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風

明月清涼地,佳茗在握時。   淡淡微風起,停杯欲語遲。
個人資料
淡淡微風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64)雨中遊巴斯,人道狄更斯奧斯汀曾住

(2025-03-18 10:00:39) 下一個

    離開的時候,下起了小雨,提醒我們,這是真到了英國了,這是真到了英格蘭了。

    在蘇格蘭的時候,完全沒有雨的概念,仿佛我們到的不是英倫三島。

    到了英格蘭,才是經常下雨的地方,而倫敦,那就是當年的"霧都"了。

    這些,我們小時候看福爾摩斯探案的時候,就耳熟能詳了。

    午夜陰翳潮濕的倫敦小巷,開膛手傑克的幽靈。。。

    要不然,為什麽倫敦人為什麽總是要帶把傘呢?

    以至於雨傘都成了當時紳士風度的標配了。

    等到了巴斯,雨已經很大了。

    當然也是一陣陣的。

    幸好準備充分,帶了雨衣。

    這雨衣,輕便耐用,還是我去挪威之前配備的,為的是爬布道石。

    當時真是幫了大忙,在雨中爬了十幾個小時山路,若不是因為穿著它,非全身濕透不可——凍死雖然不容易,但不是凍成孫子,就是凍成猴兒。

    後來就成了我旅行的標配,以防途中下雨。    

    這不,現在就用上了。

    而且,過些日子要去加拿大冰川大道,也會帶著。

 

     這是我們停車場對麵。

     嗯,沒看懂這個建築。

    因為順路,就先到了這個著名的店。

    據說,這家店之所以有名,是因為狄更斯和奧斯汀在巴斯的時候,經常光顧。

    談笑有鴻儒,往來有白丁。

    看看牌子,1680年,簡單中透著傲嬌。

    他們自然是可以傲嬌的,粗略算算,已經300多年了。

    我們中國,有開了300多年的餐廳嗎?

    真希望300年後,有外國遊客走在中國大街上,還能看到現今的牌子,跟我現在一樣的感歎:中國真是文明,幾百年的餐廳還能存在。

    這個國家是懂得文明的。

    尋常巷陌,人道狄更斯奧斯汀曾住。

 

    雨傘滿目。

    行色並不匆匆。

    不過我沒有在這裏用餐。

    本來也想過,要不要在這裏吃午餐。

    坐過你坐過的位子,算不算相逢?

    打算下次去巴黎盧浮宮的時候,去那張與她同坐的椅子坐坐。

    相見爭如不見,唯餘懷念。

    去與之同坐的椅子坐坐,大約,也是另外一種浪漫吧。

    隻是不知道,那時候的夕陽,還會不會與當年的一樣美,一樣絢爛。

    算了,還是去他們的書中與他們交流吧。

 

 

    隨手拍下一張。

    隻是因為牌子上那句話:“hand made with love”。

    這算不算轉角遇到愛?

    雨中的巴斯修道院。

    窗戶真的漂亮。

    花也很漂亮。

    再看看咱們中國那些木頭雕窗,嗯,差距太大了。

    雕梁畫柱,相比較而言,也是小家子氣了些。

    木頭建築很多方麵,相較石頭而言,是有先天不足的。

    如果再加上玻璃的采光,就更沒辦法說了。

    你不能說那些工匠不用心。

    他們也是窮畢生之力,在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

    隻不過,方向錯了,怎麽努力,都不能彌補。

    戰術的成功,永遠不能彌補戰略的錯誤。

 

    國內著名的那幾個石窟就是例證。

    除了被人為破壞的那些,大部分都保存完好。

    而木質建築,保存下來的寥寥無幾。

    美觀更是不必說了。

    

    美輪美奐。

    這就是讓我放棄與狄更斯共進午餐機會的餐廳。

    原因嘛,這裏的環境更好,也更好吃。

    畢竟,狄更斯看過就看過了。

    這套餐具簡潔漂亮,甚得我心。

 

    一個簡單的圓拱玻璃窗,就為室內增色不少。

    而這麽簡單的設計,就是咱們的建築無法逾越的高度。

    一聲歎息。

 

    什麽時候,咱們的服務員,也能這麽輕鬆從容,我們的社會文明程度,就差不多了。

    我隻有在外用餐時才喝咖啡。

    這家店咖啡還不錯。

    咳咳,說實話,我忘了當時喝的是咖啡還是加奶的紅茶了。


 

    怎麽說呢,英國人做麵包,還是無法與法國人相比。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麵包,還是在法餐時遇到的。

    至今齒頰留香,懷念不已。

 

    樂隊演奏的儀式感拉滿。

    跟播放的音樂,還是不一樣。

 

    上海的和平飯店也有老年人樂隊。

    怎麽說呢,希望他們的服裝現在能做到保持整潔和及時熨燙了。

    記得當時看到他們稀裏馬虎的演奏,和身上皺巴巴的衣服,真是一言難盡。

    細節決定成敗。

    這裏看出去,就是古羅馬時期的浴池了。

    古代中國有類似這樣的大眾浴池嗎?

    還有羅馬鬥獸場露天歌劇院之類的大眾娛樂場所,都是為大部分人準備的,咱們中國有沒有呢?

    感覺上,從根子上,歐洲的文明,就是比中國更加親民,更加平民化。

    他們在兩千年前,就是正常的平民社會了,所以才會有大量的平民設施。

    一聲歎息。

 

    不知道這是真文物,還是後來仿製的。

    看起來像是古物。

    老外大約不會像我這樣,產生類似的疑惑。

    一笑。

 

 

    雨中聽一曲。

    幽咽動人心。

 

    隻用中文寫這個提醒,還是有些諷刺的。

    現在中國人的各方麵素質越來越好,尤其是新一代受過完整教育的年輕人。

    估計再過一代人,這些標識就會消失了吧。

    希望。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ry888' 的評論 : 中國文化確實是有缺憾的。
Mary888 回複 悄悄話 你這裏有真正的言論自由!
Mary88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淡淡微風' 的評論 : 中國文學呢,你就發現那些事就是你身邊的(《儒林外史》)、或是想了解的(《紅樓夢》),或是沒什麽思想家長裏短但是語言別致誘人的,比如張愛玲。

一認識神,就覺得這些很膚淺,而且很有偶像教巫術的汙染,比如紅樓夢。儒林外史中的那個清流杜慎卿是華人中的異類,沒有蠅營狗苟,對錢財毫不上心。可是就隻到此為止,再無路了。如果沒有神給出路,那金錢的確是路啊,不上心錢就無路可走了。

其他的作品都在黑屋子裏,有的胡鬧如水滸三國,有的塗脂抹粉畫著皮如紅樓夢,隻有杜慎卿走出屋子了,卻不知道往哪裏去,停在門口,好在登了兩百年後,耶穌終於來了,杜慎卿有路可走了,希望你也和他走同路。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ry888' 的評論 : 不會啊,這裏隨便聊,可以自由自在。
能找到自己的信仰是幸運的,祝賀你!安住在自己的信仰裏是美好的,祝福你!
閉門即是深山,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對啊,所以我們看西方文學,就像看群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書裏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看中國文學,怎麽說呢。。。
Mary88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淡淡微風' 的評論 : 我以前是拜佛道的,還算命,後來越來越倒黴,試著信耶穌,一試他是真的。後來有更大的倒黴,再後來我心態變了,本來就不小的良心因為舍己的耶穌變得更大了,視野更是大得了不得,因為竟然為永生而活了,世界隻是寄居的一段時間,忍耐就變得多而密了。

看你去的地方,都是我曾很想去的地方,因為我原來是個職業文學人,中外都不在話下。現在嘛,隻有有個安靜地方,沒有房東半夜撞門、或亂罵亂嚷的地方,安靜讀《聖經》的地方,就知足了。

你這裏清靜,多說兩句應該不會占用過多空間吧。

另外 狄更斯有耶穌的高度,簡奧斯丁就是一個雞飛狗跳中的清流,也就比她的族人高那麽一點點,隻是一點點,無論價值還是情節的編排都沒有狄更斯好,所以作家的高度與耶穌很有關係,悲慘世界的好,主要就在於那位主教憐憫饒恕了冉阿讓,使他有了新生。奧斯丁的好處就是很了解筆下人物的心理性格,可惜隻是家長裏短的,沒有高度,憐憫有一點點,卻很節約,生怕多了,她那花園裏被她視為美麗、實則萎黃的花草就會死掉一樣。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ry888' 的評論 : 說的真好。
所以他們站在了時代的高處。
而我們,也是因為他們,才得以窺視那時候的一些真實。
Mary888 回複 悄悄話 把時間花在浮光掠影上,免去了沉靜、深入了解可能有的壁櫥骷髏的恐懼,但也失去了發現空穀幽蘭的喜悅。

浮光掠影也罷、深入了解也罷,最終都是死猙獰地等待,除了信靠耶穌,無一人幸免。

狄更斯寫了些揭黑憐弱的文中,還有很好的情節,是一粒好吃的維他命丸,救命有可能,但起碼使生命有質量;奧斯丁比她的同族看得遠些,看清了雞飛狗跳,她的同族們隻在意肚臍眼周圍的事情。陷在她的文章裏,就如陷在有零星花草的院子裏,出去卻都是空白。
登錄後才可評論.