了戰俘死裏逃生的丹尼爾回到美國,得不到應有的福利和照顧。戰爭有多殘酷,戰後的創傷加倍殘酷,傷痛永無止境。萊斯莉垂暮之年才見到山姆保存的照片,她說了一段心聲:“戰爭對人類來說,就是破壞,就是殘酷的殺戮。對我個人來說,就是與所愛的人生離死別!”

    《飛》劇寄托著人道主義的深情。一個個體,在麵對巨大的戰爭,麵對死亡、鮮血、痛苦、磨難時身不由己、無能為力。作家用劇本的內在張力,以感性的敘事形式,引領觀眾去思考那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紀伯倫在《論奴性》寫道:我看見奴性總是和榮譽、尊嚴並駕齊驅。我看見少年的男女們在祭壇上作為犧牲,人們遵從奴性的願望焚房屋,毀村莊,卻說這是平等和友愛。

中美民間友誼的延續

   如果我們生活過的家園,麵目全非找不到一片舊日的磚瓦,有一天會再沒有人能夠相信過去。我們的曆史,如果不是保存在文字藝術作品裏,保存在遺跡遺物裏,怎麽能讓後人知曉並銘記?《飛》劇的結尾表達了一種生命和時間的內在綿延的特征。羅伯特在一生中的最後時光,認為在昆明的日子是他一生中最光榮的歲月,要把他一半的骨灰撒在中國,並建立了劇中的康州援華飛行員博物館。

戲劇就是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當年的華僑回鄉以身報國,現在踏上新大陸的華人,成為民間友誼的使者。

    在四川大邑縣的民營建川博物館群落裏,有一座所見到的規模最大的的援華美軍飛虎隊紀念館。其中有16件珍貴文物,是在美國行醫的方醫生的美國朋友Bruce委托他捐贈的,包括抗日援華飛虎隊的軍裝、襯衣、軍帽、領章、肩章等。Bruce父親是飛虎隊戰機上的電訊情報員,一次飛機失事,迫降成功,戰爭勝利後回到美國家中。飛行皮大衣上縫製的皮質卡寫著“來華助戰洋人,軍民一體救護。” 

美國人民和華人華僑給中國的抗戰提供了幫助,華人華僑在其它反法西斯戰場也出了力,大約一萬三千名華人華僑二戰期間在美軍各種部隊服役。

    希望死後能將遺骨葬在中國的還有司徒雷登。燕京大學是原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畢生的事業, 傅涇波則是對司徒雷登極有影響力的人,也是早年燕京大學和中美外交界的重要人物。在“學者訪談,關於秘書傅涇波和教會學校 何迪:司徒雷登的晚景”一文中,作者提到傅涇波十八歲起就給司徒雷登當助理,後來跟隨司徒雷登回到美國。司徒雷登晚年癱瘓十三年,傅涇波對他無微不至的義務照料直到老人去世。司徒雷登在遺囑中希望死後能將遺骨葬在深愛的燕園。1986年,傅涇波仍沒有忘記此事,為把司徒雷登的骨灰安放在燕園做出了不懈努力直至去世。關懷陣亡者、退伍軍人、和幫助過自己民族的友人的態度,實際上是尊重關懷每一個個體的態度。

 作品浸透作家人格和感情,張西老師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對世界深刻的洞察力。十年前開始采訪、醞釀與寫作,遊刃有餘地把這段曆史搬上話劇舞台,用觀眾所能理解的情感去和曆史對話,喚起民眾對當今社會危機和問題的思考。生命的真正意義是什麽?戰爭離我們有多遠?

    詩人穆旦的《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獻給死難者,獻給一切致力於和平的人們:

靜靜地,在那被遺忘的山坡上,

還下著密雨,還吹著細風,

沒有人知道曆史曾在此走過,

留下了英靈化入樹幹而滋生。

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係作者,請勿複製粘貼,謝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